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桦川县第二中学
李
婷
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桦川二中
李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构建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倾听的氛围
倾听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倾听,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才能学会知识,成绩才能有所提高。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倾听的氛围。我们现在班级都有多媒体,语文课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有关文本的优美环境中。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春天的各种画面,播放有关春的歌曲。学生们在绚烂优美的色与声中,领略了春的美好。另外配乐朗诵、展示幻灯片等形式,使学生自然触摸到所学知识,有利于了解和吸收。在教学时,我还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用眼神、手势等其他辅助性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老师和学生要相互倾听,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二、注重情感的碰撞
语文课堂要充满语文味,更要有人情味。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在语文课堂上讲授枯燥的语文知识,而应该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袒露真诚,让师生的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点上,学生才会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之中,从而增加课堂效果。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学生们就会很快地进入情境,就会与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还是在讲授《背影》时,讲到“望父买橘”这一段落时,我讲述了自己的父亲,讲述父亲对我的付出。我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付出那么多,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我还让同学谈了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尽管有些同学的语言并不是那么流畅优美,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情感的真实真切。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整堂课充满着民主和谐的气氛。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触发了学生与文本的碰撞,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很好的挖掘,学生得以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拓展适当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篇幅是文言文,学生们学起来非常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怀着兴趣去学习文言文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课文实际设计一些适当的内容来拓展文本,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五柳先生传》时,我让学生写自传,学生们很感兴趣。在学习《陋室铭》时,我让学生仿造课文形式写《教室铭 》,学生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写出了不错的作品。在学习《出师表》时,我设计了“与诸葛亮对话”的教学环节,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发
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没有了厌倦的情绪,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信心,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三点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通过这些手段和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是一项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十分重要的课题,我将继续探索,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第二篇: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使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关键词:积极
有效
参与
课堂教学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使其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积极参与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对所授的内容平铺直叙,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而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殿堂的向导。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与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期待中动脑思考,学生参与会更积极。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这样导课:“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位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如,一位老师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较短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时,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分别为A、B、C。A+B>C,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此时,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在激烈争辩中得知“A+B>C;B+C>A;A+C>B。三种都成立,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悬念,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二、引启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自主参与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计算或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如,一位老师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的教学中,当师生探明算法、总结方法时,有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15-9,5不能减9,就倒着减,先算9-5=4,再算10-4=6,这样15-9也等于6。这样算行吗?”教师迟疑了一下,之后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他的算法对吗?你们有办法证明吗?”学生进行讨论后,一位学生说:“他这样算不符合常规,是错的。”另一位学生却说:“我认为是对的。”老师接着追问:“能说理由吗?”第二个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我算了几道题,结果都对。如:15-8先算8-5=3,再算10-3=7,结果是一样的;又如„„”。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给答案,而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如何?”“再算算看。”同学们通过多次举例论证,最后达成共识:这样算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独创性。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通过讨论,学生真正明白了算法多样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好奇心得以激发,他们纷纷抢着发言,互相补充。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克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品质。在讨论中把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引向了高潮。
三、组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借助游戏载体,把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方法隐含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如,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时,他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队,整节课以游戏竞赛活动为主线,通过三轮抽数字卡片组数游戏比赛,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第一轮游戏,规定从低位排起,即“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学生在抽数字组数游戏中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如果小,这个数就小,从而体会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轮游戏,规定从高位排起,即“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作用,以及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的比较顺序。第三轮游戏,自主排列,即“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学生为了取得游戏的胜利,要费尽心思来考虑每次抽到的数放在哪位合适,怎样使最高位上的数字最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有趣味横生的气氛,更有学生探究、发现、内化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考过程。实现了寓教于乐。
四、开展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有效参与
在数学课上适当采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时比平时学习更认真。竞赛时,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得第一,得到表扬,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更高,效果更有效
如:一位老师教学“□/□=4......□,你能说出哪些不同的算式?”时,师:“看谁写得又多有快?”于是学生就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根据“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写出了不同的算式,教师也及时对填法多而又符合要求的同学给予表扬,学生受到表扬后学习积极性更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总之,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施教,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期待中、在思辨中、在快乐与竞争中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一定能打造出充满生命激情和活力的课堂。
第三篇:引导自闭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引导自闭症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邓淑敏
自闭症的学生在课堂上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如果不进行干预,他们自闭倾向将会日渐严重。怎样把他们从自己封闭的、不为人知的世界里拉出来,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两年的特教教学活动,我感受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一、活动性策略的运用
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闹花灯》一课,我在教学准备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个“欢天喜地闹元宵”的小小队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自己制作元宵花灯,设计花灯上的灯谜,还品尝了热腾腾的元宵,个个乐得手舞足蹈。当教学时,我问他们知道元宵节还有些什么习俗,学生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元宵节那天,我们在教室里挂起了自制的彩灯,我们大家一起绞尽脑汁地猜谜语,邓老师还支起了电炉,烧好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元宵,大家争着吃汤圆,一碗不够,再添一碗。于是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极了。这份热情与喜悦带到了以后的学习中,在看花灯的视频时,琦琦突然之间叫了起来:“好漂亮啊!”此时,我并没有指责她,而是说“琦琦看得真投入,你为什么会喊起来?”琦琦说:“这龙灯太漂亮了!我就忍不住说了。”我说:“是呀,刚才琦琦的表现老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顿了一会,看着大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情不自禁”这四个字。“情不自禁”这个词语的学习,我本来是放在学习完龙灯之后的,现在我把它提前进行了学习积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个词语。活动性策略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
二、主动发展策略的运用
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文本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我们这些学生智力不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在让学生理解丑小鸭“悄悄地过日子”,过的是怎样的日子时,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他们谈到了,丑小鸭没有好朋友,没有人和他一起玩,他的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他总是一个人躲开大家,静静地过日子。从而学生们进一步总结出了丑小鸭的日子过得十分“孤单”,这一个新词又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与深化。正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环节的想象,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所以,在这之后的阅读中评论,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意见。我问学生们“生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谈到了要像丑小鸭学习,不怕困难,要做勇敢的孩子,要和老师家长商量,大家一起来解决困难„„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我也欣喜地看到,我们这些特殊的学生也在健康的成长,平时老师对他们的教导,他们也都牢记在了心上。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关键词:主动参与 培养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之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热情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力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我以为我们要做到2点:
1、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欣赏、平等、宽容的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心、关怀和信心给予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里安全和言论自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一个良好氛围.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其工作效率及才能发挥可以达到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有20%左右.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⑴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式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联想真丰富”、“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⑵揭示数学魅力,吸引主动参与
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①揭示数学美。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的奇异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形象的简洁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到处可见。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学习情趣。②揭示应用性。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主动参与”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他们爱好提问,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探求知识的规律,并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概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在总结时,教师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用课本上的结语去衡量,而是要求他们说出其大意或者其中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的知识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而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的,他们记得牢,理解得也透。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有效参与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的问题要能触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比如课堂合作讨论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常做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参与的热情,或者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或书上有现成答案的,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课堂讨论课就演变了空话讨论课,这样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失去智慧的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自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不仅品尝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和时空,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寻找并发现自己的答案。实践表明: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第五篇: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最近几天,走进课堂听了一些课,也静下心来学习了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资料,颇有些感触。
首先是真实地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走进课堂,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诚恳地学知识,学教法,所听的课,老师无一不是精心准备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生怕知识有丁点遗漏和不到位的地方,课讲得眉飞色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实属不易。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各项工作纷繁复杂,全体教师能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能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至诚爱心,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着实为学生感到幸福,为老师的行为所感动。
其次是深切地体会到了教无止尽的真正内涵。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不然,文也是有第一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经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堂课如果真正地找到了一种好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尽可能地多学并有效地掌握知识,这应该是成功课堂的好做法。这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因为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要看全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均衡发展。教无止尽就是要在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学并体现其主体地位方面不断探索良好方法,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群体,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学生,要让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主动发展与进步,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能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跟着来,有的还搞不清楚老师讲到了哪些地方,我想这样的课堂是徒劳的。任课教师要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要么必须加强组织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跟着你一起来。大凡教学效果良好的班级,均是老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状况,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学习和掌握知识,最终实现班级的均衡发展。反之,如果教师不及时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不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是很难有好的效果的。
最近看了一本《教育走向生本》的学习读本,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很好地去读一读的,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改变一些理念,如果能有选择性地学到其中的某些做法并加以运用,或许大家的教学又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旧的套路,感觉味同嚼蜡时,说不定创新一下能从中找到一些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