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

时间:2019-05-15 07: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

第一篇: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

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 【案例呈现】

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2013年4月11日,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11月27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审理中,林某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等进行了辩解。2014年2月18日,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5月,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不接受请求信内容,他说黄洋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他也不认同“林森浩不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的说法。

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5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罪犯林森浩执行死刑。

【案例点评】

本案例社会影响极大,是在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典型案例。本案例的关键词:一是“集体生活空间”,二是专业,三是漠视,四是缺位。案例中林某将剧毒物品置于公共生活空间的饮水机中(其当时行为指向性很强,但是不排除其他同学饮用的可能性);林某系医学专业学生,熟识所投放药品,对药品属性、剂量、人饮用的后果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林某对生命的漠视,体现在投毒之后,他有多次机会告知被害人或者医生,减轻对被害人的伤害甚至挽救其性命,可是他却安然度过半个月的时间,眼见着被害人死去;在林某的身上法律是缺位的,他的字典中没有“法律”一词,正如网友评论:对法律没有应有的敬畏,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缺乏足够的理性才会有如此行为。生命是最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该有底线。

“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执行”,只是反映了复旦大学生的善良愿望,但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不能因为人情、舆论、民意影响法律的适用。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以在第二节第二目“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中“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教学时使用,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白法律具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第二,呈现本案例时,重点指出林某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意识的淡漠;也要结合同学的请求信进行分析,民意可不可以超越法律,那样法律的权威性何以保持?

第三,讲解本案例要注意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思考,不仅从法律角度,也从人情和道德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学院考查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2013年 6 月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一、案件背景.............................................2

二、高校杀害同学案件举例.................................2

三、就此类案件的分析与反思...............................3

(一)分析...............................................3

(二)就此案的反思.......................................3

1、对当事人的反思.......................................3 2.对社会环境的反思......................................4

四、我的建议.............................................4

(一)个人方面...........................................4

(二)其他方面...........................................4 参考文献.................................................5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摘要: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复旦投毒案震惊了整个社会,这件事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谁酿成了这场悲剧!他人的生命应是既神圣又要受到我们尊重的。为什么生命又得不到保护,得不到尊重,屡遭践踏。本文就复旦大学投毒案展开,分析了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处理矛盾的方式,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关键词: 大学生投毒 心理扭曲 正确发泄 尊重生命

一、案件背景

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2010级)黄洋,于2013年4月1日因身体不适入院,病情危重,经抢救无效,于16日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该校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林某存在嫌疑并被依法刑事拘留。16日下午,复旦大学将其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的校徽换成黑白色,发布通报:“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于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

二、高校杀害同学案件举例

朱令铊中毒案,清华才女大学生朱令于1994年12月11日晚上在北京音乐厅参加演出之后,于次日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此案至今未破。

2004年在马加爵云大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学生发生口角致室友死亡。根据南京江宁警方初步调查,16日21时许,该校学生袁某在宿舍内玩电脑游戏,同宿舍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为此事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了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4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宿舍发现腐尸。4月17日中午,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一学生宿舍6楼室内发现一具腐烂的尸体。知情者透露死者为该校学生,死时无人知晓,直至尸体腐烂味溢出才被发现并报警。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 2

查。

2013年4月17日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当日20时30分左右,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持水果刀将在该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此案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三、就此类案件的分析与反思

(一)分析

我们通过对案发原由的调查,就会发现这类案件的一个共同点:被害人与当事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导致酿成大祸。这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为什么一点小摩擦就大打出手呢。

拿复旦大学投毒案来分析。直至今日,在与林某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某会毒杀室友。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某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

很多身处林某的圈子从未留意林某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某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某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某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某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某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

由此我们可看出林某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近年来的高校凶杀案的案犯都有这个问题,心理的极度扭曲,难以抑制的愤怒,以及错误的发泄方式,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就此案的反思

1、对当事人的反思

惨案的造成和当事人本身有极大的关系。林某扭曲的内心造成了黄洋的不幸,而其他人的心理问题又造成了相似的悲剧。就这点来看,现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小的问题。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这类案件也反映了一

些大学生不会正确的处理问题,不知道什么是发泄的正确方式。做事太计较,缺乏包容心。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

不能正确的解决出现的矛盾也是这类案件的一个突出的反映。出现了矛盾,就在心里产生杀人的动机,是心理的极大扭曲。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是正常的,因为人与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可能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矛盾实为正常。有了矛盾就要解决矛盾,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出在这一环节:用什么方式解决矛盾。我认为交流谈话是最有效的方式,用你的诚意打开对方的心扉,谈谈你们共同的话题等等。等你们谈完了话聊完了天你就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你就会觉得你们之间发生的小摩擦真是没什么了。

2.对社会环境的反思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陡然上升,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人们之间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等等,都会使我们的心理发生变化。我们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生活,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如果不及时调整调节,就会我们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抑制力。所以,我们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来健全我们的人格和心理,使我们最现代社会的洪流中浪遏飞舟。

四、我的建议

(一)个人方面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要视之以平淡;面对他人错误和缺点,我们要包容和尊重对方;发生了矛盾,我们要尝试简单的沟通来解决矛盾;我们还要学会发泄,不要动辄起杀机,学会倾诉,告诉你的朋友你的想法,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你会感觉轻松。

(二)其他方面

学校的重要药剂应有设专门看管人员,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还要多开展 心理辅导来疏导心理。

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子心理健康的培养要加强,在教育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在进行知识完善的同时,决不能忽略了心理健康,因为,对整个社会而言,成人

比成才更重要。大学室友投毒再次警示人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关爱、公平的意识,要懂得善待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国家应该对校园犯罪案件在教育、道德、文明和社会所组成的法庭进行长期审判。让这种法庭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站,成为防止青少年心理裂变的观测站;让缺乏理智的心理导火索掐灭在萌生之时,让校园悲剧不再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荷.德智起飞健康成长——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3(4)

第三篇:复旦大学投毒案危机公关策划书

复旦大学投毒案危机公关策划书

传播班

雷莉

1205030013 一. 前言

(一)案件背景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1] 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 N-二甲基亚硝胺。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12月,复旦投毒案将于8日进行二审,被告人林森浩的上诉状否认故意杀人。

2014年12月8日10时,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二审。

(二)案件经过

4月1日,早上黄洋喝下寝室内饮水机内的水,发现水的味道不对,认为水过期了,特意将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到十点多,黄洋开始有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被导师和同学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初步诊断认为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给予输液治疗。

4月2日,因为症状没有好转,晚上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表明其肝功能已经出现损伤。

4月3日,黄洋病情加重,血小板数量减少,被转移进外科重症监护室。经过初步会诊,医生认为是由于中毒而造成的肝损伤,但因为毒素不明,难以判断及对症下药。

4月5日左右,黄洋出现鼻孔出血。

4月8日,黄洋陷入昏迷状态,但病因仍不清楚。

4月9日,黄洋的师兄孙某从一个陌生的号码接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立刻将情况告知了黄洋的导师,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接触该药物的试验用小白鼠的症状与黄洋的症状类似。之后其向复旦大学保卫处、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报案。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黄洋宿舍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

4月12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4月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

4月14日,脑电图消失,肺部因为纤维化而没办法自主呼吸。4月16日15时23分,中山医院宣布黄洋去世。二.公关关系调查分析

(一)问题点

经初步分析,该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点:1.毒物来源。2013年11月27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中,林森浩表示,有了“整”黄洋的想法后,于2013年3月31日找到同学吕鹏,准备向其要曾经做实验时用过的N-二甲基亚硝胺。从吕鹏处拿到实验室钥匙后,林森浩将装有75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药瓶和一支已经吸了约2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注射器拿走。当天下午5点多,林森浩返回寝室,同寝的黄洋和葛俊琦均不在,林森浩就将所有药液都倒进饮水机。2..投毒剂量。公诉机关认为,林森浩将至少30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10倍以上。3.两人关系。经警方查明,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合、心存不满。据知情人透露,其实林某与黄某关系不合已有一段时间,林森浩对黄某的不满日积月累以致最后一念之差而做出疯狂举动。

(二)机会点

该事件发生后,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对于遇害人给予高度重视,并在事后发起捐款,开展一系列的吊念活动。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和官媒及时否定各方猜测,公布最新进展。校方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及时对社会各媒体作出回应,与家长及时沟通,避免情况持续恶化。三. 公共关系实施方案 1.组织救援

学生病情一旦恶化,校方需利用自身资源,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协助警方事故处理和调查工作,并全力开展救人,调集最强、最优秀的医护人员抢救患者。2.事故调查

校方派专人组成调查小组,协助并配合警方的调查,并及时公布事件调查、救治、赔偿等相关信息。3.利用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事件进程。

与媒体协调关系,积极合作。疏通媒体渠道,加强对上级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汇报,不封堵信息,躲避采访。建立新闻网络,重视与媒体联络,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相关信息,避免其他媒体的歪曲报道。

4.向所有主流媒体发出案件进程监督的邀请

让社会大众参与其中,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充分借用媒体的公信力进行危机公关。做好新闻策划。高校危机公关办公室要做好新闻宣传的总体策划,提前组织,精心部署,对决策部署和阶段性成果都要进行报道。

5.专门拜访,进行形象管理

积极做好遇害学生家属的情绪安抚,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事故的阴影。通过上门慰问拜访,给予他们帮助,并制定一系列的事故善后处理方案。事后,组织全校师生对受害人一家进行募捐、吊念等活动,突出学校的人文关怀。6.优化校园人际关系,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对学校全体师生进行相关的讲座和心理辅导,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向学生传授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克服交流困难,加强学习合作。

7.监测舆情,正面引导

案件至今还未结束,学校在一定时间内依然要时刻关注舆论动向,沟通媒体,在网络世界继续进行引导,逐步恢复社会受众对学校的信心,重塑学校形象。四. 总结

再好的大学,也难以杜绝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的产生,关键在于当危机来临时不是随意应付、置之不理或推卸责任,而是临危不乱,有序处理。高校必须主动掌握话语权,消除谣言、扼制“小道消息”。做好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公关,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新闻公关,掌握话语权,让正确的声音成为主流。

跟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公众全面了解、全面理解、全面谅解,让公众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坦荡和真诚,让公众意识到事件的发生纯属偶然,而不是学校存在体制缺项和管理漏洞的必然结果。

增加新闻公关的可信度、权威性,不能一味的开脱责任,隐瞒重要信息。

参考文献

[1].案件背景、案件过程摘自《百度词条》.

第四篇: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摘要: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发布官方微博,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于当

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

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

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2013年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与黄洋同宿舍)依法批准逮捕。

关键词:大学生死亡,同学作案,琐事引发案件,近年类似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

正文: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4月1日,因生体不适住院,后来警方在其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经警方调查,锁定作案嫌疑人为黄洋同宿舍同学林某,并于4月25日将林某依法逮捕。

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是前途无量,却一个离我们而去,一个进入高墙!着实令人悲哀,愤怒与无奈,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随着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和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动机一经曝出,引发公众惊愕,包括林某家人在内很多人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理解”和“不相信”复旦大学的一名校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毒杀舍友。因为林某不但成绩优异,并且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少类似“医学是神圣的!”和“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的微博。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却谋划实施投毒的“双面性格”也让公众无所适从,不少人感性上很难接受林某就是杀人嫌疑人。

呜呼哀哉,一位应该救人于生死的高学历医务人员,本应认真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却因为一些琐事将同宿舍同学投毒杀害,着实让我无法理解,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高学历人才却心理不健康,甚至有些是多面人格!

毒杀案因“特殊”引关注,但我们更应重视背后的普遍问题,因为近年来在学校中因琐事引发的血案有些数不胜数!

1994年,清华大学才女朱令,生了怪病,后经确诊为铊中毒,造成100%伤残,至今该案因缺少证据不能直接断定是其室友投毒,成为悬案。

2004年在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他人看不起自己,在宿舍连杀四位同学,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2年12月20日早上8时许,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6楼,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某将09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谈某砍死。事因只是争风吃醋。

2013年,4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市龙子湖校区5号教学楼东北角洗手间发现女尸,后经警方确定是其前男友将其杀害。

2013年4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在宿舍内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并大动干戈,终导致一名学生抢救无效而死亡。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我已不敢再写下去。我只想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是我们上学期间除了家人之外接触最多的人,甚至与同学的相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与家人的相处时间,为什么这些人还下得去手?去杀害自己 朝夕相处的同学?

学者宋石男在微博中这样评论“复旦投毒案”:“每出一个轰动的案子,不少人就会呼吁反思,但这种反思毫无意义。未来的杀人犯没有一个会因为看到这种呼吁而从现在就开始立地成佛。”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仅仅依靠这些不痛不痒的反思是无法改变现状的,我们应该挖掘更本质的东西。如何防止类似事件重演,更是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还有就是,本应是高材生休学养性的大学校园为何成了命案的频发地?我们更应反思当代大学生为何变得如此暴力和狭隘?我们努力培养的人才难道都是愤青?都学会了因为琐事而刀刃交接?我们的大学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否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还是社会的不公引发大学生心理畸形?

北大教授钱理群评价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着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的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真的吗?那样岂不是十分可怕,更是可悲!我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到达大学,竟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教育的堕落,或说是人性的悲哀!

在我看来问题一:社会的不公导致学子内心失衡。

确实,上了大学,我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每个人都在抱怨来到自己所在的学校,即使学校是985院校或211院校,我们总是希望学校,或者是制度亦或是同学都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这其实本身就是自私的想法。但是,就在我们为自己自私的想法感到羞愧时,我们看到更加黑暗的东西,如同学为了奖助学金的评选而努力巴结辅导员;如为了学分而考试作弊,如为了学生会的竞选而勾心斗角。我们渐渐发现我们的思想已经跟不上同学的步伐,我们开始渐渐讨厌某些会巴结老师的同学,反感处处为了小利益而勾心斗角的同学,渐渐地我们开始厌烦了身边的一切,总是觉得自己与身边的大学社会格格不入。慢慢的心里就有了问题!

云南大学,马加爵连杀四名同学,只是因为他感觉身边的同学看不起自己,他自己是个穷人,与那些有钱人处不到一起,自己处处受他们鄙视与嘲笑,最终爆发了,在宿舍杀害了看不惯的人,以及以为到自己宿舍玩的不认识同学。在审判时,他为自己犯的错误道歉,但是他不觉得后悔,他觉得身边的看不起穷人,自己处处受压迫,如果他不杀了那些人,自己就会在那种心里的煎熬中深受痛苦的折磨。

在我看来,这不能仅仅是个别人的错误,应该说是社会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已经不再是人人平等的社会,现在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当官的贪污受贿,老百姓不能摆摊养家糊口;官二代,富二代毕业就就业,没有后台的学子毕业就失业。。。简单的说,社会的不公引发,学子对身边的人与事失去了信心与面对的勇气,甚至内心产生了厌世的冲动,他们想要改变现状,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自己的内心产生激烈冲撞,最终变成了多重性格,导火索一旦点燃后果不堪想象!

问题二:大学教育制度在缺陷。无论是复旦大学的杀人案件,还是清华的投毒案件或是因争风吃醋引发的情杀,都充分暴露出学校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现今中国的教育方式是一味的让学生获取书面知识,大学四年学生获得的只有课本文字,真正学会适应社会的只有一少部分人,并且这一部分人的社会经验也是通过自己实习或打工才获得的。在学校,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会如何处世。

现在的大学缺乏的是如何让大学生如何去战胜困难,如何在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固此,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前,都曾豪言壮语,说将来一定要干出如何一番出色的事业,看不起脚踏实地从低收入做起,然而一旦失败,容易泄气,一振不跃,这些应该不是我们所想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甚至有些学生不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挑衅或是失恋,因此他们一旦遇到这些困难,他们很难从容面对,以至于发生过激行为,造成了血案的发生。

另外学生在学校无法获得应有的安全保障,学校存在安全漏洞。例如,安徽医科大学斧头砍人案,犯罪嫌疑人是如何把斧头带进图书馆的?难道图书馆根本就是任何人带任何东西都可以进?再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该校女生失踪五天之后才找到尸体,并且是在学校内的一个常年未用的卫生间。我无法理解当获知学生失踪时,学校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在校园里进行大搜查?而是屏蔽学生微博贴吧,致使消息无法传播,不能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搜救行动?难道是为了学校的名誉?

问题三:学生自己不会利用合法手段保障自己利益。其实学生本身也有很大问题,他们不会利用合法手段去保障自己利益!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他们根本不会坐下来谈一谈,不会找辅导员诉说一下,不会向上级汇报自己所受的委屈。他们会做的只是自己忍受,他们觉得在大学让别人(特别是老师)帮自己解决问题是很丢人的,所以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就有了悲剧的发生!

第五篇: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心理问题

复旦投毒案的心理启示

一起发生在复旦大学的毒杀案,连日来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就在此案爆出后的第2天,又一起类似悲剧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演,学生袁某拿水果刀捅向了舍友蒋某的胸部,致其身亡。

本是同窗同寝的好友,最后竟要致对方于死地,这不禁让人在心中惊呼:这得有多大的恨!而上海警方的最新通报则让人大跌眼镜:嫌疑人只是因为生活琐事而致关系不合,导致心怀不满而预谋投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血案,原因也仅是小小口角。

生活琐事缘何会酿成血案?不时爆出的大学生杀人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干预?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答。

专家指出,现在的大学校园内,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有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成为引发他们心理失调的原因。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曾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就业、感情、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遇到心理问题,同学们普遍缺乏有效方式,“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到十分之一。

对个人而言,一旦心中出现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及时倾吐,或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尽早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千万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钻牛角尖。

二、同时一些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如果情况严重,应该配合药物治疗。一是加强人际交往,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受挫时找人倾诉,以释放怨恨与不满。

三、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时,要以适当方式表达不满,使他人明白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同时避免怨恨蓄积。

从教育方面看:预防犯罪行为,应从健康人格塑造抓起,加强个体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犯罪的关键。处于“危险之春”的青年犯罪问题已向现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此类大学生,要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广开渠道疏通攻击能量,以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下载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4:复旦大学投毒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识字4》识字教学案例

    《识字4》识字教学案例 绥德县第二小学白霞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它们活动特点也不一样。 认字、识......

    案例4

    位于J省A县的Q公司与位于C市(直辖市)B区Z公司的三级分公司因一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发生纠纷。Q公司诉至法院,Z公司的三级分公司应诉,同时,位于C市(直辖市)C区的Z公司二级分公司作为......

    案例4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各行业影响大剖析 1利好股市理财师建议关注银行股 银行放款货币政策将松动 钟朋荣:对股市是利好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谈到,“股民盼存款准备......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分析——以复旦大学投毒案为例(成品)五篇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分析 ——以复旦大学投毒案为例 摘要 网络舆论,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用来批判、评价时事等等的一种方式。在网络上实施的公众舆论,整个社会已经对它的现状和冲击......

    美术片断教学案例4

    范例四(说课):美术课堂的奇与妙 ----《奇妙的撕纸添画》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爱绘画是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绘画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撕纸添画是......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寻求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对话” 义合中学 李爱林 案例背景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通过对话,阐发了智者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4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4 一、何谓教学案例? 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叙事的一般特征。它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方式和结果。包含着大量......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请描述一下你的朋友,看看他(她)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 请从外貌、性格、爱好来说明。词数:80~100左右。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英语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