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音的变化0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科学教研员邓老师和叶老师的点播指导下,我感受颇深:
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设之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他们发言中的亮点却视而不见。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产生声音强弱的变化的实验中,学生对于“重复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观点,特别是有个学生提出:做1次,不能让我们观察清楚尺子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重复做3—4次,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多么好的发言,的确,反复实验,反复观察,就能给我们新的发现,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不就是这样来的吗?但在课堂上,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我却忽视了,如果我当时能对她的发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后的科学素养多少会有一定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我们在科学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问题和他们的发言。
2、敢于大胆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科学教材内容的不断修改,不断改动,不断完善。我想,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和我们一线老师一样,也在不断反思,发现了有些内容编排的不合理。一样新东西的出现,是在不断更新中,不断变化中,才完美的。因此,我们一线老师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需要,大胆的处理教材。《声音的变化》中既有探究声音强弱的活动,又有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而接下来一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整课都是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两课的教学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处理。利用一节课时间设计各种相关活动(尺子振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橡皮筋松紧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不同长短铁钉震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等),专门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一节课专门探究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样可以理清学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科学教师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在这堂课中,我竟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我认为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打时,盛水越多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主要受第一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经过两位专家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水越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看来,我们科学教师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如果有些科学概念,科学实验现象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么真的是大糊涂教小糊涂,误人子弟。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看一些科学杂志,一些科学专著,还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学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自来水的容量。
总之,通过本次上课,我受益非浅。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成长的更快。1 | 评论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第1课“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的基础上,更具体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
本节课我设计三个活动内容对音量、音高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在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我先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通过学生的回答,猜测鼓声的大小(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幅度有关,并及时板书“振动幅度”,然后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活动
二、活动三的探究活动,都是为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而设计的,即音高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快慢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通过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让孩子们将实验现象和预测进行比较,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变化,在这里孩子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发现杯里的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杯里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但振动的快慢是学生不能感受到的。在第三个实验,我指导学生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得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的概念。最后总结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来解读生活中的信息,同时用学过的知识,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美妙音乐。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声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这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比较好:
1、我的实验指导还是比较到位,实验步骤相当清晰,既有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要求,又有在演示台前示范实验规则。不过如此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学生只会按照实验步骤去一步一步的做实验,但是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
2、小结和总结对于今天这节课,我觉得格外的重要。每个实验完成之后的小结,既有课件展示出来,又有板书体现,这样能让学生加深对振动与音高、音量之间联系的认识。
这节课也出现了许多漏洞。
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我往往想的是我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设之中。
2、评价语言也太吝啬,空泛那么几句。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做每一个实验后,我觉得边示范边总结,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不但让学生巩固新知,而且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以致整堂课气氛不是那么浓厚。
5、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所以,我应该不断去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的去进步。
声音的变化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沈颉
一、学习目标
1、亲身感知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动作等表示声音有强有弱。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是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能够辨别出吉他琴弦、音叉和风铃管发出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
3、通过具体的音叉、琴弦发现这两种物体的音高是由它们的大小、长短、粗细决定的。
4、养成善于观察,养成把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到尺子音量大小、声音强弱是由尺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音高的变化与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系。
3、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尺子音量是由它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4、音叉、琴弦的音高是由它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三、材料准备: 钢尺(每2人一把)
512音叉(小)、256音叉(大)(每四人一组)吉他三根弦(粗、中、细)4人小组一把:备有拨片 风铃管四根一组:老师演示 记录表1张;3张小表
教学过程
一、音量(声音的强弱)研究部分:
1、黑板上写下“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手势表示一下什么叫振动。
今天我们研究声音,研究声音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一点什么呢? 轻声讨论
反复静听 大声回答
2、讨论、回答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人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大声、轻声”这是声音的什么变化呢? 音量的变化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
3、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
声带的振动我们能感觉但无法看见;可以找到一样物体吗?既能能听清它声音强弱变化的又能看清它振动的变化。用尺子拨动
振动看哪里 尺子声音强-----------怎么做到 尺子声音弱-----------怎么做到 做几次
以2人小组为单位,学老师的方法轻轻拨、用力拨 先辨认声音的强弱,再仔细观察比较尺子有什么变化。完成作业p28 活动记录 表一
听到老师的信号停止实验,将尺子放入抽屉
4、用敲钢片琴的小乐曲来停止实验部分把钢尺放进抽屉,开始汇报部分。
汇报轻轻拨动尺子„„
用力拨动尺子„„
用手势表示
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尺子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尺子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尺子振动发出声音的强弱(音量大小)与它们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那么其他物体是不是和尺子一样,发出的声音强弱和它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呢?请同学们可以按照研究尺子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物体。
把作业本合起来放到抽屉
二、声音的高低研究部分:
1、引入: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一首什么曲子?《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能边敲边唱出曲子是因为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有高低
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辨辨声音的高低,推测哪个钢片发出的声音最高,哪个最低?
敲长钢片-------声音低(动作表示)
敲短钢片------声音高(动作表示)
2、长时间试验过程:
钢片琴最长的发出声音最低、最短发出的声音最高,那么其他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出现音叉和吉他,我们一起来来研究。要求:
(1)先推测(不动手)------再轮流敲、听。(静)(2)轻声讨论:确定声音高、低
(3)总结填表:音叉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任务完成后,把音叉交回实验台换取下一个实验的教具
两个音叉敲击发出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根吉他琴弦呢?拨动发出声音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记录: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
音叉(琴弦)声音高的,„„
音叉(琴弦)声音低的,„„
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琴弦)大小(粗细)有关。
3、两个实验都完成了,放好材料小组里汇总2个实验的结论。
想想平时还接触过什么物体(乐器)发出声音有高低,推测可能与什么有关。
3、汇报:
当提高音叉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时,问更低的声音和更高的声音音叉会是怎样的形状大小。
5、老师请你们来推测风铃管,提出三个问题
a)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高,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低 b)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
c)推测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小组看着展台讨论1分钟,汇报。
6、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尺子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高低与音叉大小、钢片长短、琴弦粗细有关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三、这些都是声音的„„变化
那么我们用有变化的声音和老师说再见吧!声音的强弱变化 声音的高低变化
声音的变化
尺子振动幅度
强(大声汇报、重、响)大 音量
他琴弦
细 音高
粗 弱(小、轻声讨论)高 低 钢片琴 吹管
短 短 长 长
音叉 小 大 小 吉
第二篇:声音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第三篇: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
教材分析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学生在第1课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比如音叉。这一课的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在反复观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的概念。第二部分是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让学生亲自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第二个层次,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第三个层次,推测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高低的变化。经历这三个小活动,学生对引起音高变化的因素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将音高与振动频率联系起来,丰富学生对音高的认识。这为下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这一课的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本课的教学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二是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这两个活动都是控制变量的实验活动。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强调只有拨动钢尺的力在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在第二个教学活动时,教师务必要强调敲击每个玻璃杯的力的大小要完全相同,只有玻璃杯内水量不同。只有确保一个条件变化,重复实验后,实验结果即证据才会有效可靠。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分析现象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强弱、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科学探究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学科德育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课前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课堂检测设计 简答
1、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2、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答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2 声音响度大。声音音调高。男的是低音,女的是高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知道,女的音调高,男的音调低。而女的是伴唱,男的是主唱,我们知道,主唱声音要比伴唱大,所以,响度是男的大,女的小。
第五篇: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