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23:4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橡皮筋。

2、教师:铝片琴、八个装有不同位置水的试管、长短不同的铝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强弱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说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变化?

2、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强弱弱的节奏和词语,让学生建立起声音有强弱的概念,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3、实验:怎样让钢尺发出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轻轻拔和用力拔,声音的强弱会变化吗?尺子的振动幅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轻轻拨动尺子,听听尺子的声音,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

再用力拨动尺子,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了吗?尺子的振动幅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声音强振动快(大、重、响)弱振动慢(小、轻)

二、声音的高低

(一)对声音高低的认识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你知道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变化的吗?(了解学生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区分强弱和高低)

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声音的高低。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唱出1-7这里很重要,为学生判断声音的高低打下基础。

3、学生跟着教师唱音节,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

小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轻、小和响、重;高低就是我们音乐课里所学的1234。

(二)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调),出示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观看。敲击(不让学生看到)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猜测:它们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测。

2、教师将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拿出来,再次敲击,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观察发现相同材质的物体,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发橡皮筋,让学生研究音高与发生部分的关系,并用简图和文字进行记录。如果学生不会画简图,则示范画图方法。(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皮筋收缩变粗声音低)

4、汇报交流:

(1)呈现记录表,汇报我们的发现,并演示。每组可以派2人汇报。(2)汇报:我们发现橡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缩短后变粗,声音低。(3)板书:高 振动物体小、短、细

低 振动物体大、长、粗

5、辨别应用:

出示试管,吹试管发出声音,问谁在振动?加水再吹,声音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发现试管内加水后空间变小变短,吹出的声音高,水越少,空间变大变长,吹出的声音越低。

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声音的高低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三、制作吸管乐器

提问:没有这么多的试管,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出示吸管,推荐一种制作吸管乐器的方法。出示PPT图片,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来试试,能否吹出乐音。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在教学《声音的变化》这一课前,我看了喻伯军老师的这课录像,于是就借鉴了喻的教学思路,引用了喻老师的“拍手”游戏,让学生搞清楚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目标很快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由于学校仪器室只有一个示范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只能做演示实验。于是我就先做简单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的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总结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结论猜测七根试管里装有不同位置的水,吹不同的试管发出不同的高低音,敲打水位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敲和吹发声体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虽然借鉴了喻老师的部分设计,使得课堂较为饱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想要上一节好课,必须要精心准备,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第二篇: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执教:范杰英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内容,该怎么上一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1、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

新课程科学教材内容的不断修改,不断改动,不断完善。我想,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和我们一线老师一样,也在不断反思,发现了有些内容编排的不合理。一样新东西的出现,是在不断更新中,不断变化中,才完美的。因此,我们一线老师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需要,大胆的处理教材。《声音的变化》中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探究声音强弱的活动,二是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而接下来一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整课都是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振幅和频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但又是这课知识掌握的前提,这两个概念没有搞清楚,就不能掌握声音的强弱和振幅的关系,声音的高低和频率的关系。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按照教学设计在第一个实验中介绍了振幅的概念,在第三个实验中介绍了频率的概念。下课后觉得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在这次教学中,把这两个概念作为重点首先提出来进行的讲解,在学生掌握后再进行实验。感觉障碍扫清了,学生在实验总结时流畅了许多。

2、实验指导到位,实验步骤相当清晰。

比如在指导拨动钢尺时追问为什么要紧压住钢尺,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同时还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不过如此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学生只会按照实验步骤去一步一步的做实验,但是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

3、精心设计并改进实验表格。

我们在学生课堂中观察、试验记录是遇到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记录,关键是写的字太多或者画图时过分追求美观。比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有学生记录轻轻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是这样的“声音听上去很小”,这样,学生总共要写七个字。其实,在我们的题目中就有我要描述的只要“弱”一个字就可以了,看得人也能清楚地明白记录的内容。这就比前一种记法少写了六个字,大约较前一种写法节约五分之一的时间。所以第二个班上课时我精心设计并改进了实验的表格,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填写表格,不但效果好,而且节约了时间。

4、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应该说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课!

第三篇:声音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张永芬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的内容。这一课通过对音量、音高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另一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声音的变化和振动之间产生一个联系。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比较清晰,一个是对音量的研究,一个是对音高的研究并且围绕着3个实验进行:尺子音量的研究;水杯音高的猜测和结果;在整课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较完整和流畅,思路也比较清晰,也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反思总结如下:

一、注重对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课,大多以探究活动为主,学生只有亲历了探究的过程,才能真正领悟、感受到所学的科学知识。这节课所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对声音知识更深的了解,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更多的是育人。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了学生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细心发现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们也乐于主动探索,乐于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三、精心设计并改进实验表格。我们在学生课堂中观察、实验记录 是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记录,关键是写的字太多或者是画图时过分追求美观。有的学生记录轻轻拨动尺子听到的声音是“声音听上去很小”,这样,学生共用了七个字。其实,在我们的题目中就有要描述的只要一个“弱”字就可以了,看得人也能清楚的明白记录内容。这样,我精心的设计并改进了实验表格,不但效果好,而且节约了时间。

四,教师准确示范,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困难,既能给孩子足够的实验时间,又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比如,使尺子发出声音的实验,教师及时引导师范,学生做时就不会出现错误的操作,使实验失败。

五、从教学效果上分析,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总之,这节课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也许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们,只需要最直观的感受和结论,并且培养他们诚实地记录实验数据的素养,并不需要教给他们或者带着他们来研究相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只要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并且记录,尊重自己得出的实验结论,哪怕实验失败了,没有得出和理论相符合的实际结论,他们能够反思和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就足够了。

第四篇: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3、分组实验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亲身感知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动作等表示声音有强有弱。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是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能够辨别出吉他琴弦、音叉和风铃管发出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

3、通过具体的音叉、琴弦发现这两种物体的音高是由它们的大小、长短、粗细决定的。

4、养成善于观察,养成把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到尺子音量大小、声音强弱是由尺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音高的变化与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系。

3、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尺子音量是由它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4、音叉、琴弦的音高是由它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三、材料准备:

钢尺(每2人一把)

512音叉(小)、256音叉(大)(每四人一组)

吉他三根弦(粗、中、细)4人小组一把:备有拨片

风铃管四根一组:老师演示

记录表1张;3张小表

教学过程

一、音量(声音的强弱)研究部分:

1、黑板上写下“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手势表示一下什么叫振动。

今天我们研究声音,研究声音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一点什么呢?

轻声讨论反复静听

大声回答

2、讨论、回答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人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大声、轻声”这是声音的什么变化呢?

音量的变化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

3、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

声带的振动我们能感觉但无法看见;可以找到一样物体吗?既能能听清它声音强弱变化的又能看清它振动的变化。

用尺子拨动振动看哪里

尺子声音强——怎么做到

尺子声音弱——怎么做到

做几次

以2人小组为单位,学老师的方法轻轻拨、用力拨

先辨认声音的强弱,再仔细观察比较尺子有什么变化。

完成作业p28活动记录表一

听到老师的.信号停止实验,将尺子放入抽屉

4、用敲钢片琴的小乐曲来停止实验部分把钢尺放进抽屉,开始汇报部分。

汇报轻轻拨动尺子……

用力拨动尺子……

用手势表示

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

尺子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

尺子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尺子振动发出声音的强弱(音量大小)与它们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那么其他物体是不是和尺子一样,发出的声音强弱和它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呢?请同学们可以按照研究尺子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物体。

把作业本合起来放到抽屉

二、声音的高低研究部分:

1、引入: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一首什么曲子?《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能边敲边唱出曲子是因为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有高低

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

辨辨声音的高低,推测哪个钢片发出的声音最高,哪个最低?

敲长钢片——声音低(动作表示)

敲短钢片——声音高(动作表示)

2、长时间试验过程:钢片琴最长的发出声音最低、最短发出的声音最高,

那么其他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出现音叉和吉他,我们一起来来研究。

要求:

1)先推测(不动手)------再轮流敲、听。(静)

2)轻声讨论:确定声音高、低

3)总结填表:音叉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任务完成后,把音叉交回实验台换取下一个实验的教具

两个音叉敲击发出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根吉他琴弦呢?拨动发出声音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记录: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

音叉(琴弦)声音高的,……

音叉(琴弦)声音低的,……

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琴弦)大小(粗细)有关。

3、两个实验都完成了,放好材料小组里汇总2个实验的结论。

想想平时还接触过什么物体(乐器)发出声音有高低,推测可能与什么有关。

4、汇报:

当提高音叉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时,问更低的声音和更高的声音音叉会是怎样的形状大小。

1)老师请你们来推测风铃管,提出三个问题

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高,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低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推测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小组看着展台讨论1分钟,汇报。

2)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尺子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高低与音叉大小、钢片长短、琴弦粗细有关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三、这些都是声音的……变化

那么我们用有变化的声音和老师说再见吧!

声音的强弱变化

声音的高低变化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尺子振动幅度

强(大声汇报、重、响)大

音量

弱(小、轻声讨论)小

钢片琴音叉吉他琴弦吹管

高短小细短

音高

低长大粗长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本节课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就越低。

2、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找出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利用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进行试验,找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探究尺子长度和音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把六弦琴。

动画:尺子振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谁会敲鼓?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2、提问:这些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不同?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4、、出示一把钢尺(或塑料尺),提问: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提醒学生拨动尺子时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5、怎样让尺子发出音量不同的声音?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的要求:

用你们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描述。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开始实验活动,仔细倾听和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学生对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进行预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他们的预测。

2、实验方法:

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从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每个小组领取一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与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着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2、在接下来的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看一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3、分小组实验。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绷紧时,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皮筋松时,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

(三)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1、尺子怎样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尺子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是这样吗?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把预测结果天道记录表中。

3、交流预测情况,并说出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实验要求:要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变化和观察到尺子振动频率的变化,还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6.整理数据

请各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

7、通过实验和整理出的数据你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声音高;物体振动的慢,声音低。出示尺子振动的动画。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橡皮筋。

2、教师:铝片琴、八个装有不同位置水的试管、长短不同的铝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等。

教学重点:

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强弱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说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变化?

2、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强弱弱的节奏和词语,让学生建立起声音有强弱的概念,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3、实验:怎样让钢尺发出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轻轻拔和用力拔,声音的强弱会变化吗?尺子的振动幅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轻轻拨动尺子,听听尺子的声音,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

再用力拨动尺子,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了吗?尺子的振动幅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声音强振动快(大、重、响)弱振动慢(小、轻)

二、声音的.高低

(一)对声音高低的认识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你知道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变化的吗?(了解学生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区分强弱和高低)

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声音的高低。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唱出1-7这里很重要,为学生判断声音的高低打下基础。

3、学生跟着教师唱音节,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

小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轻、小和响、重;高低就是我们音乐课里所学的1234。

(二)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调),出示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观看。敲击(不让学生看到)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猜测:它们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测。

2、教师将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拿出来,再次敲击,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观察发现相同材质的物体,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发橡皮筋,让学生研究音高与发生部分的关系,并用简图和文字进行记录。如果学生不会画简图,则示范画图方法。(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皮筋收缩变粗声音低)

4、汇报交流:

(1)呈现记录表,汇报我们的发现,并演示。每组可以派2人汇报。(2)汇报:我们发现橡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缩短后变粗,声音低。(3)板书:高振动物体小、短、细

低振动物体大、长、粗

5、辨别应用:

出示试管,吹试管发出声音,问谁在振动?加水再吹,声音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发现试管内加水后空间变小变短,吹出的声音高,水越少,空间变大变长,吹出的声音越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声音的高低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三、制作吸管乐器

提问:没有这么多的试管,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出示吸管,推荐一种制作吸管乐器的方法。出示PPT图片,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来试试,能否吹出乐音。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在教学《声音的变化》这一课前,我看了喻伯军老师的这课录像,于是就借鉴了喻的教学思路,引用了喻老师的“拍手”游戏,让学生搞清楚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目标很快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由于学校仪器室只有一个示范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只能做演示实验。于是我就先做简单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的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总结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结论猜测七根试管里装有不同位置的水,吹不同的试管发出不同的高低音,敲打水位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敲和吹发声体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虽然借鉴了喻老师的部分设计,使得课堂较为饱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想要上一节好课,必须要精心准备,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5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本单元中的第三小节,教材共2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小节《听听声音》和第四小节《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按教科书要求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教学材料准备:

1、分组材料: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一个小盒子、2根相同的橡皮筋。

2、教师准备:、一个小鼓、尺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细心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

四、说教过程

(一)、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上课伊始,放一些声音让学生听,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到课堂上,学生在在听声音时会产生有关声音的疑问,”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想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别敲击出强音和弱音,让学生分辨有何不同。引出声音的“强弱”及“音量”的概念。

2、做拍手游戏,让学生强烈感受声音的强弱.这近20秒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音量”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我们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的猜测可能五花八门,可能与真正原因距离较远,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如:“我们知道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的关系,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是否也有关系呢?”

4、学生交流想法,提出试一试的要求。提示实验注意事项。(不能让直尺拍打桌子,教室内要保持安静,还要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状态。)

5、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6、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学科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动手”实践活动自可少,但这还不够,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动手”的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脑”的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故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状态的联系”的活动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认识声音高低的变化

(1)用二胡分别演奏高音低调和低音高调两种声音,请学生分辨不同,学生马上会发现强弱的不同。师再追问:除了音量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2)语言描述,并与音乐课和语文课相联系,帮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总结音高的概念,并板书。

2、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个杯子,问:如果用小棒敲击,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

(2)预测发声情况,填写记录单(教材30页)。

(3)实验,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敲击杯子可以发声,这可能每个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经历过,但装入不同的水敲击会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充满了好奇。发表自己的推测后就迫不急待地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测,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当他们听到与自己猜测一致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觉溢满心间,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是对声音的高低又进行的了一次分辨练习,帮助学生区分音高和音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4)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发高音和发低音时嗓子状态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做这个补充活动,是因为担心学生对音高的分辨只通过以上一个活动恐怕很难改变学生的前概念,所以我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子发出高音和低音,并提示学生用手摸自己的嗓子有何不同。这是对音高分辨的一个巩固,也是为下面探究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这个活动做铺垫。]

3、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师:我们在研究声音强弱的原因的活动时,发现了是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你想过音高与振动之关会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猜测,有的说是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说是与物体有关,有的说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3)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个活动中是将橡皮筋挂在钉在板子的铁钉上,我进行了更换,用了一个小盒子,既方便操作,又能解决声音弱小不容易分辨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动做铺垫,在实验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

(4)汇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板书。

(5)引学生分析上一个实验中杯子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现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共同分析刚刚敲过的四个杯子,为何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真正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目标,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紧能够决定音高,物体的长短、粗细都会影响物体的振动状态,也就是会决定声音的高低。于是在课的结尾出示吉它,让学生试分析"调弦松紧是为什么?"然后迁移到“琴弦有粗有细,而且总是一手弹弦、别一手按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上,引发学生思考“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是否与振动的快慢有关”这个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有了本节课的探究经历,在探究欲望极浓的情况下将小盒借给他们,孩子们会欣喜若狂,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一起交流结果,这会让他们的探究热情更高,为下一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做准备,拓展了科学课程的空间。让“课”断“音”不断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节课粗浅的认识,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和想法是否得当,所以特别珍视这次学习的机会,期待老师同行能不啬赐教!

板书:

3、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强弱音量振动幅度分贝(dB)

声音的高低音高振动快慢赫兹(Hz)

附记录单:

“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实验时间:记录人:

拔动较松的橡皮筋时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拔动较紧的橡皮筋时发出()音,橡皮筋振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振动越(),发音越()振动越慢,发音越()。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科学教研员邓老师和叶老师的点播指导下,我感受颇深:

1、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学生发言的亮点把握不够。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是我设计的下个环节是什么,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欲设之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和他们发言中的亮点却视而不见。

在探究尺子不同振幅产生声音强弱的变化的实验中,学生对于“重复做3—4次”都有各自的观点,特别是有个学生提出:做1次,不能让我们观察清楚尺子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重复做3—4次,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多么好的发言,的确,反复实验,反复观察,就能给我们新的发现,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不就是这样来的吗?但在课堂上,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我却忽视了,如果我当时能对她的'发言加以肯定,我想小女孩以后的科学素养多少会有一定的发展。因此,我觉得我们在科学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问题和他们的发言。

2、敢于大胆的处理教材。

新课程科学教材内容的不断修改,不断改动,不断完善。我想,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和我们一线老师一样,也在不断反思,发现了有些内容编排的不合理。

《声音的变化》中既有探究声音强弱的活动,又有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而接下来一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整课都是探究声音高低的活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两课的教学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处理。利用一节课时间设计各种相关活动(尺子振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橡皮筋松紧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不同长短铁钉震动声音高低的实验探究等),专门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一节课专门探究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样可以理清学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科学教师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

在这堂课中,我竟然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我认为同样大小的杯子中,盛入不同量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打时,盛水越多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盛水越少的杯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主要受第一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响)经过两位专家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水越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越低;看来,我们科学教师真的要加大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如果有些科学概念,科学实验现象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么真的是大糊涂教小糊涂,误人子弟。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看一些科学杂志,一些科学专著,还要去了解更高年段的科学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自来水的容量。

总之,通过本次上课,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成长的更快。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第五篇:《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亲身感知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动作等表示声音有强有弱。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是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能够辨别出吉他琴弦、音叉和风铃管发出声音是有高低变化的。

3、通过具体的音叉、琴弦发现这两种物体的音高是由它们的大小、长短、粗细决定的。

4、养成善于观察,养成把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到尺子音量大小、声音强弱是由尺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音高的变化与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系。

3、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尺子音量是由它振动的幅度决定的4、音叉、琴弦的音高是由它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三、材料准备:

钢尺(每2人一把)

512音叉(小)、256音叉(大)(每四人一组)

吉他三根弦(粗、中、细)4人小组一把:备有拨片

风铃管四根一组:老师演示

记录表1张;3张小表

教学过程

一、音量(声音的强弱)研究部分:

1、黑板上写下“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手势表示一下什么叫振动。

今天我们研究声音,研究声音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一点什么呢?

轻声讨论 反复静听

大声回答

2、讨论、回答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人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大声、轻声”这是声音的什么变化呢?

音量的变化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

3、声音的强弱变化与什么有关?

声带的振动我们能感觉但无法看见;可以找到一样物体吗?既能能听清它声音强弱变化的又能看清它振动的变化。

用尺子拨动 振动看哪里

尺子声音强-----------怎么做到

尺子声音弱-----------怎么做到

做几次

以2人小组为单位,学老师的方法轻轻拨、用力拨

先辨认声音的强弱,再仔细观察比较尺子有什么变化。

完成作业p28 活动记录 表一

听到老师的信号停止实验,将尺子放入抽屉

4、用敲钢片琴的小乐曲来停止实验部分把钢尺放进抽屉,开始汇报部分。

汇报轻轻拨动尺子……

用力拨动尺子……

用手势表示

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

尺子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

尺子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研究发现:尺子振动发出声音的强弱(音量大小)与它们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强(音量大);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弱(音量小)。那么其他物体是不是和尺子一样,发出的声音强弱和它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呢?请同学们可以按照研究尺子的方法去研究其他物体。

把作业本合起来放到抽屉

二、声音的高低研究部分:

1、引入:

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一首什么曲子?《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

能边敲边唱出曲子是因为声音有什么变化?

声音有高低

用动作来表示音的高低,辨辨声音的高低,推测哪个钢片发出的声音最高,哪个最低?

敲长钢片-------声音低(动作表示)

敲短钢片------声音高(动作表示)

2、长时间试验过程:钢片琴最长的发出声音最低、最短发出的声音最高,那么其他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出现音叉和吉他,我们一起来来研究。

要求:

1)先推测(不动手)------再轮流敲、听。(静)

2)轻声讨论:确定声音高、低

3)总结填表:音叉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任务完成后,把音叉交回实验台换取下一个实验的教具

两个音叉敲击发出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根吉他琴弦呢?拨动发出声音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记录: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

音叉(琴弦)声音高的,……

音叉(琴弦)声音低的,……

音叉(琴弦)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琴弦)大小(粗细)有关。

3、两个实验都完成了,放好材料小组里汇总2个实验的结论。

想想平时还接触过什么物体(乐器)发出声音有高低,推测可能与什么有关。

4、汇报:

当提高音叉声音的高低与音叉的大小有关时,问更低的声音和更高的声音音叉会是怎样的形状大小。

1)老师请你们来推测风铃管,提出三个问题

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高,哪个风铃管发出的声音低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推测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小组看着展台讨论1分钟,汇报。

2)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尺子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高低与音叉大小、钢片长短、琴弦粗细有关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研究……

三、这些都是声音的……变化

那么我们用有变化的声音和老师说再见吧!

声音的强弱变化

声音的高低变化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尺子振动幅度

强(大声汇报、重、响)大

音量

弱(小、轻声讨论)小

钢片琴 音叉 吉他琴弦 吹管

高 短 小 细 短

音高

低 长 大 粗 长

下载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doc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大全

    《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总析】 《声音的特性》这一节,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 站 中 学 王 丽 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

    《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声音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②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二)情感态度......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精选5篇)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材简介及设计思路】 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洛南县祖师中学 何爱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