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的要求
花红完小教师教学反思要求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在预计的期限内进行尝试。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方式,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高层次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会用“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写反思札记,交流评论、行动研究等。不论是运用何种教学反思的方法,以下几点都应当引起注意: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养分材料。3.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常常会因为某个教学瞬间而产生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反思和捕捉,这些“智慧的火花”便会如昙花一现,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而,教学反思应及时捕捉教学机智。4.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处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5.尝试“再教设计”
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的想法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
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带有主观性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反思工作。
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能评判教学成功与否,最能谈到问题实质的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所感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
花红完小
2015年9月
第二篇:教学反思的要求
教学反思的要求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在预计的期限内进行尝试。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方式,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高层次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会用“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写反思札记,交流评论、行动研究等。不论是运用何种教学反思的方法,以下几点都应当引起注意: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养分材料。
3.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常常会因为某个教学瞬间而产生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反思和捕捉,这些“智慧的火花”便会如昙花一现,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而,教学反思应及时捕捉教学机智。
4.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
处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5.尝试“再教设计”
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的想法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
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带有主观性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反思工作。
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能评判教学成功与否,最能谈到问题实质的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所感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
高效课堂背景下对教学反思的要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凭着自己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时间还给学生),重点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方法、效果,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在课堂上,要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0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成为学校教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
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感情,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是有区别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高效课堂的真谛。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教学反思从内容上看,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决策、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一种“事后的思考”。从方式上看,要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成功,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样的教学全过程经常保持反思意识,以达到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完成每一节课之后进行自我反思时,应该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有没有精彩点,精彩在何处;有没有创新点,创新在何处;有没有不如意以至失败之处;出乎意料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预想到;自己的知识储备的欠缺。
课后反思这一问题便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肯定会发现传统的影子,甚至课堂教学是新鞋旧路兜圈子,这就需要执教者具备自我解剖的勇气和胆量。要看到自己的发展,敢于肯定自己,但同时更要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实验科学,强调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将知识、学生、社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符合了生物学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如果能将STS深刻理解,合理运用,将会使学生的能力的到极大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能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获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能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认识动物在食物圈中的消费者,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通过小组内的互助与组间的比赛,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教学难点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关键点:本节学生是否理解食物链的组成是学习本节的关键点,先分析与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什么生物现象,(主要弄明白是捕食现象还是食物链)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趣味教学,吸引注意力
(课前经联系,带学生参观了白水江保护局动植物馆,让学生对动植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的植物、老虎、小兔、树各自都说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底谁的作用大”,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2、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知识理解 图片展示一大森林的情景,让生思考:
①若把一个大森林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份? ③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④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⑤动物食性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3、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明白森林中动植物品种繁多,初步掌握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对食物链的学习打下感性基础。食物链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容易明白,但对食物链的组成必需要有生产者,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却很茫然,通过对录像的观看,分析讨论,在肯定与否定中学习了食物链的概念。
4、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东坝中学处在白水江林区的一角,并与国家级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相连。展示由我深入林区亲自拍摄的一森林生态系统图,由学生分析并正确写出该森林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组成。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组员完成之后互相评价,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课堂作业成绩记上A,并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在写食物链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食物链的组成中离不开动物,食物链的长短与动物的食物关系,从而认识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突破本节的难点。(2)展示另一生态系统图,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②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大量捕杀蛇,其他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③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④如果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让学生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就形成食物网;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学生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培养探究意识 组织同学按小组整理课前要求完成的记录材料,按小组进行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活动,并布置讨论题目:①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②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设计意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渐渐失去,每天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却不知道来自水稻的大有人在。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与之相关的生物,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生物知识溶入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渗透STS思想。从自己的食物中建立食物链,明白我们人类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置,是属于消费者,明白保护生物的环境是如何重要。
6、小结本节知识
最后3-5分钟时间由学生回忆并口述本堂课他们学习了什么生物知识,在学习上有什么样的收获,评比表现最好的小组。三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对一堂课反思的总结,也是教师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很好反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充分准备,趣味性较强,生动地让学生掌握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能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应当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保护大自然,保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不足之处是无法将学生带到森林,通过亲身发现并体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现实关系会更好。也就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和资源。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学科中是最具分量的,众多的同行削尖了脑袋,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有质量的文章。
然而现实是许多太想将自己的创作感悟加诸学生身上,却没有意识写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观察、思维、想象角度也不一样。因此,每人的风格、特色也就不尽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标准规律、标准套路可言。只要能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内容或事情,就是好习作。伟大的作家巴金曾说过:“写作的最高技巧为无技巧。”他特别强调自然抒写,无拘无束,不包含任何虚伪、矫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也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你的方法对你很实用,但把它强加在学生身上,也许就会弄巧成拙。写作要呼唤个性,要自由表达,作文才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写作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要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
趣与快感,前提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写作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的确高考作文是有规定时间的,甚至有时连文体也有限制。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应该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不是我们多做几次定时训练就能完成的。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 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第五篇: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与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与写作方法
文昌华侨中学教研室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方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还是失范,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因此首先要反思我们自身的行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行为规范,率先垂范,借助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来教育感染学生。经常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是一位教师走向优秀和成熟的标志。
(二)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应作为反思的重要内容,如以人为本理念、自主合作理念、生成发展理念等。在反思中,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关注教学理念;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理念;揭示教与学的规律,创造教学理念。
(三)反思学习目标 要从教学实践中,看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得当,认知目标、人文目标是否全面,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是否协调统一,达成度如何,为今后制订学习目标提供参照。
(四)反思教材处理
课前已对教材做过钻研,并设计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会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会在内容的处理上有新的构想和调整,把它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参考,以更好地利用、挖掘、补充、开发课程资源。
(五)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活动。在反思中,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师生活动是否和谐,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所提问题与解答情况为何,自主、合作、探究状态怎样,教师素养反映得怎么样。通过反思,促进教与学的完善,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六)反思教学效果
高效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在反思中,要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质量并重,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情绪怎样。问题是什么,解决得怎样。学生是否在走着一条爱学、会学、善学之路。进而从学生身上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思维、知识、能力、策略、手段、方法等。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二)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今后的教学吸取教训。
(三)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五)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二)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三)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四)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五)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六)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七)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