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与创新
作文教学与创新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精神。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写作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创造思维火花。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大都就犯难,抓不住写作的材料,感到没有什么可写,谈不上写作兴趣、激情,只好硬着头皮去拼凑,胡乱编造“成文”,“矫情造作”,“无病呻吟”,说套话,讲空话,道大话,众口一词,千人一面,大大地制约学生创作激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发挥。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学生写作兴趣、激情是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要大力加强学生写作思维的激发,促使其直接转化动力,真正做到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每接过新班,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我首先作自我介绍,用知心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意接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有利于教学。
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得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例如,课前说话训练,初一阶段从简单的叙述练起,使学生“敢说”,初二进而练习说明和简单的议论,学会介绍事物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爱说”。初三综合练习且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会说”。也可根据国情、校情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等,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活动本身的兴趣性自然会带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贴近生活,写自己的真知灼见,反映时代精神,使他们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独立创新的理解产生灵感的碰撞,“文思泉源”,拨动学生写作动机的心弦,点燃创造思维火花。
二、展现活动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指导修改方法,增进学生自改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改。其过程我采取了“领”“扶”“放”的方法。所谓“领”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油印给学生,在作文课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在修改中,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引来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打开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把改文下放给学生,师批生改的方法比教师“关门批改”越俎代包的作法效果好得多,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一篇《运载花土》的文章的中心段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指出,作为中心段,只用“同学们使劲地推,个个汗流浃背,终于把车推到学校”。这一句话就把推车整个过程写完,太过简单了,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具体呢?大家讨论提出修改的意见:有的说在推车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要作细致刻划描写。有的说最重要的是要突出XX同学使劲推车的具体动作描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修改意见,我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作了归纳、概括,把字、词、句、标点符号都一一作了修改。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改后的文章和未修改的原文作对照、比较,看一看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着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我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到启发,有所得益。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途径很多,相信如果教师转变观念,坚持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鲜活的、富有张力的作文。
参考文献:
[1] 黄迺本,我看课堂教学.中山大学报,2009,4,15.[2] 黄迺本,督导随笔.谈教学.中山大学报,2008,6,13.[3]王昆,关于农村中学暂困生转化的一些做法,教育网,2006.05.11 [4]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柳斌总主编,创新教育案例全书,羊城晚报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谭正开
语文作为言语文字思维的工具,要为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和思辨能力,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本文正是从此目的出发,深刻挖掘语文教学尤其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之间的联系,并分别以具体分类及事实说明作文教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意义。
求同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思维主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求异思维
中学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在阅读、观察事物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解、推断、想象、综合、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就是要开启学生思维,为学习其它学科提供智力资源。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人没有思维,就成了行尸走肉;语文教学没有思维能力培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可能。
多年来,语文教学很重视这一点。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求同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并非活跃起来,而往往形成一些定势。这当然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方法欠佳。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在解决问题时不受常规、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而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异性、变通性和灵活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常式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作文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是个体针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它主张个性化、求异性。所以,作文教学更应弘扬求异教育理念(创新思维能力),多角度发掘问题。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就是这个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注重挖掘学生的“思想”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因而,我常常要求学生“思”得多,“写”得少,常常是给材料让学生编写提纲,分别训练其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收敛(集焦)思维能力、纵向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后馈思维能力、超前思维能力、静态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下面略举例说明。
形象思维能力创新。形象思维能力就是把一件抽象的事物或不起眼的东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把理性的思考解读成感性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和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针对这些文体,我经常出一些反常的场面描写、景物描绘、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片断作文训练学生,如《春天里的冬天》、《笑出来的眼泪》、《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春天的落叶》、《街头一瞥》、《生活如水》、《友谊如茶》、《运动会上的一幕》、《她笑得很灿烂》……。这样,学生可以再现往日情景、观察身边事物,描绘出生活的点点滴滴、社会的方方面面。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在平凡而反常的事物中。
逻辑思维能力创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判断、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能力。作文教学中,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常离不开这些。我在培养巩固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反逻辑思维。例如:我用下面这两则材料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1)国外有一家烟草公司,试制了一种新型号卷烟,命名为“环球牌”,正准备大张旗鼓推出的时候,却逢全国性的反对吸烟运动。“宣传香烟”与“禁烟运动”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为了打响自己的香烟品牌,而又不与当前的戒烟浪潮相冲突,就必须把矛盾的两件事沟通起来,找出其共同点。请你运用反逻辑思维,拟一条广告,不超过20字。
(2)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价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仔细察看了受伤的苹果,运用反逻辑思维,在伤疤上作文章,想出了对策,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请你想想杨格怎么拟广告词,你试着拟一段广告词,百字以内。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从中学时期就训练一副逻辑头脑,以后无论写什么、作什么,都将受益无穷。”因此,努力培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反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推断、分析、综合能力。
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联想与想象是两个具体必然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过程,可分为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如由墨板上的一个圆想到太阳、月亮、车轮等;瓦特正是由沸腾的壶水蒸汽冲开壶盖联想而发明蒸气机;牛顿由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想象是由事物部分想到事物整体或由事物的因想到果、由事物的果想到因的心理认识行为,如一叶知秋,滴水知寒等。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实际应用中,联想与想象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如上海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联想想象思维能力创新的展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创新能力,如由新概念作文大赛题目《一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想到残缺美、想到人生就是一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由题目《一团沉入杯中的纸》想到人消融于社会等。
求同思维能力创新。求同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命题中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各种信息集中起来,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索分析,得出一个最佳答案或结论,从而进行立意的思维过程。历年高考给材料提炼观点作文,尤其是多则材料提炼同一观点的作文就要求我们进行求同思维立意。还有,1999——2002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是一种求同思维能力创新的要求,无论你如何立意、选材、组材、构思、选择文体,最终都要分别回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前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结论、“诚信”这个范畴、“心灵的选择”这个选择上来。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还要在求同思维上创新,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给人耳目一新:动物尚且讲诚信,况人乎。这就是在求同的前提下求新。
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求异思维就是根据掌握的知识、信息或事实,去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或结论的思维。求异思维反对人云亦云的“一家之言”。主张“标新立异”,打破传统意识下的定势思维,使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不仅让老树放新花,让新树也要放新花。如对下面这则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先生请为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按照定势思维,学生应该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弄虚作假,冒充内行。我引导学生求异思考,可得出如下结论:
a.齐宣王讲排场,是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的源头。
b.古人云君明臣贤。齐宣王不能发现南郭先生。这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小人得势的表现。
c.南郭先生欺上瞒下,不务正业,说明“上梁不正梁歪”、“上行下效”的社会风气。
d.南郭先生之所以可以混饭吃,是“大锅饭”使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e.南郭先生久未被揭发,乐队队长监督失职或捂着盖着,封锁消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f.南郭先生逃走,说明有自知之明,有官本位思想者“守住毛坑不拉屎”,提倡主动让贤“退居二线”。
逆向思维能力创新。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之一种,其方法主要是朝着定势思维的反面思考,把问题“倒过来”想,使结果走向定势思维的对立面。训练这种思维,我常让学生对一些成语、结论进行新解,如:
异想天开——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班门弄斧——弄斧到班门。(名师出高徒)
开卷有卷——开卷未必有益。(从其善者而读之)
人言可畏——人言不可畏。(身正不怕影歪)
知足常乐——知足不常乐。(人生是一个追求过程)
痴不妄想——痴心不妄想。(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艺高人胆大——河里淹死的多里会水的人。(大意就要失荆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久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警匪不能是一家)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不白白送死)
发散思维能力创新。发散思维也是求异思维之一种。伽俐略有这样一句话:“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思维是科学的品质和基础,发散思维就是要求从同一材料或问题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向思维,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它像太阳一样从不同角度放射金光万道。例如:
(1)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正在上小学的弟弟给全家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要是全世界的电话线路都断掉了,会产生什么结果?”
请分别写出当医生的爸爸、当消防员的哥哥、热恋中的姐姐、善于持家的妈妈的回答,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论文)》。
(2)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参考答案或提示
(1)这道题应该注意各自角色的特征,回到角色的原点来考虑。当医生的爸爸答说:“病危的人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使死亡率上升。”当消防队员的哥回答说:“报警速度将会降低,使火灾和损失大大增加。”热恋中的姐姐回答说:“两人约会的次数一定会大大减少。”善于持家的妈妈回答说:“那太好了,我们就不用交电话费了!”
(2)第一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
第四篇: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从中生发随想。
第五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第六篇:从“鼠去牛来闻虎啸”说到中华民族闭关自守的历史已经过去,而今已如充满活力的初生牛犊,将来必定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纵向思维能力创新。纵向思维是求同思维方式之一,它是在对所供材料进行分析过程中,思维沿着求同方向朝着更高层次推进,向更深的角度开掘,从而进行纵向引申立意的方法。这种发展方向是由前及后、由上及下、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如:
(1)阅读下面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一词,简要分析它的思维方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19世纪俄国有一位诗人,看到钟表店“修理钟表”的招牌,引发了诗人的创造性思维,他写道:“修理钟表,修理分秒,修理一周、一月”按照这种纵向思维的轨迹,诗人接下来写了一句非常精彩且很有思想的语句,请你也按这种思维方式,想一想诗人会写出怎样的语句。
参考答案或提示
(1)本词采用纵向思维,少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壮年听雨声,而今听雨声。几十年的风雨声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境遇改变了,感情随之变了,看待风雨的眼光也就改变了;结果,在我们看来,好像外界的风雨也在改变。
(2)诗人进一步写道:“请替我修理一下年代吧!它已不能按时度过。”
横向思维能力创新。横向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把所提供的材料,信息放在同一层面思考,横向延伸的思维方式。例如:
(1)在一次选“香港小姐”的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组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流于一般,没有特色;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请你为参赛小组设计一个答案,并予以合理的解释。(2)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外出旅行时,一位小学生认出了他,便抢着替他提行李。箱子太破旧了。小学生问:“您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箱子却是这样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运用横向思维的方式,借用孩子的词语,说了句言简意深的话语。请想想看,要是你,你会怎样说。
(3)作家冯骥才到英国访问,有一记者向他发问:你们国家向我国学习了许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你用横向思维方式设计一句话来反驳记者。
参考答案或提示
(1)实际参赛中有一位小组这样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她横向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并作出合理的而又充满正义的回答。
(2)盖达尔笑着回答:“如果箱子是大名鼎鼎的,而主人却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糟透了吗?”
(3)冯骥才笑着说:“你们英国人每天都喝牛奶,也不见谁变成牛”。
超前思维能力创新。超前思维是纵向思维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在现实或历史前提下通过想象,完成对未来指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时间顺流而下”的状态。例:
(1)想想下列事物在未来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一根纯金项链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
(2)以“2000年回母校”为题写一篇文章(1986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a.一根纯金项链可能在色泽、重量等方面发生变化。
b.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诸如颜色的暗淡、油彩的剥落等等。
后馈思维能力创新。后馈思维是纵横思维的另一种方式,它要求思维者以现实或历史为起点,采取“时光倒流法”对过去进行想象反省的思维过程。如:
(1)请设想一下“生命倒流”:个人不是从婴儿长到老年,而是颠倒过来,从老年长到幼年,情况会怎样?
(2)以“在童年的草坪上”为题,写一篇散文。
(3)当你看着父亲、母亲的像片时,你的心里定会涌起丰富的感情,请你以此为内容,运用后馈思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站在世纪的边缘,回首过去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值得反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为题写一篇大作文(198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6)以“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为题写一篇文章(198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或提示
(1)首先,一个人从死亡中复生,白发苍苍的,靠养老金生活。若干年之后,他成长为中年人,谋得了一个职业,并以此养家糊口;又过了几十年,他成了年轻人,跨进大学校门过着自由而潇洒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小学,小学毕业后来到幼儿园;最后,他成长为天真无知的婴儿,直到最终进入母亲的体内而变成胚胎。
(2)显然这篇文章应该采用后馈思维。每个人都有童年,幼时一些现在想起来也许很可笑的趣事,会引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应选取记忆仓库中童年的几件有意思的小事,把它写出来,力求写出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
静态思维能力创新。静态思维是一种就事论事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对所给的材料、信息、停止在原来的时空上“冷眼旁观”,就某事件某问题或与历史对话或与现实对视,以不变应万变。如:
1942年5月,太平洋战争正酣。美国海军从截获的日军密码电报中发现有“AF”两个字母,很明显,“AF”就是日军的进攻目标。但是“AF”究竟指的是哪里,美国太平洋舰队情报处却与华盛顿海军情报部有着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是中途岛,后者认为是夏威夷或美国西海岸。忽然,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处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最后证实了“AF”就是中途岛。
请你想想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
参考答案或提示
故意用明码发出电文称中途岛的水塔坏了。此计马上生效,不出24小时,美军即截获一份日军密电:“AF”缺乏淡水。
动态思维能力创新。动态思维是一种时空交叉立体式推进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就历史永恒主题问题或现实热点问题展示一个发展变化的思维过程。如:
请用动态思维方式赏析《乡愁》这首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参考答案或提示:
岁月在流逝,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乡愁的对象、内容在变,世事沧桑,对乡愁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类比思维能力培养。类比思维是联想思维方式之一,它要求思维主体超过具体或抽象的材料信息,推出相类似、相接近的另一种事物。训练学生类比思维,我常出一字标题作文如《路》、《桥》、《网》、《窗》、《等》……。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腐巧为新鲜、化呆板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最终,使我们对事物理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对比思维能力创新。老子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祸之所伏。从辩证法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比思维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它可把联想与想象思维、形象与逻辑思维、求同与求异思维、发散与集焦(收敛)思维、纵向与横向思维、静态与动态思维、超前与后馈思维放到一起,通过对比分析或求同存异,或求异存同。
总之,由于思维方式划分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许多方法本身是交叉融合的,我们没有必要在分类上下功夫,做到“鱼是鱼,水是水”,以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分类要紧抓“创新”这个核心。创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思维训练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思维创新包括思维主体创新和思维客体创新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强调思维主体创新;因为主体创新是本质的“新”,客体新是“材料的新”、“表象的新”,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因此,作文教学的思维创新,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萌芽杂志社新概念作文赛,就是要让学生从新概念出发,请“生”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但是,创新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因为创新而使问题复杂化或改变原意,异化成另一个新问题。这样,创新就改变了初衷。
参考书目:
马玉志(主编)《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在学杂志社)(2001—6期)
《第三届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
(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二等奖)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观念出现很大改变,创新成为中学作文写作教学革新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积极开展初中作文教学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创新精神,尝试各种创新性作文写作训练方法,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效率以及质量。
一、根据学生兴趣,科学选择写作训练题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初中作文写作的有效革新,教师必须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们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与之进行热烈讨论,交流彼此之间的看法,综合分析学生的具体个人特点,引导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题材,开展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作文写作氛围。举个例子,在进行《如果灾难来临》这一作文写作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文中阐述如果地震来了应首先给予母亲适当保护,部分学生选择马上通知其他人,部分学生则认为应首先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学生们的思维多种多样,但是也都能够突出写作的中心。可见具体分析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题材选择,实施作文写作训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其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尝试自由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促进阅读训练以及写作培训的有效结合,达到提高初中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改善语文教学
效果。
作文写作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发挥和体现,具备个性特征,富有人文色彩。因此,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打破传统写作模式,勇于进行写作创新。首先,我们可以在作文创新训练中采用“引申法”,引申指的是针对写作题材进行引用并延伸,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具体训练中,应该选择一个特定的题材,对其实施全面分析,由浅入深进行挖掘研究。举个例子,某报刊中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叫《人最喜欢过年》,针对该题目,大部分人会以小孩子作为主要写作对象,针对过年期间小朋友的兴奋表现等进行描述,而该文章的作者却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选择“局长”作为写作对象,将其期待过年、喜欢过年的心情交代清楚,并描述其借过年之机收人钱财,不断“收礼”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局长贪婪的心态。作者所采用的就是一种引申写作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个贪官的腐败行为。
其次,自由写作训练也是作文写作训练创新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由,也就是要挣脱限制以及约束,学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主进行命题,按照自己的思路自行选择题材,并自由地对整个文章写作进行构思,该写作方法主张学生写自己的内心所想,希望达到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明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结合点。老师可以综合分析课文自由创造的具体做法,让学生适当进行借鉴。举个例子,安徒生作品《皇帝的新装》属于童话性质的文章,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小令范畴,韩非子《郑人买履》则通常被归为寓言故事体裁,课本中包含的写作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各种不同体裁,针对课本中的文章实施改写,或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体裁完成改写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实现对内容表达的创新,部分学生选择将《皇帝的新装》以话剧形式进行呈现,部分学生则对《天净沙?秋思》进行全面改编,形成一篇新的抒情散文,赋予该文本一种凄苦愁怨的色彩。这种自由的写作练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三、深入社会生活,重视个人体验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环境,教师们忽视了学生对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及了解,学生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其作文内容空洞和陈旧,不具备应有的深度。大部分初中生过的是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生活空间很窄,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备考工作中,对于外界事物的关心很少,好奇心渐渐削弱,因此,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一些新的社会话题,导致写作的文章缺乏社会性,体验不够深入,含义比较肤浅。比如很多学生描写环卫工时只会将其塑造成勤劳的形象,表达手法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实践手段和方法,拓宽信息获取途径,丰富学生的阅历和体现,为学生的作文写作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举个例子,教师必须要有规律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与老年人交谈,为老年人服务,或者选择合适的天气到户外植树,让学生与时俱进,全面了解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热门话题,积累丰富的写作题材,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方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自由挥洒。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投入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能够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其作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又如,在选择七年级的作文写景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想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发现美丽的景色,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景色,建议挑选一些景点,逐一进行观察,或者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景点,重点进行全面性的观察。针对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春》,主要呈现的是春天各种美丽景物,表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感受,并让他们明白美丽存在于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们必须要深入生活实际,仔细进行观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接触社会,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写作。
四、全面分析教材,明确读写结合点
初中语文课本内所有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之后才确定的,这些文章不但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基础性的教材,同时还可以作为初中生写作训练的范文。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明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结合点。
首先,站在词汇的角度上,主动引导学生采用精读方法,仔细琢磨和研究文章中某个词语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让学生思考假如以其他词汇替代该词语,是否能够发挥同样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此类比较当中感受到行文用词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用词的语文学习观念,为其写作训练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词汇保障。其次,站在标点符号的角度上对小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因为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的范畴,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该教学阶段占据重要比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研究其在情绪表达上所发挥的功效,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最后,站在文章结构视角上,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章的具体结构,明确不同结构文章存在的差异,为写作训练中的写作布局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在初中作文写作革新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十分重要,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必须要加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其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们应该不断尝试各种创新性的作文写作练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其作文写作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效率和质量。
(江苏省常熟市王庄中学;215553)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开放与创新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
摘要:创新的作文教学就是需要学生冲破命题的桎梏,创新新思维,发现培养独特的见解和新观念,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写作新氛围,开放取材的渠道,拓宽认识的新视野。鼓励学生以手写我心,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另外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教学效率低下。存在教师难教作用,学生难写作文的现状。我觉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方法的呆板,使教学脱离实际,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开发创新式的教学。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人本位”思想,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形式,实现开放型教学。
一、选材渠道的开放与创新
创新性的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
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融合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大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空间里驰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内涵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让读文教材“活起来”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的潜力因素。课文是一篇篇习作的例子,有的描写活,有的立意巧,有的想象奇,有的描写活,有的议论精,有的观念新。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写春天”,先开展“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摄影活动,要求他们找新颖、独特的题材拍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愉悦地参与这项活动,他们在广阔的天野里开拓了视野,克服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不满足常规的象征春天内容的拍摄,他们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有根据诗情画意为题材而拍摄的早春、竹林、稻花、蒲公英、燕子、。甚至还有立意独特的反映清净的—江水被污染的春逝,反映长叶的小树遭夭折的“春殇”,这样学生既得益于课外活动,又得益于课堂教学。他们在作文课上写的春天为题材的作文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具体记述,也收到了爱护环境的良好思想效果。
其次,抓好看图作文。小学生是从看图写话开始,这是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缘故。因此,教师可采用电教形式,将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索然寡味的看图作文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调动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再次,要抓好读写例话的教学。读写例话标明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标志,反过来
又指导学生的实践。如《涨潮》,它从段与段的联系: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读写例话,使学生容易明白接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好多作文里面就全部标明着“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要让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和认识自然事物,让学生观察并熟悉记叙、说明、描写或议论的对象,使学生“见多识广”,进而转化到“胸有成竹”。在观察中,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
其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也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组织各种阅读活动,使课内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丰富学生的知识,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如教学《少年润土》,推荐鲁迅的《故乡》,从中获得描写人物的技巧。
再次,激发兴趣,加强训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看到的,听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上笔端,从而主动地写作,且文章富有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仅要训练写,也要训练说,坚持从说到写的顺序,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不仅要训练怎么写,更要训练写什么,引导学生作文时从内容入手,不仅要训练表达,还要训练观察和思维,把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二、立意求异创新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象心理学家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象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无益的思维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个人的创造性,一致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方面,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乏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深入挖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
(一)、打破单一的思考定势,学习多种思维的方法。
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多种顺向思维的方式,更要教会他们运用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普遍情况看,每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道理,它们都是我们该探寻和遵守的。但通常的规律和道理之外,也常常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珍视和深思的内容从学生作文题材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禁锢学生单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路单一。在他们的笔下,仿佛妈妈就一定是善良、慈爱的,老师就一定是严肃的、认真、不苟一笑。事实上,一个故事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结尾,一个材料可以有若干个主题,即使对同一个人,不同的人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认识。而且,生活中有许多真正感人至深的东西往往来自对超乎寻常,不同反响的生活内容的深思和反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反或不同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展开思想的翅膀去探寻真正属于自我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如作文题《雪》,一般人立意都是赞雪,从逆向思维,从贬雪角度立意,同样可以写出新颖有创见的文章。比如: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像一些贪官现象,表面冰清玉洁,但内心肮脏不堪,说明雪的虚伪;斥责雪是穷凶极恶的;也可以从雪压冰封,万木萧条的景象,揭露雪是无情的。这些都是创新的思维,从不同角度立意。作文教学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不惟权
威而大胆怀疑的挑战性,敢为人先而能自我调控的自主性,展示个人理解,立意的独特性,这才是抓住了作文创新的要害。
(二)、注意创设活跃思维环境,注重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教师引导的方法是否得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正确的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视野狭窄,或者写作需要运用他尘封的记忆材料,所以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者是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了。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闪光点。其次,注意营造活跃学生思维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大胆发表不同意见,观点的氛围和环境,尤其要鼓励他们进行新的创意和设想,让他们在作文创作中大胆抒写自己的情怀和抱负。让他们在不断的选材,构思,创作中,语言表达能力和自身的个性品质,思维智慧能得到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上,曾创设了这个情境:一个人躺在床上,正与另一个人通电话,俩人泪水涟涟,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场面写文章,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活跃、灵感迸发,设计了许多合情合理的情节。比如说:两个人是生死之交的好朋友,突然有一天,一位朋友得了重病,另一位朋友打电话慰问他,回忆往事,俩人情不自禁泪留满面。又或者是两兄弟由于家庭的窘迫而想到找工作的艰辛和前途的渺茫声泪俱下,其实,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大胆构思的内容,只是受到了命题的限制,他们一旦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他们就会自觉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超市”,去观顾那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尽情浏览用他们拓展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
三、教学观念的创新
1、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生活中习作
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明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是阅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写作的主体。变传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他们从单纯的写作知识中超越出来,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
2、要求教师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观
传统的作为教学是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形式是建立在权威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师把自己的观点,思想灌输给学生。产生“一言堂”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把“作文活动”理解成“教师向学生传输作文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学习作文知识”的活动,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
创新型的作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目的不仅在于掌握作文的知识,而在于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包括让学生掌握人们合作与交往的经验。如:在创作《夏日趣事》这一题材是,我发现很多学生选材的时候,思维都局限在于游泳,钓鱼。于是,及时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环节:4人一组共同讨论,选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题材,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同学们通过合作,我欣喜发现,选出的题材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丰富多彩,像家庭趣味“吃西瓜比赛”、野外活动、去乡村打枣子等等。学生的生活积累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被激活了,想出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作文题材,涌现出一股创作的强烈冲动在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提倡师生,生生合作,提倡学生自由发展。努力给他们开拓创造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自主追求和创作的冲动,最终达到自能作文的目标。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得兴奋不已,文思泉涌。
3、树立人人都是创作人的观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创设”看得很神秘,认为创作只是些搞文学的人或作
家才能做的事。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我认为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只要写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观点、主张、设想,以及个性化的段落,句子甚至词语,都属于创作范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有潜力的人,有创造的人,终究发展的人。为此,我们要积极 地引导,热情的扶植,努力创设民主,创新的氛围。面向 全体,培养学生写作的悟性,灵性,激发其创造力。鼓励学生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冲破传统观念,挖掘作文潜能,引爆思维大堤,创设新的情境写作,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 的未来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忘,有所回避。何不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示探索,宣泄率真,挥洒感情,反刍历史,憧憬未来。鼓励学生以我之笔抒我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以此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张作明.开放性作文的创新认识.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1.1-2 [2] 胡文君.打破模式,寓写于教.山东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1.8-9 [3] 陈定华.作文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3003.4 [4] 黄玉鑫.作文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出版.2002.10
第五篇:创新思维与创新作文
孟 华
作文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写作者需历经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写作是对思维的整理,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思维创新,作文才能创新,创新思维乃创新作文之内核。
思维是人脑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反应,是人脑在表象、概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知活动过程。而创新思维是指突破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思维定势,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要创“新”,或在立意,或在题材,或在写法,或在语言。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文章之灵魂。意胜则文胜,意新则文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读之,仍一新人的耳目《师说》仍不失为一篇创新文。韩愈之所以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的思维方式。逆向是相对正向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习惯的、公认的想法与做法;逆向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逆向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它能克服人们的思维惯性,“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喜爱的一面,如果逆向思考,用否定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就能看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面,就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法·罗丹)。这种思维运用到作文中,能提炼出超乎寻常的“意”。比如“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字眼,因为爱能给人送来温暖与幸福,爱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人们都渴望爱,赞美爱。而有一位学生写《爱》,反向思考看到了爱的男一面:“我不需要父母和老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如此立意,岂不新颖独特?2010年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家,沾上洋字的词或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绿色生活”所宣传的理念自然是正确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们不能硬要骡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让羊产牛奶。同样的,也不能让烧煤都有困难的百姓去烧更加昂贵的天然气、氢气吧?
生下来虽然不平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消弭一些差异。对于绿色生活,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量力而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费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可以告诉朋友邻居少用一个塑料袋。
这位考生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绿色生活”对于贫穷国家是奢侈品,进而提出“绿色生活不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行”的观点,反弹琵琶,给人启迪。
“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就得题材新。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许多考生不约而同地想到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导致当年作文题材数万人一面,专家们戏称2008年是“苹果丰收年”。对于高考题材“撞车”现象,江苏高考阅卷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先生曾精辟地比喻:“这不是田间小路上手扶拖拉机的碰撞,而是美国大片中高速公路上的撞车,伤亡惨重。”运用求异思维,可以避免这种“伤亡”。所谓求异思维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以及以往的思维成果,不拘于眼前的具体事物,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阔的背景上,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砖头是建筑材料,用来建房、铺路、修桥,是通常用法;但有的人用来垫桌子、压纸、当板凳,甚至充当自卫的武器,是非常规用法,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运用到作文选材上,就是扩大视野,用求异求新的眼光,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并筛选出与众不同的题材。2008年江苏的一位考生高考时看到前桌的一位考生没来参加考试,就地取材,巧妙地扣住“好奇心”,作出三种揣测(“她是因为害怕吗?”、“她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她已经被某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进行描述,活脱脱显现高三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开了许多考生想到的常规题材,写出了满分的《好奇心》。
运用求异思维,换一个角度挖掘,也能使一些传统的题材翻出新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比尔·盖茨开发软件,人们普遍认为是他们的好奇心、勤奋钻研的态度所致,而2007年宁夏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作者一反常人的想法,认为是他们对人类爱心所致,传统材料赋予了新意,旧题材焕发了青春。
“作人贵直,而作诗贵曲”,“曲”,使文章含蓄;“曲”,使文章有韵味。文章之“曲”主要表现在写法上,侧向思维追求的就是一种“曲”美。所谓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它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迂回包抄”等方法,另辟蹊径,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世间万物是彼此联系的,从别的领域寻求启发,可以突破本领域常有的思维模式,打破“专业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曹冲称象,当时人们思考的是怎样称出象这庞然大物的体重。按照传统的、习惯的思维路子,就是用怎样的秤才能称象,而曹冲避开常人的想法,侧向思考,用等量物来替代象的体重,称出了象的重量。作文要追求独特的表达效果,就得像曹冲一样,弃离一般人所认定的思维轨迹,进行巧妙的构思,选用新颖别致的体裁样式,取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2007年江苏一篇《怀想天空》的高考作文,作者创造性地借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的表现形式,通过主持人(“小崔”)与“大叔大妈”(“黑土”与“白云”)的对话,从自然界的“天空”,谈到“人们心中的天空”、“人们遐思的天空”,再谈到“大叔大妈”相亲相爱相伴相励的生活,既写出“大叔大妈”对往日“天空”的“怀想”,也表现了“大叔大妈”之间的恩爱之情。模式新颖,手法巧妙,语言亦庄亦谐,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获到了满分。我们平时常用的借景抒情、以古讽今、托物言志、映衬烘托、借代起兴等手法,也都是运用了侧向思维。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是富有个性的,富有新意的。发散思维,可以创新语言。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点出发,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人脑在思维时,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等。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语言会呈现动态变化,变空泛为具体,变冗繁为精美,变平淡为厚重,展现语言艺术的神奇魅力。例如“春天是什么”,一位学生尽情彰显写作才华,语句灵活而有表现力:“有人说春天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李白说春天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自居易说春天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说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苏轼说春天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运用发散思维,引用大量诗文,从多个角度,对春天进行形象的描写,展现的春天勃勃生机可谓穷形尽相。语言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充溢着浓浓的文学气韵。
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应着力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意蕴深厚等方面,其方法很多,比如褒词贬用、修辞并用、整散结合、直引化用、文言移植、哲言理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