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

时间:2019-05-15 06: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

第一篇: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

对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一课的评价

20130211班 18号 沈炜煜

傅雪松老师执教的《声音的变化》一课独具特色,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是一堂精彩的科学课。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逐一进行简要的评述,并简单谈谈我个人的收获与感受。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傅老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得全面、具体、适宜。本节课力图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建立声音的特征、对声音特征的强、弱、高、低的表述方式以及建立声音特征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的幅度与频率的关系。傅老师不仅教给学生“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这些科学知识与概念,并让学生经历“通过探究实验来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这一过程与方法,而且还引导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制定以大纲为指导,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同时,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也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这一教学重难点的教学也很突出。

第二,从教材处理上看,傅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她既没有跟着教材走,按照教材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又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科学的选择,设计了诸多新颖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环节,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傅老师也没有选用课本上的钢尺、玻璃杯等材料进行实验,而是选用硬币、中阮等学生熟悉的实物材料进行教学,富有创新性。当然,尽管没有按照教材的步骤走,但整节课的重难点还是很突出,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攻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吸引了学生。

第三,从教学设计上看,傅老师的设计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详略安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并有较强的新颖性,因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讲授声音是从声音的产生、变化和传播三个方面进行的,忽视了对声音特征的观察。本节课在研究声音变化之前,先期对声音特征进行分析,观察不同面值的硬币从相同高度落在桌面时所产生的声音来了解声音有哪些特征,进而又研究从不同高度掉落下来的硬币在声音特征上有哪些变化,引起学生关注声音特征的变化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从而产生这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即声音变化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本课通过鼓面观察振动的大小、琴弦振动的快慢,感受振动中振幅与频率的变化,从而建立声音特征的变化与振动的关系。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即引入新课时,傅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即“声音的变化”。接着,傅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想挑战吗》来研究有关声音的一些问题,揭示出一个现象,就是挑战者通过物体下落的声音特征来分辨出是哪一种物体,由此也激发孩子的思考,就是“这种事情我们能不能做”?同时,傅老师在播放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这则视频中有哪些与声音有关的问题。这种视频导入的方法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并且引出了主题。

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进行了小组活动,倾听不同面值的硬币落在桌面上的声音。通过倾听,他们记住了四种不同面值硬币的声音特征。在接下来全班同学的研究中,他们会通过声音来辨别硬币的面值,也为接下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

第三个活动是师生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也就是敲击不锈钢管来感受声音的变化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展了自主性探究,在自主性探究活动中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第一是比较的思维意识,通过倾听不同硬币掉落的声音,并比较声音特征的变化来认识可以用强、弱、高、低描述声音的特征,而这种描述又是相对的。第二是训练学生运用科学词汇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第三是用分析实验过程强化学生建立对比试验的意识,并能理解试验中控制变量的原因。

在这些活动中,傅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她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傅老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最后的结课环节,傅老师提出,“对于声音的研究,今天我们仅仅刚刚开始,我们到中学的时候还会继续学习,对于振动大小改变了,实际上是改变的是什么,对于物体振动快慢改变了,改变的又是物体什么”,从而既小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又明确了学生将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有关声音的知识深入学习下去。

在教学设计上,傅老师最大的特色就是尝试使上节课讲的“振动产生声音”和这节课的“声音的变化”之间建立一个学生感性的联系。因此,她在开始时让学生扔硬币来感受声音的特征,使学生在声音的特征和实际上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之间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之后紧接着非常有逻辑性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的情况发生变化,那么声音的特征会不会变化。提出这个探究性问题以后,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先让学生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不同的钢管,再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根钢管,做这样的实验使学生感觉到振动不同,声音的特质不同。第二个层次是老师演示,用一个中阮,用中阮的弦和用鼓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振动的变化引起了声音特质的变化。这种逻辑层次的表现不露痕迹,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建立了一个“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物体的振动情况变化以后,声音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变化了”这一科学概念。

特别要提及的是,傅老师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把玉米粒放在鼓面敲击鼓面,使学生能够看到振动的幅度,从而把抽象的振动转变为直观具体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强度与最后,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具备多种基本技能,并学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像傅老师一样设计出富有个性化的科学课来。

第二篇:声音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2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杯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一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西班牙斗牛士》,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2.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四个杯子,分别盛水:满杯,3/4杯,1/2杯和1/4杯。试着用铅笔和小木棒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现在记录单上记录预测。

由水多到少或少到多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发出的声音,并做记录,与预测进行比较。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实验预测,对结果进行分析。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装置:一块木板钉两个钉子,钉子之前绑一个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写,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实验发现,对发现进行分析。

(3)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三)总结

课外拓展:听听长短、粗细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第三篇: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

教材分析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学生在第1课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比如音叉。这一课的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在反复观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的概念。第二部分是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让学生亲自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第二个层次,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第三个层次,推测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高低的变化。经历这三个小活动,学生对引起音高变化的因素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将音高与振动频率联系起来,丰富学生对音高的认识。这为下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这一课的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本课的教学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二是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这两个活动都是控制变量的实验活动。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第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强调只有拨动钢尺的力在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在第二个教学活动时,教师务必要强调敲击每个玻璃杯的力的大小要完全相同,只有玻璃杯内水量不同。只有确保一个条件变化,重复实验后,实验结果即证据才会有效可靠。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分析现象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强弱、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科学探究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学科德育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课前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课堂检测设计 简答

1、声音的三要素分别是:

2、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 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答案 音调、响度和音色。2 声音响度大。声音音调高。男的是低音,女的是高音,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知道,女的音调高,男的音调低。而女的是伴唱,男的是主唱,我们知道,主唱声音要比伴唱大,所以,响度是男的大,女的小。

第五篇: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下载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傅雪松老师《声音的变化 》评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傅红老师事迹材料

    傅红老师事迹材料都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枯燥,但在重庆交通大学,傅红老师讲的思政课绝对比有些专业课还受欢迎,不少上完课的大学生重新回来听了一遍又一遍。茅桥班学生杨......

    《声音的变化》优秀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声音的变化》(精选5篇)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执教:范杰英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内容,该怎么上一直是我们要思考的......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张永芬 《声音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的内容。这一课通过对音量、音高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

    四年级科学 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亲身感知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动作等表示声音有强有弱。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尺子发出声音的强弱是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