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6: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实施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实施及反思》。

第一篇:课题实施及反思

课题实施及反思

初二

张亦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导向作用,还能拓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思维。

因此,如何设计语文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且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成效,这是我课题研究过程中着重思考的。

首先,课题组从学生和老师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我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语文作业的看法与感受进行了访谈。从前期的调研中,我发现了目前语文作业存在的现状:

1、作业形式较机械单一,基本是书面作业,学生易产生疲劳感,有厌倦情绪;

2、作业的主体是学生,却没有选择权、自主权;

3、单一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如抄写生字词、默写古诗文、翻译古文等;

4、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多是在数理化之后、态度上较轻视;

5、完成作业的时间较快,没有思考的过程参与;

6、作业层次不分,经常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 的现象;

7、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存在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误区;

8、教师在使用课外习题时,照搬的多,成套的多,态度较命令和强制; 面对当前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重新审视语文作业的设计,而不是在抱怨学生不交作业、抄袭作业、敷衍作业。因此,如何设计让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效的语文作业,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进行设计:

一、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就会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小而有趣,要能 “吊起” 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想跃跃欲试,而且没有负担,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这样一来,早自习和午自习在教室里完成作业就在天时地利上占尽了优势,而且内容应简单而开放。在征求学生意见时,把平时回家机械抄写的生字词改成硬笔书法的练习,成为了大家的首选。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早自习时,我让书法写得好的学生充当“书法家”,负责在黑板示范书写生字词、讲述书法名家的故事、来回巡视指导同学,定期张贴优秀作品、评选进步学生。初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兴趣点和专注力持续不长,因此,我又设计午自习美文赏析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名人轶事作为补充,按照学号灵活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这种方式取代了传统统一写周记做摘抄的形式。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收获也应不同,没必要强制接受相同的内容和结果。

二、拓展性作业

如果作业只是课堂内容的重复,或是测试和验证,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反之,设计开放而充满思考的拓展探究作业,更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思维的空间,从而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本或主题,这正是语文教学着重要去培养的,而这些又囿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传统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

拓展作业设计的原则,应依托于课文,以此为圆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难易为半径进行设计,不可没有要求和缺乏指导地一味拓展,更要避免资料收集的堆叠。

例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后,可以以月亮为主题设计:月亮还有哪些称呼?还有哪些咏月的诗词曲?月亮代表的主题分别有哪几类?这样的拓展,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古诗词,而且还体会到了月亮这一意象在古人眼里不同的含义。再如学习了《斑羚飞渡》,可以以“动物小说”为主题来设计:你读过的动物小说有哪些?专门写动物小说的国内外作家有哪些?请为大家推荐一部印象最深刻的作品。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除了课文之外,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形式,开阔其视野。

又如学习了《芦花荡》、《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课文后,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搜集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图片等,配上阅读心得,做成手抄报,挑选优秀的作品做展板展示。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关注同一主题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达方式,促进他们的思考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3.差异性作业

由于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可能完全一样,优、中、差生的语文能力仍有一定差异,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应做差别设计,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的作业兴趣。

如在布置作文时,同一题目训练学生的能力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会按照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的目标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稍差的只在作文结构的详略和叙述的清晰、完整达到目标就行,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于写作水平好的学生则要求在遣词造句和文章立意上做更高的要求。在评价时,更倾向于展示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以此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

又如在教学文言文时,也要视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要求。在教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传统“三记”时,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设计的作业是“三读一写”,即读给自己听、读给家长听、读给同桌听,写写重点词句的译文;对于中等学生,则要求在此基础上小结字词,积累文言知识。如小结一字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而程度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这“三记”在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阅读。

以上三点,是我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始终把握的原则,因为语文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学生的语文作业丰富起来,使学生不再把做语文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应是一个语文老师积极思考探索、不容忽视的责任。

第二篇:珠心算课题实施教学反思

珠心算课题实施教学反思

余庆县松烟小学:黄琴

珠心算是我校长期实施的课题,本课题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训练、计算能力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课题教师,现将我在一年的珠心算实验教学中的感受作出如下梳理,为以后的教学作好基础:

一、珠心算教学应遵循数学课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集工具性、实用性、生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停留在短短的40分钟,而应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空间想象、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与培养,使之形成较强的数学素养,为数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珠心算教学作为一项课题的实施,其首要目标必须服务于数学教学,因此也必须秉承这一宗旨并以此为目标。实验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一定要引以为戒,课堂中多启发学生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二、珠心算实验课题要与数学课堂进行有机整合、携手并进。

珠心算在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定位,怎样才能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挑战。反观过去的课堂,我们所谓的整合就是将学生操纵算盘的表演揉进每一个可以嵌入的的旮旯。难道这就叫做有机了吗?所谓的有机相结合并非秀算盘的使用,晒学生的表演,公开课中的作秀……而应诱发教师引起深刻的思考: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又有何联系,我们作为老师如何更好地挖掘二者的精华使之更好地整合,形成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良性诱导。

三、如何定位算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位置,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三算实验班的孩子存在的共性问题:那就是孩子们都过分依赖算盘的使用而忽视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由于在珠算中,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用已经超过四位数了,而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才开始渗及到两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所以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受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畏难情绪的影响,直接将算盘请到了课堂上,甚至有的学生脱离了算盘就不知道该怎样计算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正确定位算盘的位置,避免学生过于依赖算珠而忽视了对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追求,使得算盘在数学学习中喧宾夺主,误导了学生学习。

四、在今后的珠心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

课堂采用游戏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珠心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但这些简单的常规训练较之繁重、枯燥、反复的海量题单训练来说却是九牛一毛。因此,教师如何组织珠心算训练,变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一身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进步,同时激发求知欲是对珠心算实验教师提出的巨大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一定多加思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训练,保留并着力提高学生对珠心算教学活动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一定充分发挥个人教学智慧,多感悟、多反思、多学习,努力寻求一条更为高效的教学之路,让孩子们幸福、快乐地学习,也使这套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智力体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为孩子们数学思想的形成做出良势诱导。

第三篇:课题研究实施工作计划及小结

小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研究》

实施阶段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研究》实验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结合第一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体现生活。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下基础,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主要工作:

1、把第一阶段所得出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放开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以学校的评优课活动为切入点,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课堂评价标准都以我校高效课堂评分标准来评价。

3把课堂教学和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实践与探索,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策略。并针对课题研究内容撰写一篇论文,与校研活动相结合。

三、具体工作安排:

2012年12月

1、召开数学组教研会,讨论第二阶段工作重点

2、参加课题组研讨课活动。

3、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在实践,与日常

教学相结合。

2013年5月

1、收集资料,归档;

2、小结,分析得失;

课题组负责人;王歆 存2012年9月3日

小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研究》

实施阶段工作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阶段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课题组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初中数学一题多变教学策略研究”主题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学期来,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集中学习3次,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认识到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里,在研究中,对小课题有针对性总结。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每个人的自身的理论水平。

2、开展了3次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及汇报课。

3、逐步完善一题多变题例集。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学到很多新的理念。做好阶段性的工作安排,并在月末收集、整理、汇总课题组各项资料。督促其他成员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

本阶段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的困难、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课题组负责人;王歆 存

2012年12月3日

第四篇:课题实施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和品德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报告

课题负责人何冬玲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它无论对中小学生当前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一信息化社会。网络以其亦真亦幻的虚拟现实、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引人入胜的互动情境,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乐园,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娱乐需要和社会化要求。网络文化对于喜欢追星捧月、个性张扬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具有诸多“挡不住的诱惑”。然而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中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因迷恋于网上游戏而影响学业;有的学生因热衷于网上聊天,结果错交网友;有的因沉醉于上网,不可自拔„„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给中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中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中学生参与计算机网络活动,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大开眼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父母们为之欣喜;另一方面,对电脑游戏的过度迷恋,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电脑特有的独享空间,使孩子的人际关系趋于淡化;网络文化中有害信息的戕害,将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导致他们社会化的失败;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和形象化会对儿童惯有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使得父母们无比忧虑。那么,如何带领中学生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3、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个体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逐渐确定和完善的过程。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新意的话题。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是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现在网络的出现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给我们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势必受到影响,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创设了环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交往、合作、竞争提供了崭新的环境,同样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全新的舞台。鼓励孩子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不只是要他们学一门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有信心和能力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4、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手段,融入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大大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低效与无效状态也令人倍感焦虑,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兴起,呆板单一的德育形式严重的束缚了德育教育的落实发展。目前,国内外对有关本课题的研究都处于一种探索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零零星星的经验,但都没有形成系统而有效的理论。因此这些都有让我们觉得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使各种教育资源、育人要素、育人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变效应,以期最大限度促进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发展。使品德形成教育真正信息化。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德育过程与结果结合、注重学生实际与主观结合、注重激励与约束结合、注重自评与他评结合。

3、通过对学生品德的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德育品质能内化成自觉的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4、通过实验研究、锻炼,提高教师教育科研队伍的研究水平,形成全面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5、依据体系,对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评价,并起到督导、发展、提升作用,优化德育水平。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1)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三级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管理体系和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

(2)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

(3)健全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及评价。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1)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创新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材,开创现代化教学与品德形成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

(2)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系列化班队活动

(3)开展教师与学生“网上对话”,互动交流。

(4)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与班级活动。

(5)构建家校网络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平台。

(6)“网络化管理”成为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

4、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5、建立校园“绿色”网吧,开展校园上网服务,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

6、开通“家校通”,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

7、开设校园广播站,创建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拓宽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途径。

8、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制度,完成网络德育体系

(三)主要观点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4、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5、建立校园“绿色”网吧,开展校园上网服务,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

6、开通“家校通”,搭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

7、开设校园广播站,创建学生展现才华的平台,拓宽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途径。

8、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制度,完成网络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体系。

(四)创新之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学生上网,不但可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还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发对学习、探索科技知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并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网络模式。使各种教育资源、育人要素、育人环节相互融合,培养出更多的新世纪创新人才,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

2、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未成年人的品德形成教育模式

4、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网络系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德育的研究现状;

2、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和教师的反馈信息。

3、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以便有效的调控研究活动的进程。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经验论文,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整研究步伐,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质,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

(三)技术路线

1、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

①通过互联网下载有关学习以及德育方面的资料。

②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③通过网络技术人员对网上资源进行筛选、加载、管理。

2、通过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平台进行网上调查

①利用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发布问卷调查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②根据所提交的问卷进行筛选,收集有用问卷。

③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应对方案。

3、利用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进行德育宣传工作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申请和初步实施阶段

①讨论课题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填报审批书;

②撰写实施方案;

③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安排学校德育骨干、班主任以及部分优秀教师参与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内容、目标、要求,形成共识,分工协作。

④建立学校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络资源库,制定学生文明上网的若干规定。⑤建好校园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网站,提高教师网络素养

2.第二阶段:深化研究和实验阶段

①对前期的实施活动进行初步总结,并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典型班会活动、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③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

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⑤健全学校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教育的管理制度及其考核方案。

3.第三阶段:深化研究和结题价段

①总结中期各项实施活动,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指导研究

③对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交流和总结;

④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数据,并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评;

⑤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形成教育评价体系 ⑥课题组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工作。

四、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优质课 《亲子之间》 省二等奖何冬玲

课件 《亲子之间》 省一等奖何冬玲

论文 《打造新时代的优秀班集体》 市一等奖 何冬玲

论文 《品德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运用》 省二等奖陈如松

论文 《情感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市一等奖彭勇

(二)主要参考文献:

1、教基厅[2004]4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

2、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倩苇《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

5、《中学生与网络文化的调查与思考》吴华军

6、《学校环境下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优势特征比较》徐红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8、宋德如、张晓旭:《论网络教育的负向效应及其纾解》,《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9、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北京教育》2002年第11期

10、黄南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德育必须抓好“三个相结合”》

11、荆茂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班主任》2006年第1期。

12、陈吉君《基于网络的四种德育新模式》,《班主任》2006年第2期。

13、石怀湘、张志勇、羊自力《优化网络育德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师资建设》2005年第4期。

14、罗明乾《网络时代的中学生道德教育》,《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何冬玲,现年四十岁,政史专业,本科文凭,中教高级,江西省首批中小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专家、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多次荣获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十佳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她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课题、省级课题研究,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近二十年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现正担任教研室主任,兼班主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充裕的时间保障。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陈如松、彭勇、肖洁和周禧等老师。陈如松校长,现年四十七岁,生物专业,本科毕业,中教高级,曾主持或参与过省级课题三个。陈校长是个极富改革和创新精神、做事有魄力的好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我校被评为省德育示范学校,并荣获了省、市级多项荣誉。政教主任彭勇,现年三十六岁,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教高级,全面主管我校的学生德育工作。肖洁老师,现年三十二岁,语文专业,本科文凭,中教一级,是责任心很强并且经验丰富的市级优秀班主任。周禧老师,现年二十七岁,英语专业,本科文凭,中教一级,是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班主任。他们三人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都参与过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教研能力强,都曾参加过省级课题研究,多次参与市教研室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成员工作在教学一线,素质高,进取心强,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充足时间保障。

课题组其他成员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政治或语文老师,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有关活动,并积累素材。

课题顾问组:

组长:肖钊奎(市电教馆馆长)

成员:林勇(市电教馆课题办负责人)、沈萍生副校长,刘忠胜主任。

他们有效指导和密切配合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设备,每个老师都配发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白板,这就为老师随时利用信息技术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2、我校每周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位老师都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能熟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开展德育工作,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研究。

3、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教育理念上形成了共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4、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主持或参与了省、市、校级的多项课题研究,积累了课题研究经验,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奠定了方法论和技术基

础。

5、我校有一个较大的图书室,里面藏有大量的教师用书以及学生用书,为师生查找资料和扩充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6、我校是省德育示范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为课题研究设立了专项资金,同时适当减少了课题组成员的课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和经费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

第五篇:课题实施计划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项目编号 2016 SJ2016-007

重庆市社区教育科研课题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 施 计 划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实行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的转型,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结合笔者所在的双河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实践研究,从而提出在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区教育的快速推进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尤其在许多乡镇成人教育中心面临困境的时候,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为不二的选择。从新的教育规划和大部分地区的实践来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确实在稳步有序地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如何转型及转型后的中心功能、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四、课题组织及分工

1、课题研究小组

(1)组长

龙小军(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一级教师)

(2)主研

姜申建(荣昌区教育委员会职成教科干部,高级教师)唐富亮(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务主任,一级教师)

廖彬(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总务主任,一级教师)

田怀坤(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黄礼洪(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刘芳(荣昌区双河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曾秀全(荣昌区双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罗守奎(荣昌区昌元街道螺罐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完成时限:2016年6月15日之前。

物化成果:确定的研究课题为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完成人员:龙小军。

3、申报立项

阶段任务:按照2016年市级社区教育科研课题要求申报本课题。完成时限:2016年6月20日之前。

物化成果:重庆市2016年社区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书》及活页论证资料。

完成人员:唐富亮。

4、立项批准

2016年11月3日,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龙小军申报的《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立项为一般课题(渝教职成发[2016]56号)。

5、撰写报告

阶段任务: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完成时限:2016年11月15日之前。

物化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完成人员:龙小军、唐富亮。

6、课题开题

阶段任务:完成本课题的现场开题任务。完成时限:2016年11月18日之前。

阶段成果:吸收了课题组领导和专家的论证意见建议而修改过的更

“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 实施计划

阶段成果:已经回收的《社区居民培训需求的现状问卷》。完成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3)专题研讨

阶段任务:召开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现状调查分析会议。完成时限:2017年2月28日之前。

物化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会综述。责任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2、相关理论研究及社区教育培训(2016.3—2017.11)

阶段任务:探讨、实施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法。

完成时限:2017年11月30日之前。

阶段成果: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探索研究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系列社区培训及专题论文。

完成人员:龙小军、姜申建、唐富亮、廖彬、田怀坤、黄礼洪、刘芳、曾秀全、罗守奎。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12月)

1、整理本课题研究全程的所有成果

阶段任务:整理本课题研究全程的所有成果。完成时限:2017年12月15日之前。

阶段成果:本课题研究的专题研究论文及其他纸质和音像类物化成果。(包括各项社区教育训的实况录像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和培训教学资料)

下载课题实施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实施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编号:LPSKY0203112 课题名称:六盘水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单位:盘县英武乡沙姑学校 课题负责人:胡 兴 文稿内容:课题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

    课题反思

    《小学作业创新与设计》课题反思 新课标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要求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多关注其人文内涵;“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要......

    音乐课题开题报告及实施步骤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及小结(定稿)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010年9月,我申报的小课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进入了第一阶段,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课题,最终达到顺利解题,先制定一份第一阶段的实施......

    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份成功”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题阶段性总结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不仅是寻“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解决疑问的过程。我在和学......

    作文课题实施总结

    群科中心完小作文课题实施方案总结 本课题自2012年3月制定研究方案,从前期的准备阶段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已经有两年了,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现在就课题实施以来的......

    课题实施阶段总结

    《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我校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基础上,从2011年10月——2013年3月是课题实施研究的第二阶段。近两年来,由......

    2014课题实施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课题组提出的学期计划和总体目标,依据我校实际情况,扎实推进实验研究,通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