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要有爱心和耐心;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 “多用情、用智,少用气”。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能说得人跳。”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处理得当与否,将会带来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结果,因此,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既要体现其科学性,又要体现艺术性,让教学活动走上和谐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沉着。有些教师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突发事件结果的做法并不明智,不利于教学机制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态度严肃而柔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二、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处理突发事件,要讲求时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问,偏离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尽量缩短处理时间,把突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二是要尽力限制、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并迅速地搞好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三是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切忌随意发挥,无休止的纠缠。四是要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既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又能教育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处理突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尽力发掘和扩大后进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尊、自爱的火花。
四、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诙谐也能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脸孔,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学生稍有不顺眼、不随意,动辄批评训斥,挖苦讽刺,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的。有些突发事件,确实让教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处会延误上课时间,中断教学进程,不予理会又会丧失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诙谐、风趣,既能显示教师的宽怀大度,又能使自己摆脱窘境,自然而轻松地缓解因突发事件引起的课堂紧张气氛,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
五、采用暗示旁敲侧击
有些课堂突发事件,特别是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涉及面不广的,教师不要中断教学进程,最好是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灵活处理。当课堂安静不下来时,教师可走上讲台,先用目光环顾四周,行注目礼,然后向声音响亮的地方用手势打招呼,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某些学生有违纪行为时,可突然停止讲课,或降低声音,给违纪的学生以暗示的提醒,或流露出不满意、殷切希望其改正的神色,或做一个自然巧妙的手势,示意其立即停止违纪活动。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提高声调,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一些轻微的突发事件,就能够得到制止,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除上述方法以外,诸如“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了解个性,因材施教”、“转移注意,保证教学”、“教育集体,转化个体”、“运用机智,随机应变’,等等,皆不失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良好方法。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航向,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
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
一.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㈠课堂偶发事件的含义
关于课堂偶发性事件的涵义,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界定。一般认为,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料不及,由学生、教师或环境因素诱发的,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酿成责任事故的事件。虽然种种观点表述方式不同,但有两点认识是相同的:其
一、认为课堂偶发事件指在教学过程中意外发生的特殊事件。其
二、都有将偶发事件归属为问题行为的倾向。将偶发事件视为“令人头痛伤脑筋的事”。笔者认为,教育中的偶发事件是在教育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所谓“偶然”指在常规常态教育环境中发生的超乎教师意料之外的一类事件,教师在其教学实施计划中没有预计到。处理这类事件,教师所作出的反应,既要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又要合情合理。教师就必须依据他既有的经验或已掌握的教育理论对事态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教育机智。偶然事件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对教育进程的发展有加速或延缓作用。辩证地分析,本人认为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不同的偶发事件其性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同一偶发事件也同时存在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两个方面。不能简单采取排斥和抵制的态度,事实上只有对偶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机智地处理才会化解由之产生的矛盾,挽回它的有害影响,有时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而一味地采取“堵”的态度行事,往往适得其反,使矛盾尖锐化,使事态朝坏的方向发展,有时会错过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使问题的解决失之交臂。
其实,偶发事件具有两重性。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偶发事件和违反纪律、制造麻烦等不良事件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坚持偶发事件带来消极不利影响的观点。这种观点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偶发事件的看法、态度及处理方式。这也许还有文化传统因素,人们习惯于把顺顺利利,一团和气奉为追求的境界。在此观念下,一个表面上和睦、没有各种冲突的班级(课堂)是人们心目中的典范。然而,事实证明,教师片面追求平安顺利,避免偶发事件的善意之举常带来一些消极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的偶发事件的产生反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有的班级(课堂)看起来很平静,教学实施顺利而成绩不佳,而有的班级时有偶发事件而成绩突出的困惑就此解开了。显然,偶发事件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破坏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建设性的一面。
㈡课堂偶发事件与问题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偶发事件不同于问题行为,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扰乱他人,或障碍自身成长的行为。有人提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课堂偶发事件表现形式多样。发生的起因、范围和性质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所发生的偶发事件是否属于问题行为要作具体分析,凡是对教育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定的麻烦,且事发原因由学生自身条件所引起的偶发事件可归属于问题行为。有一种类型偶发事件也会给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带来较大的麻烦,但事发原因是由外部干扰所导致,这就不可归属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如社会上有些不三不四的人闯进教室寻衅闹事,拢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学生的情绪、性格、习惯性、病理性方面的问题行为亦是某课堂偶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
㈢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几个特点: 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很多老师非常担心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可是课堂偶发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综合素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教育机智。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学生;有的来自老师。他们都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即它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2.偶发性:即它是偶然发生的,不是经常的和固定的。3.新异性:即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异刺激、干扰或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4.不定性:即它的表现不一,有时明显,有时较为隐蔽。5.两极性:即对它的处理是否得当,将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结果。
㈣课堂偶发事件的产生原因
课堂偶发事件,看起来是偶然发生,其实偶然之中隐藏着必然。恩格斯指出:“偶然性本身是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规律。全部问题在于发现这种规律。”偶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偶发事件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等三个方面。1.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少年儿童,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加之,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身体状况、气质、才能、品格、行为习惯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学生的特点。
大量的课堂偶发事件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⑴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偶发事件。
⑵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有时,有些学生喜好“出风头”,意在赢得他人赞赏。
⑶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制造课堂偶发事件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⑷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⑸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异常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异常行为举止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工作在学校,也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上。他们有各自的七情六欲和各自的生活遭遇。他们文化素养、专业才能、思想观念、为人品格和教育水平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在师生关系方面差异也较大,有的与学生相处融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的在师生关系上常表现出权威主义、非民主性,对学生动辄责骂讽刺,甚至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等。这是教师的现状。
课堂里发生的偶发事件,看上去事件主体往往是学生。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偶发事件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此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⑴教学不当。
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偶发事件产生。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偶发事件产生,这一结论已经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①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②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③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生出事端。
⑵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发课堂偶发事件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反应过激或失准,滥用奖惩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带有攻击性的课堂偶发事件。
⑶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
①.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②.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③.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④.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⑤.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⑥.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⑦.带有偏见,处事不公。3.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是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班级不是封闭的、平面的,而是开放的、立体的。宏观社会环境必然在青少年思想形成发展中打下深刻的社会烙印。诚如罗曼·罗兰所言:“标志时代最灵敏的睛雨表是青年人。”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学生思想日益活跃,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更进一步多元化,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思想认识有明显的距离。这势必导致学生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其次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个家庭的人口结构、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及教育子女的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有的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形成孤僻、逆反心理。有的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这两种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产生消极情绪。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
另外,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有时也是偶发事件的诱因,有些内容能够引起某些学生强烈的兴奋和冲动,因而促成偶发事件的产生。
㈤课堂教学中多见的偶发事件的类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
很多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强烈的情感因素引起。由于心怀不满、情绪对立而产生的冲突性的偶发事件不在少数。而有些偶发事件的发生于情感无关,主要是源于教师和学生对待某些问题认识、看法、观念上的差异。除此以外,也有因教学环境资源冲突引起的偶发事件。如:信息课时由于突然停电,造成微机不能工作,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据此,本人把课堂偶发事件分为情绪对立型偶发事件,认识差异型偶发事件,课堂资源冲突型偶发事件。其中,对于有情绪对立而诱发的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要格外的慎重,教师一定要冷静,要有自制力,要有原则性,否则会对学生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也有一些教育论文中把课堂偶发事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课堂违纪问题;第二类是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质疑问题,发表种种看法或教师板书不慎造成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等;第三类是外来干扰,分散学生注意力。
还有的教师将偶发事件分成几种情形列举:
1.外部干扰型。教室内正在上课,室外一声不明原因的巨响,或一只蜜蜂教室,“嗡嗡”地飞来飞去等,这些都可能是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2.教师失误型。教师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等引起的。例如,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由于一时疏忽导致实验结果与事先的讲授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引起课堂的骚动。
3.学习困扰型。在课堂上学生由于没有理解学习内容而产生影响教学的举动,如交头接耳,相互讨论,影响教学。这属于学习困扰型。尤其在进行某些有难度的内容教学时,经常出现上述情形。
4.“课堂异动”型。包括:
(1)分心型。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教师讲的时间过长,学生听得倦怠;或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打瞌睡,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提问,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甚至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2)风头型。一个班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如果这个班纪律性一直不强,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或在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有意为难教师;或在回答问题时,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或者与同学打闹、嬉戏。
(3)恶作剧型。学生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在课堂上伺机发难。也有极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
(4)纠纷型。教师正在认真上课,突然两个同学争执起来,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
二.怎样使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千头万绪的教育内容,教师必具备一种重要的特殊能力——教育机智。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瞬息万变的情况,能敏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能正确、机敏而妥善地处理,从而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能力,是教师对事物敏锐的感觉和恰到好处的判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偶发事件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往往没有先兆。但很多偶然事件的制造者是人,做好人的工作还是可以减少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了防患于未然,工作应该落实到平时。在平时的教学或班级管理中做到:
1.认真监控。教师应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不要遗留问题造成严重事件的隐患。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下面就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某些的偶发事件说说教学机智,许多优秀教师的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㈠处理教学环境突变
1、以变应变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学生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2、借题发挥法。一位政治特级教师也碰到过麻雀飞进教室的情况,他借“不速之客”麻雀的出现,给大家讲了一个“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麻雀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类的危害。”之后,他又让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加以分析。同学们反应热烈,兴趣十足。
㈡处理教学失当
1、将“错”就“措”法。
一位政治教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可以“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不失为种良好的教学机智。还是那位政治教师,他及时发现自己出现了口误,但学生却没有发现,这时他及时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想一想,老师刚才讲得对吗?能不能把事物的普遍联系理解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听了老师的提醒,学生就会重新审视和思考,并发现错误。
2、实话实说法。承认自己的失误,实话实说。面对自己的失误,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实话实说,不文过饰非,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停顿休整法。学生精神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时,教师可暂时停下来,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或唱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㈢处理学生意外问答
1.自然转移,巧妙回避。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连续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问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教师围着学生的问题逐一回答,往往会影响正常教学,弄不好会出现僵局。所以教师应掌握主动权,适放适收,待机转移话题。一次,语文教师教课文《画鸡蛋》,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有位学生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留?,老师说:“各个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跟他们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是什么呢?是他们的专心学习的精神。”这里,教师用自然转移的方法,不具体地回答他们留长发而我们不能留的原因,而转移为不能学他们留长发而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圆满地解决了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
2.即兴发挥,变退为进。
偶发事件有许多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些难题或怪题,或追问老师一时遗忘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把直接解答的机会变为启发学生思考的最佳契机,最后再综合学生的解答而得出结论。有位教师上《朱德的扁担》一课,正上到高潮时,忽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上书,怎么认得‘朱德记’三个字呢?,这个精细的问题,也许教科书的编者也没有想到,这位老师没有丝毫准备,他机敏地将问题抛给学生: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多巧妙的语言!好一个“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赏,更有对全班学生思维的激发。全班同学都随着老师的反问陷入了沉思,同时也为教者赢得了思考的时间。
㈣处理学生失当。
1、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就应从偶发事件本身的积极因素出发,调和好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情绪,因势利导,使学生“移情”于教学。
比如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准备上课,发现不少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说着昨天电视直播的中国神舟飞船发射的事情,激动不已。于是,他立即改变了导课的方式,说到:“同学们,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它证明了我们中国人的伟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是我国还不能算是发达国家,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某些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做过的,我们也要发扬中国航天人的工作精神,抓紧每一分钟,听好每一堂课,好好学习,将来为把我国建成发达国家而努力。”教师正是抓住学生在这一偶发事件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将其巧妙地引到教学中来,调和了学生的情绪,使之趋于平静,专心听课。另外还有:
暂时悬挂(冷处理)法:就是把在教室里发生的偶发事件,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爱心感化法:偶发事件经常发生一此差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的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 可能多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
巧给台阶法:课堂上,对于那好出风头或恶悲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对偶尔犯错误的可学更应如此。
巧妙暗示法:这此方法多用在那些 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
等等。总之,教学机智的应用要随机应变,及时处理,处理得当。三.使用好课堂教育机智,教师应具备什么素养? ㈠较强的心理素质
1.冷静理智的自制力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他们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感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如何把课堂上的意外情况及时引导到教学的艺术构思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冷静理智的自制、自控力。曾有一位教师教学宋朝诗人曾巩的《三衢道中》这首诗,当教师讲到“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一句时,班上一位男同学竟然忘乎所以地学着黄鹂鸣叫了一声。顿时,全班同学屏息,40多双眼睛盯着老师,看老师如何处置这位同学。这位教师冷静片刻,便微微一笑,巧妙地说:“该同学情不自禁地学起黄鹂的叫声,这不正是受到诗中描写的环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吗?可见,写黄鹂的鸣叫以渲染环境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说明这里描写得真好!大家从这一声‘鸣叫’中一定能体味到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此时,教室里的气氛缓和了下来,而且这首诗的重点、难点也自然而轻松地得到了解决,那位同学也很高兴地坐好听起课来。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就表现在面对“意外”情况能够冷静地对待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主动积极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随机联系的变通力
21世纪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反应灵敏,遇事善于分析,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这种主动积极的求索、创造精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大了难度。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修养,而且还要有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处理问题和圆满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3.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教师课堂教育机智的表现。学生的内心活动,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一句小声的嘀咕,也许是学生思想疙瘩的流露;一个愉快的眼神,可能说明了他们解开学习的疑难。学生的举止神态,一笑一颦,都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教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才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起伏、思维流向,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学生的问题,获得教育的主动权和最佳方法。可见观察力是教师获得教育机智的先决条件.4.灵活机智的解惑力
当今时代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反应灵敏,遇事善于分析,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这种主动积极的求索、创造精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大了难度。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修养,而且还要有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处理问题和圆满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教《白杨礼赞》还没结束,一个女生就站起来说:“茅盾讲白杨怎么美、怎么好,我看不见得。楠木是贵重木材,白杨不成材,白杨怎么会比楠木好?”对于这意外的提问,于老师并未立即回答,只是说:“你敢于发表这样的意见是非常好的。你继续学下去,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完课文,那位同学终于明白了景随情移、缘物写人和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所讲的道理。在这一意外情况的处理上,于老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首先肯定了学生肯动脑筋的主动学习精神,继而存疑不答,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下去的浓厚兴趣,保证了教学过程仍按执教者的艺术构思进行下去。
5.及时果断的控制力
教学活动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机智就在于他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果断地加以调控,使这一实践活动始终不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调控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习过程的控制。教学中,教师有讲解、板书、教具等方式向学生发送信息,学生则是利用自身的感官来接受信息。教学信息经学生大脑处理后,以各自的表情、语言、动作将教学效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的速度及方式,以使信息渠道始终保持通畅。教师要迅速地捕捉住这些反馈,并据此做出不同的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容量和教学步骤:方法单调了,可以放灵活些;容量太大了,可以精简一些;步骤繁琐了,可以简化一些。这就是教育机智。二是教学主观性的控制。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㈡要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是门艺术,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了解教育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真正的教育机智,不是教师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教师学习研究教育规律,理论与实践、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结果。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做到这一点,处理问题总是恰到好处,既不“夹生”,也不“煮糊”,体现了较高的教育艺术。有一班主任刚接班时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有一个女同学却一言不发。这位班主任不认为这是对自己尊严的挑战而动怒一而是诙谐地微笑着说:“你不想说一定有什么原因,不会是对我有意见吧?”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笑了。排除了“故意与老师作对”这个原因,这位班主任亲切地诱导;“同学和孝师都希望对你有所了解,也许你还没有想好,那你就想好了再开口。”耐心地等待使这位女生终于开口说话了。这位班主任掌握了此女生害羞想马上坐下的心理,才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好结果。既没有“不开口就坐下”的走过场,也没有“师生顶牛’’的过犹不及的情况,而是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见只有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才能形成教育机智。㈢要有职业道德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不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机智的形成。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不尊重学生.就不会形成教育机智。仅仅是小聪明的灵机一动.不能算是教育机智。如一个教师强调学生应注意卫生时.让两个个人卫生较差的同学站起来说:“如果都象这两个学生这样不讲卫生„„”同学们才注意到站起的两个同学个人卫生很差.禁不住哄笑起来。教师的这种作法不但使这两个学生当时感到很难堪,也给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很大伤害。所以,只有从内心深处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产生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当时情境需要的教育机智。㈣要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产生教育机智。肚里空空是毫无教育机智可言的。比如一位矮个子的教师和某一学生发生争执,学生讥笑他是个矮子,此教师不是因被揭短而恼羞成怒,而是面向全体同学说明矮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像邓小平、拿破仑等个头并不高,也都做出了丰功伟绩,可见身高不是和品德、学识成正比的。教师的这段话获得了全体同学的好评,也缓解了和学生的矛盾,比强制压服好得多。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经验,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在处理各种偶发事件时恰当地运用教育机智。四.课堂偶发事件机智处理效果的评价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又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存在着师生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信息流等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课堂教育机智则专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课堂教育机智既然是一种应变能力,那么教师是否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课堂教育机智离不开教育方针、教育原则这个总体。课堂教育机智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灵活运用,是一种教育技巧,因而它在总体上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而在具体做法上又无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一切均应视当时的各种条件而定,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问题就难在这个“宜”字上。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宜”否,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一般地说,凡符合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做法,凡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做法,有利于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做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做法,均是“宜”的做法,反之则不宜。课堂教学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五.教师教育机智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教师先天的教育天赋,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它是教师在精神上成熟的结果,是教师为掌握专门知识和养成与儿童交往的技能而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实际上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教育机智。这个事实本身说明教育机智能够培养。笔者认为,教育机智培养关键在于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训练教师的思维反应品质、提高教师对教育现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丰富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收悉教材教法和学生。
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尤其要注重有关课堂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引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它们是教师教育机智得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这些教育理论应当包括有关教育的事实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教育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告诉教师他所面对的是什么事实及在此前提下他所能应该做的事情。
训练思维反应品质。这里所涉及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开放性、敏捷性及思维的灵活性等。教师优良思维反应品质主要表现在:1.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全面系统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这要求教师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广阔性。2教师需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及时而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这要求教师的思维必须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
提高辨别判断能力。辨别,即教师对自己的内在教育理论与教育情境作出“是”与“似”的分辨。其作用在于确定自己内在的信念和理论是否适应于当前的情境。辨别力即一种能够看到内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外在世界的差异以及看到对象和事态的细微区别的心理过程。
注重教育实践锻炼。加强教育实践锻炼的目的在于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可能恰当的行为模式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暗示和备择的操作方式。这里重要的是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进行反思并分类、概括从而变成一种能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的内属于教师自己的准则,变成教师对待教学活动和灵活处理特定课堂教学情境的一种信念。
要收悉教材、教法和学生。熟悉教材和教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使课堂教学灵活起来;熟悉学生,就可以因材施教,就可以做到难易适度。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三熟”,才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后迅速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
课堂教育机智的形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来自后天的训练,它并非一种单纯技巧,而是植根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浓厚的爱之中和建筑在事业心与责任感的基础之上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和全心全意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有了这颗心,我们就会努力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厚积薄发,使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好。
教育名言: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 “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这些名言和警句都值得我们记取和深思。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如火一般炽热,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才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才能不断掌握、积累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机智。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特点及处理技巧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特点及处理技巧
摘要:偶发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冲击性、紧迫性的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由于事出偶然,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也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因而偶发事件往往都是一些棘手的事件。教师正确、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对于协调、控制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有效教育,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
偶发事件
特点
处理技巧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在教育过程中突然意外发生的一种特殊教育现象。它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它是由教育领域内部偶然因素或外部原因所引起的,对教育进程的发展有加速或延缓作用。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然而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寻找筛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法,这确实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偶发冲突的处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这样说,倒不是认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可琢磨、无章可循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有一定的方法,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一、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特点
偶发事件表现形式多样,从性质上讲,有的是积极性的,有的是消极性的,有的是纪律性的,有的是伤害性的;从动机上讲,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偶发事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总的看来,偶发事件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突发性。尽管偶发事件在发展过程中大都有一定得先兆,但因偶发事件的发生常和社会自然地重大事件,师生家庭的重大变化及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由此,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伴随偶发事件的发生,人们总有出乎意料的感觉。
(二)偶然性。偶发事件的孕育发展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潜在性。这类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怎样的场合、发生在谁的身上以及发生的性质程度都是难以估计的,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相对于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所碰到的问题来讲,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低,有较大的偶然性。
(三)冲击性。偶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发展趋势往往会产生一定得影响,震撼人们的心灵,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对个人来讲,或许会对他的思想品德和个性才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班集体来讲,偶发事件会产生振荡效应,有时会冲击大多数人的思想,甚至改变人们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反响比较大被称之为“爆炸性新闻”之类的事件,冲击性更为突出。
(四)紧迫性。偶发事件发生突然,有时来势凶猛,震动性大,涉及面广,对人们思想有一定冲击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对积极地偶发事件要因势利导,及时强化其良性作用。对消极的或有伤害性的偶发事件要随机应变,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产生不良结果。
二、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巧妙处理
教学活动是活生生的,有时常常会碰到一些“干扰”正常教学进程的偶发事件,这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教育机智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强烈的创新精神,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将偶发事件融入教学活动中来,化解成为课堂教学的新的教育契机,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虽“偶发”而“自然”。即便是那些恶性的、消极的偶发事件,只要教师冷静沉着、善于引导,同样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巧妙、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反映了教师的教育创新,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无论是什么触发对象,什么性质的偶发事件,我们都应冷静思考,并理智耐心地加以处理。一个高明的教师总能够充分认识并挖掘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化弊为利,变被动为主动,使偶发事件统一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这里,根据教学经验及见闻,浅谈几点巧妙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以为引玉之砖。
(一)因势利导,调和情绪。
我们知道,当思维朝着一定方向进行时,要它立即改变方向,那是不容易的,只有充分引导它才能向另一方向进行。处理偶发事件就应从偶发事件本身的积极因素出发,调好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情绪,因势利导,使学生“移情”于教学。比如一位教师走上讲台,正准备上课,发现不少学生正为昨晚看完电视上的女排比赛议论纷纷,激动不已。于是,他立即改变了导课方式,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讲道:“同学们,中国女排的胜利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它证明了中国人的伟大,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建设还很落后,我们也要有女排这中拼搏精神,抓紧每一分钟,听好没一堂课,好好学习,才能在将来为繁荣祖国作贡献。”这里,教师正是抓住学生这一偶发事件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将其巧妙地引到教学中来,调和了学生的情绪,使之趋于平静,专心听课。
(二)巧设疑难,变退为进。
偶发事件有许多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些难题或怪题,或追问一时遗忘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可以不必急于回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把直接解答的机会变为启发学生思考的最佳契机,最后再综合学生的解答而得出结论。
有位教师上《朱德的扁担》一课,正上到高潮时,忽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上书,怎么知道„朱德记‟三个字呢?”这个精细的问题,也许教科书的编者也没有想到,这位老师没有丝毫准备,他机敏地将问题抛给学生:“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多巧妙的语言!好一个“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赏,更有对全班同学思维的激发。全班同学都随着老师的反问陷入了沉思,同时也为教者赢得了思考的时间。
(三)自然转移,巧妙回避。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连续提出一些与教学联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问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教师围着学生的问题逐一回答,往往会影响正常教学,弄不好会出现僵局,随意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适放适收,待机转移话题。一次,一位教师教科文《画鸡蛋》,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有位学生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留?”老师说:“过个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习惯就跟他们的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是什么呢?是他们的专心学习的精神。”这里,教师用自然转移的方法,不具体地回答他们留长发而我们不能留的原因,而转移为不能学他们留长发而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圆满地解决了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
(四)、幽默圆场,自嘲解脱。
当偶发事件发生,课堂上出现僵局时,教师的幽默语言起着很好的缓和气氛的作用。一个小学算术教师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他莫名其妙。坐在前面的一位女生小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这时,这位老师自己一打量,发现第四颗扣子扣在第五个扣眼里,难怪学生如此大笑,不是让老师难堪吗?但这位老师很很幽默,他煞有其事地说:“老师想心事了,匆匆忙忙赶着与你们——来——相——会(似唱)。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练习时,运用算术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这位老师幽默、自嘲的语言既为自己解了围,又批评了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错误,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位老师的机智才能确实令人敬佩。当然,运用幽默自嘲的语言必须注意分寸,才不至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教师的威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我们常会遇到,处理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总的前提,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要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的班级,老师才会管理得轻松学生才会生活得愉快,让我们用我们的爱和智慧一起去面对在教学管理中凸现的偶然的火花,灵活地“激爆”出巧妙的处理方案,使之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社基础教育部编.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袁俊昌编著.人的管理科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李家痒.学校管理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黄兆龙.现代学校管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篇: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一、偶发事件的特点是:
1.突发性。偶发事件的常常以突然的方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学生在校严重伤害、病患--骨折、眼伤、急腹症等。由于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常常搞得班主任手足无措。
2.偶然性。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偶发事件一旦发生便在班级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的反应,轻则中断正常的课堂授课,重则影响全校教学秩序。
3.紧迫性。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马上予以处理,班主任必须当机立断,妥善解决。处理偶发事件,首先,班主任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对于人命关天的事尤为重要。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了解”是教育的钥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给予处理。再次,当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做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机采取必需的措施。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会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更容易得到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且“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见性的“交待”,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有许多偶发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个难题或怪题,或老师发生“暂时性遗忘”,忘记了某问题该如何解答。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不必急于解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也争取宝贵的时间来考虑对策,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得出结论。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中小学生中的纠纷,是中小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社会化进程。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化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原不必争个曲直长短,但却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解决。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第五篇:台上小学偶发事件处理流程
台上小学安全应急预案、偶发事件处理流程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平安地学习、工作、生活,打造平安校园,防范师生安全事故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警钟长鸣”的意识,万一遇到突发安全事件,要沉着应对,首先确保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上报,学校安全事故应急的领导和成员闻迅后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求助。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组长:金生栋
副组长:宋寒松、陈伟、马洪远 成员:
值班校干以及全体班主任、各楼层任课教师 周一:金生栋、陈晓燕、张庆飞、陈思群 周二:宋寒松、王秀梅、秦朝勇、王洁 周三:马洪远、唐会、董海英、姚桂龙 周四:滕衍周、滕衍龙、田书贵、方成杰 周五:陈伟、王艳红、祖广华、韩梅
二、处理流程
学生(任课教师、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班主任(值班教师)汇报——值班校干(家长)汇报——急需去医院向李爱武汇报——并及时向宋寒松、马洪远汇报——金校长汇报
1、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以及(任课教师或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给班主任汇报
2、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能当时解决的,及时把事情妥当处理好,并做好双方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
3、如因偶发事件严重的,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两人合理分工,班主任给双方家长打电话来学校,并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不准离开当事人。(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通知祖广华老师,带着伤者去医务室先处理,并且及时给当天值班的校干打电话(值班第一人),值班校干立即到伤者面前帮助处理善后工作。
4、值班校干立即通知陈伟主任做好当天班主任或(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课务安排
5、值班校干通知宋寒松校长做好偶发事件的学生取证工作
6、如需要去医院救治的班主任、值班校干第一时间通知李爱武主任前往医院救治
7、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和李爱武主任共同去医院。
8、望班主任能及时帮学校解决处理偶发事件,做好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您的付出能给我们学校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表示感谢。
三、建立特殊体质、特殊学生档案
1、各班审核排查特殊体质、特殊学生,在班主任手册中(特重大病人(心脏病、癫痫病、癌症、白血病等)、残疾学生、特殊学生(单亲家庭)等)
2、家长向班级写出申请需要照顾,并及时向卫生室汇报建立特殊体质的学生档案
3、各班认真制定特殊体质、特殊学生的偶发事件处理措施。
四、请假值班制度
凡是因公(听课、学习等)或者请病假(一周之内)的当周的值班自行互换,因个人没有调换或者没给值班校干请假的,出现事故由个人承担后果。
铜山区新区台上小学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