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亡羊补牢》 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张彩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寓言两则》包括两个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本课时主要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及时改正还不算晚。故事情节简明有趣,这则寓言故事中所谈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也很喜欢读这方面的书,而且在我平时有意的对孩子们在朗读方面的指导,孩子们也喜欢诵读故事。在三年级上学期就已学过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对寓言并不陌生,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班中有一部分学困生,对于字词的记忆和书写很吃力,虽然是三年级了但我对于孩子们在识字方面仍未放松。
三、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字词的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
2、这节课中我认为体现最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亡”和“牢”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最终得出这里的亡是丢的意思。还有一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进行理解课文,抓住课文养羊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来得出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窟、窿、叼、劝 ”4个生子,会写“寓 则 窟 窿 狼 叼 街 劝 悔”9个生子。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4、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即使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也不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运用放声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合适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寓言故事内容,体会寓意。要给足学生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读有所悟。
(二)情境教学法。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分角色朗读和给孩子们创设情境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联系实际,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寓意,进而全面明了寓意。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寓意的理解是必要的教学环节,特别要联系自身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提升学生对寓意的理解程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彰显学生的言语魅力。
六、说教学步骤
首先,通过猜谜导入,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和知道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初读寓言,整体感知寓意。通过学生放声朗读,我巡视检查学习预习情况,让学生读后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重点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叼”“悔”等字的字形。在初读中,扫清阅读障碍,为下文精读课文铺平了道路。
第三,精读寓言,深入理解寓意。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读、说都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与恰当引导,教师的引导直接关系着本节的教学效果,也关系着全课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因此,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通过自由读文、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来理解丢羊的原因;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两次丢羊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寓意。这样教学,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第四,联系实际,深刻体会寓意。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例互相交流,充分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给足学生说话的时间,再辅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让学生演绎精彩。
最后,总结全文,课后活动延伸。通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并简单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
第二篇: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辛苦了!(一、说教材)
今天我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三年级第三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一则。该组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展开。《亡羊补牢》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子。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用与学生问答的方式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我们学会看问题、学会想问题。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3、初步学习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指导书写个别难写、难认的字。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心理变化与行动以及产生的不同后过来得出寓意。
5、总结明理。
6、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8、作业设计(本节课中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教,我将努力改进完善。)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用与学生问答的方式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我们学会看问题、学会想问题。师:与学生一起板书:9寓言两则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首先寓言故事猜一猜,复习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引出寓言的特点。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2、看视频故事,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则寓言的兴趣。
三、初步学习课文
1、学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多音字和重点句子的掌握程度。
3、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4、朗读展示。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2、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丢羊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老师提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1)养羊人想:“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把它变成肯定的语气: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那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指导学生用毫不在乎的语气读出)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找出第二次丢羊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老师提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1)“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换一种说法“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这两句前后对比,那一句更能表明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
(2)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3)齐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画出有关词语)“赶快”“结结实实你”
(5)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10、好我们一起来填填空。
11、那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寓言给我们复述一下。
六、总结全文
(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由此可见……..)
七、拓展补充
1、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请举例说说。
2、假如养羊人碰见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他会说些什么?
八、作业设计 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想法
已经丢了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管
结果
又丢了
赶快堵
在没丢过为时不晚
第三篇:亡羊补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
(二)、理解题目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
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羊圈后悔劝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读词
(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
(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
(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第四篇: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1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寓言两则》包括两个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本课时主要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说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第一步,学生讨论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第二步,指明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梗概。
这一步,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第一步,初读课文,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第二步,教师讲解并示范“窟窿”这两个字。接着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匪浅。
第三步,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对于不理解的词,我会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步,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我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再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
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第三步,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
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第一步,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导中,我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又要联系学习中发生的事,既要说亡羊补牢的事,又要说亡羊还未补牢的事。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其重要性。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亡羊补牢的寓意。设计时联系前面教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劝劝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懂得亡羊补牢,那么最终也不会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劝劝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小偷小摸的同学,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护有这些行为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说效果】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亡羊补牢说课稿2
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前,我先简单谈谈自己对寓言的一些认识。我们都知道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苦头。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从上述寓言的特点中,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寓言的教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正确把握它的寓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而我在研究这节课时,着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领会课文的寓意,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
一、学习寓言,感悟寓意。
拉封丹说得好:“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寓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这决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训性和讽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隐含在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师要把寓言里的'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来教,不应过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亡羊补牢》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故事的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养羊人错在哪里?认识不补牢的后果,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教学时我主要这样安排:
学生初读课文,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后让学生找自认为与这个故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词语,并说明其中的理由,这一步的安排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让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三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二、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
寓言的基本思想是某种道德教训。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导中,我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又要联系学习中发生的事,既要说亡羊补牢的事,又要说亡羊还未补牢的事。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其重要性。
三、应用寓言,教育他人。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亡羊补牢的寓意。设计时联系前面教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劝劝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懂得亡羊补牢,那么最终也不会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劝劝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小偷小摸的同学,让他们改正错误。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护有这些行为的学生的自尊心。
亡羊补牢说课稿3
《亡羊补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把本次说课的主题确立为了:强化自主合作学习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强化自主合作学习
纵观本堂课,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一处,如下:
1、“通读故事,会讲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并设计了自主学习检测的三个环节:(1)开火车认读生词。(2)抽读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的环节有二处,如下:
1、合作问答
师: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生:怎么会丢羊的?
生:丢了几次羊?
生:怎么补牢的?
生:后来怎么样?
师:(随机板书学生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读课文后同桌两人合作问答。
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这一合作交流,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顺利讲好故事做铺垫。
2、合作讲故事
师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学生练习讲故事后,小组汇报讲故事。当然,展示时有的小组选择了个人汇报,有的选择了合作汇报。不管方式如何,孩子们合作得都很好!
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关于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据板书提问,同桌互问互答,理清故事顺序,然后小组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轻松突破。
而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层提问,顺势引导的方法,如:
一问:养羊人的心情变化。一开始她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怎么想呢?
二导: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三延伸: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在孩子们交流后,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这个故事的出处,学习了相关的八字成语。
反思这堂课,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更加进步,谢谢!
亡羊补牢说课稿4
说教材
今天我即将要上的课是寓言《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说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说教法
★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说设计
★为了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然后初读解题。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书写生字小学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总结
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
3、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4、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解题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请给“亡”组词(预设:“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找字典来帮忙,并把它记住。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亡羊补牢说课稿5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20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亡羊补牢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孩子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六、说教学效果。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道理浅显,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同时,我还注意生字词的识记。教学效果良好。
亡羊补牢说课稿7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段阅读教学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比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也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增强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古诗古文,成语故事、神话4篇课文,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又丢了羊,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学之前听过成语故事,对《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但对其中的道理不够明确,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听众的角色,在课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转换,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讲给别人听,成为一位讲述者。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及以说明。
一、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第一屏:羊圈 钻 叼 邻居
第二屏: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养羊人在第一次丢了羊之后是:满不在乎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是:后悔极了
第三屏: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亡羊补牢
2、激趣,回忆课文内容
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多同学还喜欢讲故事,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楚国的楚襄王不听大臣庄辛的劝告,遭到了秦国的攻打,庄辛就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楚襄王听后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成为了一个好国王。
回忆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什么故事?
学生对课文内容早已不陌生,对其中的道理理解还不够深刻,我通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比较中明白道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骤进行。
1、默读画批,反馈交流。
(1)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思考养羊人两次丢了羊之后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2)反馈画的句子:那个人满不在乎地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他后悔极了,说:“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第一次丢羊后————————满不在乎。
当养羊人发现羊圈上有一个大洞,狼钻进洞叼走一只羊, 养羊人对此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
①邻居看见了是怎样说的?
出示:“赶快把羊圈修好吧!” 读一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赶快”一词、句尾的“!”体会邻居关心他,为他担心,为他着急,想让养羊人赶紧修羊圈。
②角色体验:你们一下子就听懂了邻居的话,他是在让养羊人修羊圈,而且还要及时修!那你们现在就是这个邻居,我是那个养羊人,快来劝劝我吧!
③教师根据学生相劝的话,适时说出“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你觉得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不听劝告)
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呢?你们猜一猜我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读: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会满不在乎的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谁能把养羊人满不在乎地样子读出来?
④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为养羊人满不在乎不听劝、不补羊圈,结果第二天羊又丢了,这就是亡羊(板书亡羊)。这个“亡”就是丢失的意思。
过渡:那个人又丢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态度?
★第二次丢羊后——————后悔极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都怪我呀,我应该听邻居话。”
读读两句话,比较哪一句更能表现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养羊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语言体会养羊人特别后悔的样子。
读一读、评一评。
③你就是那个养羊人,请你把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2、改正错误,补好羊圈
养羊人不仅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
3、梳理归纳,比较不同
(1)回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行动、结果一样吗?你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态度 行动 结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满不在乎 没补羊圈 又丢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极了 立刻补好 再也没丢过
【设计意图: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归纳,进一步比较两次丢羊后态度、行动及结果的不同,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这个养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说一说。
★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或他人的实例谈谈理解。
预设:1、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引导“亡羊补牢”与“知错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师举一个实例引导。
三、指导评价,讲好故事
1、我们学得这么好,不仅了解了内容,还明白了道理。
指导: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讲出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不同结果。
(2)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今天评选出“讲故事小能手”。那就来练练这个故事吧。练讲故事,互相练,指名讲
2、评价讲故事情况:故事的内容讲清楚
讲的是否生动(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心理)
四、识写“应该”,正确书写
养羊人终于明白了: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我们来学习“应该”二字
(一)记字形: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该”字利用“刻”“孩”换偏旁来学习)
(二)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应”写漂亮,该注意什么?
(1)整体看:帮包围结构。 广字旁里面的笔画容易写散。
重点笔画:
(2)教师范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独立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
(4)投影反馈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字。
(5)学生修改自己写的字,再对照范字独立写,争取比前一个写得更漂亮。
2、“该”的言字旁应该写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两个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笔是点。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看来“亡羊补牢”还真是个好办法啊。看来有的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补救还来得及,不会再造成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仅学会了故事,懂了个道理,还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布置作业:必做: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听。
选做:把自己知道的一个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满不在乎
15 亡羊补牢
后悔极了 修好羊圈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说课稿8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 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 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1.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2.体现故事“寓言”特点;3.精炼故事内容
4.美化板书形式。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力求通过板书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让教学涌动着情感的灵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心灵交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生成。
五、说教学反思
第五篇:《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
《亡羊补牢》说课稿1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9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一、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 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设计理念:字词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 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 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养羊人和街坊的对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出示句子: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转换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1.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2.体现故事“寓言”特点;3.精炼故事内容
4.美化板书形式。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力求通过板书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让教学涌动着情感的灵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心灵交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生成。
五、说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说课稿2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寓言两则》包括两个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本课时主要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说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一、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
第一步,学生讨论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第二步,指明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要介绍亡羊补牢这个故事的梗概。
这一步,把对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体现了联系旧知建构新知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第一步,初读课文,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馈。
第二步,教师讲解并示范“窟窿”这两个字。接着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教师根据三个汉字在音、形、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分别加以示范指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汉字的掌握做到扎实、有效。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受益匪浅。
第三步,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对于不理解的词,我会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步,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我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再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
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第三步,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
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四、揭示寓意,启发现实意义。
第一步,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第二步,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导中,我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又要联系学习中发生的事,既要说亡羊补牢的事,又要说亡羊还未补牢的事。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其重要性。
五、结合练笔,应用寓言育人。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亡羊补牢的寓意。设计时联系前面教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劝劝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懂得亡羊补牢,那么最终也不会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劝劝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小偷小摸的同学,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护有这些行为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说效果】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亡羊补牢》说课稿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段阅读教学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比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也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增强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古诗古文,成语故事、神话4篇课文,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又丢了羊,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学之前听过成语故事,对《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但对其中的道理不够明确,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听众的角色,在课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转换,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讲给别人听,成为一位讲述者。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及以说明。
一、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第一屏:羊圈 钻 叼 邻居
第二屏: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养羊人在第一次丢了羊之后是:满不在乎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是:后悔极了
第三屏: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亡羊补牢
2、激趣,回忆课文内容
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很多同学还喜欢讲故事,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楚国的楚襄王不听大臣庄辛的劝告,遭到了秦国的攻打,庄辛就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楚襄王听后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成为了一个好国王。
回忆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什么故事?
学生对课文内容早已不陌生,对其中的道理理解还不够深刻,我通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比较中明白道理,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骤进行。
1、默读画批,反馈交流。
(1)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思考养羊人两次丢了羊之后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2)反馈画的句子:那个人满不在乎地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他后悔极了,说:“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第一次丢羊后————————满不在乎。
当养羊人发现羊圈上有一个大洞,狼钻进洞叼走一只羊, 养羊人对此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
①邻居看见了是怎样说的?
出示:“赶快把羊圈修好吧!” 读一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赶快”一词、句尾的“!”体会邻居关心他,为他担心,为他着急,想让养羊人赶紧修羊圈。
②角色体验:你们一下子就听懂了邻居的话,他是在让养羊人修羊圈,而且还要及时修!那你们现在就是这个邻居,我是那个养羊人,快来劝劝我吧!
③教师根据学生相劝的话,适时说出“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你觉得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满不在乎、不听劝告)
为什么会满不在乎呢?你们猜一猜我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读: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会满不在乎的说:(“着什么急呀,过两天再说吧!”
谁能把养羊人满不在乎地样子读出来?
④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为养羊人满不在乎不听劝、不补羊圈,结果第二天羊又丢了,这就是亡羊(板书亡羊)。这个“亡”就是丢失的意思。
过渡:那个人又丢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态度?
★第二次丢羊后——————后悔极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
“都怪我呀,我应该听邻居话。”
读读两句话,比较哪一句更能表现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养羊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语言体会养羊人特别后悔的样子。
读一读、评一评。
③你就是那个养羊人,请你把当时的情景说一说。
2、改正错误,补好羊圈
养羊人不仅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
3、梳理归纳,比较不同
(1)回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态度、行动、结果一样吗?你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态度 行动 结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满不在乎 没补羊圈 又丢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极了 立刻补好 再也没丢过
【设计意图: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归纳,进一步比较两次丢羊后态度、行动及结果的不同,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这个养羊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说一说。
★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或他人的实例谈谈理解。
预设:1、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引导“亡羊补牢”与“知错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师举一个实例引导。
三、指导评价,讲好故事
1、我们学得这么好,不仅了解了内容,还明白了道理。
指导: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讲出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不同结果。
(2)在讲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
今天评选出“讲故事小能手”。那就来练练这个故事吧。练讲故事,互相练,指名讲
2、评价讲故事情况:故事的内容讲清楚
讲的是否生动(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心理)
四、识写“应该”,正确书写
养羊人终于明白了: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我们来学习“应该”二字
(一)记字形: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该”字利用“刻”“孩”换偏旁来学习)
(二)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应”写漂亮,该注意什么?
(1)整体看:帮包围结构。 广字旁里面的笔画容易写散。
重点笔画:
(2)教师范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描红,独立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
(4)投影反馈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字。
(5)学生修改自己写的字,再对照范字独立写,争取比前一个写得更漂亮。
2、“该”的言字旁应该写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两个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笔是点。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归纳总结:看来“亡羊补牢”还真是个好办法啊。看来有的事情出了差错及时补救还来得及,不会再造成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仅学会了故事,懂了个道理,还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布置作业:必做: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听。
选做:把自己知道的一个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满不在乎
15 亡羊补牢
后悔极了 修好羊圈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说课稿4
《亡羊补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把本次说课的主题确立为了:强化自主合作学习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强化自主合作学习
纵观本堂课,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一处,如下:
1、“通读故事,会讲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了自主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并设计了自主学习检测的三个环节:(1)开火车认读生词。(2)抽读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合作学习的环节有二处,如下:
1、合作问答
师: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生:怎么会丢羊的?
生:丢了几次羊?
生:怎么补牢的?
生:后来怎么样?
师:(随机板书学生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读课文后同桌两人合作问答。
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这一合作交流,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顺利讲好故事做铺垫。
2、合作讲故事
师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学生练习讲故事后,小组汇报讲故事。当然,展示时有的小组选择了个人汇报,有的选择了合作汇报。不管方式如何,孩子们合作得都很好!
二、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关于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据板书提问,同桌互问互答,理清故事顺序,然后小组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轻松突破。
而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层提问,顺势引导的方法,如:
一问:养羊人的心情变化。一开始她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怎么想呢?
二导: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三延伸: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在孩子们交流后,课件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这个故事的出处,学习了相关的八字成语。
反思这堂课,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更加进步,谢谢!
《亡羊补牢》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
《亡羊补牢》说课稿6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课文的《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字词的学习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错误。
2、这节课中我认为体现最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亡”和“牢”中学生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但对于这亡是死的意思却是错的。我就让学生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最终得出这里的亡是丢的意思。还有一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进行理解课文,抓住课文养羊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来得出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体验。在精读课文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个养羊人是个聪明的人还是愚蠢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进行个性化体验。
在本次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些习题,进行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因为匆忙估错了时间就没有进行练习,我认为这是个不小的损失。这节课中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多批评指教文章来
《亡羊补牢》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使学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设计
1、为了孩子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拉近距离,我采用了谈话激趣法揭示课题。
2、然后初读解题。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4、明理,通过学生以物生情,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突破重难点。
5、拓展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六、说教学效果。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道理浅显,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悟道理。同时,我还注意生字词的识记。教学效果良好。
《亡羊补牢》说课稿8
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前,我先简单谈谈自己对寓言的一些认识。我们都知道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苦头。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从上述寓言的特点中,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寓言的教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正确把握它的寓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而我在研究这节课时,着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领会课文的寓意,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突破:
一、学习寓言,感悟寓意。
拉封丹说得好:“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寓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这决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训性和讽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隐含在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师要把寓言里的艺术形象当作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来教,不应过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亡羊补牢》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故事的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养羊人错在哪里?认识不补牢的后果,其次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教学时我主要这样安排:
学生初读课文,理解亡羊补牢的字面意思后让学生找自认为与这个故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词语,并说明其中的理由,这一步的安排让学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然后抓住“劝告”一词让学生认识养羊人犯下得错误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补牢,补牢带来什么好处?在这中间,我又设计了相应的语言训练:一是让学生想像养羊人后悔时的心理活动即是怎么想得,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上次听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的话,将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让学生体会“赶快”一词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补牢的重要性,三是让同桌合作对话,养羊人修补羊圈时那个街坊又刚巧路过,想像两人又会怎样对话?学生在上述感悟活动中充分认识了补牢的重要性。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现出来了。此时教师进行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二、在学生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
寓言的基本思想是某种道德教训。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说说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以及知错就改带来的好处或还处于糊涂之中的学生不改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导中,我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又要联系学习中发生的事,既要说亡羊补牢的事,又要说亡羊还未补牢的事。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其重要性。
三、应用寓言,教育他人。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亡羊补牢的寓意。设计时联系前面教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劝劝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懂得亡羊补牢,那么最终也不会被洪水冲走了,同时让学生劝劝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小偷小摸的同学,让他们改正错误。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护有这些行为的学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