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0: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看”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兴趣。因而,在目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作用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综合实践要求来看。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能力的需要。要实现这种社会目标,就要把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起来。情境体验法正是融合两者的可结合因素,既注重了教师的引导点拨,又重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掌握相应的社会常识,并迅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自觉调节心理,提高思想品质水平。

其次,从实现教学的多层次的需要来分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调控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把知、情、意、行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情境体验法正好可以把这些教学因素融合起来,体现了三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通过引发学生体验情境,形成情感感召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等训练,优化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解剖和内省,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调控机能。

最后,从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来思考。情境体验注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技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一方面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努力促使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二、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方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运用情境体验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情境。运用实物、录相、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透过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上《汽车》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些人们使用“汽车”的录相和图片,出示一部分汽车图片和录像,让学生透过生动美观的画面,自然的真实物体或它们的模似形象,体验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着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帮助。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每个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动,仿佛身临其境,脸上都露出了陶醉、兴奋、向往的神情。这极大地引起学生了解汽车的兴趣,吸引他们在学习中认识汽车和综合实践,促进他们进行形象思维,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实效。

(二)体验情境。在教师必要的暗示和目标指引下,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内心深受触动,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相,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带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怎样?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内心深受触动,并能从中自己找出答案,掌握教学要点。这样,既免除了老师的满堂灌,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表达体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经过整理组织,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所讲的《汽车)这课,我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比赛说出各种汽车的作用和好处,通过自我表达、共同交流,形成情感定向。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讨论、判断、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表述的情况,提出问题(正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判断、选择,加深认识。如在以上学生表述体验,形成情感定向的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行为实践,让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突出所授教材重点的同时,组织学生训练,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本课知识同他们现有知识相联系,提高行为实践能力。如上《汽车》时,组织学生练习认识各种汽车:上完《买东西的学问》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商店或市场实地体验等。

这类经常性、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课堂内外活动,使综合实践课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学习运用综合实践课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王凤娟

第二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 乐趣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庆民:《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蔡子良:《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S1期。

4.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5.张媚芳:《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第三篇: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法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晚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和价值。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情境法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运用情境可催生小班幼儿有目的的涂鸦动机;借助情境语言可以传达教师对幼儿的作画要求;利用情境可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多元情境的创设,为幼儿绘画提供了更自由广阔的表现空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的新颖性、情境内容的实用性和情境创设方法的启发性,明确情境存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具体的绘画活动目标,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个更自由、更快乐的涂画天地。

关键词:绘画教学;情境法;小班幼儿;涂鸦

前苏联教育家德寥莫夫曾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1]绘画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也是儿童成长生活的一种需要。儿童的绘画行为是由手部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学者屠美如在其1991年出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将儿童的绘画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1.5-4岁)、象征期(4-5岁)和概念画期(5-8岁)。每个儿童都遵循这个绘画成长的必然规律,即从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概念画期,并按照这一规律持续性地成长。与此对应,小班幼儿年龄在3-4周岁,他们的绘画正处于涂鸦期。

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和绘画教学的价值

(一)小班幼儿绘画的特点

涂鸦指的是幼儿从一岁半左右由于能够独立行走,用手进行探索变得更为自由。这时候他们喜欢到处随意地涂抹,在纸上、墙上、地面上画点画线,这是幼儿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练习,涂鸦是幼儿绘画的最初阶段。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的尾声,他们的绘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幼儿绘画的主要特征,圆圈是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

2.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但随着幼儿动作逐步精细化,幼儿之间的差异将会渐渐缩小。

3.偏爱鲜艳明亮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色彩,但对颜色深浅尚不敏感。

4.空间知觉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思维由缺乏目的性向稳定性逐步过渡。5.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只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运笔由手臂控制逐渐过渡到手腕控制,操作材料的能力逐步增强。

(二)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价值

涂鸦是小班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幼儿从涂鸦中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他们不受拘束地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简单的点、线和图形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涂鸦也是小班幼儿的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方式。幼儿的观察、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能力等都能在涂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小班是幼儿的涂鸦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若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地组织绘画教学会对幼儿心智的成长和未来美术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涂鸦过程中需要有视觉的配合及触觉的控制,尽管小班幼儿在涂鸦初期的手眼协调性不强,只能是点、线的混沌状态,但经过反复的锻炼幼儿的动作逐渐趋于灵活。通过教学活动幼儿能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开始感受到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对于要画的事物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能够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的粗略特征。小班后期的涂鸦作品开始有形出现,幼儿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东西,有时甚至会为自己的作品命名。这说明幼儿的形象知觉、大小知觉和空间知觉已有所发展,幼儿的各种认知能力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

2.推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小班幼儿在命名涂鸦阶段逐渐能够将点、线以及各种简单的图形加以组合,并开始有对他们命名的涂鸦作品进行涂色的冲动。他们大多喜欢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作品涂色,这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对涂鸦有了审美体验。此时教师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选择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感知绘画对象的审美特征,为幼儿创设松愉快的绘画氛围等,让幼儿就在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操作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在快乐的涂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它是我们解决和表现生活困难的主要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2]小班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通过绘画活动大胆、夸张地表现出来。但这种艺术创造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不经意地被扼杀掉。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引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通过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组织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小班幼儿从最初的乱涂乱画到画出一些符号和形状,再到把各种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如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其创造力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同时也在绘画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4.为幼儿未来美术技能做准备。涂鸦是每个人走进美术艺术世界的必修课。小班幼儿涂鸦对练习肩、手、腕等部位的关节和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非常有效,能帮助幼儿较顺利的完成执笔的训练。涂鸦过程中出现的点、线即各种简单图形是最简便、最直接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这种最基础的美术技能练习为后期的如何运笔、构图等美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境参与,让小班幼儿快乐涂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3]小班幼儿涂鸦不仅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大人和小朋友交往、获得肯定的一种天然成长方式。但由于小班幼儿的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如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教师应将情境法运用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中,通过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所谓情境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巧设情境,催生有目的的涂鸦动机

小班幼儿兴奋强于抑制,情绪多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作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他们往往由所画的图形联想到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绘画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贴近生活、凸显趣味的情境,为幼儿提供充满丰富感受的体验活动,在情境的驱动下架起幼儿体验与表现之间的桥梁,帮助幼儿完成从无目的的涂鸦到有目的的绘画过渡。例如,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感知分辨上下方位,有控制地练习直横线涂鸦。活动前教师认真分析了此目标与本班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直、横线涂鸦是小班幼儿涂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涂鸦符号,但是大多数幼儿的线条涂鸦都是一种无控制的、随心所欲地在纸上任意描画。如何既保持幼儿对线条涂鸦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从无控制的涂鸦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呢?最后教师设计了《大扫除》这一教学情境,将两支深浅不同的水彩笔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拟吸尘器除去地毯上的灰尘。双色水彩笔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班幼儿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握着这样的“吸尘器”,从“地毯”(画纸)的一端“吸”到另一端,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在情境的驱动下孩子们实现着从无控制涂鸦向有目的的控制涂鸦过渡。

(二)借助情境语言,向幼儿提出作画要求

一个良好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中领会绘画的要求和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也要沉浸在情境中去,运用情境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如美术活动《送礼物》,活动目标是训练幼儿有控制的表现封闭的圆

由此,教师设置情境“包装礼物”——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幼儿涂鸦圆圈的需要。在幼儿作画过程教师中运用情境语言:“礼物包起来了吗?”、“别让礼物从小洞洞里掉出来哦!”、“给礼物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等提醒幼儿有意识地从现有的不封闭的圆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圆,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领会到作画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利用情境,让幼儿分享绘画成果

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外化儿童情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孩子除了体会画笔的痕迹给他本身带来的新鲜兴奋以外,还会发现,原来他可以这样把心门打开。因此,有人曾说:“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即使是一根非常简单的线条,也表达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4]然而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图形组合象征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人常常难以读懂他们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所以在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结束环节老师应采取“退位”的方式,将作品评价交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利用情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分享绘画成果。如小班下学期绘画活动《快乐的郊游》,伴随《郊游》欢快的音乐,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客车教具,请幼儿在旅游车上自由添画上自己的好朋友,带上他(她)一起去郊游。活动结束环节,老师请幼儿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添画的朋友是谁,并说说自己画中表现出了朋友的哪些特征。通过在情境中分享,让孩子们体验到和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四)创设多元情境,激励幼儿自由绘画

1.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让幼儿“敢”画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一般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出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作画。如小班绘画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老师在示范添画小鸡的外形特征尖尖嘴、圆眼睛、小翅膀和小脚时配以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嘴儿钻出来,圆圆眼睛睁开来,拍拍翅膀钻出壳,小小鸡儿站起来。”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后边念儿歌边添画,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鸡娃很快就添画好了。

2.创设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激励幼儿“乐”画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创设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情境,会让幼儿倍感亲切,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好吃的火锅”就是一次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小班绘画活动。本次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了圆圆的肉丸、鱼丸、贡丸,方方的豆腐干、冬瓜,还有椭圆形的鹌鹑蛋、香肠,长长的宽粉等。这些真实物的提供仿佛带孩子走进了真正的火锅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铺垫,下面的活动自然是进行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励幼儿“会”画

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幼儿的优良老师。”[5]《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各领域教育的重要途径。”[6]我们将游戏与小班幼绘画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借助游戏情境推进、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小班绘画活动《洗澡》共有四个环节,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教师就以游戏“躲猫猫”的方式展开,让幼儿在与游戏场景的互动中,对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复习巩固。接着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通过表演小动物们洗澡的过程(淋湿身体—抹肥皂搓泡泡—清水淋浴冲洗干净)回忆自己洗澡的经验。第三个环节则是幼儿借助老师提供的绘画材料大胆表现小动物洗澡的情景。结束环节我们借播放乐曲《我爱洗澡》,请幼儿伴随音乐模拟洗澡,感受洗澡的快乐。整个活动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自然习得绘画技能。

三、教师实施情境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情境教学的方法最适合他们,但如何利用好这种方法,让整个活动自然流畅,让孩子既能积极地投身到绘画活动中去,又不觉得枯燥和乏味,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地设计和思考。(一)创设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

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新颖、多变,其目的是引发幼儿的新奇感。各种现代教学技术设备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利用它们会让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生动的情节性、优美的艺术性等特点。例如,一段录像能将幼儿带入奇妙的植物世界,一幅大型的森林背景能成为幼儿制作的动物们栖息的场所,偶尔开展的比赛和评奖活动能使幼儿群情激奋,一个小小的游戏能唤起幼儿无限的想象。不过,能引发幼儿新奇感的情境未必一定要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关键在于教师对绘画活动内容和小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把握。(二)创设的内容要实用

情境法的目的是让一个普通的美术活动变得有趣、有意义,也就是说,所创设的情境应与活动目标相一致。例如,让小班幼儿在封闭的图形内涂色,本来并无附加的意义,但如果教师说这是三八节送给妈妈的礼物,那么这一活动就变得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幼儿也会积极地、投入地去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计要和美术活动的内容相吻合,设计要合情合理,避免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三)创设的方法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来增加幼儿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感受,激发起他们的想象,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不能为了表面的热闹而设置情境,应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发掘某一情境中蕴含的价值,使之能更好地为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创造等多层次的活动目标服务。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7]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我们在绘画教学中以情境的运用为突破口,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融合,使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保证绘画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具备探究精神,在幼儿绘画的关键期努力为其创设宽松、童趣的绘画学习环境,适时引导,巧妙地组织幼儿的绘画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慰宜.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林琳 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孔起英.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罗思娥.激发幼儿情趣,体验绘画愉悦—浅谈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策略[J].现代幼教,2011(12):38-39.[5] 吴鑫.从涂鸦看幼儿心智的成长[J].理论建设,2006(1):24.

第四篇: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之策略 紫金县临江镇澄岭小学 江友群

摘要 数学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为数学服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操作 故事 游戏 生活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抽象到直观、理性到感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 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兴趣浓厚,如果能够把故事的创设引入到数学课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可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一年级《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 2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如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先算一个组需要几瓶水,2 ×5=10(瓶);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2]《河源市优秀教学论文选萃》

(二)小学版

第五篇: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真实的场景或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能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 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良好心理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说错,因此都不敢说,这时,教师应当在恰当的时机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用些鼓励的、表扬的、积极的话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从进教室那一刻起,就要以良好的情绪来营造和谐、愉悦、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当学生听不懂时,教师可心领神会地想办法,如拿实物,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提问时学生说错或说不出来时,教师应宽容地多加鼓励,师生之间的愉悦的、互动的交流,使学生愿说、乐说、会说,并且能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为学生今后有效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表演中领会英语

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

演对话,使学生有互动的机会。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角色,进入状态,体验情境,从而开发和挖掘学生们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突出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品质。通过创设对话表演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化所学知识,同时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助人为乐,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达到乐中演,乐中学的真正目的。另外,通过情境表演对话,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上的成功又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更好的进行了教学。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们理解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避免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在讲到besides和except 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仅用语言来描述似乎不够,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能更直观的帮助学习,也可以通过画图来区分两个同义词表达的不同范畴,利用这种展示学生即刻就能明白。然后让学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展开语言操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把

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的语一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生活,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情境反映的生活细节中去认识、学习、激发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老师教学中应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大自然,从生活中摄取某一特定的情境,作为学生观察、感受的客体,从而使学生自然在特有的氛围中使用英语。如在课堂上设计的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让学生讲解有趣的经历,同学之间用英语展开对话、交流,提高语言的中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模拟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已经广泛运用,这也实现了

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实而又全方位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背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有序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赏心悦目,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

够很好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总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小学生眼看、耳听、口说(唱)、手

写、感受情景等各种教学手段,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刺激学生对英语的总体感觉。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既有知识性,又富趣味性的音像资料辅助教学,创造与重视语言客观环境,特别是通过听一些欢快的儿童英语歌曲或者观看一些益智的英语动画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模仿的积极性,提高总体感觉刺激效果。要尽量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注意倾听英语课上同学们的发言,并给予恰当的回答;鼓励他们在业余时间也要多渠道培养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家时多听录音磁带、英语广播节目,接触地道的英语,利用影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听力训练。要让学生养成在听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活动,进行或跟踪、预测,或判断、归纳和整理的习惯,使学生做到当语句中断,也可以对说者表达的话进行推测,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晴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路.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3)

[3] 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10(7)

[4] 沈正南.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设置[J].中小学英语教

下载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境体验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运用(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子:当今语文教学的境况,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二、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总结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通城一中何四英[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讨

    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讨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着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 严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

    在情境中想象在朗读中体验

    在情境中想象 在朗读中体验 ──《称赞》教学案例 通城县实验小学 廖细燕 一 、 背景分析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