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时间:2019-05-15 06: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第一篇: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案例呈现】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案例点评】

同样的一只蜘蛛,面对潮湿的墙壁,勇敢而倔强地爬向自己的网,在不同的人眼中,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启示。此案例告诉我们:心态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心态就是人的人生态度的集中表现。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也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人只争朝夕、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充满自信,相反,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则使人浑浑噩噩、畏难退缩、颓废堕落、自暴自弃。因此,面对人生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人们应该确立起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二目“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中“人生态度”课程导入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也可用于“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的教学。

第二篇: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 【案例呈现】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案例点评】

同样的一只蜘蛛,面对潮湿的墙壁,勇敢而倔强地爬向自己的网,在不同的人眼中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启示。人生态度在主要方面决定了一个人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使人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中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一目“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中“人生态度”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三篇:《识字4》识字教学案例

《识字4》识字教学案例

绥德县第二小学白霞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它们活动特点也不一样。

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让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下面就以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片断为例,剖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同时谈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

片断一 识字教学部分

1、(课件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

7、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

8、谁敢挑战他?

9、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

10、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该识字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小组合作识字,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该识字教学活动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因此,全班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较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片断二 巩固识字部分

1、(出示没有标拼音的生字)分男女同学认读生字。

2、打乱生字卡片顺序开火车认读。(小组读、个人读)

3、让每个学生认读手中的词卡。(不带拼音的词卡)

4、游戏识字:老师读字,学生找字,找到的迅速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快,找得对。

5、两个小朋友合作识字:一个同学读字,另一个找字。

6、把字“送回家”,并读一读。

(1)认读写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词卡;(2)这些动物出来郊游时迷了路,谁来把它们送回家;(3)指名把卡片贴在图上。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识字巩固识字的这部分教学活动,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把词语送“回家”等游戏活动(读字、找字)来巩固识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配合和协 调,学会自主和合作。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巩固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当学生开始疲劳时,我 们进行把词语送“回家”的活动(把迷路的动物送回家),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找一找词语。学生非常踊跃参与游戏活动,这样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再一次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课后反思:

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这部分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引导自主发现为主。识字的巩固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教师采用自测、互测、抽测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落实识字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识记本课生字词收到较好的效果,也使学生逐步达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不过,本课在识记生字教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把“qiu yin”读成“qiu ying”,当时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正音,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处理。如果,当时教师及时进行前鼻韵母“yin”和“ying”后鼻韵母的比较,那么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过程效果会更佳。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案例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案例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案例2: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案例3: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案例4: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案例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教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案例4:“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教师: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案例5: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 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爱因斯坦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味地蛮干,他将一事无成。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案例6:“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提问: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教师: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在精神与物质、道义与私利、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的坐标上,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同时也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严厉惩罚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案例7: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教师: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8: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教师: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案例: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教师: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案例:《嫦娥奔月》嫦娥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

设问:“嫦娥”成功奔月作为探月工程的一部分,是如何体现了普遍联系原理的?

教师:探月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与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案例1:神七问天

设问:“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教师: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中国的“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案例2:“阳光女孩”----桑兰的故事 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还被称为“申奥大使”。

桑兰在国家女子体操队时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比赛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此后,坚强的她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

1999年1月她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外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2000年5月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2002年9月,桑兰加盟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奥运之路。也是在2002年9月,桑兰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破格免试录取,就读广播电视专业。

2007年桑兰与互联网结缘,她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她也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特约记者。

桑兰在2007年6月作为“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加入到了“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筹建工作中,为了让更多曾做出突出贡献的伤残运动员有个更好的归宿,她将为退役运动员的社会福利事业展开各方面的工作。

命运的多舛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她艰难而又坚毅地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

桑兰传播着中国的奥运之梦,她此生注定要和奥运结缘。

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

上述材料,说明“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案例1:网络的两面性:利与弊

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案例2:刘默涵的故事: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案例1:纸上谈兵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

案例2:爱迪生的故事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案例1: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案例2:地心说与日心说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案例3: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案例1: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90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案例2: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了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称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教师:“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启示我们如何增强创新能力?

学生:讨论(略)。

教师: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要充分发挥想象,巧妙捕捉灵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案例1:拥有激情,也就拥有了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埃里克•韦亨迈那是一位盲人,33岁的时候,他得了罕见的视网膜疾病,以致双目失明。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出色的登山队员,并梦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失明之后,埃里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凭借着梦想和努力,他终于在2001年5月25日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巅。当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一刹那,梦想成真了,很多人都为他欢呼,为他高兴。

案例2:“鲁迅弃医从文”故事

教师归纳:社会环境和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生目标也应随时修改和更新。

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像深谋远虑的将军一样,时常根据战局改变战略。如果此项计划无法进行,就须由另一项计划替代。但是一定要牢记:我们可沿着成功之路改变计划,但不要轻易改变目标。因为“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案例1: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孙中山的理想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的理想是实行帝制,独裁统治。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案例2:王宝强的“从农民到影帝”

从王宝强的“从农民到影帝”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案例1: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视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教师: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熄灭心中信念的火把,坚定信念是奠定实现理想的基础。案例2:卧薪尝胆

有一个古代成语叫“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越王勾践以俭养志的故事。春秋时候,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做了俘虏,给吴王夫差养马三年。回国之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他惟恐舒服的日子消磨意志,就把软绵绵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当褥子;在屋梁上挂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都要用舌头舔一舔,以示不忘苦难,以激励自己的斗志。就这样,勾践东山再起,终于打败了吴国,报了国仇。

教师:这个典故说明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前进的。因此,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案例3:第一千零十次推销

“肯德基”的标志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人。

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的救济金只有105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还能对人们做些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自己有一份秘方,那是一种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可能喜欢它。我何不把这份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

在后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足迹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教师:一个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的。许多志士仁人都经历过刻苦锻炼以形成顽强意志的过程。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案例1:天堂与地狱的故事

有个西方故事:神甫们为了使基督徒们将来有个较好的归宿,就先后带他们到“地狱”和“天堂”去看看。在“地狱”里,有许多人坐在餐桌旁,愁眉苦脸。因为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而他们的双手却被绑得直直的,用餐的工具被绑在直直的手上。每个人都自己拼命想吃,可就是吃不着,只好都在那里干着急,看着美餐受饥饿。在“天堂”的情况和“地狱”一样,唯独不同的是那里的人都满脸笑容,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餐具喂给别人吃。案例2:赢得回头客

一个22岁开始创业办建筑装饰公司的女孩,30出头即已资产过亿,她成功的第一秘籍是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想到顾客能够把活儿给我,我非常感激。拿到一个工程,本来我既可选择廉价材料,也可选择价钱低的工人,但我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后来有许多人主动帮我推广宣传,因为工程质量是人人看得见的。我很清楚,质量是我们的命根,所以我抓得很紧。

教师点评: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教师小结: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案例1:武文斌事迹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6月17日晚,济南军区士官学员武文斌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这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对共和国的承诺。案例2:李桂林、陆建芬事迹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只有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他们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正是他们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志。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看他贡献的大小。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没贡献,没价值;索取大于贡献,负价值。案例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世纪60年代初,在带领学生们下农村生产实习时,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状况,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50多年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勤恳劳动,锐意进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案例1:永远鼓舞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温馨提示:为什么一定要是第一呢?因为你本来就是第一。至少,你要在意识中播种争第一的信心,这样,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记住!生活需要个性。案例2: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他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

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

结合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案例3:感悟自由和约束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

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

“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

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起舞,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动了。一天夜间,一阵急风骤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

“不!”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已经有点迟了!”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哲理简析:(1)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木桩的束缚是为了帮助小树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它茁壮正直地成长,“在束缚下成长”。

(2)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的。人可以摆脱和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但不能克服所有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一旦失去约束,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将他击败,这也许是一条铁的定律。生活中不能没有约束。

第五篇:《蜘蛛》教学设计

湖北汉川骆小斌 [学习目标]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重点]

2、学习如何抓住特征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用具] 蜘蛛相关图片、cai投影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蜘蛛顿生敬意,那么,蜘蛛还有哪些生态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建人的《蜘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演示:(自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蜘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怎样的生态特征?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1)师简单复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本篇课文的说明顺序的逻辑顺序。

三、学习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1、什么是生动说明?

(投影演示)生动说明是用具体详尽、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摹事物、描述过程,使读者乐于了解、便于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课文哪些部分写得具体生动?(第2、3自然段)自读课文、回答。第2、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生动说明书的方式。

3、以第2自然段为例,归纳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同座讨论)(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a、运用了一些形容词、动词、副词——准确传神再现情景 b、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

四、出示蜘蛛相关图片,并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关于蜘蛛的说明文,字数不限。

下载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4:蜘蛛与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蜘蛛教学设计

    《蜘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 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课文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

    《蜘蛛》教学设计

    《蜘蛛》教学设计 《蜘蛛》教学设计1 一、导入(2分钟)课前小动画——蜘蛛织网,听了儿歌,你发现小蜘蛛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只蜘蛛不织网也不捉虫,它要开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有趣......

    蜘蛛教学反思

    背景:《蜘蛛织网》是一年级第二学期读课文识字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一只蜘蛛在织网时,很多小动物们都来邀请它和他们一起玩,可蜘蛛却毫不心动,一心一意地织网,当大公鸡请求帮忙逮......

    物流案例与分析4

    《物流案例与实训》作业四: 1. 日本卡斯美超市负责商品采购业务的部门在对商品进行分类上采取了哪些有特色的措施?对我国超市连锁经营有何借鉴作用? 答:特色措施: ①确定商品分类......

    4 创新教学设计案例与评析A2

    水平一(一至二年级) 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学习案例8:主题情境游戏(白、蓝球) 案例9:野外生存 案例8 主题情境游戏:白、蓝球 [水平目标] 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

    案例4

    位于J省A县的Q公司与位于C市(直辖市)B区Z公司的三级分公司因一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发生纠纷。Q公司诉至法院,Z公司的三级分公司应诉,同时,位于C市(直辖市)C区的Z公司二级分公司作为......

    案例4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各行业影响大剖析 1利好股市理财师建议关注银行股 银行放款货币政策将松动 钟朋荣:对股市是利好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谈到,“股民盼存款准备......

    美术片断教学案例4

    范例四(说课):美术课堂的奇与妙 ----《奇妙的撕纸添画》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爱绘画是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绘画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撕纸添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