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文言整理
八(5)
陈馨
2号
《王顾左右而言他》巩固复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文章出处: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关键词语
(一)文中的关键实词(结合课后注释或补充词义)
1.谓:对„„说。2.托:托付。3.其:代王之臣。4.于:介词,给。5.之:到......去 6.游:游历。7.比:等,等到。
8.反:同“返”,回来。9.妻子:妻子儿女。10.冻馁:使...受冻挨饿。11.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12.弃:断绝,抛弃。这里指绝交。
13.“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典狱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属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14.治:管理得好与“乱”相对。15.已:停止,这里指罢免 16.四境:国家。境:疆界 17.不治:治理不好。18.顾:回头看,这里指看,环顾。19.左右:身边的近臣,侍卫20.言:说 21.他:其他的事 22.则:那么 23.者:„„的人
(二)、通假字 比其反也
反:同“返”,回来。
(三)一字多义
谓1)对„说 eg:孟子谓齐宣王曰;
2)说
eg:知而不报,不可谓忠。
3)称为
eg:宜兴人谓为三横。之1)代词
eg:“已之。”
2)到….去
eg: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
3)第三人称代词
eg:吾欲辱之何以也? 弃1)抛弃
eg:弃之
2)废除
eg:水官弃矣。
三、结合课后注释,准确理解句意,注意剧中虚词的运用。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人,把他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他的朋友)使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对待这样的朋友,该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已之。” 齐宣王说:“罢免他。”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孟子又说:“全国里管理得不好,那么对这个国家的君王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回头看身边的近臣,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四、文章中心
作为一个人应做好朋友托付的事,作为一个官吏应管理好自己的下属,作为一个君王应管理好自己的国家。
五、写作特点 1.论证思路方法
与其他多数教学古文相似文章主要运用类比的说理,类比说理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可能相似的论证方法。
2.表现手法:以问答的对话方式。
3.语言风格等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
孟子从对待朋友的委托,士师管理下属,国君治理国家三个角度,从小到大,由远到近,从外到内,用了类比的手法,层层推进,使其无可辩驳。
孟子在本文中,是一个深谋远虑,巧设机关,善于设喻,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齐宣王在回答孟子的前两个问题时非常干脆,不假思索,而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则避而不答,转移话题。因为齐宣王明白了孟子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自己的,所以转移了话题,不作回答。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老东推西挡,东扯葫芦西扯瓜,不肯表态实施仁政,所以激他一激,逼他一逼,迫使他思考如何抓纲治国,作出选择罢了。
六、其他(自主补充)
孟子运用由小及大、由远及近、层层推进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说明了不能尽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道理。
第二篇:《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整理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
俨骖騑于上路(俨:古:整齐的样子)俨骖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
君子见机(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童子何知(童子:指作者自己)闾阎扑地(扑:形容词,满)彩彻区明(区:天空)
他日趋庭(他:另外的,别的)北海难赊(赊:形容词,远)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三.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促织》(死亡)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阿房宫赋》(穷尽)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类,等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恭疏短引(n,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举起,端起)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导,诱导)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用)
7.穷
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日暮途穷(v,阻塞不通)响穷彭蠡之滨(尽)穷睇眄于中天(尽)
岂效穷途之哭(无路可走,走到头的)穷且益坚(处境艰难)觉宇宙之无穷(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头)
8.于
俨骖騑于上路(介,在)访风景于崇阿(介,到)烈于猛火(介,表比较)闻于四方(介,被动)盘庚迁于殷(介,到)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同,跟)况于将相乎(介,对于)9.序
序属三秋(时序)
滕王阁序(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按次序排列)
10.怀
怀帝阍而不见(怀念)有怀投笔(心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揣着)
11.临
临别赠言(将要)临帝子之长洲(面对)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靠近,俯视)临视,则虫集冠上(走近)
12.胜
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盛大的)胜地不常(美好的)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胜过)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尽)沛公功能不胜酒酌(禁得起)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质胜文则野(胜过,超过)
13.数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数次,几)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
14.与
落霞与孤鹜齐飞(和)则与一生彘肩(给予)失其所与,不知(结交)
四.词类活用
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遥看)雄州雾列(雾:名作状,像雾一样)上出重霄(上:名作状,向上)
物华天宝(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响穷彭蠡之滨(穷:形作动,穷尽,响遍)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名作动,变成紫色)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人杰地灵(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屈贾谊于长沙(屈,形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塌(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腾蛟起凤(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山原旷其盈视(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状语后置
极娱游于假日(介作状,后置)
舍簪笏于百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②宾语前置
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③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慕宗懿之长风
2、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非谢家之宝树
3、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4.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第三篇:《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②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③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④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⑨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⑩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②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2.胜:
①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3.穷:
①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4.舍:
① 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5.临:
①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③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6.怀:
①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②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7.序:
①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① 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 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 孟学士之词宗 ④ 王将军之武库 ⑤ 等终军之弱冠 ⑥ 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句
童子何知 3.状语后置句
①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② 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③是所望于群公 ④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⑤ 窜梁鸿于海曲 ⑥ 屈贾谊于长沙
第四篇:《滕王阁序》文言字词梳理
《滕王阁序》文言字词梳理
一、积累成语
胜友如云 人杰地灵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物华天宝 钟鸣鼎食 逸兴遄飞 天高地迥 萍水相逢 命途多舛 老当益壮 一介书生 东隅已逝,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二、字音
台隍()懿范()潦水()骖 马非()逸兴遄飞()
睇眄()簪笏()叨陪鲤对()命途多舛()
三、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销”通“消”, 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接通 交)
四、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古:迎接 千里逢迎 奉承, 今:奉承,拍马屁
时维九月 :古:在 常作“维护” 维持“ 今 : 常作”维护“,”维持“ 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 : 古:高高的道路 今:动身
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困厄, 没有钱,穷困.今: 没有钱,穷困.所赖君子见机 : 古:看到细微的预兆 看机会,看形式.今: 看机会,看形式.盛筵难再 古义: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谁悲失路之人 : 古义: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童子何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阮籍猖狂五、一词多义
1.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旧.(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 所 以.(3),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地.(4),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2.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2),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3),则智者尽其谋 :全部用出.4),聊乘化以归尽 :完,尽头.3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属于,归属,隶属,是,动词)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名词)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管辖,辖属,动词)
4)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连接,动词)
5)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战》(跟着,动词)
6)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列传》(撰写,动词)
7)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托付,嘱托)
8)举酒嘱客《赤壁赋》(通“嘱”,劝酒)
4.即: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2),胡天八月即飞雪 : 就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则.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综响《促织》(动词,穷尽,极,用尽)
②穷且益坚 名词,困厄,处境困难)(名词,困厄,处境困难)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动词,穷究,追究到底,走到尽头)
⑤响穷彭蠡之滨(彻,尽)
7,数:
A,shù ,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 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 ”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 语气词,(语气词,相当于 ”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六、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四美具,二难并 美, 作名词,美好的事物,指良辰, 难:作名词,美好的事物,指良辰, 美景,赏心, 美景,赏心, 乐事;难得的宾主,指贤主,嘉宾.(3),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使……吃惊.(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一样)
(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方位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趋向,向上)
(6)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看)
(7)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物)
(8)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屈,窜,使动用法,使……屈就,使……逃窜)
(9)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
(10)梓泽丘墟(丘墟,名词作动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4)倒装句奉晨昏于万里;访风景于崇阿(介词宾语后置作状语)
5)被动句怀帝阍而不见
6)倒装句目吴会于云间(介词宾语后置作状语)
7)倒装句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
8)倒装句杨意不逢(宾语前置)
八、本文的借代
1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2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4帝阍:天宫的看门人.屈原《离骚》: 开关兮, ”吾令 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 气".【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名词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名词作状语。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方位名词作动词。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形容词作动词。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动词作名词。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并列。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连词,表转折。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连词,表承接。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访风景于崇阿
(2)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望长安于日下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第五篇:《孟子二章》《邹忌》文言试题 王彦方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2.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君王的缺点),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须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鱼我所欲也》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者:这里指代办法。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文: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一箪食,一豆羹),如今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得,同“德”,动词,感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译文: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苦:使„„痛苦空乏:使„„受贫困
乱:使„„颠倒错乱拂:违背(意愿)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对比阅读: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①而揖之。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③之数,以卫王宫。没④死以闻⑤。”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⑥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⑦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⑧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⑨!'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节选自《触龙说赵太后》
①盛气(气呼呼地)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②贱息(儿子)③黑衣(王宫卫士)④没(mào,冒)⑤闻(使……听到)⑥未填沟壑(谦称自己的死)⑦贤于(超过)计(打算)⑧踵(脚后跟)⑨反(通“返”)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臣之妻私臣()(2)王之蔽甚矣()..
(3)甚于妇人()(4)非弗思也()..
2.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甚于妇人 ..
B.莫不有求于王能谤讥于市朝 ..
C.持其踵为之泣吾妻之美我者 ..
D.不若长安君之甚若毒之乎 ..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设想一下,【乙】文中的赵太后听了触龙的劝谏之后,心里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所讲的“劝谏”故事,说说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偏爱受蒙蔽超过不2.A3.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君王的缺点),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4.邹忌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5.赵太后在听了触龙的劝谏后,明白了触龙的良苦用心,真正从心里接受了为儿子从长计议的建议,以大局为重。6.作为一代名臣,邹忌和触龙都善于由己及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忠言不一定要逆耳,有时候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时,如果能讲究说话的方式,语言含蓄婉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欣然接受你的意见。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故患有所不辟(.)(2)贤者能勿丧耳()...
(3)左右命之拜()(4)索之固()...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乃叫人叛父母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C所恶有甚于死者皆以美于徐公..
D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为妻妾之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出现了一个至今还在使用的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说明孟子_______________的义利观。(2分)
5.【乙】文中文天祥用什么样的行动诠释了孟子心中的“舍生取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甲】【乙】两文后,请你说说在你的人生观上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辟 同 避避免(2)丧失(3)近侍(4)要
2.C3.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
5.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他却将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寄给他;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闻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却只求一死,绝不变节。(任意答出一个行为均得分)
6.围绕“舍生取义”的义利观来答均可得分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
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
尝胆也。曰:“女①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②,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③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於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①女,同“汝”,你②折节下贤人: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③种:指大夫文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空乏其身()(2)而后作(.)....
(3)置胆於坐()(4)身自耕作()..
2.()(2分)
A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 ..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C乃苦身焦思乃入见..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饮食亦尝胆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提到了人才要经历哪些磨难才能成才?(用自己的话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这些艰苦磨难对于人成才有哪些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中越王勾践为了能够反败为胜,历经怎样的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⑵奋起,指
有所作为(3)挂,放置(4)亲自,亲身2.C3.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4.人才要经饥饿、劳累、穷困之苦,并且经历做事情的不顺利,才能成才。5.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他们的才干。6.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粗茶淡饭,生活简朴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同时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以此来历练心智。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