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雎(九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重点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 教学难点:
1、双关和叠韵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不免紧张,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心态,我们先来听一首邓丽君带来的《在水一方》。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应该早已有了解的。那么现在呢,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还是抢答吧。回答问题:
1、《诗经》是什么的总称?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称为《诗经》]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查看比赛结果。
二.授新:再问一个问题,刚才的歌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对,是一位痴情的男子对所爱慕女子的热烈追求并因此心生惆怅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这首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在请打开书本,一起学习《关雎》,看看到底哪里是同,哪里是异呢? 三.学习课文。
1.老师范读,正音。(配乐,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2.学生自读,依据课后注释,理解诗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3.请学生站起来翻译。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4.老师再简要疏通大意,提重点。
第一节,开篇用比兴,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用雎鸠的忠贞比喻人间男女和谐恩爱、真诚专一的爱情。
第二篇:诗经九年级教案关雎
【设计简说】: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这次课堂教学我结合一些充满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的本地歌谣,和课文作一个比较阅读。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达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积累“睢鸠、窈窕、荇莱、寤寐”等词语。
3、明确诗的大意,理解诗的主旨。
4、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析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喜爱传统经典诗文。
教学过程简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关雎》的mp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唱起来别有风味。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演唱的一首诗,诗名是 《关雎》,它选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自然的导语,曲调优美的音乐,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小结: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今天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三、初读,读通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
师范读。朗读中让学生注意没学过的生字词,同时出示投影:
师讲解古诗词的断句读法:四言诗(二/二拍)、七言(四/三拍)。示范读第一句有节奏和无节奏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说一说怎么划分节奏。
2、二读,读准节奏
明确:《关雎》是四言诗,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应该是两字一顿,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老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提供示范,让学生能更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读懂大意。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师列举一首潮汕爱情歌谣:“手骑扇,走到街中看游戏,看见娇姿一美女,美女生来合我意。美女生来面刁刁,畬死书生魂魄销,若欲动手无名色,竹竿吊鱼畬死猫。”学生一比较联系,很容易就理解课文的内容。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配乐朗读课文。
了解诗歌的内容后,请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朗读指导要点:第一节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第三节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读出求之不得的忧思,可用降调。第四节和第五节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用兴奋和轻快的语调,“友”、“乐”应重读,可用升调。(在朗读的语速、语气、语调和重音等方面加以引导,着力达成“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目标。这对学生的语言感受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3、小结:
朗读中节奏、重音、停顿、速度和作者情感的把握都很重要。
五、品读,读出情味
1、师:美丽的诗歌演绎出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具体诗句,并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按照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通过合情合理的联想与想像,用优美的语言讲述这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然后全班交流、点评。
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①、君子是怎样“寤寐求之”的?
②、“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这时候的主人公情态如何?心理怎样?
③、你能想像出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情景吗?
预见学生讲述的内容大意: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沙洲,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有个文静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这时,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他听着鸠鸟和鸣,看着美丽的姑娘,不由得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想尽办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要的到她的爱情,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情到极处必生幻,朦胧中他和自己的心上人相会了,他弹琴鼓瑟,和姑娘结为夫妻,过上了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2.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师引用充满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的潮汕歌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如下面的“过番歌”
(1)“天顶飞雁鹅,阿弟有亩(注:妻)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了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罗(注:泰国)。来去暹罗牵猪哥(注:配种公猪),赚有钱银多少寄,寄返唐山娶老婆。”(2)“天顶飞雁鹅,无钱无米无奈何,背个包裹过暹罗。火船一到七洲洋,回头便望我家乡。父母亩仔个个哭,哭到我心如着刀。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过番若是赚无食,变做番鬼恨难消。”
明确:用了“兴”的手法,首章以水鸟相向和鸣起兴,兴淑女应配君子;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三章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3、诗歌中每句话都是四字,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这样循环反复地歌唱有着怎样的韵味?对情感的抒发有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味《诗经》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
六、悟读,品味欣赏
1、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肯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思考。(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2、总结:诗让我们博学多才,诗让我们潇洒多情,最后,让我们再次吟诵《关雎》,再次领悟一下它的艺术魅力。
七、作业:出示投影:根据提示填空。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关雎》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背诵全诗。
八、板书设计:
第三篇:苏教版 九年级 关雎 教案设计 赛课用
诗经·关雎
一、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诗”)
一提到诗,同学们马上会想起唐诗。是啊,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发展的巅峰,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一两首唐诗呢。但你有没有想过中国诗歌的源头在哪,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经》,去品味哪一首首古朴的乐章。(在“诗”后加“经”)
二、了解《诗经》
1.《诗经》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呢?
点评过渡:这位同学善于查阅资料,介绍的非常详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中收录的诗大都是古代劳动人民依据现实生活创造的,走进《诗经》你一定会被那一首首真诚、质朴的乐章所打动。
2.那又有谁知道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呢?
点评过渡:不错,就是《关雎》(在“诗经”后板书“关雎”)。今天我们就来透过《关雎》看《诗经》。
三、品读《关雎》
(一)初读感知
1.品味诗歌重在朗读,朗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还要读出情感。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尽量读出情感。
2.哪位同学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点评过渡:节奏把握的非常准,这是一首四言诗,每一句基本是二二停顿。不过老师也发现了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君子好逑”和“钟鼓乐之”,你在读“好”和“乐”两个多音字的时候没把握好读音,看来我们在遇到多音字的时候要善于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
3.请同学们听老师是怎么读这首诗的,请同学们听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教师范读)
请这位同学来概括诗歌的内容。
点评过渡:语言简洁,概括具体。可以说这是一曲古老的恋歌,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而这也是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我们看到了这几个画面:“雎鸠嬉戏鸣叫图”“淑女采摘荇菜图”“君子邂逅淑女图”“君子朝思暮想图”“君子设法亲近图”。那么走进这幅画,你依稀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再读诗歌,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将你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二)赏读画面
1.你描绘的是“雎鸠嬉戏鸣叫”的画面。想象很丰富。雎鸠的叫声是怎样的?那这种声音是清脆愉悦的还是悲凉哀婉的呢?你能把这种清脆愉悦读出来吗?写男女的爱情为什么先写雎鸠嬉戏呢?很好,这种以物喻人,由景及人的手法就是起兴。(板书“起兴”)
2.你描绘的是“淑女采摘荇菜”的画面。人物外貌描绘很细腻,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在采摘荇菜。你是如何看出这位女子动作很灵巧呢?菜荇菜时有哪些动作?要怎么读?要读得有跳跃性,读得摇曳生姿。
3.你描绘的是“君子邂逅淑女”的画面。你认为君子初见淑女时心情是怎样的?表情呢?你能不能瞪大双眼、含情脉脉地把君子当时惊喜、激动、不安的心情给读出来。
4.你描绘的是“君子朝思暮想”的画面,你很细致的揣摩到了君子内心的痛苦,好像深有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揣摩出君子内心的相思之苦的?你是从个别词语入手的。那老师有个疑问,就是“悠哉悠哉”是不是重复了?好,不重复,体现了君子相思之情的绵长不尽。那请你把君子内心情思的绵长不尽给读出来?
5.你描绘的是“君子设法亲近”的画面。你试想君子在设法亲近淑女时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那请你读出这种激动和欣喜若狂。
(三)拓展延伸
通过同学们细致的描绘,我看到了这位青年男子的痴情,感受到了他内心复杂的感情变化。但是我们发现他的这种痴情与相思只是单方面的,哪位淑女好像并没有察觉到。对于男子的这种一厢情愿的相思。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1.不大胆,可以直接表白。那他为什么不去直接表白呢?他长得不好看,没才华?他会好多乐器呢?关键就出在在乐器上。据研究琴瑟和钟鼓在当时是贵族乐器,这位小伙子是贵族青年,而淑女呢,从他采荇菜的动作上可以看出她是平民子女,用现在话来说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他们俩的爱情暂时还不靠谱。
2.认同小伙子的做法。小伙子虽然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能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
这好像对我们也由启示:我们对待感情应该理智,应该学会克制,学会把这颗种子埋藏在心底,让他该发芽的时候发芽,该开花的时候开花。
四、总结 好了,这就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就是诗经,纯净,简单,思无邪!
第四篇: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和《关雎》的基本知识,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完成一个电视诗歌散文的摄制方案。【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
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三、明确“学习目标”
拍摄一个以《关雎》为题材的电视诗歌散文短片。解决三个问题:诵读,画面,音乐。
(一)吟读诗歌,感知内容
1、正音 明确:
参差cēn cī 窈窕yǎo tiǎo 雎鸠jū jiū 辗转zhǎn zhuǎn 逑qiú 荇菜xìng 芼mào
2、激情
3、整体把握
第一章君子出场了,他遇见了淑女,心生向往之情——要读得相对平静。(为什么先写雎鸠?捎带稍微解释“兴”的手法)
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姑娘——要读出思念的深沉。(寤寐求之)
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刻画出了君子梦幻中与淑女一起生活的快乐幸福之情,要读得热情、轻快。
4、自由吟诵。学生个读,师生共同点评,确定“最佳朗读者”。
(二)心中有画,进入诗境
制作《关雎》电视诗歌散文片第二个环节——用镜头语言(也就是画面)再现诗歌之美。
1、思考:画面主要要考虑哪些要素? 明确:人物——淑女、君子
动物——雎鸠
植物——荇菜
背景——河、洲
2、学生构思几个画面的创意,可以给每幅画面取一个题目。小组比赛,看哪组构思的画面意境最美,与内容最贴切。(方式:可以直接改写成散文形式,也可以只谈构思设计)
讨论明确: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君子思慕图、梦中友乐图
示例:雎鸠和鸣图 散文改写。
构思设计。
3、分组展示成果——→ 老师展示完整的上述“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君子思慕图、梦中友乐图”等4幅画面。
4、赏析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美。
(三)声韵和谐,增加美感
电视诗歌散文的第三步——配上合适的音乐才能做到锦上添花。
四、回望诗歌,传承经典
1、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关雎》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并能由此激发对《诗经》的热爱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师生做好准备,有朗诵,有画面,有音乐,合成一个作品——电视诗歌散文《关雎》。
五、结束语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关雎》教学实录
《关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学习《关雎》。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雎鸠():一种水鸟。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逑():配偶。
荇()菜:一种水生
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食用。寤寐():这里指时时。寤,醒时。寐,睡时。芼():择取。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4)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品读全诗,把握文义。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板书:
所闻: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 思想要实现的愿望。板书:
琴瑟友之——
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今天我们认为它是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4.探究艺术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
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歌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三、布置作业。1.背诵《关雎》。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