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课:上善若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的教学案Word 文档
课题: 第五课:上善若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年级:初四
教学案序号: 5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明确文中的“水”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好品德
2、学习水的美好品德,现在我们要注意做些什么 重点:效法自然之水,加强自身修养 难点:理解“水”的美好品德 教学过程:
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人生理想中的做人的最高境界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文,交流感受。
第五课:上善若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读《道德经》札记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予善天,心善渊,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无争,故无尤。
夫唯无争,故无尤
最初阅读《道德经》,首先喜欢上的后来经常于心中默诵的,就是这一章了。该章通篇以人们熟悉的水为喻,来从七个方面阐释道的内涵。与其他的章节不同,这里没有抽象的哲理,却有形象生动的论述。
这里阐述的重点,则是“无为”即“无争”!具体的说,“无争”就是使别人无法与你争。
解读中,感受启迪
“上善若水”。最高尚的善举,与水有着若干相似之处。老子所说的“上善”应该是“几于道”的善举。因为老子《道德经》的中心,只有一个字就是“道”。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对万事万物有利无害,是一种理想的“道”的境界。古圣先贤,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做到,但是水做到了。
“居善地,予善天,心善渊,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老子总结出来的,人们可以向水学习的七个方面的“道”。
居善地,就是拥有别人不会去争抢的地方。阅读《东周列国志》,可以看到很多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看到自己的儿女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常常是一些狼嚎之地。因为这样的地方,别人不会挖空心思的去争去抢,从而让自己的子孙有个寿终正寝的结局。《三字经》上则直截了当的说,遗财不如遗德。“善地”,就是别人认为不好的工种、单位、岗位、居住生活地等等。
予善天,自己所施予的顺乎天道,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爱憎而想当然。古代在赏罚大臣、选择子嗣等等方面,都是有原则的。我们在人物评书里面经常听到“明君”和“昏君”两种截然不同的称谓,有道则为明君,无道则是昏君。现在一个团队,如果能够明赏罚,长善救失,没有人会非议,即使有通过进一步提高认识也会消除
心理和思想上的芥蒂。最终,这样的团队领导是站得住脚的,没有人能够和他竞争现在的这个位置。
心善渊,内心要像深渊里的水一样,不能有丝毫的浮躁和动摇。水的表面任凭风吹浪打,但是内心却要立得正拿得稳。现在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处充满着机遇也产生了浮躁。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周密的调查分析和通盘考虑,甚至对于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漏,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应付自如。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著名的街亭战役导致了诸葛亮全军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只有赵云所在的部队不仅没有损伤一兵一卒而且斩杀了敌人追踪而来的将官。同样在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中,晋军由于个别将官的胆大妄为导致晋军全线崩溃,但是著名将领郤缺所在的部队预先做了准备秋毫未损。以上这些将官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心善渊”的心理素质。
言善信,注意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切实做到说到做到,建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古人云,“无信不立”。言而有信,就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在关键的时候,自己的信用就是让自己站稳脚跟的一种牢不可催的巨大力量。
取信于民,民众在关键的时候会冲在前头;取信于部署,部署会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协助你度过难关。
正善治,即善于处理政事。孔子在推荐自己的弟子的时候,认为他们能够成为政治集团中的管理人才时,说过这样一些理由,就是“通情达理”、“多才多艺”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与人很好的沟通而且具有才艺,那么他去处理一些政务时,可能不会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因为他的通情达理和多才多艺,没有人会难为他,也难为不了他。
事善能,我们提倡要学会干事创业。现在不管是国家的政策还是市场经济的形势,都足以证明:如果你是一个能干事创业的人,没有人会轻易的争夺你的饭碗。记得淄博金城集团在创业之初,提出的口号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正是由于这种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干事创业精神,引领着这个团队逐渐做大做强!
动善时,这里的“时”应该是“时机”。把握时机,创造时机,这样的人谁堪与之争锋?孙武号称“兵圣”,在伍子胥等人协助下他训练的吴国部队堪称一流,即使在他隐退以后数年里,这只军队的战斗力仍然是是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就是这样强大的军队,在准备进攻楚国的时候,也要等待时机。等时机成熟了,孙武才指挥吴国大军,攻克郢都横扫楚国,创造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用《孙子兵法》中的话说,在战争打响以前胜败就已经决定了。这个时机,在这次战役中,就是楚国的内外交困。
夫唯无争,故无尤。从以上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无争,是不与别人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增强自身(自己所领导的团队)各方面的素质上。这样别人不会怨恨你,你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
而且你只要坚持这样做,结果也会不赖,你一定也不会埋怨自己。因为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了最应该用的地方,最后的成功不属于你又会属于谁呢?
三、结合“水”的美好品德,写一则短文,说说如何达到或者接近这种人生境界。
第二篇:高考状元给了我们什么
高考状元给了我们什么
2012年09月17日 10:46
来源:《求学》杂志
字号:T|T
0人参与0 0条评论0 打印 转发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高考揭榜时,“状元风”再起。尽管教育部门多次下达“雪藏令”,可还是挡不住一些地方的热情。一场聚焦状元的媒体盛宴拉开了帷幕,我们该如何看待?
事
被聚焦
秀状元--今年8月,湖北恩施高考状元游街庆祝成为一个新热点。恩施州高考状元杨元在闹市中胸戴大红花以无比骄傲的身姿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向人们展示状元的风采,数十人组织的腰鼓队为其助阵,引起行人驻足注目。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说,来凤县高中杨元同学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今年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学校就组织师生举行了庆祝活动,参加此次庆祝活动的有数百名师生,大家多是自发参与的。有网友说,适度挖掘高考状元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对后来者是一种启迪。也有网友说,这种高调炒作状元的商业味道超过了对知识的尊崇。
拜状元--今年6月28日,一组名为“人大附中学生雨中拜状元”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照片上,一名身穿人大附中校服的中学生,冲着操场边摆放的两张大头照鞠躬,大头照上两个主人公分别是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状元。这说明高考状元在一些学生心中的形象还是很高大的。但也有一些网友指责这是大张旗鼓宣传“高考状元”的做法。对此,人大附中称:“状元展板非学校摆放,可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宣传高考状元。”可见,学校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还是比较慎重的。
奖状元--60.5万元!这是东莞虎门籍学子黄绮琪2010年考上清华大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总额,成为了东莞史上最高高考奖学金。截至今年7月16日,东莞今年已经有21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包括北大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录取。他们将有望分别获得镇政府提供的30万元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社区和村级的奖励,他们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将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
找状元--广东省考试院为了杜绝炒作和比拼高考状元,今年高考放榜时干脆屏蔽了前十名的信息。可惜这种举措形同徒劳,沦为了“掩耳盗铃”之举--媒体转而炒作前二十名,并不断地寻找“疑似状元”。随着高分不断刷新,被找出的“真假状元”接连涌现。无独有偶,四川自贡考生林浩然在网上被传为高考状元,一时间,当地媒体纷纷采访其家人、学校,探求其成功经验。然而,仅数小时后,该消息被证实是虚假的。这种屏蔽的做法,值得思考。在强调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的今天,状元为何要被屏蔽?
贬状元--近日,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说,他研究了从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调研结果发现:“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中国校友会网课题组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就已经公布了中国首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在他调查的全国近400名高考状元中,鲜有领军人物。此外,他们的调查还显示,大多数高考状元性格内向、高傲、情商低等。
高考状元给了我们什么
2012年09月17日 10:46
来源:《求学》杂志
字号:T|T
0人参与0 0条评论0 打印 转发
问
天之问
今天,人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讨论高考状元,毫不迟疑地调侃高考状元,可是有一点却少被人所注意,高考状元意味着什么?他们代表着什么?人们往往忘记了事情的本原,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高考状元,把对教育的不满宣泻到高考状元身上,这样做是否公允呢?
议
勿盲批
武汉大学教育学教授胥青山说,媒体疯狂追逐“状元风”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条利益链。
被炒作的状元们,是无辜的,以至于成为功利者谋利生财、沽名钓誉的工具:当高考状元成为考前营养品的代言人,获利也许是卖糖水糊弄考生和家长的商家;当状元成为参考书的代言人,带动的是教辅经济的畸形发展„„这些利益群体神化状元的目的,无非是想借此包装和神化自己,从中捞取利益和虚名。
或许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可是,追逐状元真的全都是为了商业利益吗?那么我们崇拜英雄,崇拜明星也全是为了商业利益吗?这恐怕有以偏盖全的嫌疑,值得商榷。
据罗崇敏、蔡言厚的调查结果,让人感觉好像那些负面的东西都源于高考状元,仿佛性格内向、高傲、情商低等是高考状元才有的特质。这种难免让人生疑,状元就等同于这种性格的人?或者说,状元都是这样的吗?其实我们只要上网认真地查找一下,就会发现,当年的高考状元虽然成为领军人物的不多,但从比例上来看,即以高考状元群体和大众群体进行比较,高考状元这个群体的成功比例也远高于非状元群体。或许按统计的概率或者说平均水平来对高考状元群体的成功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会更有说服力。
对于今年出现的由高考状元产生的种种争论,中国校友会网主编赵德国说,这个时代需要偶像,但偶像也容易被推翻。高考状元本身没有错。他们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胜者,他们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凭着自己的天资、勤奋、努力成为国家考试的成功者,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确实有过人之处。而在职场中能否成功,还受到诸如进取心、责任心、情绪调节能力甚至机遇等多种因素影响。状元职场失意不能成为社会诟病、抨击状元的理由。
其实,状元未必成才,非状元亦未必不成才。高考状元是中学阶段学习的成功者,他们所代表的是这个阶段的优胜者,不能把下一阶段的东西强压在他们身上,因而,我们只能说,高考状元是中学阶段学习的榜样,是中学阶段的明星。不能把他们当作全能的明星,把他们当成永远的常用将军。就好比电影明星,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时又是企业家或科学家。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场考试的话,高考的成功充其量只相当于做对了一道分值很高的考题。王旭明先生说得好“无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国内公认的成功人士,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教育背景里面写着高考状元,高考只能部分地说明过去和部分地说明将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取得成绩和进展,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等,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成功,一种榜样。
与其质疑拜状元、炮轰状元、讨论状元能否成才,倒不如客观地看待状元身上的光环,用概率的思想来看待状元,将状元请下神坛。淡了功利心,才能破除对成功的狂热迷信。“高考状元”和同龄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在中学这个阶段,他们走在同龄人的前面,但离成功的终点还远,从相对性来看,他们超过同龄人的这一步并不能让他们比任何人更加靠近成功的终点多少。如何看待“高考状元”热潮,平常心才是最好的“退烧药”。高考状元给了我们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多一点思考的问题。
第三篇:岁月给了我们什么
岁月给了我们什么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时,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最爱什么?答案绝对不是赚钱、稳定的工作和睡觉。那时的我们,想法单纯如冬日的落雪,只要口袋里有一毛钱都幸福的要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尽管单调,但能乐在其中,不会睡懒觉,不会只聊QQ,而现在的我们„„
当岁月如同箭一般地疾驶而过,我们变得容易忧伤,变得不近人情,更变得孤单了。在中学的时候,为了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曾不分昼夜的做题,在课堂上尽管瞌睡得要死,却依然坚持端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虽然感冒的鼻涕灌满嘴角,但仍然挂着鼻涕做那些似乎永远做不完的模拟题。直到高中毕业我们似乎解脱了,整日整日的睡觉,同学聚会。当放榜时,在极度的惊恐中看自己是否被录取,然后就是兴奋抑或失落。
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告别亲人,拿着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们跟随北上的列车来到了大学校园,然后开始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为自己的未来去打拼,在大学里实现自己的人生蜕变。
陌生的环境总是能引起我们很浓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始去熟悉这个环境,包括去认识新的的同学,交新的朋友。然而,现实总归是残酷的,它经常会和我们开玩笑的,将我们心中燃烧的激情之火用一湖一湖的谁将其泼灭。当我们付出十二分的真心去交一个能够和自己谈心、交流的朋友时,才发现,这是一件奢侈到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怀有很大的野心,而为此不懈的奋斗。就这样,在大学你的第一个挫折便将你挫败了。你选择了孤独,开始睡觉,开始逃课,并觉得上课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这一切仅仅是你为了逃脱孤独编造出来的富丽堂皇的谎言而已。(这个时候就要正确处理了)
看着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出双入对,你还是形单影只,你为了告别单身,便开始了你的“人肉搜索”。直到有一天,你找到了你喜欢的姑娘,开始了大学中的初恋,或者,你人生中的初恋。在恋爱中的你,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每天领着女朋友看电影,泡酒吧,在学校外面租房子,总之一切能发生的都发生了。接下来,你们分手了,一无所获的又回到了单身,依旧只有孤独陪着你,唯一不同于别人的是,你在大学无度的挥霍了你的美好年华。最后,悔青了肠子。
转眼间,你的四年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别人在考研,在考公务员,找工作,而你却正为没有领到一张大学毕业证苦恼。你迷茫了,开始喝酒、抽烟,赌博、打架,以此来发泄自己的郁闷,一切的恶习你都染上了,就这样,你的一辈子毁了,家人的心碎了,你毁了一个家。
这就是岁月给了你的,但你会接受吗?你能接受吗?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放逐自流,及时约束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所有即将进入大学的同学和已经进入大学的同学,请珍惜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做有意义的事情,自己该做什么自己最清楚,切勿随波逐流,葬送了自己的美丽。
作者:艳阳天看落雪
2012-4-5
第四篇:大学给了我们什么
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文学院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 涵
亲爱的同学们:
在今天这个我们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我非常高兴地代表学院,向所有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大家圆满完成学业!
同时,我想以一个教师的名义(不管以前是否教过大家),来做最后的一次交流。我讲一个意思: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意思呢?我是想:每当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有可能回忆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大学、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对自己这一段人生的经历进行反思和判断,思考我这四年究竟得到了什么?我生活得怎么样?
据我了解,不少人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从未入大学之前的向往,到进入大学后的迷惘,再到离开大学时的留恋。
未入大学之前的向往,自不必赘言。
而进入大学之后的迷惘,则是现今大学生相当普遍的一种心理经历。同学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教育的局限,学校的局限,当然也有我们自身可能的认识局限,我们发现大学原来不是我们未来之前想像的那样。
但是,不论你的迷惘有多少,当我们终于要离开母校的时候,回头思索,你却都可能认识到:原来大学生活竟是这样的真实;原来学问竟是如此的深广;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的丰富;原来友谊竟是如此的珍贵。于是我 们又顿生留恋之心。
我个人认为,如果反思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那她最主要地不是知识和技能,不是最后的那一张红色的文凭,而是如此这般的一些认识,是在这些认识的背后,你所获得的人生经验,你所渐渐积累起来的人生智慧,这些认识、经验和智慧的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其意义将会在同学们离开学校之后的岁月里愈来愈深刻地得到体会。
我想到北京那位教授的狂言:如果你们到四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挣到四千万,就不要说是我的学生。不论他是出于怎样的用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讲这番话的,他都有他讲的自由和权利。但我认为,这番话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其实意味着它对真正的大学教育价值的扭曲,是不恰当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我则希望同学们记住:如果你们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连四万块钱都没有,你甚至过得非常的落魄,请你仍然明确地说:我是集美大学的学生,我是苏涵的学生,或者其他哪位老师的学生。如果你衣衫褴缕地回到母校,我以为母校应该用比接待那些给学校巨额捐款的校友更为隆重的方式拥抱你的回归。
三十年前,我教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有的年龄比我还大。后来,有人发达了,有的过得很平庸,但是去年,他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打电话给我,每人轮流说一句话,我为我的学生而感动。
二十年前,我教的学生,有不少已经成了教授,其中有一位是优秀的作家和文艺学学者,她经常给我报告她的近况,我也在网上关注着她的学术进展。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十年前,我教的学生,多数还不可能发达,还处于发展之中,但他们也经常打电话、发短信,向我诉说工作的苦恼,家事的繁琐,个人的困惑,我在为他们担忧的同时,却也有坦然的理解。
接下来的这十年间,正好是我在集美大学任教的十年,有许多的学生毕业了,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我为他们寄予更多的热望。
我想,这不仅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体验,也是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共同的体验,而我说的这些学生的情形,也将有可能是在座同学们的未来情形。
我以为,这就是大学,这就是大学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当然,珍贵的东西还有许多,比如说,在这个青春躁动的岁月,你可能上课经常走神,在桌子下边上网、发短信,甚至想办法逃课,若干年后想起来,也是一种特别的记忆;你曾经倾心地追求过某位女生或者男生,但有可能牵手成功,也有可能分道而去,若干年后想起来,或感伤,或庆幸,也都是特别的经历;你也可能与舍友闹了矛盾,可能遇到了不被理解的情形,但是,若干年后,当你们浊酒相逢的时候,也可能一笑泯去所有的怨恨,共同交流人生的体会。这就是大学最珍贵的赐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大学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巨大的缺陷,或者说,它没有能够把应有的优质教育给予同学们。而我们的文学院在你们读书的这几年里,虽然也在快速地发展,比如说我们已经有了一级学科硕士点,明年将有八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但是,有一些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有一些关系到同学们的事情没有办好,这是非常遗憾和抱歉的。我们只能请同学们把这些遗憾留给未来的回忆或者遗忘了。不过,我和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认为,从今天开始,才是你们人生真正的起步,当大家收拾行装,走向各自的未来的时候,我们不仅送给大家衷心的祝福,而且,相信大家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我们以后向别人夸耀的例证,都能成为真真实实地工作着、生活着、奋斗着的自己。
我想:这就是大学的给予,这就是同学们和母校的关系,这就是我和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衷心的临别赠言。
谢谢!
第五篇:第五课羚羊木雕教学案
22、《羚羊木雕》——导学案
主备人:汤秋俠
时间:
使用者:
课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2)人物形象的分析。2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2、预习㈠.:作家作品简介:张之路,山东诸城人。他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少儿们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角(jī)兜(dōu)挽回(wǎn)逮着玩(dǎi)不禁(jīn)寒颤(chàn)反悔(huǐ)怦怦(pēng)树杈(chà)㈢.解释下列生词:
(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 的地方。(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侮而不承认。(7)光彩:形容词。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
4、自学课文,进行质疑、设疑
三、学习过程:
(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贵重)
① 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
明确:
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
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
② 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2)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明确: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1 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文章插入了一段我以前和万方的故事,这种在叙述时候不依照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的方式叫插叙,进行记叙文记叙顺序的知识补充)
(3)根据记叙文的要素,讨论并归纳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16)从开头到“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写父母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并不同意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起因】 第二部分:(17~23)从“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到”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插叙)第三部分:(24~35)从“不知什么时候”到“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写父母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经过】 第四部分:(35~38)从“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到完。
写“我”向万芳要回了羚羊木雕,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着反悔使“我”觉得“是世界是最伤心的人。”【结局】(4)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提示:妈妈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5)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句。思考: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 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提示学生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表达,教师据此顺势点拨)如:a、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b、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c、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或性格粗暴)d、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e、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真)f、“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洁)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一)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
寒颤()
树杈()
羚羊()怦怦()
恶心()
脸颊()
挨揍()
着落()
攥着()
咽喉()
逮捕()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⑴、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 变化,由
而变成。⑵、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
,其作用是。
⑶、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 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⑷、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达标检测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礼物
⑴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⑵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⑶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地退出房门。
⑷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⑸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的艺术殿堂。
⑹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l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⑺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的焦灼中等待。
⑻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⑼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⑽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⑾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原文的括号内,使原旬完整通顺。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2、文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清简要概括。
3、“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中“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4、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
而流泪,第二次因为
而流泪。
5、文章结尾写到雕像碎了,“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请分析一下“女儿”此时的心情。
教学反思:
22、《羚羊木雕》——导学案
主备人:汤秋俠
时间:
使用者:
课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2)人物形象的分析。2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
1、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一个小小的羚羊木雕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话题,昨天我们同学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采访了各自的父母。下面请几位同学转达一下他们父母的意见,有请几位同学!
2、学生自由发言,转达一下他们父母的意见。
3、教者小结:感谢各位同学的发言!以上同学的家长都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其实这场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对亲情、友情的理解也不同了,那么“木雕**”究竟是谁之过呢?同学们:对于“木雕**”谈谈你们的看法。
4、同学们:讲讲自己类似的经历,今后怎么做?
小结:谢谢在座的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又到了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但如何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如何走出教育的误区,我们探讨的还远远不够,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交流,学会理解,学会尊重,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得更加温馨美好!
学习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角色,陈述自己的朗读见解,并在小组内范读精彩句段。(2)分角色朗读
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经义的行径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本文用插叙,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写出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理由。这样也使全文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2)人物形象鲜明。妈妈、爸爸和万芳妈妈都是同一类型人,但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爸爸冷酷,万芳妈妈泼辣。(3)“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小结(学生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守信用,做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教师适当补充)
4、课外延伸 ⑴、搜集关于友谊的名言,比一比谁收集的多。
⑵、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沟通,快乐地生活一生。
5、拓展迁移:续写课文我要回木雕回家后。想象“我”要回木雕回家后,爸爸妈妈的表现,他们说了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一)1、注音:
怦()怦
犄()角
抹()
树杈()攥()
反悔()
逮()捕
逮()着玩寒颤()
颤()抖
2、课文中有几处提到“贵重”两个字?将“贵重”改为“普通”或“平常”二字,好不好呢?文中出场了几个人物?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的?奶奶在整个文章中,只蜻蜓点水地晃了两下,仔细到文中去找一找。请充分发挥想象,为奶奶设计“想说的话”。
3、万芳该不该得这个木雕?你喜欢文中的万芳吗?说出你的理由。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这能全怪我吗?”这句话的? 达标检测
(二)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阅读这篇文章,请大家理解两个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为什么“疲惫不堪”?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