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驿城区板桥镇
刘成甫2008、4、3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拒学”。因此,我们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才能乐学。
一、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中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趣味性的导入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地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等。我在教《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抓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里面的水,但瓶口太小,乌鸦喝不着里面的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是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导演童真味的课本剧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和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的栩栩如生,其他学生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茬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
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趣浓,学得快,记得牢。
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在教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着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和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圆小辫翘,嘴巴张大ɑɑɑ”,“ 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着“ǘ”上面省略的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ǘ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挖去”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教学手段生动化、形象化
1、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容易懂。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
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能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教《浪花》一课时,我用我用录音和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学生都说:“像歌声、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瘙痒了我的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们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如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中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己见,畅说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根据课文内容适当的运用体态语言——手势
这样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一把”这个数量词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伞的手势,并且学生凡是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实践证明,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 乐事,更好地促使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由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
一、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二、趣味性的导入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
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致浓,学得快,也记得牢。
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的,我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两点的省写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
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才容易懂。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教《浪花》一课时,我用录音机和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学生都说:“像歌声、像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放幻灯,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象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呢?”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上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我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手势,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教“一把”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雨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雨伞的手势,并且告诉学生凡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不仅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新知,更活跃了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悦的激励性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乐”起来
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乐”起来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中年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对当前素质教育及语文新课程改革个实施给予实践性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音乐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论呢?本人觉得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聆听、表演(歌曲)、创造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聆听”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在欣赏《在阿维翁大桥上》 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猜谜语和讲述歌曲创作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聆听的兴趣。
(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欣赏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
二、“表演”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嘎达梅林》的教学,重点解决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骑木马的游戏,接着让学生感受骑马时的动作,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森林狂想曲》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造”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1、为歌曲创编动作。如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像,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前后飞、或左右飞、或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同学双手晃动,有的同学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也不吃菜;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
2、为歌曲改编歌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粉刷匠》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我是一个值日生》:我是一个值日生,工作很负责。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干净。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飞舞忙。哎呀我的两只手,酸呀酸死了。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再例如:我让三年级学生自编《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呀蓝格格天呀、蓝是蓝格格天呀,草儿青青,太阳公公笑。妈妈欢笑、爸点头。我呀我格格心呀,心情真格格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是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念,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考察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尺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徐春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 教育探索2004(10)
3、王本余 简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课程思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2)
4、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5、杨春芳 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11)
6、徐春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微 教育探索2004(10)
7、徐春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改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3)
第四篇: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的几点体会
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但学生是否能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对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讲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掌握得牢固扎实;有的教师讲来,却使学生昏然入睡,一提到上生物课就眉头紧皱,兴趣索然。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如何善教,使学生乐学,很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体会是:只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眼,从提高教学艺术入手,让生物教学生充满激情,妙趣横生,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就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到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下受到良好的教育。下面就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给每节课开个好头。
影剧导演对开场的设计,往往是煞费苦心的,因为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否则就不能吸引观众,难以引人入胜。教师就如导演,对自己的每堂课的开场白,也应该细细琢磨,要使开场白起到激发学生快乐学习情绪的作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必须须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况,设计运用不同的导言。
几年前,有个班的生物老师调走了,学校安排我去接上这个班的生物课。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班上课时,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我就问学生们,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那个刚调走的生物老师上课上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他调走了,学生自然心情不佳。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不动声色,马上改变上课的策略。我不急于讲课,而是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不可思议的鸟兽行为,生物学在军事及民用等诸方面的发展前景,其中穿插一些有关花草虫鱼的的诗词歌赋及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既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直讲得学生如痴如醉,心悦诚服,使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世界之中,学生也由然对我上的生物课产生极大的兴趣。达到此境界后,我再结合教材,择其要点而精讲,其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而对编、章的引入,既要有新意,又要提纲契领,并为下属内容埋下伏笔。再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关内容中的或趣或异的例子一、二个,效果会更佳。如我在讲《生物圈中的植物》时,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一提到植物,你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小景,叫人爽心悦目的山林风光,当你们节日假日,课余闲暇,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们可曾想过,这美丽的大自然缺少了植物的点缀,将是如何的凄凉,如何的不可想象”,讲到这里,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全体学生都从起初的不以为然,转入静静的沉思。我抓住这个契机,继续引导:“大自然离开了植物不可想象,那么人类同植物的关系怎样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部分学生分成甲乙两组进行辩论,甲组竭尽所知列出了人类可不依赖植物的事例,而乙组则相机反驳。激烈的辩论不仅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明白了人类离不开植物的这一事实。明确这一点之后,接着进行后续内容的讲授。这样优美而新异的开场,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生物界本来是多姿多彩的。但若教师刻板教条地照本宣科,一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其结果是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而失去对本学科的兴趣。相反的若在教学中施以生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在生物课中还以生物界本来面目,使生物教学饶有兴味,从而吸引学生,使学生乐学,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这方面,我的大致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在尽量运用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同时,也尽可能把学生引导到大自然中去,以亲自了解、发现、验证生物的特征和规律。如讲动植物知识时,对大家不太熟悉的生物标本类型,上课时,或先学课本知识,再带学生到校园或野外采集和观察,使学生亲临其境,亲自动手,在愉快的心境中开阔眼界,增强感性知识,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这样,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轻松,其印象自然特别深刻。而对一些能采到且大家熟悉的生物标本类型,一般都要在课前采到手,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结合采集情景和手中标本,对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归纳其形态特征。然后再让学生上讲台把得出的结论陈述给大家。由于学生都有采集标本的体验,又结合各自的日常见闻,所以讨论气氛都很热烈,这样学生就在毫无心理压力的采集、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不曾留意的知识,也在快乐而略带紧张的的陈述中,使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升华。注意发掘、恰当应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快乐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恰如调味品在烹调中的作用,少了它,生物教学就会索然无味。在学习中,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因为有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的确是枯燥无味。因些在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新异性或趣味性,积极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快乐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凡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笑话、史实及诗词、谚语,甚至谐音,幽默以及生物界的种奇闻等,都可以作为激起生物课堂快乐情绪和素材加以利用。如学习到有关动物类群的内容时,教材的描述是单调乏味的,若照本宣科,难免会使学生有如嚼蜡的感觉。但我在处理教材时,尽己所能挖快乐的素材。“同学们,我们学习动物并不难,这主要是研究‘七大门派和五大金刚’及其掌门人”,学生一开始还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接着我解释,七大门派就是: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五大金刚就是: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掌门人即是各门、纲的代表动物。经我这么一解释,学生觉得很新奇、很形象,愉悦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我趁热打铁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在讲授“昆虫的变态发育”时,让学生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一经点破,同学们都为年年养蚕,时常吟诵,却没想到,丝尽时,蚕并未死,而报以惭愧的一笑,从而对蚕的生活史及变态发育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讲什么是遗传时,初学者有讳莫如深的感觉,于是我不直接给出书上的概念,而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种现象就叫遗传!”,话一出口,满堂皆乐,谈笑间,既消除了学生对遗传的神密感,又掌握了这一重要概念的实质。当然在教学中要把握运用快乐因素的分寸,既不能唯兴趣而兴趣,也不能轻重倒置,把味精当饭吃,更不能用庸俗的笑料来取悦学生。运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快乐的情境。
生物教学常因时空和季节的限制,以及某些实物标本特征性结构较隐晦等原因,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我时常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弥补上述因素造成的课堂教学不足。如上“动物的社群行为”一节,虽然象蚂蚁这类昆虫很常见,但真正观察过的学生却微乎其微,所以学起来不免觉得抽象,于是我找来有关动物社群行为的教学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对视频中多种昆虫的社群行为很感兴趣,聚精会神地观看。然后我再提出以下的问题:(1)什么是社群行为?(2)社群行为有什么特征?学生们由于具有感性认识,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平时学生在阅读自觉课文时,播放一些轻快优美的古典音乐,也可使学生消除不良情绪,处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总之,快乐教学就是要把生物课堂教活,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其关键就是要求老师勇于改革实践敢于创新,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技巧,才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乐学”。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我谈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的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正确道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紧扣教学大纲,试着重新组织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界力量,而学习的根本动力真正地取决于学生本身,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教育的范畴有机地寓个性教育之中,其实就是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苦学”变成“乐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是让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想学、爱学、乐学”则成了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为此,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做以浅溥的交流。
一、转变观念,解除“填鸭式”教育,消除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和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防止马太效应,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不能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目标、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满堂问”变成“启发式”学习
“满堂问”只是片面、简单的问答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穷于应付,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启发式”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的方式,如《小猴子下山》一课,猴子扛着玉米,走到哪儿?看见什么?干些什么?可以这样问:小猴子看见玉米以后,它会做些什么?这样问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起到了把由“教”到“学”变成由“学”到“学”上来,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多样化
1、说演结合。
《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教学中先要求学习从文中圈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再要求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并正确理解词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摘桃子”联系实际说“摘苹果,摘茄子”等词,并且低年级对表演特别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说演演了解这些词。我分别出示了玉米棒、桃子、西瓜等教具,让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2、从字引文。利用学过的生字、词与课文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如:掰,两只手一分开就是掰,为什么用“掰”,“掰”什么东西?你在日常生活中都“掰”过什么东西?对于这一连串的质疑会不由地使学生想认真地读文、学文。
3、从图引意。
一组图、一幅图,就是直观的剧情,所以教学中特别注重幻灯,板书图片的设置与引用,以活动的画面,色彩丰富的简笔画,图片把学生引进真实的境界,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小猴子下山》可以一改在黑板的常规板书,用画一座小山,板贴小猴子、玉米、桃子、西瓜、小兔的方法来代替,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书写的麻烦,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观看幻灯时,不仅要让学生想到小猴子摘桃子的动作,还要让他们亲眼看见,并且动手去做这些动作,这样会更加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从读引练。
课堂上注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口,动手能力,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5、恰当运用初读、精读、熟读。
学生先初步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有思路的读,使学生获得完整地知识,最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抓住关键字(掰、扛、扔、摘、抱、追)句(地里的玉米又大又多、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瓜地的西瓜又大又圆)熟读,一来提高阅读能力,二来使学生在快乐中体会教材重点、难点,使学生能领会其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情趣,要鼓励学生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让学生在欢乐中发现学习乐趣,从“苦学”变成真正地“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