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糖》
中班科学活动《糖》 中班科学活动《糖》
【活动目标 】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了,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要带领小朋友到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的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跟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唤!
兔大夫正好从这儿过,听见了小熊的叫喊声,连忙走进小熊的家。“小熊张开嘴,让看一看!你这个牙齿真不好,得补一补,你这个牙齿也不行,得换一换!“兔大夫拿出针管打麻药,然后又拿出钳子,要把小熊的牙拔掉。“一、二、三!”小熊的牙齿太大,兔大夫用力往外拔。小熊疼得眼泪往外冒。
小熊的牙齿终于拔掉了,擦上点儿药。“你的牙齿还疼吗!”“不疼了!”“以后要好好保护你的牙齿,要不一个一个的都烂掉!”“怎么保护它们呢?”“不能吃那么多的甜食,不偷吃饼干,不偷吃蜂蜜,每天要把牙齿刷几遍,早一遍,晚一遍,里里外外都刷遍!”小熊不想让自己的牙齿都拔完,所以从那以后,他记住了妈妈和兔大夫的话,不吃那么多的甜食,天天坚持刷牙。小朋友你们的牙齿疼不疼?你想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吗?想想兔大夫的话吧。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中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一、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用多种方式观察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知道有些物体可以溶于水,有些物体不能溶于水。
3.能耐心、细致的观察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喝过粉剂饮料
物质准备:饮料、杯子、勺子、奶粉、米、沙子、盐、糖、味精、过滤器、记录表、笔等。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引发幼儿兴趣
出示饮料,引导幼儿品尝并说说饮料的味道。
引导语: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那你有没有看见糖呢?(那你们想知道糖去哪了嘛?)
2.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边示范边讲解糖的溶解(请小朋友上来操作)
引导语:舀一勺糖放入水中,你能看到糖嘛?糖在那儿?现在我用勺子进行搅拌,你还能看到糖嘛?糖到哪里去了?
小结:糖溶解到水里了。
3.幼儿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引导语:桌上有杯子、勺子、温水,请你们用勺子把奶粉、盐分别放入不同杯子里的温水中,用勺子搅拌,看看这些材料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认真观察水的变化,并尝尝味道。
幼儿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奶粉、盐在水里溶解了,不见了。水有了味道,有的还变了颜色。
4.探究实践,观察比较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物体。
幼儿猜想
引导语:小朋友们,如果把沙子、米、味精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水里,然后用勺子搅拌,想一想、猜一猜什么材料能溶解,什么材料不能溶解。
幼儿验证猜想并记录。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这些材料在水中的变化,并且用多种方式(如观察、品尝、过滤等方式)来验证和分辨哪些材料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材料不会溶解,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展示幼儿记录表,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5.结束活动
引导语:日常生活中,有的可以溶解,有的不可以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实验、观察,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好不好?
四、活动延伸
领域渗透:科学区创设“怎么样溶解的快”活动,探索快速溶解糖的方法。
第三篇: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
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
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
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你们看到的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水变成什么样子?尝尝看。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小结:糖放入水里后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里,水会变得有些混浊,喝到嘴里甜甜的。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盐、饮料果粒)
4.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新本领了,知道了糖会溶化在水里,水会变甜,回到家里我们还可以用盐、饮料颗粒继续做实验好吗?
第四篇: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
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物体与物质)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
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
(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2.探索盐的溶解。
(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第五篇: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东电外国语小学幼儿园 钟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二、活动准备:
杯子、勺子、温水、红豆、奶粉、果珍粉、绿豆、盐、糖、方糖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入主题
1、品尝白开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神奇的饮料,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大家,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2、变魔术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再来尝一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甜的)为什么?(因为加了糖)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化了)
教师小结:糖放进水里会化了,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现象。(二)、幼儿操作、实验
实验一:探索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材料
1、每组6种材料,请每位幼儿选择一种,分别放进水里,用吸管搅拌,看看哪些材料可以溶解,哪些不能溶解。
师:你刚才把什么放进水里了?它溶解了吗?
幼儿一边讲述实验所见,教师一边出示PPT,帮助幼儿记录、小结。
2、师: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放进水里可以溶解的?(幼儿回答)实验二:探索在不同水温下,同样材料溶解的快慢
每组2个大可乐瓶子,一瓶温水,一瓶冷水,请幼儿将方糖分别放进两瓶水中,观察那瓶水中的方糖溶解的快。
师:你发现哪瓶水中的方糖化的更快一些? 教师小结。
(三)、延伸——品尝饮料
准备饮料水,请幼儿品尝,说说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