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遮挡”的规律,绘画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风景画作品。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 【学情分析】
本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的丰富,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方法和色彩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物象的和谐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画面是怎样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用“近大远小、遮挡”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课件、学生赏析的作品
2、学生准备学具:油画棒、纸张等绘画工具。【教学方法】 观察、欣赏、讲解、尝试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情景导入:森林运功会,排队争第一。动物跑步比赛谁第一,动物开车比赛谁第一,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揭示课题:前前后后。1.游戏表演:找自己
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生回答。
师: 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二、讲授新课
这一环节我抓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一特点,上课开始,出示图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羊羊运动会场面。
首先选派喜羊羊和灰太狼来参加短跑比赛。让同学们猜猜谁跑得快。学生大胆的猜。播放课件,灰太狼逐渐变小,学生观看后发现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并说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谁跑的快的,说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的原因。画面呈现出来灰太狼小,喜洋洋大,发现离我们近的喜洋洋大,离我们远的灰太狼小。
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板书:近大远小
继续比赛,展示课件红太郎和美羊羊参加女子组比赛,学生再猜猜谁跑得快,课件展示美羊羊将红太郎遮挡住,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说说你的理由。说明前面的物体会将后面的物体遮挡住。
教师总结: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板书:遮挡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前前后后的现象无处不在,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前前后后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前前后后。(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前前后后,大家一同来欣赏。
课件展示生活中前前后后的图片。
三、实践操作
1、展示风景蜡笔画图片:
2、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展示):
作业要求:用绘画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
(1)、构图要饱满。(2)、要有前后关系。(3)、注意绘画顺序、绘画比例、颜色的搭配等
3、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四、展示评价
1、老师将学生画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2、同学互评,体验创作的快乐
五、教师总结、拓展:
今天大家的作品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课后,同学们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的前前后后吧,比如,大家可以用各种美丽的树叶来完成一张作品。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六、板书设计:
前前后后
表现前后的方法:近大远小法
遮挡法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从《大人国与小人国》、《前前后后》等课到《今天我值日》。这是一组关于绘画方面的训练课程。它要发展人:区分大与小、前与后,直至发展到画面复杂的总安排构图、人物造型的素质培养。对于学生,一个班多层面的学生基础不平衡,怎么处理教材?为了教好教材而教显然是错误的,新课改精神告诉我:要活用教材教人,让人(学生)发展。我在处理这一组教材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突出显示第三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只有让学生放开、感兴趣来画大与小等,才有可能学会知识与技能(第一维度)。关注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回顾总结自己走过的学习经历,归纳学习好方法。同时把这三维融合起来,注意不截然切割开来,反映到每一节课的学生学习状态之中。
教学《前前后后》一课,它比《大人国与小人国》来得难。不用说小学生,就是大人画复杂画也会搞错前和后的关系。怎么办?“突出显示第三维,关注第二维,多种教学方法引导第一维”恐怕不行。调整一下“突出显示第一维,关注第二维,淡化第三维”。调整的原因是:这一课程理性比较分析含量多了。于是,我把“观察比较看仔细”作为老师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第一维知识与技能上下功夫。课堂上,“这一块”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教具演示(表象积累)——学生上台画刚才的教具前后关系——出示儿童画让学生找前后——学生说前后事物,老师现场画——学生评老师:“对否?把前后事物找出来,用红笔标出。”由于合理调整三维,教学效果较好。这一节课又使我明白:三维不是死教条一成不变的,要灵活使用它,以学生进阶性发展为总前提才是硬道理。
第二篇:三年级美术前前后后教案(xiexiebang推荐)
一、教材分析
绘画中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令画面层次更丰富。本课通过学习绘画法和拼贴法,让学生建立用美术语言表现前后空间感的意识,为以后的美术表现作铺垫。
物体由于前后位置不同,会产生前后遮挡变化。生活中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无处不在,提醒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观察这一美术现象,并学习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本课教材提供了多幅有前后遮挡关系的图片,启发学生用美术思维来看身边的世界。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实景照片旁,配有简笔画示意图,一方面表现前后遮挡关系,另一方面还传达出一个信息:身高差不多的陶俑,由于摆放的位置逐渐退远,给人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两种表现方法,一是剪贴法,即由远及近的粘贴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前后遮挡关系;二是绘画法,即教材下方的三幅学生绘画作品,较好地体现了遮挡、近大远小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构思自己的作品作好铺垫。
二、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采用以下环节:找生活中的前后现象——游戏探究,对比感知——欣赏感知——探究远近关系——剪贴法表现前后、远近关系——展示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绘画法表现前后,即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被遮挡住的地方就不画。通过欣赏表现前后、近大远小现象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前后遮挡产生的空间美感。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情景导入:两只玩偶争宠,排队争第一。一会儿玩偶A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B,一会儿玩偶B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A,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
揭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挡现象,判断什么物体在前,什么物体在后。出示书中的知识窗: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游戏探究,对比感知,前后遮挡产生的层次美感。
(1)教师出示用吹塑纸剪的五个水果,教师拼摆无任何遮挡的零散的效果,请学生说出感受。(2)各组游戏,随意拼摆,尝试探究怎样摆放物品更具有美感?(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画面要有局部遮挡,才会有层次感。
3.欣赏感知。
课件出示资源包中有前后现象的作品图片,学生感知前后关系使画面更生动,更符合视觉审美。
4.探究远近关系
(1)欣赏书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为什么一样高的陶俑看上去会有的大,有的小?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书中知识窗:通过逐渐缩小物体的尺寸,产生远近的感觉。
(3)课件出示生活中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拓宽学生思维,请学生说一说这种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小结:画面中有前后遮挡及远近的不同,能使画面更丰富,更生动。
5.怎样把刚才发现的前后、远近关系表现出来呢?
(1)各小组继续玩老师提供的剪贴半成品,各组学生试着摆一摆,想一想先粘贴什么,后粘贴什么。
(2)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先粘后面的、远处的部分,后粘前面的、近处的部分。(3)学生看书中步骤图,自学,明确方法和步骤。
6.启发构思
你想表现怎样一幅有前后关系的、远近感觉的画面?
(三)实践阶段
习作要求:
1.用剪贴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远近感觉的作品。
2.剪出物体外形轮廓——拼摆出前后关系——由远及近粘贴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示习作,同学间相互找一找画面中表现前后、远近关系的部分。师生参与评价,肯定优点,对表现不足的部分提出完善建议。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维护环境卫生。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4课 前前后后 彩石镇大龙小学 康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其实是要让学生建立绘画的空间感。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进行实物拼摆来感受视觉变化,了解改变物体前后视觉变化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欣赏作品中的前后视觉变化来加深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较好。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教学设计(写写帮整理)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学习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大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运用儿童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生说:
师: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
2、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自主学习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我们来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生观察、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绘画作品(速写图片、绘画图片、中国画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感觉一样吗?
学生回答:
从这些图片中,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板书: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3、我们现在来看,出示教具。
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三)激情互动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创作,师指导(绘画、粘贴)
注意绘画顺序,安全,纸屑
3、自评,互评,师点评
(四)魅力精讲
1、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好,同学们这节课在创作中体验快乐,欣赏中体验快乐,评价中体会快乐,这真是一节快乐的课。
(五)拓展应用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绘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评论
第五篇:《前前后后》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知道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2.回忆、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加深对“近大远小”规律的理解。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和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4.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生活中的前后关系现象,运用自己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评价要点:
1、是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前后现象。
2、能否自信地将画面中由前后关系产生的效果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荫道》。
表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山村小路的景象,一条小道曲折地伸向远方,两旁排列着迎风摇曳的树木。从画面中,你发现近大远小的景物了吗?
(2)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远处的人群与前面的三个人形成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3)法国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
(4)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幅画中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
二、自主学习: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照样子 说位置”的小游戏,好吗?听清要求:请你依照我的说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我开始说了,同学们在我的前面,黑板在我的后面。
学生说。可能说XXX同学在我的前面,XXX同学在我的后面。
看来,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分辨清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可是,你了解绘画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前前后后》。(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课前观看微视频的收获。
同学们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前前后后》,一定有所收获吧?
来,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能会从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物体间相互遮挡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等方面谈。
假设1:如果谈到近大远小的景物,就随机让学生交流更多自己见过的近大远小的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
假设2:如果谈到近大远小的规律和遮挡,就顺势总结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把一种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通过逐渐缩小物体的尺寸,就会产生远近的感觉。
2、知识检测
从刚才的交流中能看出,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时一定很用心。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不知大家实践起来怎么样,我来试试。
我要画一幅画,(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条大鱼)表现有前有后的鱼,现在画面上已经有了一条大鱼,谁再来接着画?
学生画
小结:画的真好,这幅画中既有大小的变化,也有遮挡,这样画出来的画,不仅能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而且还能使画面更丰富。
3、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再来欣赏小朋友的画。这些作品中有你喜欢的吗?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
从这些画中,你能找出前前后后吗?
学生交流
(三)、创新实践:
欣赏了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画,你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请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请你想想,你要表现什么内容?以什么为主体?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各个形象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和同桌说说。
学生交流。
谁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听大家说的头头是道,老师已经很期待见到你的作品了。好,行动起来吧。
(四)、评价小结:
1、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集体展示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使物体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材料也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比如,像这些,用彩纸制作的剪贴画,也很漂亮吧?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着做一做。
三、课堂小测:
请将各种几何形进行组合排列,使画面形成有前有后的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