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障。如果一个教师不关心和热爱自己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主动的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存在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产生反感,从而影响该学科的成绩。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些行为准则是不会改变的。我认为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如果老师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并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老师应该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不能只关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如果教师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习。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对待学生满怀期待之心
学生成绩的好坏相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当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对学生来说就是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成绩。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三、语言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上课时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作者:陈如平论文 2004-3-3
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形。
1、教师塑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雕塑师,学生就好比
被雕塑的物体,教师按其意向的理想来塑学生。
2、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形中,教师将自己所
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3、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一位标准
动作的示范者,学生则在一旁模仿和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
4、教师设计,学生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
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而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培养独立学习的技能。
5、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此时,教与学的活动已融
为一体,无法明确划分。这种情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强调师生对教学
活动的共同参与。
6、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形中,教师以评价者的身
份出现。他希望通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激励学生不断进
步。
7、教师仲裁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经常遇
到许多真伪、善恶共存的现象,然而,又不得不共同面对这些现象。在 这种情形下,学生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判断,裁决什么是合理的,什么
是道德的,什么是科学的。
以上七种情形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在前三种情形中,教师高高在上,其权威性显而易见,教学只限于教师
教、学生学的单向活动。人类早期的活动倾向于这种情形。至于4、5
两种情形所强调的是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显
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种观点与近代教育学家们的看法相同。而
第6种,则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
对评价的意义与真谛有所了解;否则,滥用与误用评价技术,必然会对
学生造成莫大伤害。至于最后一种,因为常常牵涉到价值的层面,所以,教师究竟是采用灌输的方式还是引导的方式,应从其最后效果加以慎重
思考。
以上七种教学情形的师生关系,虽然都有各种适用的情境,但大多
数教育专家还是希望都是能尽量采取双向的教学方式,主张通过精心设
计各项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有效的价值引导以及适
宜地运用各种教学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然而,如果对现
在的课堂教学加以审视,就很容易发现,这种理想似乎与事实相去甚远。
虽然专家们强调,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但事实上 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之所以无法依照理想 的方式教学,可以从社会观念和教师两个方面来粗略地加以分析。
就社会观念而言,在我国即便是在现今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文凭和学位已经成为一种评判人的
标记。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父母把子女送进学校,总希望教师能尽一切
努力,不择手段地来使学生获得好成绩、考取好学校。所以,在一般家
长的观念中,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带出升学率高的班级的教
师就是好教师。而教师在这种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角色期望影响下,原本应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得已变为教师演示而学生模仿 的单向教学活动。
就教师而言,每位教师在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之后,都知道启发式
教学方法比填鸭式教学方法好,价值的引导又较价值的灌输为优;但不
可否认的是,填鸭与灌输的教学方式比启发与引导的教学方式节省时间,并且在短期之内容易奏效。而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是学生、家长与校
长心目中的“明星教师”,因此启发与引导的教学策略则似乎只能成为
一种理想。
教学改革是与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的。教学改革如
果要获得成功,除了教师应坚持教育理想、遵循教育规律之外,还应考 虑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原因。可以这么说,只有逐渐摒弃文凭
至上、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与教师的不正确观念,教学改革才有真正成
功的可能。
(《浙江教育》1996.12 陈如平/文)(《国内外教育文摘》1997.1
第三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千百年来的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多注重于师生伦理关系,而且在伦理关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人来看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紊乱。而师生间的情感关系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盲点。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本实验,通过研究,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个性全面交往,达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使之成为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二、实验的依据:
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在其《品格教育》中曾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于教师与学生间关系作了精辟的阐述。其宗旨是:热爱学生才能教育
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新课程”中对于师生关系作了具体的解读,把关注人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此看来,师生情感关系问题是比较受人重视的,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研究实验,就是要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决定》关于智育工作的要求。以国家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和新课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实验基础,寻求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通过实验,摸清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树立教学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从而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流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四、教学的基本观念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下基本观念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4、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认识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5、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地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
五、教学的基本构架
前期准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课程,废除旧的习惯,树立新观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
教学操作:
严格要求,充分说理: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把学生当作具有理性的“人”去看待。既严格要求,又不粗暴,晓之以理。
语言亲切,推心置腹:对学生不讲干巴巴的道理,用思想的语言、亲切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
尊重习惯,鼓励自新: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学会自勉,养成好的品质。
树立榜样,弃除邪恶:学生的心灵是美好的,为了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多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而不知不觉地改正缺点,学好真善美,弃除假恶丑。
发挥长处,鼓励责己: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他的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之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其自身的好东西。还须严于律己,敢于责己,不断完善自我。
努力建设集体,唤起集体舆论:建立起良好的、完善的师生集体,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之认为自己是这个光荣的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掌握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失:掌握儿童心理,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实验中应解决的问题(子课题)
1、怎样做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怎样看待新课改中的“学生观”。
3、教学是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4、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5、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如何在实施新课程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7、怎样尊重、赞赏学生?
实验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3月—2002年8月)
1、确定试验班级和试验教师,建立基本情况档案。
2、制订实施方案。
3、作好实验记载(主要是试验课学生反馈记载)。
4、编写试验课例片段评析资料。评价修改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验阶段(2002年9月—2005年8月)
1、增选部分班级进行实验。
2、论证实验中应解决的问题。(子课题)
3、进行实验交流。
第三阶段:扩大实验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
1、在本校全面展开实验。
2、进行子课题实验成果交流。
3、提交结题报告。
宜城市龙头二中
2002年8月25日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
本项目名称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二、承担单位
本课题由河南省济源市克井四中承担研究任务。
三、参加研究人员及分工情况
(一)参加研究人员 1.课题组成员 组 长:王青战
副 组 长:范新禄 孟祥生
成 员:杨林生 杨李健 范新红 张 蕾 杜新房 吕景艳
2.实验组成员
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全体教师。
(二)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王青战同志牵头,负责课题组的组织领导工作,搞好课题研究各项工作的协调,总体构思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组成员具体实施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研究成果,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副组长范新禄和孟祥生同志负责制定科研规范,建立课题组的会议制度和讨论制度,负责具体策划和执行研究活动,并承担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文字材料的草拟工作,时时加强与省市区领导、专家及课题组成员的沟通、联系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追踪,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编辑,对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档归综。
成员杨林生、杨李健、范新红、张蕾、杜新房、吕景艳几位同志通过抓各年级组、各教研组来具体落实课题研究工作,收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及有效性”的信息反馈,与其他成员一道,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参与抽样调查和个案追踪。
实验组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课题的实验工作。
四、课题论证
(一)研究背景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是培养适应未来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要保证社会大系统的和谐,首先得解决社会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和谐。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场所,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通过自身的和谐去适应“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而学校的和谐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
2、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是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现存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束缚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主要体现在:重“教师”不重“学生”的主观性;重“传授”不重“能力”的强制性;重“记”不重“思”的浅层性。旧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创造性,缺乏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3、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符合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时代发展,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做到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从宏观角度来说,国际上早已开始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社交”、“学会做事”被作为孩子的生存与发展的“四个支柱”。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能够改变师生关系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与著述甚多。从政府层面看,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强调加强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性。比如,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促进合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思维的求异与创新,构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纲要》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学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强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教风建设,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主张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从文献论述看,各位专家学者纷纷从素质教育的贯彻和新课改的推进角度,阐述改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意义。国内关于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效益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论述,也为本课题研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二)课题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此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就得了解学生的学习前提,明确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让学生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关系的改善,培育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一理论揭示出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人智慧,健全人格。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构建课堂民主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觉醒,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新课程理念:
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过去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从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理解在意义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准备状态,注重情感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功能,重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等。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点。
五、课题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借助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建立起学生快乐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与学求得新发展,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奋进的教育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融融的师爱氛围。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枕,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兴趣,使师生产生亲合力,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目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意将其分解为以下目标:
1、改善现存师生关系中的不合理性,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合作共处、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2、改变课堂现有的沉闷的教学氛围,扭转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局面,构建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
3、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在启发式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形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风格。
4、转变学生现有的被动、机械、单
一、盲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低效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6、减少和消除影响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不利因素,确保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畅通,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四)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旨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为五个步骤:“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即发现和确定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观察实施过程和结果--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以上五个步骤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视角: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调查,掌握学生资料,汇总分析,及时设置阶梯目标,及时制定教育策略,进行疏导。
2、典型引路法 学习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现代的许多教育教学有特长的名教师的做法。
3、文献法 通过对有关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教育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同时得到经验借鉴。
4、比较法 对各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力求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方法。
5、自我探索法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
6、行动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经验总结归纳,提升到理论,揭示其规律,再来指导实践。
(六)研究计划(工作步骤)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接受课题任务,论证选题、办理申报立项、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培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拟订调查师生关系现状内容、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5月)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与研究计划、撰写实验和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课题阶段性总结,每学期一次评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
(七)成果预测:
1、预期价值:
(1)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师生关系融洽。(2)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积极互动,课堂效益提高。
(3)初步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创建文明校园。
2、成果形式:
(1)报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2)专集:经验论文集;案例集„„
六、可行性论证
(一)课题研究条件 1.客观条件:
①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及同行的热情支持。
②较为丰富的图书及网络资源可资利用。
③市、区教育相关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
④学校经费投入的保障。2.主观条件:
①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高级、中、初职称结合,校领导与教师结合,结构合理,搭配得当,队伍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②研究队伍持久而稳定的研究兴趣。
③多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感性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④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等相关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形成研究网络 校外接受市区两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为课题研究号脉把关;校内以学校教研室牵头,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组,并以各教研组、年级组为课题实验组,组织开展实验。
2.制定学习制度,提高研究水平
①观看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光盘,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②主研人员每月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经验文章或心得体会;
③主研人员每周上网学习,查阅和研读1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
④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3.确立工作制度,加强科研规范
①建立课题组会义制度、档案制度、讨论制度和论文咨询制度; 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收集和处理各种数据。
③建立资料系统,保存课题组会议记录,并校勘各种基本资料。4.利用网络资源,检索课题资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为本课题的研究导航。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选择并确立了四大类资料:
①有关改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政策性法规,文献材料。
②国内外有关加强师生互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克井四中课题组 2008、9
第五篇: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许多教育学家一直探索改善着师生关系。现在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是最根本的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高深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颗爱心,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更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接受并理解学生,让学生认可教师,信任教师,把教师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就像古语常说的一样“亲其师,信其道”。这不仅使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师生关系,真诚,接受,理解
引言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关系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因此,师生关系是中外教育学家一直关注的话题,他们千方百计探索并刻意协调改善着,以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例如:孔子便经常在一种愉快、和谐、理解与尊重的气氛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他主张教学中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强调在情感交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随着人类到了21世纪,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就需要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的培训,更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风采,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有利于建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师生关系,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更应该从自我出发,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教育技能,人格魅力,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学生,感动学生,使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朋友、是知己,这样学生才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老师而言,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开导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教诲深信不移,教师不仅能完成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且感到身心愉悦。在本文中,我重点谈论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在以前,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向的传与受关系,以教师为中心,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儿童中心论又走向另一极端,在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这两种教学关系都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现代教育理论主张教育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简而言之,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早已被抛弃,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
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发挥学习的潜能,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情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情绪、情感和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也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需要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体现自己的情感,用一种积极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深厚情感,他们就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反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会很大,影响着教学效果,甚至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决定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真诚的对待学生,还要接受和1.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
理解学生,更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湛的专业技术。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真诚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积极批评教育;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也应该说:“I’m sorry!”并注意指正,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接受学生
教师要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情感,不管是怎样的情感,教师都要表示出由衷的欢迎。中学生自尊心强,并有强烈的个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面宽,思想成熟并复杂。教师如果认为自己是“大人“,强调自己的威严,把学生看作“小孩”,不接受他们的想法,这样,当然无法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所以教师要接受学生,使学生愿意与自己谈心,做朋友,也使学生接受自己。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要理解学生
理解要求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人们之间相互理解,这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更信任教师。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理解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理解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理解自己的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4.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
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
5.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使学习和活动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常用活动形式有头脑风暴(brainstorm)、小组讨(group discussion)、正反两方辩论(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值日报告(daily talk)、游戏(games)、两两对话(pair work)、调查报告(survey)、故事复述(story-retelling)、对话表(dialogue-acting)等。其中角色表演(role play)是学生喜爱的另一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在所学的对话或课文基础上加以润色,让学生分扮各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可根据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教学要求,或照搬课本上的对话进行表演,或根据教学材料设计一些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去表演。这些表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来决定分配给学生的角色。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置教学情景,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内容可以是问候,询问(天气、气候、日期、生活起居),打电话等活动。在学生表演对话的时候,鼓励他们说英语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等,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情景引进课堂练习。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语言的氛围,更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