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右结构教案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要求写得正确、匀称、美观。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礼让,与同学和谐相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学会左右结构的字的写字方法。教学过程:
一、写字准备
很高兴我们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又到了。练字前,首先让我们按《坐姿十二字》做好写字准备: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前面我们练写了不少部首,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这节课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来练写钢笔字。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一)出示汉字:椅
掺
城
性
判
剑
粼
戳
(二)锁定目标,引导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还有吗?(前四个字左窄右宽,后四个字左宽右窄)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看来想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这些字,有决心写好吗?我们先来看左窄右宽的字(板书题目)
(一)练习左窄右宽的字 1.出示“椅”
师:我们一起来看“椅”这个字,怎样写才能做到左窄右宽呢?
(左边的木字旁要写窄一点,横要写短一点,木字的一捺变成一点,右边的奇要与左边的木注意避就和交错,同时注意右边的字要舒展,这样整个字结构才好看。你们看这两个部分就像一个瘦子和一个胖子走到一起,左边瘦子苗条些,右边胖子粗壮些,两个人又不能分开,所以要互相谦让,互相照应。)
2.师
同学们读帖读得真认真,为了便于大家记住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注意点,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谁来把它读一读? 出示儿歌:体形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①指名读②自己练习读一读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④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一遍
3.下面就请大家心里默念着儿歌看老师写这个字,大家伸出右手书空。教师范写“椅”
4.师:能把椅字写好吗?(能)拿出作业纸先描红再写两个。写字时注意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学生描红并仿写)。
5.师生评议,选择一好一差进行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宽窄比例不当,缺少“避就”和“交错”。)
6.师:写字时注意到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这样就显得美观。请大家根据你的收获把剩下的两个椅字写一写。
7.学生写字。
8.师:写的字与前面的相比有进步吗?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9.出示 “掺”“城”“性”
师:这三个字也是左窄右宽的,谁来说说他们在书写时分别应该注意些什么?
指名说。
师:能根据大家说的注意点把这几个字写好吗?拿出作业纸,每个字描红一边,仿写两个。
师生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错。
10.师: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更好看了吗?把分别写两个。师:同桌互相评一下,在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二)练习左宽右窄的字
1.师:左窄右宽的字大家写得很棒,他们有一个兄弟就是左宽右窄的字,还有左宽右窄的。老师把刚才的儿歌改编了一下就变成了写这类字的注意点了,谁来把它读一读。
出示儿歌:体型宽,左边站,笔画多,要紧凑。右边窄,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显美观。请大家对照儿歌看看“判”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左边的半要写得宽一点,撇是竖撇,右边的立刀旁要写得窄一点,左右两边要紧凑)
2.师:看老师写一写,大家伸出右手书空。(师范写)
师:能写好吗?在作业纸上描红一遍,仿写两个。写字时注意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学生描红并仿写)。
3.师生评议,选择一好一差进行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左右不紧,短竖与竖钩距离太大;撇画太斜,左右分离)
4.师:请大家根据你的收获把剩下的两个判字写一写。5.学生写字。
6.师:写的字与前面的相比有进步吗?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7.出示 “剑”“粼”“戳”
师:这三个字也是左宽右窄的,谁来说说他们在书写时分别应该注意些什么?指名说。
师:能根据大家说的注意点把这几个字写好吗?拿出作业纸,每个字描红一遍,仿写两个。
师生评议,老师拿红笔适当纠错。
10.师: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更好看了吗?再分别写两个。师:同桌互相评一下,在写得好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11.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时,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什么关系?
(笔画多的一边字就宽)三.练写一段话
1.老师这里有几幅硬笔书写作品请大家认真欣赏。(欣赏书法作品)2.这几幅作品写得怎样?想写出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吗?是的,老师相信每个同学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写得一手好字。
上星期六到我们学校作报告的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执行主席王惠松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中国人应该写好中国字。师: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这话说得真好,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练字,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老师也要和你们一起共同进步!
最后请大家从作业纸背面的两段内容中选择一段书写,注意书写作品时注意字的摆布,字与字之间要有一定间距,尽量做到上下对齐,在内容的下面落款。
学生写一段话,播放音乐。
第二篇:作文教案-结构
一、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 体布局。后来借用到写作学中,用以表现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因此,所谓“结 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材料,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只能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而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结构”是文章表达,即表现形式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结构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 章的。
文章一般都可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三个部分,这就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形式。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是客观事物的 内部联系,通过作者的构思,在文章中有层次的反映。因此,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再现,它体现了作者由认识事物、掌握其规律性,一直到构思成文的全过程。一 篇文章结构的严谨,是和作者思维的严密性、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分不开的。
二、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文章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离不开表现主题这个 宗旨。安排结构的过程即是使材料和主题统一的过程,因此,层次的确定、段落 的划分,材料的详略,叙述的先后,以至于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照应 等等,都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进行安排。
(二)结构要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都是有其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所以 在安排结构时应该努力反映事物的规律性。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越深入,越透 彻,反映出来的结构也就越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刘勰曾提出“总文理”和“总纲领”,就是要求作者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 表现文章的主题。抓住了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纲领,然后才能“驱 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 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可见,文章的内容尽管复杂多样,而在布局谋 篇时,都必须紧密围绕主题确定材料的主次详略,先后秩序以及相互联系。同时,结构安排的各个环节,也必须紧扣主题,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这是安排结构的 首要原则。
议论文开展论述的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是纲举目张,层次井然,这些特点都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和相互联系为依 据的。而记叙文一般都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安排结构。有些记 叙文虽然运用“倒叙”、“插叙”手法,使顺序发生变化,但也只是局部的变化,从整体上看,依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的文种特点 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在结构上就应通过论据对论点进行合乎 逻辑的论证。记叙文偏重于记事写人,记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必须要随着时间 和空间的推移而进行。因此,在叙述时,就应以事物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先后及 空间位置的变化为顺序来安排结构。说明文主要是说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的,其结构就要根据事物、事理的情况进行安排,说明功能和用途的文章,要分清主 次。至于总体报告一类的应用文,其结构多表现为“概况、做法、经验”等几个 组成部分,以适应解决问题的需要。
(四)结构要巧妙新颖,富于变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结 构式样也应是多姿多彩,富于变化的。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它的 特点,有它的“个性”。文章的结构就应该表现出每篇文章独特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把文章的结构看成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程式”是错误的。文章的结构总 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内容一变,结构即变,从来都没有万古不变的 结构模式。古人说文章“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即 死框框是没有的,通常的格 式还是可寻的,只要作者孜孜以求,初可模仿学步,继则勇敢走自己的路,力求 创造,力求出新,就能写出好文章。
文章结构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严谨,指的是结构的周严缜密,无懈可击。思想是严密的,没有挂一漏万顾 此失彼的情形;组织是严密的,没有颠三倒
四、破绽百出的毛病。对事物的来龙 去脉,因果联系反映得准确清楚。
自然,指的是结构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 强附会的拼凑,象苏轼说的那样“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可不止”。全篇格局 浑然天成。
完整,指的是匀称饱满,首尾圆合。它没有缺头少尾、主干不全的情况,也 没有七零八落、残缺不全的弊端。全篇文气连贯一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指的是结构的形式和谐,通篇一贯。它浑然一体,决无前后割裂之感; 格调一致,并无上下乖异之病。文章各部分均衡匀称。
三、开头和结尾
文章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组环节(六个方面),即开头和结尾、层次和 段落、过渡和照应。
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显示了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 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结尾,又称 “收笔”,是文章的总收束,是全文内容发展的结果。结尾应当点明题旨,画龙 点睛,对全文起着定局、回应、深化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 开头一定要有利于开展主题,要有利于作者开展思路,结尾要绾结全文,给人以 简明的印象,发人深思,正如古人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 撞钟,清音有余。” 开头和结尾大致可归纳为平实简明和形象含蓄两大类型。所谓平实简明,即笔法朴实无华,表意简洁明朗,开头“落笔入题”,结尾“卒章显志”,简捷明 快地直接展开和深化主题。所谓形象含蓄,多是运用文学笔法,或渲染铺陈,或 描写抒情,或由远及近,或引而不发,开头重在引人入胜,借题发挥;结尾重在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篇一章究竟采用何种写法,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白润生在 《写作趣闻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种种》 中的 一文中,列举了开头和 结尾的一些形式,可供参考:
开头:一是交代写作动机,二是揭示全篇内容,三是开门见山的点题,四是利用精彩事例,五是交代写作背景,六是引用神话传说,七是进行议论抒情,八 是引用名人言语,九是进行景物描写,十是提出设问号启后。
结尾: 一是提纲挈领作结论,二是承上启下题点明,三是要嘎然而止笔利落,四是由此及彼转笔锋,五是言犹未尽诱人思,六是有意重复打烙印,七是问已问 人辨是非,八是引经据典回味浓,九是发出号召激斗志,十是抒发感情意远深。
四、层次和段落
(一)层次
结构布局时,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首先需要 围绕主题,形成文章的层次,并要加以有机地排列、组合与连贯。层次,就是指文章中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作者在表述主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完整、相对 独立的思想单位,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
层次,或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是事物矛盾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中 心论点的一个分论点。安排层次是作者思想脉胳的直接体现,因此,在结构诸要 素中,层次居于核心地位。
文章中划分层次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纵式。即按照纵向进程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和承接的关系。纵式层次,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1)时序式。按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
(2)递进式。按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安排层次。
(3)逻辑式。按事理的内在联系安排层次,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总分 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等。
纵式结构: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2.横式。即按照横向展开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 关系。横式层次,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1)条款式。按问题的性质分为条款安排层次。
(2)部分式。把一个完整的主旨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安排层次,每一部分分 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整体思想的某一侧面,几个部分合起来反映主旨思想的全 部。横式结构:是指评论围绕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又称纵贯式结构、演进式结构,或垂直结构,与横式结构相对.纵式结构在各种认可 均有广泛的运用.3.纵横混合式。即将纵式和横式两种层次安排形式结合起来,或是先纵式 后横式,或是大层次为纵式,纵式里面包含着横式,或是横式当中包含着纵式。这种形式往往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一“经”一“纬”,相互关联,既在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纵横交 错,使文章层次分明。
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亨利•法希尔的《蝉》.文章虽用倒序,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却一直穿着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这一过程是:第一阶段,蝉卵孵化成幼虫;第二阶段,幼虫钻入地下又爬上地面;第三阶段,幼虫蜕皮到扔下皮飞去;第四阶段,成虫在阳光中歌唱.又如何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追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产生的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到1948年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再到1964年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最后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写出计算机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变化更新的历程.再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如毛泽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说起,随即转入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三个阶段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论证了这一战役是希特勒走向灭亡、反侵略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估计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又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再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文,则是以船过三峡整个航程为框架,通过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三峡瑰丽奇特的风貌.纵式结构和时序结构有联系,也有区别.以时间为序,写事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展这种时序结构,自然也可称作纵式结构;但以时间为线索,写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情状,有时着重点不在事物本身的变迁,而在表现不同时态里形象的多彩多姿,这就不是纵式结构,而应为横式结构.且纵式结构,不一定与时序有关.另外,时序结构特别强调交代时间;纵式结构则不一定点明时态.3优点:(1)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 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2)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3)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4.总分式(或叫分总式)。文章的几个部分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说是为了概括或总结全文,分说是为了展开内容,逐项、逐条论述有关问题。这种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的划分层次的方式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先分后总式,有先总后分式,有总分总式,还有分总分式等。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二)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换行”另起的明显标志,是文章的 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顿,也称“自 然段”。
一篇文章,不仅要划分层次,而且要划分段落。层次和段落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着眼于文字表达的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时是一致的,即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有时层次大于段落,一个层次由若干 段落组成;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即一个段落之中包含了几个内容有别的层次。
段落是为了表达内容的,所以划分段落要以文章内容的需要为依据,文章分段的原则是:
1.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单一性,是指每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完整性,是指一个中心意思要在一个段落中说完,而不要分到两个以上的段 落中去。
2.注意各段内容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的段落不论如何划分,都要以层次 的明确性和连贯性为依据,使每段均成为全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全篇”,不可随便移易。
3.注意整体的匀称,做到轻重得当,长短合度。段落的长短当然要以内容 的多少来定,不必强求一致,但也要防止过长过短。
五、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气血贯通、脉胳分明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是指上下 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一)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转折处需要过渡。
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由总述转入分述时,用了 一个过渡句: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逐次分析了各阶级的状况之后,总收一笔,由分而合:“综上所述,可知……”由此引出结论。这些过渡 文字使上下紧密相联,起到了很好的总上启下的作用。
(二)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的交接处,一般需要过渡。
如在某市财政局 2002 年上半年总结中,第一部分概述了工作基本情况后,用了一个过渡句:“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所抓工作叙述完 毕后,又用了一个过渡段:“今年是治理整顿的关键一年,为了圆满实现全年财 政工作的目标,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下半年,在搞好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 要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工作……”
(三)叙述与议论、顺叙与插叙等相转接的地方,也往往需要“过渡”。
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佛山市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的调查报告》,在论述了佛山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著名的侨乡之后,用了一个过渡段:“上 述三点,无疑是佛山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在'左’的思想束缚下,这些 优势未能得到发挥,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下面就插叙了一段佛山过去工业技 术落后的情况。过渡一般有三种形式:
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一般将过渡词语放在句子或段落的开头。常用 的过渡词语有:由此可见、总之、因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然而、可见、但 是等。
用句子过渡。即在需要过渡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句子,即过渡句。常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等等。
用段落过渡。即在需要过渡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段落。
照应是使内容相互呼应。文章前面说过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准备提到的前 面要有伏笔或暗示。前呼后应,文章的结构就显得紧凑,层次也就更为分明。
照应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开头与结尾照应,即首尾呼应。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可给人以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也可使文章的主题更突出。
如《扬长避短、发展地方工业——湖北省沙市工业的调查》(《红旗》1980 年第 19 期)开头是:“地方工业,特别是中小城市工业,怎样扬长避短,发挥 优势?湖北省沙市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结尾是:“扬长避短,劣势可以转 化成优势,这就是沙市发展工业的结论。”
(二)行文与标题照应,这就要求行文紧扣主题,突出主题,使文章的结构 更加紧凑。
第三篇:教案基本结构
教案基本结构 1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全册重难点、课时安排
2全册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课时安排
3每课时备课
课型、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4单元总结
5、全册总结
第四篇:结构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教案:飞机
目 的 要 求
1、学会拼飞机,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2、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3、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的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学会自己收玩具。
准 备
1、雪花片若干筐。
2、教师范例一个。
内
容
与
指
导
一、结构游戏:飞机
1、教师出示拼好的范例飞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是什么?飞机你们见过吗?谁有坐过飞机?那你们说说看飞机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拼一架小飞机吧!
2、教师讲解拼插过程。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不能和小伙伴抢花片,并保持地面的整洁。
(2)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拼。
(3)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作品。
4、幼儿拼插,教师在旁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配色的能力。
5、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二、户外活动。
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儿童乐园》
一、游戏由来:
一次,在区域活动的阅读区中有个小朋友带了本“游乐园”的书来,很多小朋友立即被吸引了,大家纷纷说着里面好玩的游乐器械,有的小朋友说道兴致上就提议要到结构区自己动手搭建。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本学期的目的--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意愿或命题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同时培养幼儿掌握观看简单平面图建构的能力。我们开始了“儿童乐园”的建构主题,由此进一步提升幼儿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技能搭建物体造型--构建儿童乐园。
二、游戏预设总目标:
1、了解“儿童乐园”的整体布局,学会根据简单的平面图进行建构。
2、能运用围合、搭高、拼插、对称等方法搭建围墙和不同游乐设施,尝试与同伴商量合作。
3、大胆的使用辅助材料进行建构。
4、懂得保护自己和别人的搭建成果,知道有序地使用玩具和收拾玩具。
5、能大胆大胆地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搭建方法和成果。
三、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图片观察,了解儿童乐园的结构特点和整体布局情况。
2、学习搭建游乐设施的不同方法,尝试合作搭建。
游戏准备:
1、儿童乐园总体图、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2、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回忆儿童乐园里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儿童乐园,提出搭建儿童乐园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三)运用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儿童乐园的布局结构特点。
1、图上的游乐园里都有些什么,它们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排列的?
2、引导幼儿思考大门、围墙、栏杆及运动器械分别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
3、请幼儿想一想在这次游戏中你想搭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要求让他们分工进行搭建。
(四)幼儿学习搭建游乐园,师分组进行指导。
指导要点:
1、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合理的使用合理的结构材料突出游乐设施的主体特征。
2、启发幼儿在仿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旋转木马、滑滑梯、小水车、健身器械等。
3、指导幼儿围合的方法。
4、注意各个游乐设施的间距,不随意碰倒别人的搭建物。
(五)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搭建的游乐设施。
(六)指导幼儿收拾材料
观察与推进:
本次游戏的主题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又是幼儿所喜欢的,因而搭建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活动开始结合游乐场的各种图片在大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儿童乐园的各项游乐设施,同时规划布局好搭建的位置。孩子相对就比较有目的,搭建比较有序,针对一开始的围合技能--围游乐园的外墙孩子们不是有特别明显的概念,有的幼儿搭建一半“同字型”最终没有围合起来。或者另一组幼儿相对有概念,但围得很小,针对这个问题,下次师可用泡沫垫或者用即使贴拉一个边框,一方面引导幼儿了解围合的概念,一方面教幼儿布局的大小,争取解决该问题。
另外幼儿大致懂得看着规划布局图来搭建,但想象力还不够,不会自己选用建构材料,要师提醒引导,搭建出的游乐设施也很简单,缺乏想象力。师还是可以针对某一游乐设施提供不同造型等图片,在区间建构时个别去引导幼儿想象搭建,对幼儿选用材料多鼓励多引导,进一步提高幼儿主题搭建的技能水平。
第二次游戏
游戏目的:
1、能用围合的方法搭建游乐园的外围墙。
2、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游戏材料搭建游乐设施。游戏准备:
1、新增: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上次搭建照片。
2、儿童乐园总体图……。
3、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出示上节课搭建的“儿童乐园”照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本次搭建的目的要求。
(二)结合新增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如何进行搭建。
1、出示泡沫垫(或即时贴),引导幼儿沿着拼好的泡沫垫形(长方形)围合“儿童乐园”的外围墙。
2、结合上次幼儿拼插游乐设施照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
(三)继续提供“儿童乐园”布局图,幼儿分组进行搭建活动。
指导要点:
1、按着“儿童乐园”布局图分两组(儿童乐园布局和游乐设施)进行搭建活动。
2、引导幼儿围合“儿童乐园”外围墙。
3、鼓励幼儿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注意各个游乐设施的间距,不随意碰倒别人的搭建物。
(四)结合本次搭建,幼儿说说本次自己搭建的内容,进步的地方。
(五)指导幼儿分组收拾建构材料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多提供了泡沫垫的材料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了围合的概念,省却了老师一直解释的时间,不同组幼儿还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围合。同时本次幼儿进行的“儿童乐园”布局比上节课丰富了许多,一些如“旋转木马”的游乐设施,被孩子们利用纸杯、牙膏盒等废旧物拼搭的像模像样。休息的凉亭增添了“大人们的运动设施”,孩子们说这是让陪孩子到公园的大人们玩的,充满着孩子们对大人的爱心。本次活动搭建不理想的有“佳莹一组拼插游乐设施的幼儿”,小部分幼儿还随着自己的心情拼起了枪,比较无目的,下节课针对此情况,一是可提供一些游乐设施的照片让幼儿先观察,鼓励幼儿模仿拼插。二是师重点对这一组的幼儿进行引导,帮助这些幼儿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次游戏
游戏目的: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大胆想象拼插出不同的游乐设施。
2、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准备:
1、新增:上次搭建照片,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2、儿童乐园总体图、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
3、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结合上次搭建照片,师重点针对搭建游乐设施这组的幼儿,提出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
(二)出示各种游乐设施的图片,引导幼儿分析游乐设施的构造特点。
1、结合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游乐设施”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自由交流:说说可以用什么材料把这些不同的特征体现出来。
(三)幼儿建构,师重点指导“拼插游乐设施”一组的幼儿。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分四组进行建构活动:两组幼儿搭建“儿童乐园”;两组幼儿搭建“游乐设施”。
2、重点引导搭建“游乐设施”的两组幼儿结合图片选择适宜材料进行拼插活动。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注意爱护玩具,不要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
(四)结合本次搭建,师进行小结讲评。
(五)幼儿自由观赏本次的“建构作品”。
观察与推进:
本次重点指导搭建“游乐设施” 的一组幼儿相对上节课再拼插构造上有所提高,都能积极动脑筋搭建不同的“游乐设施”。但幼儿基本上只拼出一种“器械”,后面发现孩子都喜欢选用“花型”的新拼插玩具,因为相对别的材料会比较好表现“游乐设施的特征”。但由于玩具材料数量不足,孩子们大都拼插一件作品,而且有个别男孩子还从别人搭好玩具中取走一块搭到自己的作品上,下次材料提供上可多提供此玩具,同时提供的玩具要更适宜搭建游乐设施的。另外女孩子已经会合作搭建一件作品,男孩子相对还是各玩各的,要多鼓励合作一件难些的作品。
第四次游戏
游戏目的:
1、能有序的分组进行儿童乐园的搭建活动。
2、喜欢建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游戏准备:
1、新增:上次搭建照片,适合搭建游乐园设施的拼插玩具多提供……。
2、儿童乐园总体图、各种游乐设施图片
3、泡沫垫或即时贴(裁成长条型)拼成长方形;
4、各种形状木制积木、长方形板、三角形板、拼插玩具若干。
游戏过程:
(一)分别出示上次搭建“儿童乐园”和“游乐设施”两组幼儿搭建的照片,让幼儿一起交流说说总体搭建的情况,提出改进的地方。
(1)选择适合表现该游乐设施的拼插玩具进行创意拼插。
(2)摆放游乐场里要规划整齐。
(二)幼儿建构,师分组进行适当的指导。
指导要点:
1、让幼儿相对按上次合作小组进行建构活动,适当进行调整。
2、重点引导搭建时的选材和“儿童乐园”里的有序整齐归放。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搭建不同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
4、鼓励幼儿多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自由观赏本次的“建构作品”。
(五)结合本次搭建,师进行小结讲评。
观察与推进:
经过几周的“儿童乐园”建构活动,幼儿已经基本能自己独立的分组并进行相应的建构,本次的搭建效果比前两次有了一定的进步,搭“儿童乐园”的幼儿能用不同的材料搭建自己的围墙,里面有目的的规划要搭建的内容,同时还能给每个搭建项目内容添加上相应的围墙,看起来更加整齐有序;搭建“游乐设施”的幼儿能创造的搭出如:升降飞机、翘翘板、滑板车……等,感觉整个搭建内容丰富了、会合作了。孩子们还会用一些小花片进行绿化美化的点缀,有了一定的审美观点,给予肯定表扬和拍照后,幼儿的自信心加强,更有兴趣进行建构活动。
因此,我将在区角中继续投放一些建构材料,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搭建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各式各样的桥》
活动目标:
1、学习动脑筋解决问题,遇困难不轻易放弃。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积木,插塑,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根据上次游戏情况,结合幼儿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主要特征。
2、与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人们要建造各种各样的桥?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桥?
(2)开河架桥:今天我们要在设计一个河道,然后架上我们建构好的桥。小朋友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分工。
一组:运用各种积木在河道上直接搭建大桥并将事先建构好的作品进行合理布局。
一组:拼插河道两边的楼房。
一组:负责河道的绿化。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然分组,并推选一名小组长。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建构,促进幼儿之间互动。
(1)讨论的声音要小,不要喧哗。
(2)做到三轻,珍惜他人的建构后果。
5、评价:
师:今天我们玩了开河架桥的游戏,你玩得开心吗?你和谁一起?都做了些什么事?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有遇到困难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第五篇:探究结构教案
课题:探究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概念,知道结构三边确定的三角形构成稳定的几何图形;
2、知道强度的概念以及结构的强度与材料和所用材料本身的形状有关,了解什么是内力、应力、刚度;
3、知道构件连接处的强度是影响整个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并了解不同的连接方法特点;
4、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实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 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教法与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实验器材:扑克牌、胶水、纸片、细绳
一、课堂引入
学生自读课本P6‘彩虹桥坍塌事故’(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二、结构的稳定性
让学生自主讨论A形吕梯的使用方法。提问人在爬梯子时,逐渐上升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A行吕梯能承受人体的压力?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A形吕梯能够才承受人体的压力是利用了三角形几何结构的稳定性。人在爬梯子的过程中,人越往上升越会觉得梯子越不稳定。
由此引出结构的稳定性概念: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讨论结构整体的问题,它与物体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结构要达到稳定,首先,它的整体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其次,一个支撑面积越大,重心越低,其稳度越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使其重力集中在底部,降低重心,并使重心垂线落在底面积内,就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三、结构的强度
1、强度与应力
结构的强度是通过构件和材料来体现的。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会变形,同时构件内部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这种作用力的改变称作内力。
一般来说,外力越大,则构件的内力越大。当内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构件就会被破坏。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任何构件在正常工作下被破坏,这就要求构件和材料必须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作强度。
当外力越大时,内力也越大,构件被破坏的危险就越大,但内里的大小并不能确切地反应一个构件的危险程度。那么它还与什么有关呢?
小实验:取一个作业本,从作业本里撕出一片纸,分别把纸片和作业本卷成实心圆筒,对它们施加相同大小的力,观察其变化。
实验说明:在外力与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构件被破坏的危险程度还与它的横截面接有关。
构件单位面积所受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应力(σ)、内力(N)、横截面积(A)之间的定量关系如下:
σ=N/A 由公式可知,在内力不变情况下,构件的截面积越大,应力越小,危险性就越小。
2、强度与材料
由生活经验可知,结构的强度与材料有关。
小实验:去两张一样的报纸片,一张对折,一张叠成可伸缩的形状,用它们做P18‘设计与实践’的实验,观察变化。
实验得出结构的强度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所用材料的形状有关。
四、结构的连接
实验:学生用扑克牌做P20‘设计与实践’,观察实验结果,总结结论。我们通常所说的连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物体连在一起。同样,结构的连接也是通过一定的连接物将构件组成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的连接,不仅可保证结构或构件的形状稳固,还能提高结构的强度,使它足以支持自身重力及荷载。
学生自学了解不同的连接方式。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