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样例5)

时间:2019-05-15 06: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

第一篇: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麻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学分 2.5 周学时: 3 课程性质 : 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麻醉生理学是研究生理学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学科。它是麻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介绍与麻醉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介绍在麻醉状态下生命活动变化的特点与规律,麻醉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

基本内容: 绪论、麻醉与神经系统、麻醉与呼吸、麻醉与循环、麻醉与肝脏、麻醉与肾脏、麻醉与内分泌、麻醉与体温、麻醉与妊娠生理、麻醉与老年及小儿生理。

(参考性)教学方式 :教学采用“带着问题学”的方法,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内容 :

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以及人和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的特征。

2.意识的概念,意识产生的机制及意识的特性。疼痛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疼痛的分类及特点,疼痛的测定与评估。疼痛产生的机制及麻醉镇痛和镇痛机理。躯体运动概念、分类,掌握麻醉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3.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肺循环特点。掌握呼吸道平滑肌、肺血管的神经支配与受体。掌握麻醉常用药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掌握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常用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指标及意义。掌握二氧化碳、低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了解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及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及麻醉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了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4.掌握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自主神经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了解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调节。了解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了解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了解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掌握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与调节。了解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的调节。

5.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肝脏功能与评定:储存与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及物质代谢和药物生物转化功能。掌握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麻醉药物的影响及麻醉、手术的影响。

6.了解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掌握肾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肾功能及其评估。掌握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7.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掌握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的影响及对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

8.了解麻醉和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掌握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的危害。了解恶性高热及低温生理学。

9.了解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的生理。

10.了解老年生理特点及小儿生理特点。

教学用书 :谭秀娟 主编,《麻醉生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开课学期: 春季开课。

麻醉生理学教学时数分配

学 时

实践

合计 12 12 12 3 3 3 3 3 54 顺序

理论 绪论 麻醉与神经系统 麻醉与呼吸 麻醉与循环 麻醉与肝脏 麻醉与肾脏 麻醉与内分泌 麻醉与体温 麻醉与妊娠生理,麻醉与老年、小儿生理

总计

内 容

《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

(说明:用“[ ]”标记的内容,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项目)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初步了解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麻醉和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以及人和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的特征。

【内容】 麻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动物实验方法,临床观察。人和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的特征。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和麻醉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 ;稳态与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原理 [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生理学、反馈、负反馈、正反馈、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二、问答题

1.内环境的作用和维持稳定的机制及意义。

2.麻醉和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掌握意识的概念,意识产生的机制及意识的特性。了解疼痛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疼痛的分类及特点,疼痛的测定与评估。掌握疼痛产生的机制及麻醉镇痛和镇痛机理。了解躯体运动概念、分类,掌握麻醉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内容】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特点。正常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意识的概念,产生的机制及特性 ]。正常意识与意识障碍。疼痛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疼痛产生机制,麻醉镇痛及其镇痛机理 ]。躯体运动的概念、分类,肌紧张及其产生机理,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局麻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肌松药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自主物神经系统兴奋传递的递质与受体:胆碱能纤维与受体、肾上腺能纤维与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麻醉与内脏的反射活动:循环系统的反射、呼吸系统的反射、呕吐反射。[ 麻醉深度与反射活动:眨眼反射、眼睑反射、皮肤反射、咽反射、腹膜反射、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 ]。麻醉深浅的判断指征。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和教学录象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刺激、阈刺激、兴奋性、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全或无、脑电图、脑诱发电位、α阻断、意识、觉醒、意识觉醒、无意识觉醒、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长时程增强、谵妄状态、醒状昏迷、疼痛、闸门控制学说、肌紧张。

二、问答题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 .正常脑电波形的形成机制、分类和意义.脑诱发电位的特点 .麻醉和手术对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意识的概念和内容.觉醒状态的维持机制.意识内容的形成机制.意识的特征 .麻醉状态下意识的变化.意识障碍的分类及表现.疼痛的概念和产生机制.致痛物质及受体.痛觉的中枢调制机制.镇痛药物及机制 .疼痛的测定方法及评估指标.肌紧张的产生机制 .各类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受体和作用 20 .麻醉过程中各内脏反射的变化.麻醉深浅的判断指征

第三章 麻醉与呼吸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肺循环特点。掌握呼吸道平滑肌、肺血管的神经支配与受体。掌握麻醉常用药对呼吸道及肺血管的影响。掌握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常用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指标及意义。掌握二氧化碳、低氧、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了解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及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及麻醉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了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内容】

呼吸器官的解剖生理:呼吸道,肺泡。肺循环的特点,[ 呼吸道与肺血管的神经支配与受体:交感神经与α、β受体,副交感神经与 M 受体 ]。麻醉常用药对呼吸道与肺血管的影响: [M 受体阻断剂及胆碱酯酶抑制剂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流的形式、气流的速度、气道的口径。无效腔与肺通气效率。[ 常用的肺功能的测定及其意义: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功能余气量 ]、最大通气量和通气储量百分比。[ 肺通气的化学调节: CO2 对呼吸的影响、H+ 对呼吸的影响 ]。麻醉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药对肺通气的影响、麻醉期间某些因素对肺通气的影响。通气方式对机体的影响。[ 影响肺气体交换的因素:分压差,溶解度和分子量,弥散面积和距离,肺泡通气与血流比值 ] 麻醉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中运输的形式。[ 氧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麻醉期间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呼吸、肺表面活性物质、通气效率、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功能余气量、最大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闭合容量、闭合气量、间歇性正压通气、间歇正压呼吸、控制性机械通气、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法、持续正压通气、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流动氧量、氧离曲线、通气 / 血流比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 2)、二氧化碳排出综合症。

二、问答题

1.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肺内液体交换的过程 3 .肺内抗水肿的因素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和作用.气道的阻力形成及影响因素.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性调节.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的测定及意义.闭合气量的测量及意义 .常用麻醉药物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间歇正压通气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呼气末正压法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氧离曲线的意义及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及运输过程.缺氧的分类 .麻醉期间引起缺氧的因素 .麻醉期间 A-aDO 2 增加主要见于那些情况 .麻醉期间高二氧化碳血症对生理功能有那些主要影响.麻醉期间低二氧化碳血症对生理功能有那些主要影响

第四章 麻醉与循环

【目的要求】

掌握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自主神经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了解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调节。了解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了解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了解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掌握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与调节。了解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的调节。

【内容】

[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 ]。心脏泵功能的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血流动力学基本概念:血流量,血流阻力,血液粘滞性。[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容量、主动脉弹性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肌肉活动和静脉瓣的作用,体位改变及呼吸运动。[ 动脉血压的调节:神经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麻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与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的调节。

【教学方式】

讲授 , 以问题为中心或结合病案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最大复极电位、房 — 室延搁、自律性、窦性心律、复极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易颤期、R-T-现象、心电图、心动周期、前负荷、后负荷、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肺毛细血管锲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循环平均充盈压、平均动脉压、微循环、压力感受器反射、脑缺血反射、晕厥心肌

二、问答题

1.比较骨骼肌和心室肌的功能特点。

2.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作用。

3.房 — 室延搁的意义。

4.窦性心律的产生机制。

5.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6.神经和骨骼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短的生理意义。

7.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8.以左心室为例,叙述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和舒张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机制。

9.不同的自律细胞 4 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1.影响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

12.叙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3.影响血压的因素。14.微循环的功能和影响其血流的主要因素。

15.测定中心静脉压的意义。

16.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和作用。

17.简述左右心室输出量的平衡机制及意义。

18.简述麻醉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19.机体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通过何种机制恢复正常?

20.血压稳定的主要机制及意义。

21.常见麻醉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22.参加麻醉方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23.麻醉体位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24.冠脉循环的血流和调节特点。

25.心肌缺血对心功能的影响

26.心肌缺血保护的主要手段。

27.麻醉药物和方式对冠状循环的影响

28.麻醉药物和方式对脑循环的影响

第五章 麻醉与肝脏

【目的要求】

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肝脏功能与评定:储存与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及物质代谢和药物生物转化功能。掌握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麻醉药物的影响及麻醉、手术的影响。

【内容】

肝脏的解剖与生理。肝脏功能与评定:储存与滤过血液、分泌胆汁及物质代谢和药物生物转化功能。肝功能的评定: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有关血清酶的试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掌握麻醉与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麻醉药物的影响及麻醉、手术的影响 ]。肝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酶诱导、酶抑制、凝血酶原时间、二、问答题

1.简述肝脏的主要功能

2.肝脏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及意义

3.常见麻醉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4.麻醉方式和手术对肝脏功能的主要影响

5.肝脏功能不全的病人麻醉和手术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第六章 麻醉与肾脏

【目的要求】

了解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掌握肾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肾功能及其评估。掌握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内容】

肾脏血流动力学特点:(肾血流量大,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掌握肾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了解肾功能(尿生成、调节水电平衡、内分泌功能)。肾功能的评估(血浆清除率、尿浓缩稀释实验、血中氮质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 麻醉药、镇痛药、安定的影响 ]。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肾糖阈、血浆清除率、肾小球虑过率

二、问答题 1.肾血流的特点和调节

2.简述肾的基本功能

3.肾功能检测的主要指标和意义

4.简述常用麻醉药物及辅助药物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

5.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对肾功能的主要影响及方式

第七章 麻醉与内分泌

【目的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掌握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的影响及对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

【内容】

内分泌系统生理功能:主要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生理过程,以维持机体代谢和内环境的稳态。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ACTH,TSH,GH,PRL,ADH),麻醉、手术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激素),麻醉、手术对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皮质醇)及对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 ]。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激素、应激反应、允许作用、调节性多肽、糖耐量

二、问答题

1.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比较

2.麻醉、手术时下丘脑-垂体激素分泌的变化

3.麻醉、手术时甲状腺素的变化

4.麻醉、手术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 5.麻醉、手术时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变化

6.麻醉、手术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血糖的变化

7.内分泌功能亢进病人麻醉和手术应注意那些问题

8.内分泌功能减退病人麻醉和手术应注意那些问题

第八章 麻醉与体温

【目的要求】

了解麻醉和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掌握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的危害。了解恶性高热及低温生理学。

【内容】

麻醉和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麻醉用药的影响(全身麻醉药,肌肉松驰剂,神经阻滞剂,交感神经兴奋药),室温的影响及各种操作的影响。[ 术中体温升高和降低的的危害:体温升高-代谢加强;体温降低-麻醉药需要量减少 -术后苏醒时间延迟 ]。恶性高热及低温生理学;人工低温对代谢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对水电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式】

讲授 , 结合病案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体温、恶性高热、人工低温(低温麻醉)

二、问答题

1.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影响体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术中体温升高有那些危害?

3.术中体温降低有那些危害?

4.恶性高热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5.诱发恶性高热的麻醉药物主要有哪些?

6.人工低温对机体功能有什么影响?

第九章 麻醉与妊娠生理

【目的要求】

了解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的生理。

【内容】

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功能的变化、酸碱平衡的变化,消化系统的变化)。胎儿的生理(血液循环,气体交换,胎儿的成长)。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二、问答题

1.妊娠期间母体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

2.试述胎儿的血气交换特点

第十章 麻醉与老年、小儿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老年生理特点及小儿生理特点

【内容】

老年生理特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肾脏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消化系统和肝脏)。小儿生理特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肾脏功能,体温调节,神经肌肉接头)。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复习思考题】

问答题 1.简述老年的主要生理变化

2.简述小儿的主要生理特征

编写时间: 2005 年 12 月

生理教研室

第二篇: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00001

课程中文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

总学分:2.5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通向服务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着重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适当介绍一些新进展,启发学生智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细胞。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熟悉肌肉收缩功能、产生原理。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机理。

第二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特性,熟悉血细胞生理、止血与凝血机制;掌握血型、输血原则。

第三章血液循环。掌握心脏生理(心脏泵功能及心肌电生理),了解血管生理,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第四章呼吸。了解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的原理及肺功能的评定,呼吸节律的产生、调节。熟悉气体的运输形式。

第五章消化。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掌握胃、小肠内消化、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第六章泌尿。了解肾脏功能。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熟悉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第七章感觉。了解各主要感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原理,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八章神经。了解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掌握大脑的高级和脑功能研究方法。

第九章内分泌。了解激素的一般特性。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3学时)

1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2细胞膜的结构功能

3掌握细胞兴奋性、生物电现象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二章血液(3学时)

1血液的组成、特性

2血细胞及功能

3生理止血与凝血

4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血液循环(4学时)

1心脏泵血功能

2心脏电生理

3血管生理

4熟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第四章呼吸(3学时)

1肺通气

2呼吸气体的交换

3气体的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消化(3学时)

1概述

2食物消化的基本过程

3食物的吸收

第六章尿的生成和排出(3学时)

1了解肾脏功能解剖及肾血流量

2肾小球的滤过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功能

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5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6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7尿的排出

第七章感觉器官的功能(3学时)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视觉器官

3听觉器官

4前庭器官

5嗅觉与味觉

6皮肤感觉

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8学时)

1神经元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2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大脑的高级功能

5脑功能研究方法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1概述

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

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教学录像,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式,结合临床案例,使同学们能对生理学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一:肌电图的测定。学习肌电图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情况下肌电图的变化。实验二:视野测定及声音传导途径检测。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绿各色视野;采用音叉振动法检查声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的特点。

实验三:家兔血压的调节。以动脉血压为指标,在整体条件下,施加某些因素,观察神

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选做实验)

实验四:肺通气量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了解人体肺通气量的测定方法和正常通气

量。观察不同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选做实验)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分别为人体解剖学、生理系统仿真建模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8月第2版.

第三篇: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学习生理学,不但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理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内容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根据重要程度的差别,将理论课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大纲中用横线标记的,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重点内容。大纲中规定的熟悉和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概括性认识。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二版为基准制定的。

生理学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分配表

目次 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4 第三章 血液 2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0 第五章 呼吸 6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4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2 第八章

排泄 6 第九章 感觉器官 2 第十章 神经系统 6 第十一章 内分泌 6

第十二章 生殖 2

总学时 52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生理学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效刺激的三个条件;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阈强度或阈值、兴奋性概念及其关系;反射、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其意义。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水平。[学习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人体与环境:人体体液与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及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反馈的概念(正反馈与负反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习目标]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静息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物质转运的特点、动作电位的特点、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收缩机制。

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学习内容]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由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的概念。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与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终板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肌原纤维与肌小节,肌管系统(横管和纵管)。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肌,粗肌丝,细肌丝,滑行学说,钙离子在细肌丝滑行中的作用。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平滑肌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第三章 血液

[学习目标]

掌握: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以及血液分型、临床输血原则。熟悉: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常见贫血原因。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学习内容]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液的颜色,血液的密度,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学浆的PH值。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各类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抗凝与促凝,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溶解。

血量和血型:血量,ABO血型系统,凝集原,凝集素。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学习目标]

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肌自律性的产生及正常起博点;心肌兴奋性周期性的变化与心肌收缩性的关系;心传导的途径和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反射。

熟悉: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原理和不同点;心音的形成、特点和意义;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了解:影响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的因素;重要器官血液循环的特点。[学习内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泵血过程及心房、心室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出功与每分功。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力储备。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类型,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兴奋性,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心肌的传导性,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的收缩性。心音和心音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血管功能: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脉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和迂回通路,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有效滤过压,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淋巴液循环。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压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第五章呼吸

[学习目标]

掌握:外呼吸、内呼吸、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无效腔、每分肺泡通气量等概念;呼吸的三个过程;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氧的运输;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

熟悉:肺通气阻力和动力来源;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及意义。

了解:呼吸运动;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二氧化碳的运输;肺牵张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学习内容]

呼吸的意义。

呼吸过程: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类型,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胸式呼吸和式呼吸,呼吸运动时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和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贮量百分比,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分压差,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肺换气,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的运输,氧与血红蛋白(Hb)的结合,氧容量,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氯转移。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的中枢调控,呼吸神经元,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中枢,呼吸节律的形成。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反射性调节,机械感受器反射,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O2、H+和低O2对呼吸的影响。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作用;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形式及途径;胃、小肠的运动形式及意义;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胃液的成分及作用,影响胃排空的因素;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的生理作用。

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小肠液的性质、成分、生理作用及意义;大肠液的作用及排便反射过程;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调节。[学习内容]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电活动,基本电节律。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液的功能。

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咀嚼和吞咽。

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盐酸分泌的机制。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紧张性收缩,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呕吐。

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囊的功能。小肠液及其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意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大肠的功能:大肠液及其作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壁内神经丛及其作用。非条件反射性调节,条件反射性调节。体液调节,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值;散热方式。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体温调节;能量代谢的测定。

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食物的能量指标;体温的生理变动。[学习内容]

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三磷酸腺苷,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的测定,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环境温度。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及生理变动。临床常用的测定体温的方法和部位。人体的产热过程,主要产热器官。人体的散热过程,皮肤的散热方式,辐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不感蒸发和发汗)。散热过程的调控,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皮肤血流量改变。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机制,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的整合作用,调定点的概念。

第八章排泄

[学习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主要调节机制;肾小球滤过率。

熟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尿量及常见的排尿异常。

了解: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理化性质;排尿反射。[学习内容]

机体排泄的概念及途径: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肤,肾脏。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征:肾单位和集合管,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球旁器。肾血液应及肾血流量的调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Na+、Cl–、水、HCO3–、K+、葡萄糖等物质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H+、NH3、K+的分泌。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小管液的渗透压,球-管平衡。抗利尿激素的来源及作用,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的调节。醛固酮的来源及作用,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K+和血Na+的浓度。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测定方法,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及应用。

尿液及其排放:尿量,尿的理化性质。排尿,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第九章感觉器官

[学习目标]

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眼的调节、两种感光细胞的功能、中耳的传音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熟悉:明适应、暗适应以及视野等基本概念。了解:内耳的感音功能、前庭器官的功能。[学习内容]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

视觉器官: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折光与成像,简化眼。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两眼会聚,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眼的折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眼的感光功能,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网膜的信息传递。暗适应,明适应,色觉,视敏度。视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鼓膜和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声波传入内耳的途经,气导和骨导。内耳的感音功能,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理论,耳蜗的生物电现象,蜗神经动作电位。听阈和听域。

前庭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半规管的功能,前庭反应和眼震颤。嗅觉和味觉器官

第十章神经系统

[学习目标]

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概念和突触传递过程;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内脏痛的特征;牵张反射的概念及类型;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熟悉: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异同;去大脑僵直;小脑的功能;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及相应受体的功能;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了解:帕金森病与舞蹈病;脑电图与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学习内容]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调节: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神经纤维的分类与传导速度。突触的概念,突触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脊髓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区(第一感觉区),内脏感觉区,本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痛觉,内脏痛与牵涉痛。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动物与脊休克,屈肌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牵张反射及类型。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去大脑僵直。小脑调节躯体运动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的运动区,锥体系及其功能,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分化及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学习与记忆:简单学习和联合型学习,记忆的过程,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细胞的电活动,正常脑电图,脑电波形成的机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

第十一章内分泌 [学习目标]

掌握: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熟悉:激素的概念及特点;下丘脑、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了解:激素的分类及作用原理;肾上腺各部位分泌的激素种类及作用;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学习内容]

激素的概念,激素的运输途径,激素的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腺垂体激素及生理作用,生长素(躯体刺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运输,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胰岛: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及其生成的调节。

第十二章生殖

[学习目标]

熟悉:男性睾丸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

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输精管道以及乳房和会阴。[学习内容]

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功能。睾丸的内分泌功能,雄激素的生理 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功能。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妊娠,受精与着床,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分娩与授乳。

二、实验部分 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

学时数

实验一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4 目的要求:1.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熟悉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熟悉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包括多媒体)。

实验二 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计、动脉血压和肺活量的测定。4 目的要求 :掌握各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 目的要求:1.掌握直接测定血压的方法。

2.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某些影响因素。

实验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4 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插管方法。

2.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五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4 目的要求:1.了解本项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

第四篇:泸州医学院 拔河比赛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

1、事前准备问题:1)拔河绳未及时准备好,在拔河前一天才由团委帮忙借到拔河绳。

2)比赛时间、规则与奖励未提前通知到位。

3)最后6个班要集体留下参与颁奖,但事前未通

知到位,导致最后只有几个人参与颁奖。

4)未能分配好各部门工作,导致拔河比赛工作基

本全部由体育部负责。

2、表扬:总体来说,拔河比赛还是很成功的,能再短短3天时间内就完成也体现了体育部工作的效率,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继续保持这样高的效率。

3、奖励:根据主席团一致商议决定:部长、副部长3人每人加5分(学生会考核计分),参与拔河比赛准备工作以及比赛裁判工作的干事每人加2分。

第五篇:生理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生理学Ⅱ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小班教学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016年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生理学 Ⅱ 课 程 号: 501075040 课程类别:

校级平台课

时:

分:

二、教材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姚泰主编,人体生理学(上、下册),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姚泰主编,生理学(八年制教材),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3.Guyton AC, Hall JE.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2th ed, Saunders 2011

四、成绩评定

终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

五、教学目的及要求(见前言)

六、教学内容(见各章)

前 言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生理功能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功能活动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理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生只有在了解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各种疾病情况下的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变化,一个器官的病变如何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进一步理解治疗这些疾病所采用的各种医疗措施。因此,生理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各门临床课程的学习。

生理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理学的知识很多都来自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因此学习生理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此,生理学教学活动一方面重在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同时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问题有机 的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其教学方式除采取课堂讲授以外,还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写综述、读书报告及临床病案讨论等。学生在学习生理学课程时应根据教学大纲中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进行。本大纲执行的理论课时数为64学时,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2学时

细胞的基本功能 10学时

血液 4学时

血液循环 11学时

呼吸 7学时

消化和吸收 4学时

能量代谢与体温 3学时

尿的生成和排出 6学时 感觉器官的功能 4学时 神经系统的功能 11学时 内分泌 2学时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兴奋性和兴奋;负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正反馈概念。

熟悉:刺激与反应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控制系统。

了解:生理学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非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讨论和写小综述,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稳态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掌握: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概念;细胞膜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特征;阈电位概念;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

熟悉: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局部电位;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主要环节;骨骼肌收缩的形式(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方法;电紧张电位;细胞的兴奋性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分子机制。

教学方式:以细胞外的信号如何影响细胞内的功能活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如何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高血钾引起肌无力的病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 血液的功能

掌握:血浆渗透压的作用;生理止血的概念,基本过程和意义;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凝血因子的概念;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鉴定;输血原则。

熟悉: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抗凝血酶、肝素的作用;Rh血型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凝血因子;抗凝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作用。

教学方式:针对血栓性疾病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生理止血和凝血的相关知识;讨论血型鉴定对输血安全重要性。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掌握: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自动节律性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泵功能的评价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血压的概念和动脉血压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受体及其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特点、递质、受体及其作用;压力感受性心血管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熟悉: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心肌的自律性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的概念;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泵功能的贮备;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作用;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性心血管反射;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调节。

了解:心肌细胞兴奋性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的因素;正常心电图各波及其生理意义。心房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脏的周期性活动与心音的产生;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动脉脉搏;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动力学;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舒血管神经的分布及其作用;高位中枢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等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自身调节。

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根据在细胞生理一章已学习的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产生原理,总结、讲授、讨论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及其产生原理;根据心脏泵血原理,讨论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根据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讨论高血压的危害、治疗原则、药物选择;根据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原理,讨论组织液生成回流平衡异常和水肿的发生机理;根据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原理,讨论调节异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第五章 呼 吸

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概念;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时肺内压的变化,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气道阻力;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各段的生理意义;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化学感受器性反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作用途径及意义)。

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呼吸运动的形式;比顺应性,胸廓的弹性阻力及顺应性;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过程;肺扩散容量;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延髓基本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了解:呼吸的意义,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无效腔;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肺总量的概念;呼吸膜的结构,组织换气;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二氧化碳离解曲线;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呼吸中枢的概念;呼吸节律的形成和高位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及其意义。

教学方式:以肺通气弹性阻力增加如何影响呼吸,慢性支气管炎对肺通气的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危害和治疗,如何测定肺通气功能,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及危 6

害,氧运输的特点,高原缺氧高原病,CO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以及机体缺氧或CO2储留时如何进行调节等问题和病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掌握相关知识。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掌握:消化(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激素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消化液的生理作用;唾液的主要成份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及其特点;胃的主要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胰液、胆汁的主要成份及其生理作用。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形式;唾液分泌调节的特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胰液分泌的调节;营养物质吸收的方式和部位;排便反射。

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道活动的神经支配及作用;消化间期的胃运动;呕吐;胆汁的性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及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

教学方式:以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为主线,结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引导学生学习讨论有关生理学知识;根据第一个消化道激素发现和幽门螺旋杆菌发现的科学故事,指导学生设计一项实验证明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的能力。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掌握:能量代谢、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的概念;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产热的主要器官和形式;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熟悉: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体温调节(体热平衡,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整合作用和调定点学说)。

了解:机体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贮存、转化和利用;直接测热法的原理;深部体温和表层体温;临床常用的测定体温的方法和部位;机体的产热过程。

教学方式:针对肥胖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能量代谢的相关知识;围绕体温相关问题学习讨论体温如何维持稳定,发烧以及退热药的作用机制以及物理降温方法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掌握: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屏障及其通透性特点,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的特点;肾糖阈的概念;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对尿生成的调节(渗透性利尿);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肾清除率的概念。

熟悉:球旁器;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特点);重吸收和分泌的概念;几种主要物质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及其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梯度中的作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基本过程;球一管平衡;肾交感神经在尿生成中的作用;尿量和排尿反射。

了解:肾的结构特点(肾单位和集合管,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肾的神经支配和肾的血液供应特点);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功能;尿生成的神经(肾交感神经)调 8

节;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作用;管-球反馈;清除率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尿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教学方式:以肾功能衰竭时的病案为引导,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尿的生成过程,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利尿药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当尿量增多或减少时如何分析引起尿量变化的原因。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双眼会聚);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的基本要点;视敏度、明适应和暗适应的概念;行波学说和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初步分析;耳蜗的微音器电位的概念。

熟悉:色觉的三原色学说;视野,双眼视觉;瞳孔对光反射;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与中耳的功能;基底膜的振动和科蒂器的换能作用。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折光系统的组成及成像);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视网膜的结构;视锥系统和颜色视觉;耳蜗的结构和功能;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和听神经的动作电位。

教学方式:以眼折光功能异常性疾病和老年性耳聋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及眼、耳的视觉和听觉功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元的跨细胞信息传递: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原理);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抑制的概念、特点);突触前抑制及其产生机制; 9

突触传递的特点;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投射特点和功能;牵涉痛的概念。脊休克的概念;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感受器、类型和意义;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活动及其特点(递质、受体及其对整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意义)。

熟悉: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痛觉,牵涉痛的产生机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和运动单位;脊休克的主要表现和产生机制;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作用;基底神经节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功能;自主神经的分布特点;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条件反射及其形成。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纤维的分类和轴浆运输;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电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神经递质的特点、代谢和分类;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信息的传导通路;丘脑的感觉功能;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节间反射;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脑的电活动(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及其意义;觉醒与睡眠;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教学形式:以经典的发现神经递质的研究为引导,指导学生自学、查阅神经突触及传递的内容,讨论影响突触兴奋传递的因素,设计试验,验证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的作用等;以麻醉和镇痛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学讨论感觉产生的路径和机制;根据学习记忆的基本生理过程和原理,查阅、讨论如何提高记忆力及学习效率;以帕金森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为基础,查阅资料,自学讨论相关的神经生理学知识。

第十一章 内 分 泌

掌握:激素、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和自分泌的概念;激素作用的特点;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下丘脑-腺垂体-外周靶腺轴。

熟悉:下丘脑与垂体的机能联系。了解:激素的分类。

教学方式:以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和糖尿病病案等为引导,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以及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下载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泸州医学院麻醉生理学教学大纲研究(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02082 课程学分:学分 总学时数:64学时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 SPORTS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社会体育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对象 体育学院社体13级......

    泸州医学院校徽(xiexiebang推荐)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3.“泸州医学院校徽”的版权归属......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10512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园艺专业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2.5学分 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

    《果树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105204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应专业:园艺专业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果树生理学为园艺专业果树方向学生的......

    泸州医学院第七届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孜孜不倦的追求 源源不断的快乐 泸州医学院第七届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泸州医学院研究生会是泸州医学院研究生组织的最高级别的学生团体,开展的活动融学术性、娱乐性、创新性于......

    泸州医学院 学生会总结[五篇材料]

    学生会工作总结1、体育部在老师的面试后,从许多面试者中挑选了三名体育部部长。 2、在老师与主席团的关注下,我们从一办各班选出了干事能力强,有组织性,且在体育方面有专长的干......

    泸州医学院第七届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孜孜不倦的追求源源不断的快乐 泸州医学院第七届研究生会工作总结 泸州医学院研究生会是泸州医学院研究生组织的最高级别的学生团体,开展的活动融学术性、娱乐性、创新性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