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审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因考虑到该课程为财会专业和审计专业共用,为避免与审计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重复,故本课程教学中重在讲授基本原理,对审计实务则基本不涉及。
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注册视听生财会专业课内学时54,3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电视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除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方法性的指导外,还配备一定量的习题,以强化学生对审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电视录像主要是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及运用,而不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的讲授。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及其发展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二、审计目的
国家审计的目的 民间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的目的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包括制约性和促进性作用。
三、审计任务
基本任务 具体任务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很多。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合我国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我国的审计分类有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按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范围分类,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按审计动机分类,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的涵义 研究审计方法的目的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计的技术方法,一般由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两大类组成。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顺序检查法有顺查法和逆查法 范围检查法有详查法和抽查法资料检查法有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和分析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中央国家审计机关 地方国家审计机关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国家审计机关职责的特殊规定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10项权限。
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
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一、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民间审计组织的权限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性质和职责 会员 机构设置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范围 内部审计机构领导与管理关系。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内部审计有要求报送资料权,审核检查权,参加会议权,调查取证权,临时制止权,临时措施权,建议意见权,建议反映权。
四、内部审计机构管理
五、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概况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组织
第四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一、审计准则的意义
审计准则的涵义审计准则的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三、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的概述 国际审计准则的构成 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一、国家审计准则
颁布人 背景 必要性 依据 适用范围 内容
二、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颁布与实施 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涵义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第五章 审计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一、审计程序的涵义
二、审计程序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一、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重点
二、编制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一、进驻被审计单位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三、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三、正确处理期后事项
四、关注或有负债
五、撰写审计报告
六、审计行政应诉
七、后续审计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和足够性。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证据形式、相关程度和来源渠道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收集方法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鉴定证据的作用 鉴定证据的内容 鉴定证据的方法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
审计证据综合的作用 证据综合的方法
四、审计证据的应用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审计工作底稿按形式、职能、类别分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划要求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控制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交流 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评审步骤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一、内部控制的调查
调查方法 内部控制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描述
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初评
内部控制初评的概述 内部控制初评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内容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
三、内部控制的总评
依赖程度评价 内部控制总评的要点
第八章 审计抽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的种类很多,通常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二、样本的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二、停-走抽样
三、发现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一、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二、差额估计抽样与比率估计抽样
第五节抽样结果的评价
一、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
二、分析样本误差
三、推断总体误差
四、重估抽样风险
五、形成审计结论
第九章 审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撰写主体分为国家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
2、按报告内容分为财政财务审计报告、财经法纪审计报告和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3、按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三、审计报告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二、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一、审计报告的一般编制步骤
二、审计报告的审定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一、管理建议书的意义
二、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十章 电算化系统审计
本章暂不作教学要求。
第一节 电算化系统概论
一、电算化系统基本概念
二、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二、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概念
四、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意义
第三节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一、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三、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
第四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绕过计算机审计法
二、通过计算机审计法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
第二篇:审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审计实务的教学安排比重较大,包括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比重40%.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主要是通过审计实例的情景模拟,对审计实务全程操作.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概论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审计的概念、特征、对象与职能;掌握审计的分类与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组成
三、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掌握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审计组织
一、政府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组织
三、民间审计组织
四、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三、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程序;理解审计的目标;掌握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阶段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第四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计划的涵义及作用,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涵义及用途,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理解在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过程;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
第一节 审计计划的涵义、作用和内容
一、审计计划的涵义
二、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三、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第二节 分析性复核
一、分析性复核的涵义
二、分析性复核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三、计划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四、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第三节 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账户入手审计方法
二、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三、审查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五、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如何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理解和掌握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审计证据的获取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管理
第六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学习指 导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重要性的涵义以及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熟悉审计风险的分析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对重要性的考虑;掌握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涵义及运用范围
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及层次
三、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评价审计结果对审计重要性的考虑
第二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二、审计风险的要素
三、审计风险分析
四、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估
【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熟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局限性;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记录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的内容以及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四、控制风险的评估
五、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章 货币资金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审计目标,明确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及符合性测试的程序,重点掌握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一、现金审计
二、银行存款审计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九章 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销货与收款循环的主要经济业务,理解本循环主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二、应收账款审计
三、坏账准备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收票据审计
二、预收账款审计
三、应交税金审计
四、其他应交款审计
五、主管业务税金及附加审计
六、营业费用审计
七、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审计要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如实质性测试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二、固定资产审计
三、累计折旧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预付账款审计
二、在建工程审计
三、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四、应付票据审计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本章学习内容主要是存货审计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存货的审计,重点掌握存货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监盘程序、截止程序;生产成本的审计,理解直接材料审计、直接人工审计、制造费用审计程序;了解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存货审计
(一)存货审计的意义
(二)存货的审计目标
(三)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付工资的审计
二、应付福利费的审计
三、待摊费用的审计
四、预提费用的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负债类筹资账户、权益类筹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一)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二)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一)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所有者权益内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审计的实质性测试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三)应付股利等应付项目的审计
(四)管理费用等利润表项目的审计
第十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 理解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掌握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和格式;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格式与编制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五、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选择与表达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 政府审计报告
一、政府审计准则
二、政府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第三篇:《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2、教学及考核方式
(1)课前应预习,课后复习,并经常看些关于审计实务方面的信息。
(2)在教学中以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符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审计学》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学原理等各类专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按照专业计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4)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以外,还必须抓紧抓好作业练习和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本领。
(5)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考试,其中: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20%,课堂纪律占10%。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介绍。
(五)本章知识点: 审计的目的,特别是审计的一般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三、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四节 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第三节 审计依据
第五章
审计程序
重点与难点: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预计课时:6课时。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内部控制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第八章
审计抽样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第五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销售收款循环是企业日常发生的重要的经济业务,它既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又影响利润表项目,因此,是会计报表审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考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考客观题,也可在简答或综合题中考核有关内容,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过程中,应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可能为了粉饰会计报表,有可能会高估收入,高估债权,从而虚增利润,因此,验证销货交易的真实性及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真实,有无高估收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坏账准备估计是否正确,就是必须要掌握其验证的重要审计程序
预计课时:4课时。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二、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测试和常用交易实质性测试一览表
三、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1.主要业务收入审计 2.应收账款审计 3.坏账准备的审计
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购货付款循环的审计主要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采购业务,它主要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账户是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等。该章不仅要注意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应注意在简答、综合题中的运用。学生在理解购货付款的控制测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应付账款属于负债,为了防止被审单位分布会计报表,应重点验证其完整性;固定资产应重点验证其真实存在,所有权、总值估价等问题;累计折旧应重点验证其折旧政策的合法性、一致性,计算准确性。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购货付款循环的特点、内部控制测试及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二章
生产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生产循环审计的核心是对存货进行审计,而存货项目的审计历来是会计报表审计的重点,因此,本章也属于重点章。存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一项资产,因此,验证期末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被审单位所有,计价和截止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与此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将存货监盘程序同其他的监盘程序进行比较,归纳异同(如存货监盘与现金的监盘)。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生产循环的特点
二、.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分析性复核
四、存货监盘
五、存货计价审计与截止审计.六、应付工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存货的监盘、分析性复核、存货的计价审计及截止审计、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
重点与难点: 筹资和投资循环相对来讲可以作为非重点章,每年在此命题多出现涉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等的会计问题。因此,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注重在理解筹资和投资循环的主要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的同时,更应注意筹资和投资活动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就是,学生应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有错误,还应能提出调整分录;进一步还要联系对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三、借款审计
四、投资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借款和投资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四章
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
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货币资金的审计,一是特殊项目的审计。由于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都有关联,因此,难以将其划归为具体的业务循环。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其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完整,其收支是否合法对会计报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货币资金的审计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一般多以客观题出现,但对于货币资金审计的重要程序也要掌握简答题,如库存现金盘点、银行存款函证等。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测试
三、现金审计
四、银行存款审计
五、特殊项目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库存现金的盘点、银行存款的函证、大额现金收支的审查、期初余额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或有损失的审计、期后事项的审计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
三、附录
1、教材
《审计学》,何清萍、韩月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学
时:34学时
本课程的性质:理论教学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景观的含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与园林、景观与城市的关联和国内外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技法,通过对古典园林造院手法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概述(4学时)
一、景观的含义
1、视觉美的含义景观栖居地的含义
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
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三、景观与园林
1、园林的概念
2、园林四要素
3、东、西方园林风格的比较
4、中国园林与国外园林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四、城市景观 本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景观的不同含义,并了解景景与建筑、景观与园林的关系(园林的概念及东西方园林的风格—掌握)。另外,了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景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景观构成要素(2学时)
一、阶段类型
二、人们的视觉方式
三、景观构成要素
四、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14学时)
一、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
主要讲授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主要讲授城市绿地的类型及营建技术
1、概述
2、城市住宅小区绿地
3、城市道路绿地
4、城市广场绿地
5、城市公园(自学)
三、城市的地形改造及利用------主要讲授地形设计要素及各类地形处理
重点
1、地形的设计与应用
(1)地形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作用(2)城市地形设计要素
2、城市地形处理要点
(1)广场地形处理要点(2)公园地形处理要点
(3)道城市铺地在路地形处理要点(4)建筑坡度地形处理要点
四、城市铺地景观-------重点讲授地面铺装要素及铺装的材料技术
1、城市铺地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及要求
2、地面铺装要素
3、常用地面面层材料、特点及使用场合
4、广场铺装
五、城市的建筑景观-----主要讲授建筑装饰的特点,设计的规律与原则
1、城市建筑在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2、城市建筑类型与装饰特点
3、建筑外装设计的规律和原则
六、城市水景------
主要讲授水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态
1、水的类型
2、水的四种基本表现形式
3、园林水景物构成的十九种形态
4、水池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处理
七、城市石景------主要讲授石的类型,假山、置石的营建技术。重点掌
握置石的技法
1、城市造景常用石类
2、假山
3、置石
(1)特置(2)群置
(3)散置
八、城市环境雕塑景观---主要讲授各类雕塑的材料及设计
1、城市环境雕塑的类型
2、景观雕塑的材料
3、景观雕塑的设计
九、城市照明景观-------主要讲授各类环境中照明的运用及技法
1、城市照明景观的原则
2、庭院及广场照明
3、水中照明
十、城市设施景观---(自学为主)主要放幻灯片)
第四部分:园林造园手法分析(8学时)
一、园林意境
1、历史溯源
2、园林意境特征
3、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二、园林设计
1、园林工程
2、相地
3、园林地貌创作
4、园林布局
5、园林空间
以道路、植物、建筑为界来划分空间
以山、池、建筑、雕塑、花草、树木等综合组成园林空间
6、园林塑景
三、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1、园林建筑的个体
2、园林建筑布局
3、园林建筑空间
4、园林建筑尺度、比例、色彩与质感
主要讲授园林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园林的设计及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第五部分:建筑庭院设计(2学时)
一、庭院的空间特征
二、庭院的生态机制及元素设计技法
三、日本庭园艺术
1、日本庭园的特征
(1)枯山水(2)回游式(3)山石林木
2、日本庭园的特点
3、日本庭园表现手法(1)真、行、草的区别
(2)天、地、人的构成(3)远景、中景、近景(4)要素的关连性与格调(5)简洁性
重点掌握庭园的空间特征及设计技法,了解日本庭园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2学时)
一、法国城市历史地段景观创造与城市设计
二、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
三、中国—上海的城市景观设计有重点的结合几个实例主要让学生了解
理论如何与实际的相结合
一、参考书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1—4册)
中国城市出版社
2、德国景观设计(上、下)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园林造景图说
上海科技出版社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建筑出版社
5、园林建筑设计
天大出版社
6、园冶
相关期刊与杂志
二、说明
三、考核方法
5000字论文一篇(要求图文并茂)4
第五篇: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8年会计专硕复试《会计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会计综合》是我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以利于选拔有实践经验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综合》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会计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并要求考生对于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能运用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会计综合》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财务会计占40%,财务管理占40%,审计占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0分;核算与计算题30分;案例分析题30分。
三、考查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财务会计
(一)总论 1.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2.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3.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二)金融资产
1.熟悉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3.理解金融资产的减值
(三)存货
1.熟悉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发出存货的各种计价方法 3.理解期末存货的计量
(四)长期股权投资
1.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2.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3.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五)固定资产
1.熟悉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掌握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理解固定资产的处置
(六)无形资产
1.熟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2.理解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理解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无形资产的处置
(七)投资性房地产
1.熟悉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 2.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3.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4.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八)负债
1.熟悉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流动负债的核算 2.理解应付债券等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九)所有者权益
1.熟悉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分类
2.理解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
(十)收入、费用和利润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2.熟悉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3.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
(十一)财务报告 1.熟悉财务报告体系
2.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第二部分 财务管理
(一)证券价值评估
1.理解影响债券价值的基本因素及变动方向
2.掌握普通股、优先股的价值评估方法
(二)投资决策及风险分析
1.理解项目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净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收益率、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3.熟悉项目风险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三)风险与收益
1.理解预期收益率与要求收益率的关系 2.熟悉组合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分析方法 3.掌握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方法
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含义、影响因素与计算
(四)杠杆效应与资本结构
1.理解资本成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内涵 2.掌握资本成本、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3.理解并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含义和确定方法
(五)股利政策 1.理解股利支付方式
2.理解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动机
3.熟悉股票回购与股票分割对公司价值和投资者收益的影响
4.掌握股利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实务中的基本做法
(六)营运资金管理
1.理解营运资金的定义与特点、营运资金管理战略 2.掌握现金管理的持有动机、目标现金余额的计算
3.掌握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其决策方法 4.掌握最佳存货量的决策方法 第三部分 审计
(一)审计的管理
1.理解审计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特点
2.掌握不同审计类型的不同管理模式与理论基础 3.理解独立审计管理的制度、方法
(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了解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形式与合理规避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1.理解审计目标
2.熟悉掌握一般审计目标与特殊审计目标 3.掌握审计范围的应用
(四)审计计划
1.了解审计计划的基本概念 2.熟悉审计计划内容
3.掌握审计计划制定的过程与方法
(五)审计证据
1.了解审计证据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证据的类型与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六)审计工作底稿
1.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构成要素、原则及类型 2.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制定
3.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制定方法
(七)审计报告
1.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基本要素 3.熟悉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及其影响
(八)审计测试
1.熟悉审计测试的基本形式
2.掌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九)审计实务
1.了解各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原则
2.掌握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生产与存货循环、货币资金等账户及交易类别的审计方法
3.熟悉报表审计的规范及操作流程
四、考试用具说明
自带科学计算器、直尺等考试工具。答题用黑色钢笔或碳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