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目标及实践教学报告参考答案2010.10.15
课程目标及实践教学报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1938年 毛泽东 《论新阶段》 2.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1945 年党的七大
5.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 6.1997 7.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8.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9.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二、单项选择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D 10B
三、多项选择1BCD 2BD 3ABC 4BD 5AD 6ABC 7ABD 8ACD
四、辨析题
1、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区分开来。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答: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实现具体化。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的结合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结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所以,命题的说法,即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没有看到它是同中国优秀文化的结合,因此是片面的。
五、材料题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入贯彻 1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围绕目标强化特色,科学发展破解难题”这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4)第二章
一、填空题
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2.实事求是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与时俱进
6.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解放思想
8..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二、单项选择1C 2B 3D 4B 5C 6A 7D 8C 9D 10B
三、多项选择1ABCD 2AB 3ABD 4ABCD 5ACD 6AD 7BC 8BC 9 ABD 10 ABCD
四、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因为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还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展开。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由此可见,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2、理论创新就是不断用新的理论取代已有的理论。
答:错(1)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实于实践。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无从谈起。(2)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完全是为了解决问题。(3)已有的理论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应成为新的理论创新的基础。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主要针对20世纪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
(2)在新时期,邓小平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坚持和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党的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这就为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章
一、填空题
1、五四运动
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5、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6、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论十大关系》
9、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0、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单项选择1C 2D 3D 4C 5C 6B 7B 8A 9C 10C 11A 12A 13D 14A
三、多项选择1ABC 2AB 3AB 4ABCD 5AD 6AB 7ABC 8ABC 9 AD 10 AC 11 ABD 12 ABCD 13 ABCD
四、辨析题
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中的官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的官僚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包括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软弱的一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联合的对象,不是革命的对象。
2、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因此,它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了。
答:错。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2)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3)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
(1)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从中国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2)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之所以走这条道路,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必须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积蓄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
2、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单项选择1A 2B 3D 4D 5D 6A 7A 8B 9B
三、多项选择1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 6ABCD 7ACD 8ABCD 9 BD
四、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错。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3 这种完善和发展绝不是回到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状态。社会主义改革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五、材料分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在一定程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利益。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五章 填空题答案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2.1992年,南方谈话 3.发展生产,共同富裕 4.1988 5.发展 6.社会和谐
7.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单项选择1A 2C 3D 4D 5A 6D 7C 8C 9C 10C 11A 12C 13C 14A
三、多项选择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ABCD 8ABCD
四、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答:本命题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答:错。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人民生活富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我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高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人民生活长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还要有更高的民主、文明和社会的和谐等,富裕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征。
答:
五、材料分析题
1、(1)材料1和材料2共同揭示了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优越性之间的关系。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之后产生,并且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首先要有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4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首先,这一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一论断既讲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促进,保证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其次,这一论断为我们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再次,这一论断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看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扫除了障碍。最后,这一论断从根本上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第六章 填空题答案
1.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十三大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十五大
7.十三大,十五大,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8.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9.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0.2020
二、单项选择1C 2D 3B 4B 5C 6C 7A 8A 9D 10B 11 D 12A
三、多项选择1AC 2ABCD 3ABD 4AC 5ABCD 6ABCD 7BCD 8ABD
四、辨析题
1、本命题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2、本命题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性质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在内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个体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是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有效地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第七章答案
一、1、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2、改革开放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1980年、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5、经济特区 农村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动力、目的、前提。
8、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单项选择1A 2A 3B 4A 5B 6D 7C
三、多项选择1ABCD 2ACD 3ABC 4AD 5ABC 6ABC
四、辨析题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楛,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2.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改革和开放,就是不争论姓“社”姓“资”。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6 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政策方针就是对的。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实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能把有些不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采取的方针政策当做资本主义的。
五、材料分析题
1、(1)、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的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教材P145(2)、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教材P145
2、(1)、“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实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①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②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八章答案
一、1、江泽民
2、十四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4、社会主义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6、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8、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
9、关键、核心、基础
10、《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
13、十六届五中全会
14、十七大
二、单项选择1A 2C 3A 4D 5D 6C 7D 8B 9D 10C 11A 12A 13B 14C
三、多项选择1AC 2ABCD 3ABD 4ABC 5ABCD 6ABCD 7ACD 8ACD 9 ACD 10 ABCD
四、辨析题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私营企业主个人所得主要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里。私营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但是在私企中存在按劳动要素分配。
2、错。(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但财富价值的创造与财富价值的获得途径即分配方式是两回事。(2)尽管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但参与分配。(3)不能因为肯定劳动价值论而否定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因为肯定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五、材料分析题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2)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1)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十六大;
2、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人民当家作主;
4、十五大;
5、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团结,民主;
7、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宪法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9、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行为 8 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13、生存权,发展权;
14、《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人权研究,推动制定高等院校人权研究教育规划;本科生开设人权公共选修课;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人权法课程;人权法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课件的开发。
二、单项选择1C 2D 3B 4D 5D 6B 7B 8C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B 17A 18B
三、多项选择1ABCD 2ABC 3CD 4ABC 5ABD 6AD 7ABC 8ACD 9 ABC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
四、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这样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在这个制度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都宣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
2、人权高于主权。答:错。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公民权利的实现要由政权保证,一旦丧失主权,人民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权的保证就失去了依托。实际上这一观点是帝国主义侵略他国的借口,谁有能力做到干涉他国主权,只有超级大国。
五、材料分析题 略
第十章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十六届六中全会;
4、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根本,本质;
6、十七大。
二、单项选择1A 2A 3B 4C 5A 6B 7B 8D 9A
三、多项选择1ABCD 2ABCD 3ABCD 4AC 5AD 6 7ABCD 8BCD 9ABCD 10 ABCD
四、辨析题
1、本命题正确。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2、最高理想也是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答:错。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在一定时期的共同愿望。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
1、(1)任选一个(6分)
例如一: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是发展的和与时俱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而反马克思主义的,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妄图用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无用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就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能够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意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保持坚定立场,筑牢思想防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十六届四中
2、十六届六中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本质属性
4、坚持以人为本
5、民生
6、劳动者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二、单项选择1C 2D 3C 4A 5C 6B 7D 8B
三、多项选择1BC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ABD 7AB 8ABCD 9 ABCD 10 ABD
四、辨析题
1.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极不和谐稳定。答:错。(1)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即社会的稳定,但稳定绝不是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谐社会还应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五、材料分析题
(1)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分析:
1、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的增长应当带来就业的增长,这已被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实践所证明。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我国工业走的是一条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以资本的推动为主,这不但可能削弱未来增长的潜力,而且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2、速度型增长战略导 10 致就业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增长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把“速度型”增长战略放在优先地位。虽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这是以资金、资源的粗放式投入为代价的。
3、技术主导型的发展战略限制了劳动力的吸收。目前,我国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制造业企业迫于国际竞争压力采用节约型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4、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我国就业结构变动长期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形成大量结构性失业。由于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伴随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这必然使城镇的失业问题加重。
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政策建议:
1、牢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意识。在“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在宏观政策取向上,应选择能有效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经济。
2、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正规部门由于投资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且收益见效快,其发展速度惊人。非正规部门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吸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的国有
(2)是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一,这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第二,这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劳动者在创业的时候,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业主体。第三,这是着眼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方面,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还强调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我国人口多,就业任务重,解决好就业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扩大就业,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劳动者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更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3)略
十二章
一、填空题
1、中国的内政问题
2、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1982
4、一个中国原则
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6、反分裂国家
7、和平发展
8、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二、单项选择1C 2A 3A 4C 5A 6B 7C 8A 9B 10D 11B 12B 13 D 14C 15B 16 D 17 C
三、多项选择1CD 2AB 3ABCD 4ABCD 5ABCD 6AB 7BD 8ABC 9ABCD 10 AD 11 ABCD 12 AB
四、辨析题
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港澳台坚持原有的制度(资本主义)长期不变。错。是国家主权统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新形势下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在解决香港、澳门行问题中形成、完善并法制化,在解 11 决台湾问题上,逐步形成的实现祖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由两个基本概念组成的,它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有主有次。“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一国”也是两制的基础。没有对“一国”的认同,“两制”的实行就无从谈起。“两制”的共存是对“一国”稳定最好的维护,对“一国”发展最好的保障。前提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长期并存;享有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制度五十年不变;统一方式,和平谈判,平稳过渡。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主权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主权问题不容讨论,在国际社会已经公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材料分析题 略
十三章
一、填空题
1、和平与发展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和平开放 合作 和谐 共赢 5、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亚非峰会上第一次提出来
6、民主 和睦 公正 包容
二、单项选择1B 2A 3D 4D 5C 6D 7B 8B 9B 10A 11B 12B 13D
三、多项选择1BD 2ABCD 3ACD 4BCD 5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 10 ABCD 11 ACD 12 ABC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四、辨析题
1.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正确。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2.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稳定的主要根源。
答:错。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五、材料分析题 略
十四章
一、填空题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4、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
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二、单项选择1A 2B 3C 4A 5A 6A 7D 8B 9B 10C 11B 12D
三、多项选择1ABCD 2ACD 3BC 4BC 5ABCD 6ABD 7ABCD 8BD 9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C 13 BCD 14 ABCD 15 ABCD 16 BCD
四、辨析题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在一个存在着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各民族团结的,有的只能是往往为剥削阶级所利用的民族斗争和民族仇视。马克思主义一向主张各民族应一律平12 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平等是在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压迫的基础上消灭民族压迫,是在发展经济、文化的基础上,消除民族发展的不平等。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先进与落后,在政治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容许有任何民族歧视存在。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逐步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才能保证和加强民族团结。
五、材料分析题 略 第十五章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 2.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先进性
5.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
二、单项选择1B 2B 3D 4A 5B 6C 7B 8D 9C 10A 11A 12D 13A 14A 15B 16B 17B 18A
三、多项选择1ABC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BCD 7AC 8ABD 9ABC 10 AC 11 ABC 12 ABC 13 ABCD 14 ABCD 15ABCD 16ABC 17B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D 22 ABD
四、辨析题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此命题正确。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只有党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立党立的好,执政执的好。
2、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答:正确。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五、材料分析题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
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2、高校党组织、党员如何发挥先进性作用(每一点都须结合材料谈)略
第二篇: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的写作难度而已。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和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强调这一点,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写作初始阶段目标的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在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吗?近十几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景山学校的定“放胆文”实验,高原等老师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作文训练实验,以及去年开始的深圳市南山区、青岛市和成都市郫县等地区根据《语文标准》实施的作文教改实验,都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可写”与第一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第二个重要方面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重要方面“能够写出来”就无从谈起。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提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各门艺术教育都以创作为主线。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时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言语功能。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语文标准》还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的修改,都有一些常规要求。应该指导学生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二、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标准》除了在情感态度方面作以上指导外,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重要构想。1.《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快的,则必须是本于内心和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天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的。我国古代训练人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的“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将会重蹈封建八股文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会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心里是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北辙?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假大空”的毛病。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不是一个作文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据报载,去年某县初一学生作文统考,题目是“20年后的我”。近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些学生确是说了心里话,这些话是过去人们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但对这样的心里话,能不注意引导吗?这个例子生动地儆戒我们,要密切注意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过于强调写作要完全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如实的反映,却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没有个人的主观感受就谈不上写作的个性化;也有人片面地强调写作就是自我表现,事实上切断了自我和生活的联系,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2.《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的各个大纲关于写作教学,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要求,在初学者写作时往往过多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地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语文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所以第三、四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根本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达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3.《语文标准》还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缺少创造想像力。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旧形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存。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原料,正职贵重的合金需要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学生的想像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三、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标准》很少提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作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同时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一系列能力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四学段”写作要感情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标准》在小学阶段有意淡化文体,只有第三学段提“能写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到初中才根据文体的分类提出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日常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但主要也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而非传授写作知识。在写作规范方面也适当降低要求,小学在第三学段只提“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到初中阶段,才提出具有实践性的综合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想像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语文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融合。《语文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与国际上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作文教学,一向重视实用,对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比较忽视。有些同志再三强调作文要切全实用,培养书面语言的交际能力,对“北海之夜”、“雨后”等抒了主观感情的作文题目,很不赞成。现在《语文标准》根据国际上作文教学发展个性与适应需要并重的大趋势,提出我国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这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继承重视实用的传统,继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标准》力图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标准》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一是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二是重视中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第一学段只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进而要求“积累习作素材”。三是有具体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这主要体现在第四学段的要求中:“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各阶段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一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二学段),“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第四学段),也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关。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较入俗套,思维陷入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关系,老一辈语文学家,例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并重。梁启超则认为,在所有的作文能力培养环节中,整理思想、组织构造文章、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心环节,开“以思维为中心”先河。而朱光潜的看法与梁启超不谋而合,他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就我自己来说,我作文常常修改,每次修改,发现话之所以没说清楚,原因都在思想混乱。把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在语言和思维关系问题上,美国教育专家与我国语文教育家的认识也不谋而合。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有力并富有想像力,那么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富有想像力。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纽约大学坤思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卜特·爱德温在《写作中思考》一书中说:“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外在的语言表达,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这就涉及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说是思考的过程。”威廉·W·韦斯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说:“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维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在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正好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止步不前。现在课程标准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期望有助于纠正这种违反规律的做法。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第三篇:实践教学总结及报告
实践教学总结及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作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理论够用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所具备的不是一般性的、机械操作式的技能,而是具有理论、操作、设计、管理多重优势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单纯依靠学校采取的“理论和实验”传统方式完成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关门办学,或仅仅依靠企业所实行的“师傅带徒弟式”操作课,都无法满足现代职业岗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为此,电气自动化教研室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的项目总体设计理念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遵循以“职业行为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核心,总体方案是对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绩效评价方案加以分析提高,并按照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进行深度加工,对应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实现了以项目为教学的目标。按照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文件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自我评估。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选取。
转变课程理念。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加以整合和
重组,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生产性项目,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并行训练,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使梯形图、语句表及对应电路的通、断电情况更直观形象,学生易接受。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学生总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激发学生关注未来的职业需求; “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项目团队,采用任务驱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工作过程训练,使学生获得普适性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训练,养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职业新环境对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四、不足
尽管电气教研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教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气自动化专业师生比不占优。由于学生过多,实训资源严重短缺,合理应用好教学网络,缓解师资不足。现在解决办法:多媒体演示,利用网络资源答疑等。
2、教研室老师深入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平时老师关门造车多,出去学习少。平时教课任务重,工作繁忙,没有定期的企业锻炼或培训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老师尽可能创造实践机会,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方面。
3、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满足基本教学和不同层次学生实验实训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时间投入设计综合性、提高型的实验,以利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解决办法:开放实验室时间,电子工艺时间开阔眼界等。
4、教研室科研能力不强。发表教改的论文等相关论著很少。需抽出时间加强科研能力,从实践到理论的全面发展。
2012-5-13
第四篇:10.致谢及声明
致谢及声明
致谢
衷心感谢导师教授和副教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他们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二位导师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使我受益终生。
感谢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同学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第五篇:10.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PRACTICUM REPORT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李佳一 指导教师姓名:张慧敏
实习单位: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第一公司
实习时间:2012年02月19日--2012年03月17日
一、实习单位介绍
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第一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具有国家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大型国有综合性施工企业。同时兼营房屋建筑总承包、高耸构筑物、钢结构、无损检测工程施工、起重设备安装、汽车货运、物资机械器材租赁、商品混凝土经销、建筑试验、房地产开发。1997年取得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7月在全国电力施工企业中首家通过OHSMS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认证。公司以“追求卓越,创造无限”为企业精神,以“优质高效,安全可靠,建一流机组,树精品工程”为目标,坚持“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增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先后承建各类火力发电站39座,累计装机83台,总容量达6977MW,其中多项工程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张家口电厂7#、8#机组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大唐云冈工程首创国内直接空冷机组优质投产纪录;贵州安顺4#机组从整套启动试运到168小时结束仅用10天零15小时,创下了全国记录;国家“西电东送”项目--国电电力大同二电厂二期工程,以其国内首台600MW机组采用直接空气冷却方式、全部利用城市中水、100%烟气脱硫的独特之处,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示范项目。
公司依靠完善的质保体系、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施工方法、精良的装备和热忱的服务,连续十年保持AAA信用等级。我们愿与国内外各界同仁真诚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二、实习岗位简介
本人在工作岗位是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我们部门有一个会计师,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负责教导我的是我们部门的老会计师,周前辈。进入工作岗位,我主要是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帮助会计师做好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用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以记账凭证来做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等。
会计师主要是负责公司的主要账目,出纳的工作就是负责日常的现金库和银行的存款工作,而会计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公司一些简单的账目。
我还是在学习的阶段,所以一般比较简单的工作都是由我负责,比较复杂的都会交给部门的老前辈们来做,主要还是以学习的态度来进行实习。
我们主要的工作流程也就是做好公司每个月的账目,让公司领导知道每个月所得的利润和亏损。
1、负责编制公司会计凭证,审核、装订及保管各类会计凭证,登记及保管各类账簿。
2、按月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并进行分析汇总,报公司领导备案决策。
3、负责监督公司财务运作情况,及时与出纳核对现金、应收(付)款凭证、应收(付)票据,做到账款、票据数目清楚实习内容。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
本人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3月17日在山西电建一公司大同分公司会计部进行实习,主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
在实习期间,我很幸运,跟了一个从业10多年,做7家以上会计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虽然自己也是会计专业,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且有一些就算是在学校也学不到的。就是一种对事业的专注和勤奋的精神。在两个月的实习中,虽然只学了基础的会计知识,但也能把整个会计报表做出来,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会计报表以外的知识。
首先,谈谈所得税汇算清缴。由于所得税涉及的面很广,审计的重点很多都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两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第二,工作不比在学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两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第三,工作交际。毕竟工作的环境不比在学校的轻松,每天都要按规定的时间上班下班,有时候工作需要还得加班,在学校上课下课都是准时得很。第三,工作交际。在工作候工作需要还得加班,在学校上课下课都是准时得很。在工作所得税汇算清缴有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如带征)之分,再加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不同,所以,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具体审计也就不同。
会计的内容如做帐,纳税申报等公司的业务在事务所是有限的。接触过两个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两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在工作过和所里会计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我学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五步倒挤法。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账,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周前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张前辈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账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账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我们以原始凭证来做记账凭证,把所有的原始凭证记入记账凭证后,并不是简单的就把账本做完了。还要做领料汇总、预提财务费用、、计提折旧、计算工资等11个月末事项,这11个月末事项是我们要通过前面的凭证来做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计算清楚,才能做好后面的明细账最后才能做入总账。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有关的知识。
在这实习阶段我主要的工作还是负责公司里面的一些小事情,帮忙长辈给予布置的工作任务。对于学习的我,很多事情不熟悉,需要学习跟改进的我都会做好笔记,事后对其改进和注意。
慢慢的对于会计这行我也有了实际工作的一些经验,同时在这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期间,也形成了对会计的热情。会计是一项不可马虎的工作,每一笔业务经
济都需要我们认真详细的校对。
这些也是自己所属专业领域里所没学到的知识。虽然学到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是自己尚有欠缺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好好的吸取教训,做好所有的工作,努力做到更好。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实习感想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学到了好多。第一,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每天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两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这实习中得到了操作,慢慢的也让自己感觉到得心应手了。第二,工作不比在学校。毕竟工作的环境不比在学校的轻松,每天都要按规定的时间上班下班,有时候工作需要还得加班,在学校上课下课都是准时得很。第三,工作交际。在工作实习中,觉得人与人的相处并没在学校的单纯,注重的细节很多。如果不加注意,换来的会是麻烦,而这些还是要在我们的工作中慢慢的来吸取经验。俗话说得好,路由尽头,学海无涯。活到老也同时才要学到老,虽然,对于工业会计这一块我已经知道了一点点皮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真正的驾轻就熟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的在以后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同时,也要在以后的工作的同时不断地为自己补充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与时俱进,不停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得到自己所耕耘出来的那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