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530 巧设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修改意见:
1、题目是巧设提问,但是在第二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却没有分析目前课堂提问中存在有哪些问题,而是脱离了题目在论述其他的问题,转移了论点。
2、文章应该要明确,表达能力是指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是前者,请在文中每一个相应的地方明确指出。
3、论文的重点应该是在第三部分,分析策略与方法的,但是这一部分写的案例分析相对较简单,应该将前面1、2部分的空话套话的内容进行删减,然后细化第三部分的案例。
21530 初中语文 人教版 4000字 巧设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表达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中都必不可少的,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妥善地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对语文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初中生正处于智商与情商飞速发展的时期,于此时锻炼其表达能力,正是恰到好处。然而,语文课堂中依然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太少,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深刻反省自身,巧设提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表达能力;师生互动
生活中谁也不能否认表达对自己的重要性,而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更应该值得去学习、研究了。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么这将让学生一生受益。
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意义
1、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直接也最明确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阅读方面,一个具有优秀表达能力的学生将更加容易读懂语文试题中的阅读性题目,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再以最合理的语言表达出问题答案。而在写作方面,优秀的表达能力更是必不可少。一种想法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讲述出来,但是具有优秀表达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合理、最生动的说法,而这,正是阅卷者给出高分的理由。如果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足够优秀,他的语文成绩必定不会太差。
2、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系统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所知信息分类、综合,谁就将成为社会中的佼佼者,而一个人表达能力的提高将意味着其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具备更加快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仅仅是想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信息化社会出类拔萃,让学生的系统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3、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纵观古今,如果一个人具有快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他就离成功更进一步。优秀的表达能力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受欢迎,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而身边多了优秀的朋友,会让学生更加容易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也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问题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关心的问题。填鸭式教学收获甚微之后,教师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力求突破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技能,然而,寻求创新的道路上充满着绊脚石,也有各种各样的弯路岔路,一旦教师用法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比填鸭式教学更为悲剧的后果。教育界经常会传出各种各样教学失败的案例,这使得教师们不得不更加谨慎的寻找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合理的方法,必定是在追根溯源找到并分析问题的本质之后才能被发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空话套话请删除)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形式太过单一
中学课堂普遍存在着一种单一的形式:教师讲重点,学生记笔记。而这种形式往往会造成许多教师不想看到的局面,要么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说,课堂效率过低;要么就是教师讲教师的,学生神游于课堂之外,丝毫听不到教师所讲内容;再要么就是教师责怪学生上课不专心,学生埋怨教师讲课太无聊,师生关系严重不和谐,这些都是课堂形式太过单一所带来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能只怪学生,试想如果你每顿饭都吃同一种食物,你会不厌烦?因此,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是一件火烧眉毛的事情,否则教学效率会持续低下,师生关系也难免出现问题。(这一段与你的题目相脱节,讲的内容与表达能力无关)
2、师生互动太少
师生互动太少是课堂效率低下的另一原因,在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一般只会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进行提问,而大部分同学都是几堂课才被提问一次,个别同学甚至不会有被提问到的机会,这是值得教师深刻反思的。此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若是仅仅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答题,难免太过单调,而初中生正是猎奇心理较严重的时期,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种单一的互动形式失去兴趣,产生反叛的的心理,此刻若不好好与其沟通,他们可能会开始讨厌语文课,表达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高了。
3、忽略对学生的思维强化
初中时期,教师坚决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思维强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创新意识和推理意识比较强,如果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将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受益一生的影响。然而,教师却很容易将语文课堂的教育重心偏向于字词读写及段落背诵,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如果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强化,就难以让学生拥有组织自身语言的能力,这将导致学生变成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从而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4、不重视课后实践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在课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在课后实践中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去做一些能够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事情,就会导致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太少的课后实践也容易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变成一个个十足的“书呆子”,这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之后,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改进策略,让学生能真正从课堂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1、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改变课堂形式,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沟通,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改变课堂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改变普通课堂中学生一排一排坐着的听课方式,变成围圈坐,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死板。同时,教师也可选择固定的几节语文课作为趣味课,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相互讨论后给出答案。
例如,当教师陪学生学习《两小儿辩日》时,(老师怎么是陪学生学习的呢?什么意思??)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问题:假如你是孔子,遇到两小儿辩日的情况,你会怎么回答呢?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互相矛盾的问题?请五个同学为一组讨论十分钟,然后给出每组的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是很新颖呢?
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改革问题向学生征求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改进课堂,教师选择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中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就可以长期使用了。
2、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不能消化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不至于因走神而遗漏应掌握的知识点。至于以哪种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要看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要看教师的喜好。笔者认为,如果课堂上仅存在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学生们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多种互动方式同时进行。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教师既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如果未来你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当如何做呢?让学生给出不同答案,也可以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这篇文章的精彩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蒲松龄的其他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者以“如果当今社会有人遇到狼,该不该打死”为辩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总之,互动的方式不能太过单一,否则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兴趣。
3、重点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学生只有在有能力将自己脑中知识有效地条理化之后,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合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任务,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后找出最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合理准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让自己进行最具条理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幼时天资聪颖的仲永为什么在长大后会变得资质平平呢?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仲永在长大后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参考《伤仲永》的案例,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呢?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辨是与非,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
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适量做一些推理题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
4、重视课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应该积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又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友谊。但是笔者仍然要强调一点,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过于单调,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应该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否则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后,教师在征得学校和家长同意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进行一次亲近大自然的小旅行,让学生在游览之余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所看到的美景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景色都有哪些不同?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强化了自己的思维,更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教育中需要受到重视的问题,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而对初中生帮助最大的,无非就是教师们,因此,教师在这件事情上一定要足够谨慎,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及方法,得到最佳教学方案。当然,以上策略并非涵盖了全部,如果教师能有更为合理的方法,不妨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华章,2011(24).[2]李彤.表达与交流[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3]叶瑞丰.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交流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4]陈黎明.“言语”视角中的语文教学观[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王丽玲.浅谈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
第二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包含了生动实例和精辟理论分析的教育著作,对刚步入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具有宝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该书的第63条建议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感受尤为深刻——“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经常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不让学生去干这种笨重的建筑工作,才使学生变得不够机灵,理解力下降的。只有让学生去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这段文字不由得让我回到了去年五月的一天。那一天,我在高一某班上一节校公开课。在课堂上由于只专注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没有注意到一名学生提出的疑问,课后谢艳林主任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虽然特别关注这一点,但还是在内心留下了些许遗憾。试问有多少教师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有多少学生的疑问在教师滔滔不绝、自我陶醉的讲授中被淹没?又有多少学生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思维上的懒惰者呢?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可事实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束缚着新课改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于“被雇佣的职业技术劳动者”,而学生俨然成为在这一劳动过程中的“超大信息存储器”,不管学生是否接受、认同、反思,只要时间完结,任务完成,就是劳动的终点。这种做法显然是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做课堂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第一、把握学生思维特点,用学生眼光看教材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也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教师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课堂。我在上《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时,根据信息化普及的时代特点和学生乐于看报和探讨国家大事的实际情况,在新课导入当中从时事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当今经济危机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在从实际到理论的转换中,认识经济危机本质这一抽象概念。事实证明,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学生舞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上《工业革命》一课时,我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班用课件展示图片,以我的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但学生热情不高,有的甚至走神、昏昏欲睡。第二个班,还是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到讲台上讲解。由于学生有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积累,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发言踊跃,还能把物理、化学、历史等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探究。可见,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方法的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尽量将课堂教学时间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演绎的舞台。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通过课外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情景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师只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就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三、尊重学生见解,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和工人阶级的作用。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将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有条有据地阐述出来,从全新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当时我并没有阻止他,而是听完后带头鼓掌,表示对他的鼓励和赞赏。此后,很多学生更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将问题教条化、标准化。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一些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潜在的多样思维意识,允许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存在,而不是以简单的对或错来判断。一些新颖、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的见解应受到赏识和表扬;一些有偏颇的,也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也许正是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并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在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探究、总结出的真知灼见受到教师的支持和珍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教育是一个常论常新的永恒话题,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会让它真正的活起来。
第三篇:巧设提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巧设提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王丹红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分析和探索,设置一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讲授新课、编排练习、总结归纳等几个环节的有效提问,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相竞争、争先恐后、你问我答、巧问妙答的轻松气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提问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让很多人痴迷,为之疯狂,也让很多人头痛,望而却步。在职业中学的课堂里,教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迷恋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就得让课堂活起来,而巧设课堂提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位教育家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乌鲁木齐翻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克拉玛依第十六中学卢昭伟
2014年10月24日,我有幸到乌鲁木齐参加了“全疆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夏青峰的翻转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翻转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翻转课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本次活动中,众多名师给我们展示的是扎实、朴实、高效的数学课堂。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不用过多课件的装饰,简单的教具、学具与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没有两样,但他们也能取得非凡的效果,在平凡中见伟大。
在听课的这两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名师们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没有作秀的迹象,但一点也不乏味。他们通过幽默的话语、巧妙的设计、富有激情的教学,使学生迸发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积极主动去探索。孩子们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更尝试到了探索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如刘松老师幽默的话语不但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课堂上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牛献礼老师,无论是上课的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做得比较成功。他这堂课的构思非常好,一开始就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谈话,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给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他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凑十法,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要让孩子喜欢数学,在学习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在动的同时把思维“放”开,乐于动脑,敢于去想。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活跃而开放的思维,成绩只是附属品。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牛献礼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
师不告知等等。刘松老师的课堂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徐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几句话,给自己和年轻老师们共勉:
多看书:不只要看专业书,还要看各种门类的书。多听课:不只听本学科的课,各学科的课都要去听。多思考:在思考中反思、整理、内化、提升。
多交流:构建自己的学术圈子,共同成长,会长的更高。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
第五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撰稿 老僧堂镇中学 姓名:钱东华 审核 褚思芳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