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偶发事件处理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一般是指和课堂教学目的无关而直接干扰教学,突然发生的外来刺激或事件。由于它的出现,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上易形成新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导致原有条件反射活动的抑制或破坏,从而阻塞教学信息传递通道,使教学信息大量“丢失”。课堂中的任一偶发事件或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离,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系统的巨大变化。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特征,不能对教学作适时适当的调整,则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那么,如何根据偶发事件的情景变化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加以行之有效的调控,科学地解决呢?
一、冷处理,即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见怪不怪,置之不理,以宽容的教育态度对待之。然后通过发散、换元和转向等技巧过渡到教学主题上去。1.及时设疑,转移注意
与教学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往往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学生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学生注意力易被分散,从而离开教学内容。上课时,突然教室外发生一声巨响,学生们都向窗外望去。某老师平静地对学生说: “同学们,我刚才讲到„„”说完,停了几秒钟,接着讲下去,学生又专心上课了。在这里,教师正确的运用了注意的转移,对学生提出明确地任务要求:“我刚才讲到„„”提醒学生,让学生从分散注意的状态转化为对教学对象的有意的“追忆”活动中去。2.平心静气,暗示处理
对学生在课堂内交头接耳或微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教师宜采用暗示教育,即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暗示,促使其在思想上自我认识,自我谴责,从而达到自觉改过的教育方法。即采用暗示手段,如声调高低缓急的变化,眼神的凝视以及适当的姿势动作,摸摸违纪学生的头等。观察发现,学生违纪行为并不随教师命令的强度升高而呈现有规律的递减。恰恰相反,“最好的纪律是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舒服的纪律”,教师应学会使用“温和”的命令。一位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上课的铃声响了,可我的小说正看在兴头上。管它呢,低着头,悄悄地看,我边看小说又边故意抬头望着老师听课。一抬头,老师正专注地看着我,微笑地轻轻摆了摆头。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赶紧把小说塞进桌子里专心地听课了。老师没有批评我,可她那饱含深意的眼神更使我惭愧„„”。
暗示教育不仅不会因训斥学生而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还有效地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终止。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全班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强化教育作用。也为继续教育铺垫着情感基础,教师更会赢得学生的崇敬和爱戴。3.装聋作哑,自然处置
装作不知道,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听到或没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她的特点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兴致,使窘迫局面无法继续,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一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刚刚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学生中突然有人叫起来:“老师的字比我们李老师的字好看。”真是语惊四座,稚嫩的学生哪能想到:此时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师是怎样的尴尬!对这位实习生来说,碰到这般让人难堪的场面,的确使人头痛,以后怎样同这位班主任共度实习关呢?转过身来谦虚几句,行吗?不行!这位实习生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到,继续写了几个字,头也不回地说:“不安安静静地看课文,是谁在下面大声喧哗。”教育的方式不一定都是狂风暴雨、萧瑟严冬和电闪雷鸣,和风细雨甚至沉默无语有时会起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温处理,即教师对由于自己疏忽、不慎或者因某些特殊原因而引起的学生哄笑、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导向正常教学轨道。1.坦诚对待,借机引导
某老师在课堂上讲电学计算题解题规范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在笑,他感到莫明其妙,问一同学,才知道是把解释的“释”音读错了。这位老师首先感谢同学们纠正自己的错读,然后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小时老师读音不准确,养成了不良习惯,现在要改有一定困难。同学们现在学习解题时,如果不注意规范,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了考试时照样会体现出来,那就不仅仅是让人笑话的问题了。
这种坦荡的胸怀和机智的处理,既教育了学生,又及时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所学知识上。2.问题转换,以守为攻
恶作剧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搅乱课堂秩序。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乱上加乱,火上浇油。因此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冷静沉着,采用相应措施,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
一位教师在教前滚翻动作时,为启发学生怎样使身体转动得快,提问:“圆东西和方东西在地面上滚动时,哪个转得快?”一学生答:“方形物!”班级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显然这是一个恶作剧的回答。此时,教师如果大发雷霆,狠狠把这个学生批评一顿,定会严重影响整个教学秩序,但教师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响亮,反应也很快,但是你能否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呢?”用这样的话反问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然后再说:“在实际中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但这位学生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这很可贵,如果以后在科研上,可能会有所创新呢!”接着,再把话引向正题。
这样做既可避免把事态扩大,也可教育引导学生。另外,课下再和学生单独谈话,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能比较圆满地解决。3.宽宏大度,得体处理
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对待制度的态度都受年龄、习惯和认知能力限制,有些我们教师看来“违规违纪”的事情,学生本身并不一定能够认识到。对这样的一些偶发事件,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确是非,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已经上课了,教师正在宣布课的任务,一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喊报告,嘴里还嚼着没有来得及咽下的油条,逗得大家一阵哄笑。迟到是一种违纪行为,应该受批评,但正面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反感。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说:“我看到这位同学听到上课铃时,为了不迟到,来不及吃完油条就飞跑过来,我很感动。这说明他对这堂课很重视。附带说一下,口含油条跑来上课不卫生,对身体有害,以后还请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一席话说得这位学生又惭愧又感动。由此可见,迟到这种常见的偶发事件,倘若合理引导、处理得当,就能够做到既不扩大矛盾,又能教育其他学生起到的作用。课堂上偶发事件的表现变化莫测,以上所列举的应变策略只有一般意义,不可能囊括所有情况。事实上,在具体的应变中,任何一种策略都不可能是绝对单纯和万能的。它往往只适用于各种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应变要求,因而都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运用时要求教师必须针对课堂具体问题情境,准确把握有关对策,绝不能将其孤立化、公式化和模式化。惟有着眼全局,把握全局,在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具体需要、符合教学基本原则下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应变的最佳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一、趁热加工法
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他正想发火,转而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在作文中也承认了错误。
二、冷却处理法
即对偶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三、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我们班上的“黑板报”画刊头、题花,大家说好吗?同学们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教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教师惋惜地合上书本,轻声说:“时间不够了。”
敏感的学生马上听出教师的“话外之话”、“弦外之音”,懂得了课堂上出乱子会影响大家的学习。从此以后,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出乱子。
四、幽默带过法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晕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扫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这位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五、因势利导法
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如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时发现气氛异常。学生明显带着敌对情绪,他迅速判断出一定和球赛有关,就一改往常进教室的态度,突然严肃起来,然后诚恳地对大家说:“请允许我占用一分钟,就昨天的球赛讲三句话,第一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二句,胜者有弱点,负者有长处;第三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长存的。”学生听后都鼓起掌来,对这位教师更加佩服了。
六、虚心宽容法
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这位教师没有马上查处写字条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接着这位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了《我们的班主任》一篇作文,让学生提意见、写真话,学生们都对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感到由衷的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共同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处理好这类偶发事件。
一位教师利用发现法教《圆的面积》让学生拼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材料,有的学生把圆拼成了梯形,三角形。照理说,无论是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拼成梯形,都能顺利地推出圆的面积s=但是,由三角形推导圆面积的公式时出现了误差,竞推导出:sr,教师意识到讲错了,可复查推导过程,未能查出,教师不仅没有发慌,反而灵机一动,若无其事地笑着对学生说:“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的注意力,看谁能发现老师推导的错误。”全班学生思考着,检查着,纷纷地举起了手,把错误很快改正过来,这样,通过发动学生共同探讨和更正错误,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高超的应变能力,应该是蕴教师的事业心、品德修养、创造性思维品质、言语表达功底、课堂民主作风积极参与意识等诸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也是如此,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锤炼过硬的机智应变本领
第二篇:课堂管理技术之偶发事件的处理
课堂管理技术之偶发事件的处理
一、相关概念 窗体顶端
课堂管理是指课堂以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的方式组织和运行。狭义:课堂管理是指维持纪律(discipline)的技巧。主要包括课堂环境设置调整、课堂秩序的建立维护、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四个方面。
课堂偶发事件:指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学目的、教学计而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课堂教学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或称为课堂意外。
二、偶发事件的基本类型: 根据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
1、来自外界的 外扰型
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比如, 教室内正在上课, 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 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等。
2、来自教师的 失误型、困扰型
(1)失误型。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例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化学公开课, 一位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讲道: 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 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接下去演示实验时, 由于这位教师一时疏忽, 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 结果集气瓶里冒出的却是黑烟,引起课堂的骚动。
(2)困扰型。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 或由于教师对某 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 导致讲解不清, 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互相观望, 或小声议论,属于困扰型。例如, 在高二哲学常识教学中, 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教学, 如物质、矛盾等, 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形。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
(1)分心型。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 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 学生打瞌睡, 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提问, 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 这必然会哄堂大笑。
(2)风头型。如果平时班纪律涣散, 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或在教师讲课时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 有意为难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 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在下边与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学生对教师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 在课堂上伺机发难;个别学生品质极差, 故意捣乱。例如, 一教师新接手一差班班主任, 上第一堂课, 把手伸进粉笔盒掏粉笔, 触到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 吓得她尖叫。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 是班上几个调皮大王害怕老师整治他们, 先给老师下马威。
(4)纠纷型。教师正在认真上课, 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大声争执起来, 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 互不相让, 甚至大打出手, 这就属于纠纷型。
偶发事件的管理技术 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
(1)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常见的冷处理方式有发散、换元和转向三种。发散指教师将全班学生视线的焦点从偶发事件上“发散”开,避免事件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换元指教师巧妙地将发生的事件转为教育的材料,借助事实启发学生。转向即教师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中心引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2)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3)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以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的违纪行为的。运用这种处理方式应注意:(1)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2)批评应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避免出现“顶牛”现象。(3)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多方非难,要特别避免出现“波浪效应”,即不因指责一个学生而波及全班。(4)教师应避免苛刻而大动感情的指责。
四、具体案例分析:
(1)钉子事件:窗体顶端
1.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突发事件, 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地理知识具有广博性、综合性、趣味性, 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地理知识加以引导, 就可以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扭转混乱局面, 变无序为有序。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下面请看具体案例;我去年在实习的时候,一次给班上学生上地理课的下午, 突然狂风大作,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暴雨随狂风冲进了教室, 打湿了窗边学生的衣裳和桌上的书本;震耳欲聋的雷声, 吓得胆小的学生惊叫起来, 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 课堂教学暂时无法进行。
此时笔者没有批评学生, 待学生的情绪稍微稳定后, 马上利用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引导。讲解降雨类型、降水特征、降水的成因等知识点。笔者: 同学们, 你们知道现在下的是什么类型的雨吗? 学生: 暴雨、大暴雨、大雨、锋面雨、地形雨、梅雨、对流雨、台风雨⋯⋯(学生七嘴八舌地乱答着, 还停留在刚才的兴奋 中。)笔者: 请同学们找出这场降水的特征。学生: 强度大, 伴有狂风、电闪雷鸣, 时间在午后。(学生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力逐渐被吸引 到教学内容上来。)笔者: 哪些降水类型具有上述特征?(许多学生一时忘记, 笔者就让学生在课本中去找。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 没有学生再 去理会窗外的大雨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分析了对流雨形成的原 因、分布规律、降水时间等。下课铃响了, 但许多学生还沉浸在气象知识的海洋中, 有的在相互讨论刚才的降水, 有的找到笔者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思考:课堂突发事件由于具有突然性、新异性、变化性、刺激性、强烈性等特点, 往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应当加以充分引导, 向注意的高级形式发展, 把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当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突发事件时, 教师千万要冷静。学生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时, 不要去指责学生。在引导学生时, 关键是引导的知识内容要与突发事件相关, 否则, 学生根本不买你的账。本案例中的偶发事件是大自然中十分常见的降水现象, 而降水又是气象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 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突发事件中转移到教 学内容中来。经常发生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有: 小动物(如: 小鸟、蜜蜂等。)闯入课堂;天气突然变化;突然停电;学生突然生病;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影响上课等。这些干扰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 都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巧妙地加以引导, 如: 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物、动物、工业、农业、商业、交通、通信、军事、城 市、人口、民族、宗教、国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都可能 与突发事件挂上钩, 容易从突发事件过渡到教学上来。但是, 不可能所有干扰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所涉 及的内容都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和同步, 这时可暂不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一定要先从突发事件入手, 先稳定学生的情绪,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边来, 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当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上来。地理课堂突发事件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地理知识灵活地加以巧妙处理, 完全可以实现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再到有意后注意的转化。把不利转化为有利, 把被动转化为主动, 把低级转化为高级, 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有兴趣。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好朋友分享的她在实习的时候的一次比较尴尬的经历,同时,也分享了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某教师走上讲台,班上同学忽然大笑,交头接耳,老师觉得莫名其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大声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啦!”老师低头尴尬的发现,由于上课太匆忙,上衣的两颗扣子扣错了。然而,教师煞有介事的说:“一个周末没见大家,实在太想你们了,所以就匆忙刚来见你们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练习,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就有同学这样张冠李戴,应该改过来。”边说边把扣子改过来扣好。我觉得在这个案例整体上还是处理的很巧妙的,第一,运用轻松的方式解释了自己扣错扣子的原因是因为想着心事了。这个理由基本符合实际,也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第二是说明并不好笑的理由,对于学生大笑,起哄的现象,说出并不好笑的理由,把自己犯的这个错误和学生作业上的错误对比,转移学生的一部分注意力,降低学生对教师失态的关注度。第三是对自己在教学仪态上存在的问题,立场鲜明的表达了应该改正的立场。同时也一语双关的对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毛病提出了改正的建议。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有效避免的了自己的窘迫,又不失时机的批评教育了学生,同时还使课堂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但是这个案例也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地方,其一,没有专门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就自己的失误向学生表达歉意。其二,我觉得有些话语是表达的不是很合适,或许改成“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之类的话会合适一点。
参考文献
[1] 朱飞镝.课堂偶发事件的分析和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2]童阜兰.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2009,:41-42.[3]朱开群.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处理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Z2:45-47.[4]陈文文 用地理知识巧解课堂突发事件 黑龙江教育 2007(10)[5]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6]申建朝.中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10,03:219-220.[7]姜卫卫.无声的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0,14:3-5.
第三篇: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一、偶发事件的特点是:
1.突发性。偶发事件的常常以突然的方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学生在校严重伤害、病患--骨折、眼伤、急腹症等。由于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常常搞得班主任手足无措。
2.偶然性。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偶发事件一旦发生便在班级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的反应,轻则中断正常的课堂授课,重则影响全校教学秩序。
3.紧迫性。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马上予以处理,班主任必须当机立断,妥善解决。处理偶发事件,首先,班主任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对于人命关天的事尤为重要。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了解”是教育的钥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给予处理。再次,当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缺乏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做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机采取必需的措施。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会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更容易得到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使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能。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且“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见性的“交待”,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有许多偶发事件都是这样发生的:课堂上,学生忽然提出一个难题或怪题,或老师发生“暂时性遗忘”,忘记了某问题该如何解答。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可以不必急于解答,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发动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也争取宝贵的时间来考虑对策,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得出结论。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搞得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中小学生中的纠纷,是中小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社会化进程。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化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原不必争个曲直长短,但却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解决。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第四篇:台上小学偶发事件处理流程
台上小学安全应急预案、偶发事件处理流程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平安地学习、工作、生活,打造平安校园,防范师生安全事故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警钟长鸣”的意识,万一遇到突发安全事件,要沉着应对,首先确保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时上报,学校安全事故应急的领导和成员闻迅后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求助。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组长:金生栋
副组长:宋寒松、陈伟、马洪远 成员:
值班校干以及全体班主任、各楼层任课教师 周一:金生栋、陈晓燕、张庆飞、陈思群 周二:宋寒松、王秀梅、秦朝勇、王洁 周三:马洪远、唐会、董海英、姚桂龙 周四:滕衍周、滕衍龙、田书贵、方成杰 周五:陈伟、王艳红、祖广华、韩梅
二、处理流程
学生(任课教师、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班主任(值班教师)汇报——值班校干(家长)汇报——急需去医院向李爱武汇报——并及时向宋寒松、马洪远汇报——金校长汇报
1、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以及(任课教师或值班教师)第一时间给班主任汇报
2、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能当时解决的,及时把事情妥当处理好,并做好双方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
3、如因偶发事件严重的,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去事故处理现场,两人合理分工,班主任给双方家长打电话来学校,并安抚当事人的情绪,不准离开当事人。(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通知祖广华老师,带着伤者去医务室先处理,并且及时给当天值班的校干打电话(值班第一人),值班校干立即到伤者面前帮助处理善后工作。
4、值班校干立即通知陈伟主任做好当天班主任或(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课务安排
5、值班校干通知宋寒松校长做好偶发事件的学生取证工作
6、如需要去医院救治的班主任、值班校干第一时间通知李爱武主任前往医院救治
7、班主任和(值班教师或任课教师)和李爱武主任共同去医院。
8、望班主任能及时帮学校解决处理偶发事件,做好家长的沟通及善后处理工作,您的付出能给我们学校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表示感谢。
三、建立特殊体质、特殊学生档案
1、各班审核排查特殊体质、特殊学生,在班主任手册中(特重大病人(心脏病、癫痫病、癌症、白血病等)、残疾学生、特殊学生(单亲家庭)等)
2、家长向班级写出申请需要照顾,并及时向卫生室汇报建立特殊体质的学生档案
3、各班认真制定特殊体质、特殊学生的偶发事件处理措施。
四、请假值班制度
凡是因公(听课、学习等)或者请病假(一周之内)的当周的值班自行互换,因个人没有调换或者没给值班校干请假的,出现事故由个人承担后果。
铜山区新区台上小学
2015.2
第五篇: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
小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教育目标、内容的多样性,学生身心特征的复杂性,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都决定了班级工作不可能都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运行,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偶发事件。
顾名思义,偶发事件就是在预定计划之外偶然发生的事情。但把所有的偶发事件都看作“偶然”的、意料之外的,其实并不完全确切,因为“偶然”之中往往隐含着“必然”的因素。比如班级工作组织不严密,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欠佳等,都容易提高偶发事件发生的频率。班主任要防微杜渐,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偶发事件发生,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处理。
(一)认识偶发事件的特点 1.成因的不定性
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有的是发生在人际间的,有的则是因为一些始料不及的因素,或是某种已有的矛盾的爆发,或是本已缓和的矛盾的突然激化。人际间的矛盾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可能是同学之间的,可能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也可能是学生与社会上某些人之间的。“导火线”可能是学生主动点燃的(如提的问题比较怪、恶作剧等),可能是学生被动引发的(如意外事故、性格异常等),可能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如教学中把题目讲错了、批评学生的方法有偏差等),也可能完全是外在因素的波及(如某个学生的家庭变故、外人的突然闯入等)。总之,引起偶发事件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班主任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出现的突然性
偶发事件的出现是突然的,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也许本来处在晴朗的教育天空下,就突然被置于阴云密布的矛盾旋涡中;也许本来还处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融融气氛中,就突然变成剑拔弩张的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
3.后果的破坏性
一般来说,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都是在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循序进行的,而偶发事件则会打乱原有的部署,使原本井井有条的教育活动无法按计划进行,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偶发事件的起因比较复杂和难以预料,处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或同学矛盾越发加深,或学生心理受到挫伤,或班级集体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谨慎处理,不可造次。
4.处理的紧迫性
只要有充裕的时间,只要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处理再棘手的事情,都不会有多大难度。但偶发事件的处理恰恰不会给你这两把“斩乱麻”的“快刀”。偶发事件一旦出现,如果不马上进行恰当的处理,教育活动就难以为继,学生心理就难以打通,师生关系就难以理顺。因此,班主任面对偶发事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争取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产生恼怒、委曲、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因为处理偶发事件的大忌就是不冷静。
首先,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确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作认真的了解,就容易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容易急于下结论,急于判断是非。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马上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
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班主任就要迅速果断地决策,化解激化的矛盾冲突,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对全班学生(如果涉及面很广的话)提出要求,并随即采取必要的措施。
2.因势利导
遇到偶发事件,已不可能照搬原来的工作方案,但也不能置原来的计划于度外,非常从容地来解决偶发事件,这样原有的工作任务便难以完成。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积累和占有资料。只有这样,遇到偶发事件,才会心中有数,才会处变不惊,才会找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要做到因势利导,就必须努力形成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平时要善于组织各种活动,善于调解学生的矛盾关系,善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偶发事件发生后,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这样就便于与学生配合,使学生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临时安排,使偶发事件较容易得到妥善处理。
要做到因势利导,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偶发事件中的“闪光点”和转化的“契机”,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将偶发事件的处理迅速纳入最为有利的轨道。
3.重在教育
偶发事件多半是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偶发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提高教育的效果。除了极个别的偶发事件涉及到个人隐秘,不宜公开处理外,大多数的偶发事件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不仅仅要解决某个具体的矛盾,教育某个具体的学生,而且要通过偶发事件的处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他们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思想矛盾特别尖锐,是学生最易接受教育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理得当,偶发事件常常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像上述例子中,刘老师利用为黑板擦开“特别追悼会”的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爱护公物的教育,效果是一般的教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
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实施时,班主任要冷静沉着,不要轻下结论,要稍稍平息一下已经激荡起的不平静的气氛,要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作一个预先的“交代”,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
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班主任也容易心理失衡,较难有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和班主任准备都不足的状况,如果贸然实施“热处理”,就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对待偶发事件,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冷处理是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角度提出的,也是从提高教育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2.变退为进法
许多偶发事件,事情本身并不大,但需要处理。此时,班主任可不必急于解决,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事情抛给学生处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以退为进,不是不处理,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3.移花接木法
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都不允许着手进行对偶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而不进行处理又无法平息个别学生的情绪,或是这样的事件原本也不必弄个水落石出,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件就不再成为“事件”。对此,班主任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如:课间,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这位学生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黑板走进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老师拿黑板进来,我相信他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同学回到自己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课了。
像这样的偶发事件,班主任会经常碰到,其实事件的演变已从学生之间打架转为一个学生不愿进教室。小学生中的纠纷是小学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且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排解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例子中的事件恰恰发生在上课之前,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位班主任这样处理,应是最佳的方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关键是要找准一个“支点”,转移要非常自然,不露斧凿的痕迹。
4.幽默化解法
有些偶发事件,形成了一定的尴尬局面,但却不值得争个曲直长短,如果非追究下去不可的话,结果只能是越搞越糟。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幽默来进行化解。运用幽默,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像这样的处理,寓教于笑,妙趣横生,学生感受到的只会是春风拂面,只会是诙谐和机趣,从而发出会心的一笑,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