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学生乐写作文
如何让学生乐写作文
提起作文,老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写。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害怕。学生之所以觉得无从下手,产生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是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我教学生习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避难就易,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
学生对习作感到很陌生,心里非常害怕。我在教学生习作时不提“习作”二字,只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写一写,习作有话可长,无话则短。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胆量写。当然,到后期,尽量让学生写长,写多,写细,因为常用概况性语言的同学,习作成绩肯定上不去。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
三、积累写作材料。
俗话说:“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我们的写作素材大致有两种来源:一种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那份现实生活的素材。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都来自生活,就是想到的也同样来自生活。另一种是来自于我们平时阅读的各种书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它们是作家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素材加工而成的真实故事。
(一)写日记
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只停留在无意性与随意性上。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于是学生总觉得无事可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多看书。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对写作的帮助之大不言而喻。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学生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把课文中和课外阅读书籍中的好词、好句记下来,以积累更多的材料,再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这样利于学生提取写作素材
四、正面鼓励,保持较强的习作劲头。
学生每天把习作练笔交给我检查时,我总是满脸笑容地说“写得好”、“有进步”、“坚持天天写”等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听后,感到亲切,心里舒畅,觉得写作文乐趣无穷,喜欢上了习作练笔。写得好的,我会毫不吝啬地写上95分并加上热情洋溢的评语。同学们发到作文本,看到95分都十分兴奋。我常常鼓励他们说:“只要天天写,你们的习作会越写越好。”我还常常把写得好的作品帮助投稿或参加比赛。如果有了好的成绩,对学生更是很好的激励。
从习作教学中,我体会到:只要学生敢写了,平时多观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写起作文一定不会无话可说。
第二篇:让学生自由自在写作文
让学生自由自在写作文
沈 刚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煞费苦心,甚至包办代替,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作文时不要做过多的写前指导
一般作文课,教师出题后往往都要做一个写前指导,除了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给予指导外,甚至开头怎样写、结尾写什么、重点段分几层、要用哪些词语,教师也要—一指导。经过如此一番“导游”,学生心里确实有了“底”,作文时不用多想,只需依葫芦画瓢,就可以完成一篇习作。但写出的作文没有新意,缺乏生机。此做法犹如鹦鹉学舌,会把儿童写作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个性扼杀掉。
其实,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婴儿学步,摇摇摆摆、跌跌撞撞,需要有一个自己琢磨的过程。没有这个自己琢磨、思考的过程,便不会有以后的自由驰骋。因此,出题后,不需讲太多,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即使写出的文章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那也是孩子自己的作品,是孩子独立个性的体现。哪怕写出的文章需要指点,也应等到作文评讲时再说。
二、作文时不要做过死的写法指导
作文课上,教师不要给学生讲太多的修辞手法,也不要限定同学们必须要用哪一种表现手法。什么《写作入门》《写作捷径》等书也只需让学生看看即可,关键要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试想,有谁是靠这类书写好文章或成为作家的呢?从某个角度讲,作文与学习数理化不同,永远也不可能有人发明“x+y=一篇作文”的格式。
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去开启具有个性特色的、属于自己的作文之门,而不是沿着别人的足迹走。鲁迅、巴金、茅盾关于写作也都只强调两条:一是多读,二是多写,这才是写出好文章的途径。
第三篇: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现在的学生习作普遍内容空洞,或是没有中心,或是陈芝麻烂谷子。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平时不愿去关心,写时是硬挤出几句话。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要的还是让学生喜欢上习作。
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习作呢?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第三,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第四,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 1
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打油诗顺口溜等,一者使学生有话可写,二者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
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
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二、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优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作文,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有哪篇又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2、班内优秀习作展示。
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最好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专刊中,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在班内、校内传阅(如果举办报纸性的个人专集、班级专刊邮寄出去也很方便,既节省了眷抄作文的时间,又节省了邮费,增加作文发表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每人印发一份,作长期保存。假期让学生将自己在本期内的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如:“深思集”“一叶集”“草虫集”“鼓呼集”“一得集”“学海萍踪集”),自写序言,假期结束后在全班交流甚至学校展览。
3、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者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4、作文发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
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达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如: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亲朋好友,先睹为快;通过老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上传作文,在学校或者一些大的语文网站发表作文,这就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表文章的机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要迅速指导修改,在确认到达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发表文章的速度和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因此最好先投递给报社。
第一个作文发表的学生要成为教师树立的典型,要不吝啬给他(她)的赞美,并要时时提起。如果一个学生多次发表了作文,可以封其为“班级作家”,作文课上请他(她)交流自己撰写、修改作文的经过、感受,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作文目标,学生的成功作文要复印给全班同学学习,甚至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在家长会上一定要点名表扬,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这件事,让家长也享受到儿女成功的快乐,在学期结束时还要写入成绩报告册以及学籍簿。
试想,仅仅靠一篇作文的成功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和快感,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愁提不高呢?
第四篇: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驿城区板桥镇
刘成甫2008、4、3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拒学”。因此,我们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才能乐学。
一、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中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趣味性的导入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地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等。我在教《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抓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里面的水,但瓶口太小,乌鸦喝不着里面的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是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导演童真味的课本剧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和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的栩栩如生,其他学生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茬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
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趣浓,学得快,记得牢。
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在教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着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和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圆小辫翘,嘴巴张大ɑɑɑ”,“ 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着“ǘ”上面省略的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ǘ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挖去”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教学手段生动化、形象化
1、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容易懂。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
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能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教《浪花》一课时,我用我用录音和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学生都说:“像歌声、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瘙痒了我的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们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如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中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己见,畅说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根据课文内容适当的运用体态语言——手势
这样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一把”这个数量词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伞的手势,并且学生凡是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实践证明,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 乐事,更好地促使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巧设课堂教学 让学生乐学
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由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
一、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骄傲而又知错就改;《蓝树叶》中的李圆圆因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而不肯借给同学;《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二、趣味性的导入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新课等。我在上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我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有趣。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狼的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
2、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这样的数量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和运用,我编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是上面数量词的朋友,再把它们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兴致浓,学得快,也记得牢。
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的,我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两点的省写规则,我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帮助学生记忆。
四、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
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才容易懂。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教《浪花》一课时,我用录音机和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之歌》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学生都说:“像歌声、像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放幻灯,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象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呢?”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上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我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手势,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教“一把”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雨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雨伞的手势,并且告诉学生凡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不仅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新知,更活跃了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悦的激励性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