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个内容:一是沉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东西沉哪些东西是浮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第二个内容是认识木头,学生通过对木头制品的用途的调查,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每组实验用品:物体6种(牙刷、塑料梳子、回形针、钥匙、木块、筷子)
实验记录表,毛巾 水槽一只,装半槽水
2、天平秤一个,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4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设计意图】充分的材料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基础。本节课的材料准备分为老师准备的和学生准备的。通过师生、小组间合作准备材料,既可以提高师生、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搜集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石子,而用小树枝,乌鸦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不能。因为小石子是沉的,小树枝是浮的。
教师讲述:因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颗一颗放进去后水就会慢慢升上来了,而小树枝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不断地放进去,虽然水面也会上升一些,但是一会树枝就把瓶口堵住了,乌鸦就很难喝到水了。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它们有的跟小石子一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和小树枝一样会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意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石子的下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材料的沉浮(1)认识物体的材料
请各组组长从材料袋中取出6种物体——牙刷、塑料梳子、回形针、钥匙、木块、筷子。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给学生挑选了一份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物品。
汇报交流:请任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由什么材料制成。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分法? 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 塑料 木头)
(2)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同学们先在记录表中写上物品的名称,然后相互交流,再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为了记录方便,用简单的符号描述预测结果: 用“↑”表示浮,用“↓”表示沉,若判断不出是浮还是沉则用“?表示。(学生活动)汇报交流:请各组代表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教师总结出学生对每件物体的预测情况,并板书出有异议的物体名称,提醒学生在实验中需特别注意。
【设计意图】预测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有效注意,深刻实验印象。
(3)验证预测——做实验
1、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先亲手演示应该如何将物品放入水中。(课件视频)
2、课件出示3个物体在水中情况的图片,学生研讨判断沉浮的标准。
小结并课件演示:物体不碰到水槽底部是浮,碰到水槽底部是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使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实验。b、操作员每次拿起只拿起一样物品轻轻的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后再取出。
c、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请如实填写。d、实验中,组内低声讨论,以免影响其他小组。
e、实验后,卫生员将物品的水擦干,保持桌面整洁,将浮的物品放在一起,将沉得物品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4、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加强指导。5、2—3组代表汇报结果。
注意让学生比照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强调实验是检验预测的唯一标准。
(4)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学生取出自己搜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提醒学生要先预测,然后把猜测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特别指出:纸片是比较特殊的材料,一开始它是浮的,但是吸水后它就会沉下去。
【设计意图】除了研究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可以研究自己准备的东西。这一环节更大的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知识。(5)讨论交流,归纳与发现
做了这么多物品的沉浮实验后,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物体的沉浮跟什么有关系呢?(指名汇报)
(说明:考虑到学生也许会提出,跟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课前也准备了天平秤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填空题)通过填空模式引导学生得出完整的结论:像铁、铝、铜这样的 金属 材料,在水中容易 沉 ;像 木头、塑料 这样的材料,在水中容易 浮。物体的沉浮跟 材料 有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在分析结果,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不能完整得出“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这一结论,但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材料沉,什么样的材料浮,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得出结论的方法,我改为填空模式,这就不成问题。
(教师板书: “↓”和“↑”,物体的沉浮跟材料有关)(6)“科学就在身边”——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物体沉浮的性质应用很广泛,激励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物体的沉或浮?(指名回答)
(课件展示几张关于“物体沉浮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如:木船、浮标、救生圈、救生衣)
【设计意图】探究物体沉浮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三、认识木头
1、通过实验了解,已经了解木头容易浮的特性。课件展示木制品图片,继续探究木头的其他特性,学生完成气泡图。
2、观看“破坏浪费森林资源” 视频,教育学生节约和保护资源资源。
(板书:节约、珍惜自然资源)
3.为了节约木材,人们使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木材。学生积极思考,举例说明我们身边有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学生自由说)
4、教师小结: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作业
画一张保护资源的宣传画,号召身边的人们节约资源,善待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沉↓ 浮↑
材料:金属 木头 塑料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节约、珍惜自然资源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瀛湖镇第一小学 郭 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塑料玩具、塑料瓶盖、筷子、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小铁锤(必须是实心物品)泡沫、石头
2、水槽、水
3、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质疑引入: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为什么它能将重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我们就走进材料王国,共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探究活动一:沉浮实验。
1、材料分类:
课件出示各种材料,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分类摆放。
2、教师演示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把泡沫和小碎石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又是以什么作为判断材料沉浮的标准的呢?
教师小结并直接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3、分组预测:
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如果各小组成员出现了不同预测结果可以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4、分组实验要求:
①实验要求: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②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特别是与预测结果不符的材料);
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d、请卫生员将实验后的物品的水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沉下的物品放在一起。③开始实验,教师巡视。④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
⑤教师小结:金属类材料制成的实心成品一般在水中下沉,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上浮。
板书:金属 ↓ 塑料、木头↑
5、比较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的分歧,明白应该以实验结果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
三、探究活动二:认识木头
1、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木头制品。
2、老师出示些木制品的图片,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介绍木头的特性
3、出示气泡图,记录木头的特性。
4、环保教育。
四、课堂小结及延伸
1、其实,物体的沉浮还和很多因素有关,请大家下去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2、用自己搜集的物品(纸、橡皮擦等),进行沉浮实验。(小提示:要先预测,然后把猜测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金属↓ 塑料、木头↑
沉浮和材料有关 尊重事实 相信科学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三年级科学 受田小学 于学军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玩具、塑料块、塑料圆柱、木制圆柱、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铁制圆柱(必须是实心物品)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复习旧知
(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在前段时间的“露一手”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美术特色“染纸画”得到了一直好评,你们知道染纸作品是利用了纸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吸水性)
(教师用钢笔在纸上渲染出漂亮的图案)大家观察钢笔的笔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金属)(教师将钢笔笔尖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金属笔尖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呢?(学生回答:硬度)(教师出示造型美观的油笔)我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使用油笔,你知道油笔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塑料)塑料外壳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柔韧性)
2、课题引入:人们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纸的吸水性、金属的硬度、塑料的柔韧性,都是这几种材料的明显特性,(教师利用屏幕出示“木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木船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木头)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共同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过渡语:2008年8月8日是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大家知道吗?这一天,材料王国也要举办奥运会,现在,材料小伙伴们正在进行紧张训练,推选水上仰泳健将呢?
1、教师演示实验,研讨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出示水槽中的小纸片)看,小纸片已经在水中了,你发现小纸片的沉浮情况了吗?(学生回答:有的沉,有的浮)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追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所以判断小纸片有的沉,有的浮?(学生自由说)小结并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是沉,沉在水底。这是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
小纸片在水中为什么会出现沉浮两种现象呢?(学生自由说)小结:因为纸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始时可能是浮的,由于吸水性强,全部浸润后就会沉入水底。
2、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这些材料小伙伴也想知道自己在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愿意帮忙吗?请各组组长从纸袋里拿出材料,快速识别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3、汇报交流:请动作最快的小组派代表到展示台上进行汇报(学生汇报)其他小组有不同分法吗?(学生补充汇报)达成共识后请学生回到座位上去(教师板书:金属、塑料、木头)
5、分组预测:(出示记录单)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接触过,观察过。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各组组内交流,然后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为了简明方便,我们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学生活动)
6、、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板书)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汇报并说出理由,教师补充板书)
7、温馨提示:(分组实验要求)
现在记录单上的预测结果出现了不同意见,在预测结果上侧标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预测结果吗?(学生说出:实验)对,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来认识材料,这节课的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沉浮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说)你们说的真好,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老师想以好朋友的身份给大家几点提示: 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起一件物品,轻轻的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反复验证; 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d、请卫生员将实验过的物品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将沉下去的物品放在一起;
8、大家听懂了吗?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9、、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板书)其他小组有不同结果吗?
10、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分歧,我们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呢?(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小结:是呀实验是验证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11、请各组组长统计一下小组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否接近,相差多少?(学生统计后教师找出准确率最高的一组,在记录单上印上“科学小明星”奖章。)事实胜于雄辩,恭喜你们!准确率这么高,说明你们小组成员平时能够认真观察材料,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材料!
12、通过实验,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指名汇报: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教师板书“↓”或“↑”。
(三)、认识木头
1、(教师出示“木船”的图片)现在,我们发现了木头的特性了吗?(学生回答:浮于水面)木船正是利用了木头浮于水面的这一特性。那么,木头还有哪些特性呢?我们继续探究。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木头制成的物品,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学生汇报)
3、这些木制品有什么用途呢?人们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请各组进行组内探究,并且填写气泡图。
1、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木头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还可以进行探究。
5、老师收集了一些木制品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屏幕出示“木制品”图片)
6、生活中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十几年才能使用,树木的生长过程是如此的漫长,而我们身边有些人却这样做(屏幕出示破坏浪费森林资源的图片)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沙尘暴(屏幕出示“沙尘暴”图片)。
8、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人们意识到了危机,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协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吗?(学生自由说)。
9、小结: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开发,木材的替代品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有效的弥补木材的缺陷,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满足生活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2、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其他的材料,科学的使用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五)、实践作业:老师愿意和大家一样做一名环保志愿者,在我们的记录单后面就印有一份环保宣传单,请同学们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善待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五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们吸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12月19日第四次试教)用时:40分钟 执教: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陈晓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
放大镜、餐巾纸、打印纸、实验记录表。教师: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餐巾纸、打印纸)、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投影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工具以及物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反思:引入部分让学生为答对的同学鼓掌,学生比较被动,可以换做用手势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谁更容易吸水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刚才老师课前不小心把一些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谁来帮老师出出主意,用哪种材料来擦干它?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出示课题:它们吸水吗)
(反思:让学生上台擦桌子上的水没有必要,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打泼水后要用纸擦干净,因为纸的吸水能力是最强,让学生直接说就可以了。)
2、动脑思考、做出假设: 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觉得在这些材料中,谁吸水能力最强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3、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去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提示、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水滴要同时滴下去,在同一时间观察(1分钟)。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4)请4位学生上台协助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通过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可预期的发现:(相机板书:可吸水的材料:纸、木头 不可吸水的材料:塑料、金属)①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②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③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实验的失误能及时纠正,并借机进行了对比实验注意事项的提示。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喜欢重复,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练。)
5、将一张打印纸与餐巾纸做滴水实验,让学生比较。
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那么同样的材料,它们都是纸,它们的吸水性一样吗?
(二)纸的观察
导语:为什么同样是纸,它们的吸水性却不一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提供打印纸纸和餐巾纸供学生观察)
1、请大家先来猜一猜:餐巾纸为什么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
2、在观察之前,老师将给予你们一些学习提示,相信对你们的观察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出示学习提示)
3、用各种方法仔细观察打印纸和餐巾纸,并记录汇报两种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餐巾纸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的原因。
(反思:学习提示语言不精练,记时用的flash小闹钟没有必要出现,放一段音乐效果可能会更好。)
4、学生观察后汇报。
5、它们的相同点是不是就是纸的特性呢?从你们带来的纸样中选
一、两种纸来观察,看看它是否也具有这两种纸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纸纤维)
6、我们在各种纸里都发现了纤维,那么各种纸的纤维一样吗?(投影放大展示不同纸的纤维)
7、课件演示显微镜下的纸纤维。
8、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这是不是就是纸吸水的秘密呢?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像纸一样有吸水的本领,它们有没有这样的小毛毛呢?(植物、布、毛线有纤维,吸水能力强;海绵能吸水,因为它有许多小洞。)
9、课件演示小结: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而且有很多的小孔、缝隙,所以它们吸水的能力都比较强。餐巾纸的小孔、缝隙、要比打印纸的大,纤维也有所不同,所以餐巾纸比打印纸更容易吸水。(这跟刚才大家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
(相关概念:纸是由细小的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结合得不紧密,水在接触纸以后,由于毛细现象会沿纤维间的细小缝隙运动,这也是物体间分子力的主要表现。这种力量基本不受重力的影响。如果纸的质地较好,也就是说,纸纤维间结合的比较紧密,象铜版纸什么的,毛细现象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反思: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餐巾纸的吸水能力也不一样进行课后探究,增加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材料的吸水能力与它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这一重点问题讲解不够,要在实验后进行总结。)
三、介绍造纸术
1、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他们造纸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古代造纸术: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他也被称为“纸的父亲”,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讨论:我们用过的纸还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2、利用课件介绍简单造纸方法,课后我们就把今天实验所用的纸进行回收利用,自己动手造一张纸。
五、课后延伸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纸的网站,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纸的资料,进一步地了解纸!
(反思:可以将我们来造一张纸的内容和提供纸的网站内容一起作为课后探究的内容,不用分开来,避免重复拓展。)整体感觉:
整个教学大框架没有什么问题,环节也比较清晰,重点部分也比较突出。但是感觉趣味性不够,三年级的学生,要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的设计上还要增强一些趣味性,并适当运用一些激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