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

时间:2019-05-15 06: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

第一篇: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

总第6、7 课时

题:

2、但愿人长久

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

每生一本《新华字典》《词典》,古典音乐《水调歌头》《琵琶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学习多音字“埋怨”的“埋”字;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上课时间: 9月6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播放《但愿人长久》)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4、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洵之子。他一生,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他既善于诗、记、文、赋;又长于书法、绘画,而且造诣很高,成绩卓著,誉贯古今。

设计意图:了解苏轼的生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出示词语认读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正确读出词语的音,把自己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推荐给同学,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理清脉络,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按“睹景思人—看月埋怨—宽慰吟诗”给课文分段,并尝试概述段意。

2、指名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课文。

逐段朗读,体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紧密与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段落为理解单位进行训练。

四、作业巩固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把《补充习题》一完成

3、联系课文内容,尝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本课的基础字词知识,同时加强朗读,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词语和诗句,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结合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进一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上课时间: 9月7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

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

提问: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深入体会诗人苏轼的感情。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习课文时吸纳的情感完全地因素释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读书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拓展深化

1、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练习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播放《水调歌头·中秋》全篇的朗读资料。)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描绘的诗歌内容,感受苏轼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巩固

1、收集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或者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完成《补充习题》

设计意图: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板书设计:

思念

思念亲人 2 但愿人长久

埋怨

热爱生活

宽慰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分别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苏轼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也能在文章中,找出诗句的意思,从而理解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二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学会用生字组词,理解文中的词语“心绪不宁”、“形影不离”、“西沉”、“悲欢离合”、“婵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读通文章。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3、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4、制作相关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相配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词[水调歌头],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熏陶 课前播放洞箫演奏[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听着音乐进入课堂。

(一)创设背景 导入新课

1、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举家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一家人过中秋的时候,我们伟大的诗人苏轼在干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揭示课题,简介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和父亲苏询、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优秀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抒写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他的词,词风豪放,笔力雄健、清新自然。其作品有《东坡乐府》,主要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2)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朗读过程中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出示词语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苏辙(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每小组读一段,第一段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读

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思念他的弟弟苏辙,写下了一首新词。)

2、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心绪不宁? 为什么会埋怨? 为什么会宽慰?

划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3、苏轼在感到宽慰之后吟诵了一首新词,你能来读一读吗?看谁能读出苏轼的情感。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它意思的句子吗?读一读。

(四)小结

1、总结全文:本课叙述了苏轼中秋之夜望月怀人,对月沉思,借月传情,介绍了苏轼的著名词作的创作缘由。传达了诗人对月沉思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描述了词作的优美意境,展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矿大胸襟。

2、出示《水调歌头》全篇,跟老师读一读,体会作者感情。

3、播放《水调歌头》动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重点词语并描红。

2、复述课文。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于兄弟的手足之情,体会苏轼的广阔胸襟。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并能活学活用这句诗词。

(一)复习旧课 巩固深化

1、课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是哪些?

2、齐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体会领悟

1、观察图画,学习1、2、3小节

(1)为什么“思念”?通过“皓月当空”、“欢欢喜喜”、“观赏”,引发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思念亲人的心绪,思念弟弟实际上就是思念家乡的亲人。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体会别人的团聚和苏轼与弟弟的分离,抓住关键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七个年头”。

板书:心绪不宁

2、带着疑问学习4、5小节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当他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产生了埋怨之情,在第四小节的最后有一串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表示还有许多埋怨的话,这里只要一笔带过)板书:埋怨

(2)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a)“想到这儿”是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b)“宽慰”是什么意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会宽慰,哪个同学来帮大家回忆一下?(c)宽慰了许多说明作者有着怎样的人生态度?

(豁达开朗,积极乐观,苏轼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够从怅恨中解脱出来)板书:宽慰

3、学习第6小节

(1)再读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再用直线划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2)“此事”是指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你认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可以用在什么人之间,如果是你,你想代表谁把这句话送给谁?

(如:代表边防战士送给家乡亲人,代表海外赤子送给祖国人民)

(三)总结全文

(1)理清课文作者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指导学生练习复述课文。(2)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感情?

(3)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的时候变得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牙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4-6自然段。

第三篇:2但愿人长久 教案 反思

但愿人长久

成志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5)、抽读卡6)读准字音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细读1-3自然段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抓住关键点进行有效教学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成志慧

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但愿人长久》,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对于本文的教学,阐述三点体会。

一、抓点悟情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最后两小节,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牵线品读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以月亮为线索,引导品读感悟。

教学开始以中秋节导入,说到中秋节,班上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很多学生将他与重阳节混淆,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下中秋节,重点突出了它是合家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导入课题后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优美的旋律将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调了上来。接下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

第二自然段“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句,学生读到这儿自然想到这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苏轼也正是由这明月激发起思念亲人的痛楚,触景生情。所以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与弟弟一起生活时的快乐情景。

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此时的苏轼看着月光,不由得产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阵感慨后转念又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儿的阴晴圆缺,心里又宽慰了许多,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宽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诵文中的五行诗结束了文章的教学。

三、合作探究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节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也进行了交流,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让小组长作了简要记录。下课后我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收了上来,有的个小组长记录很好,有的还不会记,后面我将进行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学习收获,有的小组也发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又进行了组际交流。

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课上我们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思念、埋怨、宽慰”等,再结合词句体会情感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本文的学习画了思维导图,课上画了一会儿,回家让学生进行了完善。

第四篇: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水调歌头》。教学时,我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欣赏配乐的《水调歌头》全词,指导朗读。一节课上下来,我也有一些遗憾: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第五篇:2但愿人长久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本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第四自然段

1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学生想象回答。三 精读第5、6自然段

1、投影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吟诵起来。

2“想到这儿“指想到什么哪儿?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3交流回答。4指名读课文。

5再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指名用课文里的话说说句意。

四总结课文

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引导逐段理清叙述顺序。

五、指导背诵

1、自由读。齐读

2、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六、业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深()美()亮()远()分()

2、课文内容填空: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埋怨

2、但人长久重亲情转念宽慰 通情理

下载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但愿人长久(第6-7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教案

    2但愿人长久 备课时间:9.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学习9个生字,绿线里的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但愿人长久》最新教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2、《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篇模版)

    2、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题 1、指名读诗句,找出诗句中藏着一些月亮别名的词语。(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中秋夜......

    但愿人长久 教案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

    但愿人长久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二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通俗歌曲。在传统的音乐教......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