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
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
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案要在创新中与时俱进。
新课程教学备课的重点已经由备教材、备板书、备教法转变为备教师、备学生、备课后反思。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既包括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又包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讲授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既包括课堂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又包括课后的辅导练习和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又包括学生的课堂生成。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新课程中的教案要重点突出人的因素,既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既要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又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优秀的教案总是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总是在教师的高超的“导”的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演”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自由探究,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备课就是一篇教材在手,找资料,翻教参,写教案,把教材研究透了再教给学生。传统的教学对于重点、难点问题仔细分析,反复琢磨,直到“嚼烂”了以后才肯“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求证的过程,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精神。这种“授之以鱼”的错误做法,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大纲在改,教材在改,教法也在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技高超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好的教师不但要自己演技高超,还要教给学生演出的技巧,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研究学生、探索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上。上课前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但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教,不但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更要知道学生该怎么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先备自己,既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心理、备情绪,因为教师的心理和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只要教材不变,一本教案可以连续教好几届学生。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也许教师面对的教材年年一样,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是个个不同,我们怎么能用年年一样的教案来教不同的学生呢?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去除陈旧过时的东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自己。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求合乎规范,但求创新实用;不求形式完美,但求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备学生上。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体现出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教案在实效性的基础上,还要有灵活的机动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次上完课后,都要认真地进行课后反思。好好地想一想这节课的成功所在和不足之处,并详细地记录在教案上。备好课后反思,并在闲暇之余,常看看自己的课后反思,必将促进自己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作者单位系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张金传
第二篇:师德构成要素
师德构成要素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础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似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1.师品,是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教师高尚的师品具有榜样的力量。
2.师爱,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该注意不断培养自己真诚的师爱,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师能,是指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风,是指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教师必须具备学而不厌,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文明端正,求实创新的良好的教风和工作作风,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求知,做事,做人。
师德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门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如果失去了教书育人,或者只是教书不育人,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教育就是苍白无力的。故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似的的核心内容,同时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他分别侧重于师德的三个不同方面,从而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师德的三个不同维度。
第三篇:要素齐全的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概念及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造型要素;运用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引发学生动手造型的兴趣;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以及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造型的制作能力。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 教学过程:
第1—4节课
导入: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怎样过渡到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相互关系。
新授: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2、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3、立体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4、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三大方面。
五、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1)、形态的本质分类
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2)、形态的空间意识
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3)、形态的构成元素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作业:根据立体形态的三大构成元素,通过网络正确搜索出优秀立体构成作品,例如:以线的元素构成的鸟巢体育馆。
第5—14节
教学内容:半立体构成的制作
教学目的:通过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面对物象或某一主题时,能用准确、概括、有力的线条进行纸质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半立体构成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内容:半立体构成是从平面走向立体,即二维走向三维的最基本练习。是在平面材料上对某部位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方法,使加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美感、—定的完整性和立体感。
教学要求:
1、只折不切
2、一刀多折
3、多刀多折
作业要求:
1、注意构图与布局,主次结构线的关系处理得当,制作工整。
2、半立体构成制作出一组共六幅,规格:八开卡纸(10cm×10cm/张)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线的立体构成 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线立体构成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线材构成的表现方法,通过作业实践提高线材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线立体构成造型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线立体构成造型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课时。教学过程:
第1—4节课
导入:线立体构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什么建筑是典型的?
新授:
一、线的立体构成概述
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称为线材。在构成中有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两种。软质线材必须依赖于框架的造型变化而变化。
硬质线材可先确定支撑框架,构成后撤掉临时支撑架,保留硬质线构成的效果。线材的特点:线材本身不占据空间,而是通过线群的集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各种面的包围,形成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使用线材作三维空间构成时,应注意结构和空隙等关系。
1、软质线材的构成
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框架上的接线点作等距分割,从密到疏渐变次序排列,方向可以垂直连接,也可以错位连接,横边连接竖边,或从上部边框交错方位接到下部边框。
线与线的交叉构成,在方向和交叉角度的变化中,主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接近与垂直的交叉;一种是渐变的条形网格结构。网格排列会出现很强的韵律美感。
线材与框架的纳合,可以打线结或在框架上打小孔,用线穿过并固定在框架上,或将木条割成切口,再加白乳胶粘合固定软线材,制成悬挂或软雕塑的立体造型。
框架构成图例
木框架的软线材构成(范例)
2、硬质线材构成
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
(1)结构有不同层次。可以多项组合,形成整体造型。
(2)利用线形、条形组成方形或三角扇形的单体造型、然后从小到大作渐变排列,并进行变向转体等多种变化。
(3)条形硬质材料。先在偏侧的部位作支撑点,用白乳胶胶着,或用金属丝穿透固定再转体变形。或预先构成扇形及其他形式的小型单体结构,再进行重叠、交错,形成各种造型。
(4)将硬质条材先制成框架,再加以组合排列。平行或垂直的结构,部分作斜向排列,局部也可留出空间,形成各种变化。
硬质线材构成(范例)
直线形组合转体组合 框架组合二、线立体的意义
线立体即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富于穿透性的深度感、延伸感,视觉上给人予轻巧灵活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三、线形立体素材
线材的特征,具有长度乃方向性,在空间中有轻快的感觉。一般使用的线材有:竹、藤、木条、草绳、麻绳、棉线、尼龙线、金属管、金属丝、塑料管、玻璃、压克力棒等
三、线形素材形态
1、直线材(其立体构成造型,具有坚硬、严谨的感觉)
2、曲线材(其立体构成造型,具有舒展、优雅的感觉)
四、构成方法
1、单一个体构成(扭曲、弯折)线材的弯曲
曲线材的扭曲
直线材的扭曲
2、基本单位构成(反复、重叠、渐层)
线材的重叠
线材的渐层
线材的反复
作业:通过网上搜集线材立体图片及优秀案例,并思考线材立体造型表现方式。
第5—14节
教学内容:线材立体构成的制作
教学目的:通过线材立体造型实践,使学生掌握线立体构成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物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线材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线材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要点:利用单位线材进行构成的方式如下:
1.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成立体的构造物,叫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
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
(2)用线材的空隙大小具要有韵律感。
2.网架构造: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以铰节构造将其组成三角形,并以此三角形为单位组成构造体。在制作时应该注意:
(1)线材粗细度与长度的比例,考虑线材断面的形状。(2)受力点一定要位于材料的结合部。
(3)注意线材构成的稳定性,一般采用三角形组合。
作业要求:
1、线材主题突出,材料不限。
2、考虑线材形式美要素;
3、多角度观察、构思完整、新颖;
4、造型立体感强,作品尺寸大小适当;
5、布局合理,制作整体,做工精细。教学辅导:
1、及时辅导,有针对性集体讲评
2、适当修改、调整学生作品
3、习作简评
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面的立体构成教学目的:了解面立体构成的概念和情感象征,掌握面的立体构成表现方法,通过实践提高面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面立体构成造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面立体构成造型的创造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教学课时:1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节课
导入:面立体构成和把立体构成、线材构成的关系。
新授:
一、面立体构成
面立体构成即是以面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的形体,具有分隔整体空间、或虚或实、或开或闭的效果。
二、面形素材:
又称板形素材,是视觉上最有效的轮郭,具有单薄与延伸的特性,一般面形素材有:木板、纸板、石板、金属板、压克力板、塑胶板、破璃板、保丽龙板...等。
三、面形素材形態:面形素材形态: 1.直面素材(其立体构成造形,具有单纯、简洁、明快的感觉)。
2.曲面板材(其立体构成造形,具有柔软、较复杂、有变化的感觉)。
四、构成方法:
1.以单位个体构成(扭曲、弯折、挖空、切割...)。
面的扭曲
面的挖空
面的彎折、切割面的弯折、切割
2.以基本单位构成(反复、重叠、渐层...)。
直面材的反复
面材的渐层
面材的重叠
面材是介于线材与块材之间的型材。它是由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构成的立体造型。面的感情含义是平薄而且具有扩延感,面材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也具有平薄和扩延感。观看面的方向、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含义,比如面材从正面的切口方向看有近似线的感情含义。然而从非切口的那些角度观察却给人以近似块的感情含义。用面材构成的空间立体造型比线材有更大的灵活性,其实际功能也比线材更强。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给面材增加一个深度空间,便可形成空间的立体造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空间立体造型结构都具有面材构成的特点。如建筑物、包装盒及各种容器的立体造型,也都是以各种不同的材料制造出来的薄壳立体。因此,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用面材进行构成的基本训练非常重要。通过对各种面材进行构成练习,加深对面材结构所形成立体空间的认识,对立体造型设计及空间设计有重大的启示。
可供面材构成使用的材料较多,在练习时使用250克以上的白卡纸最为方便。它具有一定的厚度,比较挺括,便于切割和屈折,也便于互相连接,加工起来较为容易。
作业:通过网上搜集面立体构成图片及优秀案例,并思考面立体造型表现方式。
第3—14节
教学内容:面立体构成的表现
教学目的:通过面的立体造型实践,使学生掌握面立体构成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物象的面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面立体构成的制作技巧。教学难点:面立体形态的创造。
教学要点:
1、面材通过屈折、压屈、弯曲或切割等方式的加工处理,可形成各种空间立体造型。插接形式可分为几何形体插接和自由形体的插接。
2、自由形体的插接是用一个单位面形作自由的插接,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效果。
对面材进行结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平接粘合
■ 立式活接结合 ■ 带式插接结合
(1)垂直式插接
(2)纵横式插接
(3)咬挂式插接
(4)反抗式插接 4.榫接结合
5.旋插结合
6.压插结合 作业要求:
1、表达主旨明确,创意新颖
2、考虑形式美要素,材质不限
3、多角度观察、构思完整
4、造型立体感强,作品尺寸大小适当
5、布局合理,制作整体,做工精细美观 教学辅导:
1、及时辅导,有针对性集体讲评
2、适当修改、调整学生作品
3、习作简评
第四篇:《图案基础》教案: 图案的构成要素
《图案基础》教案: 图案的构成要素
美术教案 2010-11-19 16:19:51 阅读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金鸽 的 《图案基础》教案: 第四课 图案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的构成要素;掌握图案变化技巧;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点、线、面等图案构成元素
[教学难点]
点、线、面构成元素理论理解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授课内容]
世界万物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但是,点、线、面作为图案的构成要素,已不同于几何学中的概念,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一、图案中点、线、面的运用 进行花卉植物的变化要设计大量的构思草图,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用恰当的技法将纹样表现出来,而技法是通过点、线,面来体现的。
一)点的表现方法
1、点的特点
图案中的点不仅有其位置,并相对地具有面的属性。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点一般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的简单的形。点的组织有疏密、大小、轻重、虚实的变化。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装饰效果。作为视觉元素的点与面的区分,并不依赖于量度,而依赖于比较。但点的基本特征是细小,给人以小巧玲珑之感。
自然形态中处处可见点的存在。孩童眉间的红点,首饰镶嵌的宝石,夜空中闪闪的小星,大海中远
去的小舟等等。
在同一平面上,点的不同形态及其组合,能给人以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单独的点具有求心性
和强烈的注目性。
各类型的点
两个大小相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给人以张力感,终止感。当视线反复于二点之间时,给人以“线”的感觉。两个大小不同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首先集中于大点,然后移向并集中于小点,点愈
小凝聚力愈强。
三个以上并相隔一定距离的点,我们的视线会来回于各点之间,而产生“面”的感觉。点的个数越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越短,“面”的感觉愈强。
依线排列的点,给人以“线”的感觉。依据一定的规律,作大小或分组重复排列的点,给人以节奏感。依大小序列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韵律感。依点的大小、间隔的疏密作渐变排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和
空间感。
2、点的运用
点在图案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点可以构成纹样中的线,也可以组成纹样的面。用点可以再现出图
案的明暗、深浅和层次,效果细腻、精美。
二)线的表现方法
1、线的特点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图案中的线不仅有长短,而且有粗细。因此线也具有“面”的属性。线的判断,依
据形象的长与宽的超特差异。
由点所组成的线条
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构成线的主要特征。线的运动,构成了线的多种形态,如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等形态。不同的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极强的心理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
长线具有持续性、速度性和时间性的运动感;短线具有断续性、迟缓的动感。
粗线具有厚重感和迟缓性;细线具有轻松感和敏锐性。
直线具有明确性、简洁性、锐利性,给人以紧迫感、速度感和力度感,富于男性性格的情感特征。水平线给人以稳定、庄重、静止、平和的意味。当水平线两端无限延长,富有广阔、深远、无垠的心理感应。垂直线给人以崇敬、高尚、庄重的意味。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一种线的形态,具有方向
性和强烈的动感特征。
曲线具有丰满、优雅、柔软、和谐和律动的审美意味,富有女性性格的情感特征。几何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等,具有节奏、比例、规整性与单纯中的和谐感,富于现代感的审美意味。自由曲线如开放曲线、波形线、螺旋线等,曲率不定,富于变化,是极富个性的曲线。追求自然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时,常
运用自由曲线。
线的排列可以表现出虚面的特性,线与线之间相距越短虚面的特性愈强。不同粗细、不同曲直、不同方向的线作交差排列,可以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虚面。
不同粗细或不同疏密的直线(曲线),作有秩序的渐变排列,可以表现具有三次元空间的“曲面”,给
人以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2、线的运用 在图案表现中,线的使用是最广泛的。线有直线和曲线的区别有粗细、轻重、刚柔、强弱、虚实等多种变化,还有枯笔、润笔的效果。线还能表现不同的质感。在描绘对象形体结构和渲染艺术效果方面,线有着丰富表现力,可完全用线勾画出一张图案,不同内容的纹样,可选用不同形式的线来表现。
三)面的表现方法
二次元空间构成的形都可以称之为面。二次元空间是平面形的组织原则。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
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面的形态,富有整体感的视觉特征。面和线一样,具有多形态的属性。作为视觉元素的面,一般有
以下一些形态:
几何性的面,即由数学方式构成的面。有机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性的面,即由直线随意构成的面。偶然性的面,即由特殊技法意外获得的面。
由线的拼合可组成面
不规则性的面,即由自由曲线及直线随意构成的画。不同形态的面,最能表现出面的“轮廓线”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几何直线性的面,具有安定、强固、简洁、秩序性的视觉特征。圆形、椭圆形等几何曲线性的面,有柔软性、数理性、秩序性和明快、自由、整齐的审美意味。
自由曲线构成的有机性面,给人以纯朴、秩序性和富于人情味的美感。自由直线构成的直线性面,如多以斜线构成,易少安定感,但又能产生动感。
面的大、小、虚、实,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面积大的面,给人的视觉以扩张感;面积小的面,给人的视觉以内聚感;实的面给人以量感和力度感,称为定形的面、积极的面;虚的面,如由点或线密集构成的面,给人以轻而无量的感觉,被称为不定形的面或消极的面。
任何形态的面,都以通过分割或面与面的相接、联合等方法,构成新的不同形态的面,并给人以不
同的感受。
以上所述的点、线、面,作为几何形图案的构成要素,既有其自身的独立性,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点的扩大是面,面的缩小即为点;点的移动构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因此,在几何形图案的构成中,要善于利用点、线、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丰富几何形图案的表现。面有各种形状,有大小与虚实变化,有正形与负形之分有点组成的面,有线组成的面。用点线组成的面,丰富而有变化,用块面表现的面,充实而有力。面的存在是相对的。
二、点线面综合表现
图案的变化是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也不只限于点线面的个别运用,往往是以点线面综合运用的形式构筑出黑白灰的层次对比和各种形的变化,形成主题突出、特征鲜明、丰富生动的画面效果。
点线面综合变化
点线面综合表现
[小结]
1、图案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
2、点的形状有规则形、自由形。
3、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4、线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方向性和长度。
5、不同形态的面,是由点或线密集或线的移动构成的。
[作业练习]
1、画出不同形态的点20个。
2、画出不同形态的线20条。
3、运用点、线、面等元素作图案4幅,规格20cm×20cm。
第五篇: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主体——传播者
传播客体——受传者(或受众)
传播信息 ——内容
传播渠道——媒介
传播效果——反馈
大众传播的定义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五大先驱
拉斯韦尔的贡献: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播的三功能说倡导并亲身实践了内容分析法
卢因的贡献: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学”,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
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创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 倡导并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霍夫兰的贡献 系统研究了“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 倡导并确立控制实验法
施拉姆的贡献: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形成了传播学,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壮大,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美国经验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两大学派的比较
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VS为何传播②研究方法:经验事实VS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只知拜佛VS只想拆庙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
1.中国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与传媒市场的需求不匹配
文化创意产业: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
传播学人才培养方式:应试型为主,应用型为辅;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脱离市场需求,与社会接触少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
2.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继承和发扬
①儒、释、道三足鼎立
以佛养心,以道养身,以儒治国。
3.本土化的传播学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如: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
当代中国媒体应保持的传播态度
社会主义政治背景下传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