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陶艺课中综合材料的运用
论小学陶艺课中综合材料的运用
常州市博爱小学 杨敏
内容摘要:本文就综合材料在小学陶艺课中的运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将其他材料融入小学陶艺创作中是对传统小学陶艺形式的大胆突破与创新,这有助于发挥学生更大的创作潜能,也使陶艺创作的空间更加宽广和自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尝试了一些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将综合材料嵌在泥料中,将综合材料作为配件装饰于陶艺主体中,将综合材料作为陶艺作品的环境烘托,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陶艺 综合材料 陶艺创作
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对各种材料的利用。凡是能够来充分表达自己情感观念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在小学陶艺课中,我尝试将综合材料注入陶艺创作中,使其产生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增强了陶艺作品各种表现的可能性,使陶艺创作的空间更加宽广和自由。
“艺术在于媒介”,陶艺作品中融入综合材料,它的创作便不再局限于陶艺材料自身的表现,其作品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东西了,而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
所谓综合材料,在此指除了制作陶艺所用的传统材料之外,可以运用在陶艺创作中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石膏等和天然材料如毛皮、沙石、树、叶、竹、藤等直接来源于自然不需要加工的各种材料的综合。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学生们对陶艺的创作在材质的选择方面与传统陶艺相比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力因此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将综合材料应用于陶艺作品中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将综合材料镶嵌在泥料中
学生对陶艺课的认识往往就是玩泥、捏泥,对泥土进行塑造,而将综合材料融入陶艺创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进行这种尝试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作品虽然加入了其他材料的元素,却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是为了这么做而这么做,并非作品本身的需要。那么,怎样使这些材料更好的与陶艺完美结合呢?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质感、肌理、色泽上寻找结合点。这种材质的选择必须是相关联的,如木材由于可以雕刻构建组合成各种各样的造型与陶泥结合,木的肌理与陶泥质感的对比,清新的竹藤与 黑色的陶土的对比,石块的粗糙与黏土的细腻的对比,这样,学生在选材的时候便不会盲目的随意选择材料。在创作之前,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比如陶艺家陆斌的作品《砖木系列》,陶中有木,木与陶完美融合,陈正动的《陶木、陶铁系列》则是将木块或铁块嵌入厚实的土块之中,使陶与木之间形成统一整体,让人们感觉到陶对木的束缚的同时也感觉到木对陶体积和分量的增加。
小学生的想法自然不如大师那么深刻和富有哲理,他们只会从表面去欣赏作品,而不会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他们会欣赏作品所流露出的形式美感,并且将这种美感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在实际教学中,我选择《老房子》这一课进行教学尝试。做房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空间感,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的是制作房子的一些技能技巧,比如如何用泥板泥条拼接出房子的基本外形,交接的地方如何能够接的牢固,做门窗等这些小部件的时候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房子的方法之后才会去考虑如何将房子的造型设计的更有特点。这时候,老师或许可以做一两个小示范来激发学生的欲望和灵感,比如,一座房子捏好了,屋顶可以铺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又比如,在房子的一些接口处嵌入小木条,使房子看起来更有质感,小木条可以涂上比较鲜艳的色彩,与泥土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老师的示范肯定会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鼓励他们对房子的造型进行更大胆的想象和尝试,但也要注意其他材料运用于陶泥中所要达到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最后呈现的作品终于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生硬了,其中有一幅作品是在房子的正面墙壁上嵌入很多小螺丝钉,铁钉的坚硬与泥土的柔软形成鲜明的对比,金属的明亮与泥土的暗淡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品因这些铁钉的存在而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学生从大师的作品中寻找灵感,并将他们对大师作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二、将综合材料作为配件装饰于陶艺主体中
综合材质的运用能够延伸陶艺的美感语言,改变陶艺的不足单一,同时拓宽作品的表现空间。将综合材料作为配件装饰于陶艺主体中,突出了陶艺的主体地位,而其他材料的运用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也能造飞机》这一课便尝试了这种方表现方法。首先简短的回忆了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示范用几根泥板泥条很快的组合成一架普通飞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于是学生也来试一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很快做一架普通型飞机。师生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出示学生创作的想象中的飞机,与普通飞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从造型、色彩、功能上来谈一谈它的创意。“刚才我们用陶艺的形式做了一架普通型飞机,但是现在老师看了同学们设计的造型奇特的飞机,老师也想来做一架奇特一点的飞机”(出示陶艺飞机模型)“老师对这架飞机不是很满意,觉得它还不够奇特,而且只用黏土来表现太单调了,于是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其它的材料,谁能够帮我想想办法,用这些材料将飞机改造的更奇特?”对这一新的尝试,学生表现出了充分的好奇心和创作欲,再通过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他们创作起来便更有激情和得心应手。最后的作品以黏土为主材料,添加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对飞机造型的大胆表现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我试着将陶艺的表现材料黏土与其他表现材料相结合,使作品最终的呈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陶艺作品,而是以黏土为主的综合材料的表现。这给了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也有利于创作出更富于想象力的作品。
当然,材料的添加也要适度和巧妙,真正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在原有陶艺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两种异质材料就可以了,最多不超过三种,太多反而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主次。材料的选择在质地和色彩上都要有所考虑,刚与柔的结合,明与暗的烘托,粗糙与细腻的交融,如此的作品才会更有深度。
在兴趣小组中,我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一个用陶泥塑造的小提琴,琴上的弦选择用鱼线来表现,为了使弦绷得更紧,在两端分别用木条固定,最后将木条涂上褐色,质感顿现,作品也显得格外生动。
在选择主题进行创作的时候,也要考虑三年级学生的特征,必需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操作的难度不宜过大,尽量减少安全上的隐患。
三、将综合材料作为陶艺作品的环境烘托
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可见,环境的烘托对于作品的重要性。由于环境、空间要素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地位,陶艺作品也不再局限作品本身,对作品四周的空间及相邻的物体,都可视为作品的延伸。
比如,在做《鸟与家禽》这一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塑造的是母鸡与小鸡,我挑选了几个比较生动的作品作为一组,为使作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下面用银箔包裹塑料球做成大大小小的球状物,有的凑成一堆,有的随意散落,可以想象成母鸡生的蛋,同时也使作品与背景更为融合。《举着火炬的手》这幅作品是很有力度的,在展示的时候,用一个现成的木框作衬托,在视觉上好像作品被分割开来了,使作品更显示出空间感。有的作品是浮 雕效果的,适合悬挂展示,那么先将粗麻绳铺在墙壁上,再在上面错落有致的悬挂泥浮雕作品,麻绳的质地与垂直的线条和泥浮雕的坚硬与不规则的造型形成对比与烘托,作品也因此更具观赏性。
优秀的陶艺作品的形成除了要有精妙的构思,还将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应用不仅是对陶艺创作语言的丰富,也给了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创作出更有想象力的作品。我们的教学尝试才是刚刚起步,在今后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将日趋成熟。相信,综合材料在陶艺中的运用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小学陶艺的发展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解强 程幸 综合材料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 《中国陶瓷》2006年42卷9期 刘芳 雍幼青 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中国陶瓷》2006年42卷6期 占中华 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景德镇陶瓷》2008年01期
第二篇:陶艺课感想
陶艺课感想
两个星期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发给我们一块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制作三个产品和一个创作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我们边玩边听老师讲人生道理的过程中,我们愉快的结束了陶艺的学习。
我把做出来的作品进行了拍照储存,从最早的作品到最后的作品进行浏览,发现自己在陶艺方面真的进步不少,现在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就会让我回忆起玩陶的那段日子。
陶艺课程的学习,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在玩当中享受到乐趣,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多了更靓丽的色彩。
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陶,它是我们中华的文明。陶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古老文化。我们为能够学习它而自豪。
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在做陶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想象,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锻炼了我们创新能力。
当然,陶艺课程的学习也锻炼了我们的细心与耐心,这对我们日后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帮助。
陶艺在我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我发现现在人们对陶艺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了,陶艺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扬,我期待有更多的人重視和参与到陶艺的创作和设计中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思维,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艺作品。
第三篇:陶艺课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1.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陶艺课程第二课
2.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注意: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课前准备:(学生)陶艺工具(教师)课件、泥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看词做表情,与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导入:夸张的脸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快乐、悲伤、发怒等表情五官的变化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变形法: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 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4.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三、教学准备:
学生:泥塑工具等。教师: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如挖空法、塞纸法等。陶艺课程第五课
5.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以泥板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陶艺技法的综合表现力。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
教学难点:陶艺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2、方法探究:(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身体的稳定
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2)头部——捏塑 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
(3)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
3、启发创作:
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注意:陶艺技法的恰当运用。
4、展示评价: “立得稳”、“动态美”、“表情丰富”、“装饰漂亮”
5、小结拓展:
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
6.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追寻童年的快乐。技能目标:用陶泥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教学难点:用陶泥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
学生:陶泥、陶艺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
一、玩泥巴、忆童年:
1、用泥巴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
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泥巴的心得。
3、教师引导:
玩泥巴,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泥巴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
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
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 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
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
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
三、造型表现:
1、用玩泥巴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
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
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
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
五、对比拓展:
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拓展:寻找简单道具、去体验各种没有玩过的童年游戏。
本教学目标
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复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二种,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同学们,学会了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3.探讨改进的方法.;
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三、作品欣赏
四、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关于正能量的陶艺作品吧!
五、作品评价
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3.探讨改进的方法.
第四篇:陶艺课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小学陶艺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的陶艺教学,使我认识到各年龄段学生在陶艺学习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低段小学生,可爱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愿意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兴趣面很广,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技巧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弱,判断力不是很强。
中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对事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新的选择,想象力很丰富,探索能力很强,动手操作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开始对陶艺的知识技有了要求,渴望学到更多的陶艺方面的知识。
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弱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性很高,不感兴趣的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愿搭理。所以我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短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课题,同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证每次课学生人人都有作品,都能够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部分学生都能够厂做优秀作品。具体的方法如下介绍:
一、教学方面
1、学习态度
陶艺课,是非常神奇的课,是非常有特点的课,是非常活跃的课。对学生而言,是开心、快乐的课,是幸福,是自我满足,是充满微笑的课,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课。所以在陶艺课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是玩的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子玩,我不反对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玩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部分,但玩得好与不好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玩得好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好的帮助,玩得不好,又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陶艺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我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中端正自己的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陶艺的独特魅力,艺术价值,艺术素养。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黄新豪的学生,从四年级一直呆到五年级,在这段期间,他的变化很大。起先我发现这个写生对陶艺课的理解有些歪曲,不懂这门课程,认为陶艺课是随意玩,想怎样就怎样,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是和她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找她聊天,主动去了解它的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我渐渐的发现他开始转变了,上陶艺课不那么浮躁了,开始认真听讲了,我暗暗高兴,接着我利用兴趣班学习时间,给他看一些优秀的学生陶艺作品,欣赏一部反大师们制作的作品,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些,模仿或是创作都可以,作的质量好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事去做,后来我惊喜的发现他真的爱上了陶艺,而且爱上了陶艺老师。在他的部基本中我清楚地看到它是这样写的“我以后要成为陶艺老师”。作为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这样大的变化,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声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好。
2、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上课最主要的环节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或没有,那我们这节课就不用上了,是很失败的课,所以怎样调动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是我上课的头等大事。有一个叫杨子华的学生,他是一个很乖巧的男孩,尚可纪律很好,认真听讲,一直我都示他为班级的好榜样,但我渐渐发现,这个小孩虽然听话,但他不愿意创作作品,其实他的陶艺作品做得很不错,很有想法,就是没有积极性,创作不主动。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在他们班级里组织陶艺比赛,看看能不能激励他,所以我利用了兴趣课辅导他,没过多久他的作品在班级了成了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杨子华在陶艺课上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乐呵呵,要是谁不会做了,他就像小老师一样主动帮助同学,创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自己的作品也是越做越棒。
我觉得孩子们学要老师的肯定,需要鼓励表扬,用爱心关心他们去换孩子们的童心。
3、自我认知
有很多学生,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老师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如看清自己,把握自己。宋林萍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叫她陶艺。她很文静、善良、有礼貌。但唯一不足的的地方就是很胆小,创作陶艺作品也是这样,放不开,本来很好的创意,因为怕能不好而做得很糟糕。我找她聊天发现她不敢大胆创作设计,生怕自己能坏。于是我拿来一块没有任何修饰的泥巴,告诉她“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你来试试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你一定有惊喜给张老师看,加油!”她拿着泥巴,愁眉苦脸,用手晃来晃去,这样持续了很久,忽然叫了一声,告诉我她想到了,我鼓励他一定要做完,他说没问题。当我再去看她的时候,你把已经变了样,什么都不是的泥巴在他手上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的形象,我好赶紧赞扬了她“你看,你多厉害,这块泥巴我都拿他没办法,你竟然像魔术师一样把它变成了漂亮的小女孩,你知道吗?你就是这么棒,请记住老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明白吗?”这就是那块泥巴创作的小女孩。从那以后她创作作品很有信心。其实缺乏自我认识,不敢肯定自己,这是很多学生都存在问题,这就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他们,我相信只要多关心他们就会有改变。
4、自我挑战
自我挑战也是我上陶艺课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挑战自我也就是跳转他人,学生的创作,对学生的人生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上陶艺课我会鼓励学生尝试把作品做得更大,看自己能不能控制,激励学生时时要挑战自己,你害怕这块泥巴时,可以用手锤它几下,“泥巴也不过如此”。你觉得对泥巴毫无兴趣时,可以随意乱捏,直到又感觉再去创作作品。这些都是我上课允许学生做的事情,我认为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挑战意识,他无论怎么乖巧听话,都是不可取代的,所以给学生适当的释放空间才是我们做老师的明智措施。
二、学生行为习惯方面
1、课堂常规
陶艺课堂常规我每学期都会根据所交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要求:爱护桌凳、爱护工具;节约用水、节省泥巴;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乐于创作;团结互助,尊敬师长;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安静制作、课后整齐排队回教室。
2、卫生要求
桌凳摆放整齐,地面保持干净,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放好,做好的陶艺作品放课桌中间,生于泥巴方储藏箱中。
3、文明礼仪
不吵闹,不影响他人,有问题请举手,有急事先请假,进出教室不拥挤,时时牢记文明语,争做文明好学生。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位老师的配合,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文字要求,而且学要从要求自己做表率做榜样,我想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作品方面
1、自我评价
评价对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陶艺课中我鼓励学生先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要学会评价,进而评价自己的作品,了解不足,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使作品创作的更生动,更加有趣。我采用的方法是互评—自评—总结。
2、大胆创新
学生大胆创作作品时,我尽量不去干涩他们的作品,我会在一边静静的观察,当发现问题时只会稍加提醒。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例如,有些学生在拿到一个主题时,想法很多,但不知选择哪一个,这时我会引导他先自己分析,再作决定,如果实在不知道,那就自己问问旁边的同学,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来咨询老师,这时候我不会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鼓励他可不可以把所有的想法一起来创作有什么结果。往往这些学生创作完作品,都会对自己的作品惊讶,满满的他们就会学会大胆创新原来这么神奇,作品会越来越有信心。
总之,对于陶艺来说,我会是一名在女利米所的学习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张方圆
2015/6/23
第五篇:陶艺说课
说课陶艺
一、教学目的和学生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陶艺在大学设计系里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的专业课,本课教学内容是陶艺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是一名艺术设计学生的重要考察课内容之一,也是他们必备的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了解陶艺的作用和功能; ②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工艺;
③掌握陶艺每个物体之间的关联组成一个系列。(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制作能力;
②通过案例欣赏、拓展训练和师生点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 ③通过小先生制、对学生及时评价等方法加强课堂监督和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体会成功乐趣,增强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②小先生与教师共同指导,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快乐学习,愉快的合作过程中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信任与友谊。
③通过心理暗示、评价机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陶艺作品的完整性、美观性和成品率.教学难点:陶艺的制作过程
4、教学准备:
(1)先让同学们提前买20公斤陶塑专用泥(2)准备做陶艺的专用工具。
(3)提前查阅资料和借鉴别人的作品。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练习法与成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知识点与能力培养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具有弹性的分层次学习要求、小先生的应用、及时的展示与评价和教师指导的加强使基础不同的同学都能学会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学法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它们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学本科学生。学生的基础相差不大,同时学习和接受能力普遍较高。学生喜欢上陶艺课程,有一定的积极性,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学习起来又嫌枯燥无味,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不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得到锻炼和提高,但自主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的应用难度较大,需要激发兴趣、多种方法加强管理和监督,方可达到知识和能力双丰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理安排好知识点的分解,让学生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充分的进行主动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式的灌输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要让每一位同学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学习要求的差异化拓展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宽松学习环境下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又通过小先生和教师齐努力,在锻炼小先生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加强了课堂的指导,学习成果的及时展示与评价激励学生在宽松环境也不能有懈怠心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素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建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制作优美的陶艺作品,并告诉学生,大家都可以凭自己所学知识与能力制作。重点指引学生观看陶艺制作视频中有关制作的方面,体会陶艺制作的精妙,激发学生想学好制作陶艺这个知识点的兴趣和原动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艺术化展示制作优美的电子报板。在课件的首页书写标题:快乐学习学习快乐,在课件的其他页页眉或页脚位置书写: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目的是给学生一种轻松快乐学习的心理暗示。
2、发布自主学习任务。(5分钟)
教师说明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参照教材自行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通过自学习能够自行完成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的过程。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15分钟)
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在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并及时发现问题,对个别需要的学生给以必要的指导。同时,这时候还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比较好的,以备在巩固练习时担任小先生。
4、学生演示学习成果,大家评价,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讲解。(10分钟)(1)在同学们做的作品那聚在一起进行参观欣赏,根据具体情况请其他学生评价或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要中肯,既要指出问题,又要激励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补充讲解内容:陶艺的制作风格类型。
其他内容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自主学习阶段的观察和学生聚众观察情况来看)决定要补充讲解的内容。这里的用时不确定,但不超过10分钟。
(3)发布拓展练习任务。
5、练习巩固,拓展训练。(10分钟)
进行分层教学,自主学习阶段对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同学重做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加强指导,同时教师根据在自主学习阶段观察了解的情况选择小先生辅助指导,确保大家都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再做拓展训练,这样既确保了大家能完成学习任务,又能保证一部分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能进一步学习得更好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