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会自己穿衣服
我会穿衣服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让幼儿学习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各种穿衣服的方法,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课题:
〈1〉播放课件并提问:小电影里的小红怎么了?小红哭着叫妈妈做什么?
〈2〉结合表演引导幼儿分析讨论:红红做得对吗?她应该怎样做就是能干宝贝?(学习自己穿)2.看图片并启发幼儿讨论讲述:我们应该怎么样穿衣服?
3.出示实物让幼儿来认识衣服的正反面。
4、老师用多媒体结合儿歌介绍穿衣服的方法及要领。
5、让幼儿练习正确穿衣服:
〈1〉给娃娃穿衣服。
〈2〉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自己穿衣服。
6.启发幼儿用“我会自己……”的句子说说自己会做些什么。
“XX小朋友这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会自己做什么呀?”(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上幼儿园等,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篇:活动名称: 《 我会穿衣服 》
微课《学穿衣服》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现代幼儿园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长心中的太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大包大揽:这个让我来,那个让我来。这种溺爱使有的孩子应会的生活技能都丧失,孩子四、五岁都不会穿衣服。在幼儿园因为孩子多,老师教孩子穿衣服,孩子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我设计了幼儿生活自理系列微课,把几种衣服的穿着过程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穿衣服,增添了幼儿学习穿衣服的兴趣和乐趣。通过短短的三分钟的视频,很多幼儿很快就会自己穿衣服了。我相信这一系列微课将是所有幼儿老师以及很多家长们喜爱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好教材。
微课名称: 《 学穿开衫 》 设计人: 徐翠霞 适应年龄:3 — 5岁 微课目标:
1、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学习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拍摄准备:
1、两名幼儿各准备一件开衫
2、背景音乐《铃儿响丁当》《前奏》
3、编好穿开衫的儿歌
4、拍摄场地
5、微课PPT图片
6、微课制作软件
教学重点:
教育幼儿掌握穿开衫的步骤,学习穿开衫的技巧。
拍摄过程:
一、拍摄穿开衫的步骤
把穿开衫的方法一步一步展示出来。
二、拍摄互动穿开衫过程
电视里的小朋友念一句儿歌,做穿开衫的相应动作,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跟着学。
小开衫,手中拿 披在肩上像大侠 穿左手,穿右手 纽扣一一送回家
三、用夸夸自己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让小朋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微课名称: 《 学穿套头衫 》 拍摄准备:
1、两名幼儿各准备一件套头衫
2、背景音乐《世界钢琴名曲》《前奏》
3、编好穿套头衫的儿歌
4、拍摄场地
5、微课PPT图片
6、微课制作软件
教学重点:
教育幼儿学习穿套头衫的步骤,掌握穿套头衫的技巧
拍摄过程:
一、拍摄穿套头衫的步骤
把穿套头衫的方法一步一步展示
二、拍摄教和学互动穿套头衫的过程
电视里的小朋友念一句儿歌,做穿套头衫相应的步骤,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跟着学。
套头衫,手中拿 前后分清前朝下 穿左手,穿右手 脑袋一钻乐哈哈
三、用夸夸自己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让小朋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微课名称: 《 学穿裤子》 拍摄准备:
1、两名幼儿各准备一条裤子
2、背景音乐《世界钢琴名曲》《前奏》
3、编好穿裤子的儿歌
4、拍摄场地
5、微课PPT图片
6、微课制作软件
教学重点:
教育幼儿掌握穿裤子的步骤,学习穿裤子的技巧。
拍摄过程:
一、拍摄穿裤子的步骤 把穿裤子的方法一步一步展示
二、拍摄互动穿裤子过程
电视里的小朋友念一句儿歌,做穿裤子的相应动作,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跟着学。
小裤子、看前后 斜插口袋朝上头 双腿一套往上提 裤子穿的整整齐
三、用夸夸自己的语言来鼓励他们,让小朋友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作者姓名:徐翠霞
通讯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滨幼儿园 邮 编:332000 手
机:***
第三篇:我会自己吃
我会自己吃(主题)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吃饭、吃点心,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了解饭菜的营养,懂得样样菜都要吃。
3、体验自己吃饭后的成功感。活动依据因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数幼儿没进过托班,他们在家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在,到了幼儿园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呢?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入园第一天,午餐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依次进入午餐室,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有一半小朋友会自己学着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着不肯动手,还不时地哭着喊爸爸妈妈。老师和阿姨们只能连哄带骗地喂他们吃。看到他们吃饭时的样子,我就想何不开展学吃饭的活动。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小班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同时,我们也提倡家园互动。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与幼儿园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环境的创设
一、区角环境的创设
1、投放小娃娃、小动物,让幼儿练习喂饭。
2、提供彩泥和各种制作工具,让幼儿尝试着做小面点。
3、创设娃娃家,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己做饭、做菜,喂小娃娃。
二、墙面环境的创设
1、在墙面上创设“我吃得真棒”的布置,当幼儿哪天饭菜都吃完时,在相应的船上贴上一个红五星,比一比看谁的小船内红五星最多。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吃饭饿快乐和自豪。
2、在墙面上,展示幼儿需要吃进肚子的食物,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习样样东西都要吃。家园共育
一、运用调查卷,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的吃饭情况,向家长传递有关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让家长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通过开家长会,交流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自己吃饭,用什么方法最好等。从而让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指导的方法。
三、通过“亲子栏”向家长传递有关幼儿“我会自己吃”方面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相关的儿歌、故事、等。让家长能充分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并对教师开展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日常指导
1、在用餐前,让幼儿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2、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用餐情况,并针对个别幼儿的表现加以适时地指导。
3、对于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让幼儿一点一点地吃,争取一天进步一点点;对于吃饭要人喂的孩子,可以运用一些小小的奖励来激起他们的兴趣等。主要活动
(一)预设活动
1、生活活动:我爱吃的菜
2、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3、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4、生活活动:我吃的真棒
5、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6、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二)与其他活动的整合1、游戏活动(1)角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喂娃娃、做面条和小面点等。(2)开设角色游戏“点心店”,引导幼儿做各种小点心。
2、学习活动(1)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2)手工——撕面条(3)谈话——我爱吃的东西(4)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5)故事——我会自己吃饭(6)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7)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案例
(一)生活活动:我不挑食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支持方式:
1、教师讲故事<挑食的小豆豆>
2、让幼儿讨论小豆豆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该怎么办.3、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会健健康康的,不会生病.4、活动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5、延伸活动:让家长配合做一个调查报告。
(二)生活活动:我爱吃的东西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在同伴前能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支持方式:
1、教师询问幼儿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
2、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的回答。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4、请幼儿家长配合,填好调查问卷。
(三)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活动目标:
1、进餐完毕能将饭桌收拾干净,锻炼其动手能力,2、引导幼儿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支持方式:
1、情景表演,请两幼儿表演吃饭后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脏,饭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个小朋友吃饭时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净净的。)
2、幼儿与同伴交谈两幼儿的表现,请个别幼儿讲述两幼儿那个对,那个错,小朋友应怎样做。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幼儿吃饭时自己动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净。
4、轻轻的拿放餐具并将餐具归类放在指定处。
(四)生活活动:我吃得真棒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用餐时吃得又快又干净,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支持方式:
1、教师出示小船和个别幼儿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向幼儿询问,怎样才能做吃饭小能手。
3、教师小结,吃得又好又干净的幼儿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贴上五角星。
4、张贴每一位幼儿的小船,鼓励幼儿争做吃饭小能手。
(五)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菜的种类。
2、引导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支持方式:
1、教师展示各种蔬菜、荤菜等的图样,给幼儿观看。
2、发调查卷了解幼儿对菜的挑食情况
3、鼓励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六)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能安静、愉快地就餐,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支持方式:
一、情景感知:“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时,可是丁丁却托着下巴,对饭菜毫无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说,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强吃一口,还要吐出来。
二、师生讨论:“丁丁这样好不好啊?(不好)“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放在桌上,你们开心吧?(开心)那你们要不要学丁丁呀?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的吃!
(七)学习活动: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要自己吃饭的道理。
2、能引导孩子学习简单的儿歌表演。活动准备:教具图一张、儿歌录音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教师请幼儿欣赏一首儿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听儿歌里面都讲了些什么。
2、感知儿歌的内容(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2)幼儿自由地回答教师的提问。(3)出示教具图,请幼儿看看图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饭的。(4)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学习。(5)请幼儿分组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表演请幼儿模仿吃饭的样子,并在集体面前表演。
4、延伸活动让孩子把儿歌表演给家长看,要学会自己独立地用餐。
(八)学习活动:手工——撕面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撕纸的技能。
2、通过活动,引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活动准备:手工纸、小篮子、布娃娃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呀?”(教师出示布娃娃,激发孩子的兴趣)
2、教师讲解示范(1)小妹妹肚子饿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她呢?(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妹妹。(3)教师示范撕面条的方法,请幼儿仔细地看。(4)要求幼儿把面条撕得又细又长。
3、鼓励幼儿积极地帮妹妹撕面条(1)教师让幼儿把面条放在面前的小篮子里,不乱丢。(2)帮妹妹做的好吃一点。(3)教师指导胆子小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喂妹妹吃面条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预计问题:幼儿由于手指机能没有发育好,所以在撕的过程中,会出现纸条太粗的问题。应对措施: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强调妹妹要吃细长的面条,不然,她会不高兴的。
(九)学习活动:谈话——我爱吃的东西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样样东西都要吃的道理。
2、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说话,并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说话。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师:我们来念一首新学的儿歌,好吗?
2、谈话:你最爱吃什么菜,告诉大家好吗?(1)教师告诉幼儿自己爱吃的东西。(2)请大胆举手的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3)鼓励个别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话。
3、教师总结幼儿的谈话我们小朋友要做到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长得高、长得棒。
(十)学习活动: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通过儿歌,感染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你喜欢吃什么?
2、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吗?(白米饭、红烧肉、绿青菜、胡萝……)
二、教师示范念儿歌
1、儿歌后提问:儿歌里讲了什么?
2、学习儿歌我们小朋友是否样样东西都要吃?试着编儿歌。
(十一)学习活动:故事:我会自己吃饭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自己吃饭的愿望;
2、初步学习正确使用调羹的方法。重点:演示握调羹的正确方法;难点:能喜欢自己吃饭。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2、老师示范吃饭1)提示幼儿正确握调羹;2)一口饭,一口菜;3)身体靠近桌子;4)饭菜全吃完。3)检查一下,台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十二)学习活动: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圆形;
2、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重点:能左弯弯、右弯弯,连接成一个圆;难点:指导幼儿圆圈能合拢。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讨论
1、开饭罗!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导幼儿从颜色上,分辨说出名称。
2、左弯弯,右弯弯,画颗青菜真好吃。(老师用绿色蜡笔在纸上画个圆)
3、啊呜啊呜!咽下肚。(画到封闭圆口时,表示咽下肚)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画圆圈时,要封闭;
2、“吃饭要轻声,闭着小嘴嚼饭菜“引导幼儿安静画画。
三、引导评价模拟吃饭,介绍自己画的蔬菜。
(十三)学习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
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重点:演示正确的用餐方法。难点: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活动过程:
4、出示大公鸡头饰,引起兴趣;
5、教师讲述故事;
6、教师示范正确的用餐方法1)提醒幼儿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2)身体靠近桌子;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4)一口饭,一口菜交替着吃;5)饭菜全吃完。
4、检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5、再听故事一遍。活动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路夏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 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路夏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这样有进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饭的孩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家长会,进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们陆续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饭了。看到家长们脸上逐渐绽开的笑容,我们心里也乐呵呵的。我想,孩子的行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们的求胜心很强。如果你去观察和正确地引导,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会有收获。
第四篇:《我会自己动手做》教案
我会自己动手做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会做的事情。
2、养成主动积极的态度。
3、建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生活调色盘】我会自己动手做(《只要我长大》第18~~19页)
2、幼儿的各种衣物,如有拉链、扣子的上衣,干净的系鞋带戒子鞋子等。
活动过程:
(一)阅读幼儿用书,引起幼儿的共鸣
1、介绍《只要我长大》第18~~19页的内容。
2、引起幼儿的共鸣:“书上的小朋友好厉害!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不像婴儿一样需要大人帮他做很多事。”
(二)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装出很怀疑的表情问幼儿:“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刚刚书上介绍的这些事情你们会做吗?”
2、在请幼儿想一想,除了这些事,还会做哪些事来照顾自己(如自己穿袜子、自己穿衣服等)
3、征求自愿的幼儿,轮流上前表演这些事情给大家看看。
4、配合幼儿的示范表演,教师随机说明这些事情的注意事项、或是依据幼儿不会的地方加以指导。
5、给予示范的幼儿以鼓励。
(三)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1、穿衣组:运用教师事先准备的衣服让幼儿练习拉拉链、扣各式扣子等。
2、鞋带组: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干净鞋子供幼儿练习。
3、折衣组:教师示范做法后,让幼儿练习折衣服。课后反思;
1、能说出两样自己会做的事情
2、能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3、对自己有信心。
第五篇:小班健康活动《我会穿衣服》教学反思
小班健康活动《我会穿衣服》教学反思
小班健康活动《我会穿衣服》教学反思
幼儿上了幼儿园一学期多了,没有学会过怎么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觉起床的时候,都需要坐在床上等着老师一一给他们穿衣服。因此,这个活动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幼儿认识开衫和套衫,能够将套衫和开衫区别开来,根据区别来初步学习如何穿套衫和开衫。进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都很奇怪,为什么 吴老师老师今天手里拿着两件衣服。接下来,我请幼儿来找找两件衣服的区别,慢慢的引导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衣服是否开襟上,一起认识了开衫和套衫,又认清楚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接下来,我一边示范如何穿套衫,一边朗诵儿歌。示范一遍以后,我请每一个幼儿手里拿一件套衫,一起来试一试,在做的过程中,我适当的放慢了我念儿歌和示范的速度,让幼儿可以看得清楚老师的示范。由于儿歌非常简单,所以幼儿一下子就学会的儿歌,几遍以后就能跟着老师一起念了,而且能够跟着儿歌一起来穿脱衣服,但是个别幼儿接受能力还是有些弱,需要老师的帮助。而在学穿开衫的时候,幼儿对于“盖顶子”这个动作充满了好奇,纷纷效仿。
但是幼儿只顾自己尝试,没听清老师所讲的要领,所以做的动作不到位。这个环节我觉得也许请一部分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来示范,老师再适时进行指导,再请每一个幼儿来试试,可能效果会更加的好。经过这个活动之后,当天下午起床,我就请每一个幼儿自己穿衣服,有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自己穿衣服,还有一小部分的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或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