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

时间:2019-05-15 06:3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

内容摘要: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来整体感知,培养语感;通过精读以理解主题思想、内容情感、表现技巧等,并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在具体方法引领下的品析过程中,进行仿写等语言运用练习,实现“读”与“品”的有机结合,渐次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学法 精读 品读 语感 创意理解 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学生的感悟、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过程。为此,我校“读—品式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就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错误!链接无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总结出了“学法为先,以读为本,以读促品,提升能力”的课堂阅读教学新思路。

一、在朗读中感悟

朗读是整体感知文本、对文本进行原初性理解的基础性工作,钱理群教授曾说:“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其实,读,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吧。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读、诵读,“披文入情”,与作者心灵相通、心气相融,将外显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不仅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感,还能激活其生活经验,愉悦其心灵,使其通过直觉、顿悟、感悟、联想、想像等途径,快速理解文本,也为下一步品读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广泛借鉴名优教师的先进经验,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将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笔者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以朗读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组织学生进行听读(听配乐录音、听教师范读、听同学试读)、自由朗读、男女生分组朗读、按要求分层次朗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每一次“读”都分别带着不同的要求进行,如听读正字音、自读串线索、分读理层次、吟读明感情、诵读悟情境、赛读演错误!链接无效。等。这样,学生对于“海燕”所象征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坚强不屈、勇于拼搏、顽强斗争的艺术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理解了该散文诗的音律美、节奏美和气势美。课题组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抒情诗时,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朗读感悟”、“品味背诵”两个环节,又把第一个环节分成三个步骤:读出内容和层次—读准语气和重音—读出意象和情感。每一步骤的朗读训练都有特定的重点,再辅之以范读、个别朗读、朗读评价等手段,学生很快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要求,也为下一环节错误!链接无效。任务的完成作好了铺垫。

总之,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又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全文的主要内容、情感基调、层次结构、中心思想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有效地实现了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在精读中理解

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浏览、略读和精读。浏览可以快速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略读可以迅速把握文本大意;而学生只有通过精读才能真正理解文本,从而完成“语言习得”的学习目标。在精读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朗读、吟读、诵读,而更多的时候是默读。精读,不是简单地对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分析及由此导出对主题思想、内容情感、表现技巧等的把握,而是强调学生能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产生有创意的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包括本义、引伸义、比喻义、语境义等,因此对于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应联系文章中心、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及上下文来理解,有时还得先搞清词语出处、分析词语结构、辨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才能正确释义。例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末尾句“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学生对其中“正人君子”一词认识模糊,于是老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知道该词出自《明史·邹智传》:“愿陛下以宰相为股肱,以谏官为耳目,以正人君子为腹心。”在原语境中显然为褒义词,指道德高尚的人;再结合文本前后内容对比分析,学生们就能明白,鲁迅先生使用该词时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化褒义为贬义,辛辣地嘲讽了那些伪善和假装正经的军阀政客的御用文人们,对他们表现出“深恶痛疾”之情。

2、理解句子的作用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内容上、结构上和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理解句子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学生特别重视对首括句、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点题句、矛盾句、精警句、议论句、描写句、抒情句、修辞句、结尾句等十二类句子的分析。这些句子在不同的文体中出现的频率不一样,作用也有所区别,因此,课题组教师在进行精读训练时,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根据文体特征对句子进行分析,如:同样是中心句,在叙事类作品中主要起总领全文、点明主题、抒发感受、收束全文或总结升华等作用;在论述性文章中主要起提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引出论据、总结观点等作用;在说明类文体中则主要起到点明说明对象特征或概括事理的作用。又如修辞句,在文学作品中可烘托、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形象;在论述性文章中可使说理透彻,论证深刻;在说明文中则能让被说明对象形象生动,鲜活具体。总之,由于课题组老师指导科学合理,训练方法得当,使学生们在精读过程中少走了弯路,提高了效率。

3、理解文章的段落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包括理解段落结构、分析段落大意、理解段落功能等三个方面。

段落在文章中的功能大致有四:充实内容、表现中心、过渡照应、抒发感受等。段落的一般的结构形式按顺序来说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交叉顺序、逻辑顺序等;结构方式有总分式、连贯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多种。究竟采用什么顺序、按照何种方式组织安排段落,应根据文章体裁、全文内容及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定。对于段落的理解,重点是理解其内容,亦即通常所说的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大意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依据文体特征,二是紧扣全文中心;错误!链接无效。的一般方法有摘中心句法、合并层意法、内容概括法等。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教师通力协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文章段落的相关知识和分析要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精读的速度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

4、理解文章中心

理解文章的中心,属于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文章的中心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基本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也有相同的呈现方式:﹙1﹚出现于标题:如《热爱生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雄伟的人民大会堂》;﹙2﹚出现于开头和结尾:如《背影》、《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马说》;﹙3﹚呈现为关键句: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句,议论文中提出论点或总结归纳的句子,说明文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或归纳事理的句子等。对于复杂的叙事类作品,有时还得通过分析文章背景、分析人物与事件与环境等的关系才能明确中心;论说性文体还应关注其论述的全过程,才能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在对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过程中,课题组根据文体特征组织学生或朗读或默读或讨论,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授之以渔,精心指导,循序渐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解文章中心的能力。

三、在语境中赏析 赏析文章,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文章的文体特点、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结构艺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重点词句、关键细节、重要语段、行文疑点处、矛盾突现处、情感凝聚处、诗意闪现处等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文中的情境形象、人文精神、审美因素等。

赏析,属于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需要综合运用朗读和默读的各种技能,具体操作时可以使用增加、减少、调位、改换、比较、体验、诵读、联想、想象等多种方法。如进行对话式教学,让学生在品读中思考生活,认识人生。笔者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引导学生讨论结尾句中的三个“如果”能否去掉,学生们先静思默想、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师生间、同学间的辩论,最终认识到错误!链接无效。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具有谦逊有礼、宽容体谅、平易待人的好品质,而且告诉读者他之所以有这些好品质,是因为他有一位好母亲。又如在探究式学习中发展学生个性,塑造高尚情操。课题组一教师在教学《胡同文化》一文进行课堂总结时,让学生思考讨论“胡同文化有哪些可取之处”、“„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含义”,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们认识到做人也要保持独有的个性,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再如在鉴赏中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从《春》、《荷塘月色》中欣赏自然美;从《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后一课》中欣赏人物美;从《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中欣赏风俗美,从《陋室铭》、《论语》中欣赏语言美;从《提醒幸福》、《热爱生命》中欣赏哲理美等。

四、在运用中提升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朗读、理解、鉴赏有如为“运用”这一塔尖奠基、搭架、砌砖,前三步工作都是为了最终的学会运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说、仿写训练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方式。

应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或单一或综合、或简单或繁难。具体包括以下形式:﹙1﹚活用新词:用新学的某一词语仿照文本中的格式写句子,或用几个词语写一段话;﹙2﹚仿句练习:模仿文中某一个句子或某一组句子的格式或修辞或语气等写一句或说一句;﹙3﹚仿段练习:模仿某一指定段落的特征,如描写传神、推理严密、说明生动、语言幽默、哲理深刻、结构精巧等写一段或说一段;﹙4﹚仿写诗文:模仿某一首诗或某一篇文章,按其固有的特征进行仿写或仿说,或仿其形式、或仿其思想、或仿其修辞、或仿其表现手法、或仿其表达方式等,视原文的内容而定。

不论进行何种形式的仿说、仿写练习,课题组教师总是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原文,充分理解其含义,把握其特点,赏鉴其精华,尽量使训练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以学法指导为基础,以多种形式的“读”为手段,以高质量的“品”为归宿,实现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第二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中感悟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中感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设计《厨师小山羊》一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二年级的课文生动,充满了童趣。如何让学生在读懂了故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语文知识,懂得文中的道理,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一、引趣导入 读中感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老师出示了许多有趣的水果和蔬菜图片,并神秘地问学生这些是什么,你能把它们做成什么呢?你们猜小山羊会把它们做成什么好吃的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马上集中起来了,大家都进入了故事当中。乘此机会,我请学生自读课文,很快学生都从中找到了答案。通过自读得到了答案,孩子们都会很兴奋,都想向老师印证一下是否正确。老师紧接着在黑板上左边贴出小猴、小刺猬和小白兔的图片,右边贴出柠檬、青瓜、辣椒图片,让学生说说小猴、小刺猬和小白兔觉得这些水果和蔬菜的味道怎样,让同学们知道自己通过读书已找到答案。

二、研读讨论,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过程是单向交往,教和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积课业的“自然活动”,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交往,活动形式多样化,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生相互合作的社会性活动。

因而在教学此课时,老师设计了几处研读讨论的环节。例如在学习3、4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通过老师教学1、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并提问:小刺猬发现青瓜后,他是怎么做的?而小山羊又是怎样把它变成美味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内讨论学习。孩子们都会很积极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地讨论。乘着讨论的热情高涨之时,老师又神秘地问:“同样是青瓜,为什么小刺猬把它随手一扔呢?而小山羊却能使它变成美味呢?,他们的做法不同,结果会怎样呢?”通过小组讨论研读自学,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客体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学会学习,敢于探索,主动合作,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充满自信,不仅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课堂表演、加深感悟

全情投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课堂表演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作用可大了。

《厨师小山羊》是一篇故事,生动又有趣。老师先请同学同位分角色扮演,然后在4人小组中分角色扮演。在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请3位小朋友分别戴上小猴、小刺猬、小白兔和小山羊的头饰,上讲台表演,让全班同学当导演进行指导、评论。演的同学当然会全请投入,而看的同学也因为自己不仅是观众,还是小导演而更加热情。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习效果当然也出来了。

总之当学生全部投入到课文之中,他们自然能感知课文,并有所感悟。对二年级的小孩子,老师说多了反而使其学习兴趣大减,只有通过激情引趣和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孩子们在语文课上有所收获。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界定层次及目标。A层:以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B层:B层对A层来说具有知识上的包含关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提高层次;C层:在B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释放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 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各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得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的教学目标,如《沁园春 雪》目标应达到: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②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重难点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拓展性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一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语文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语文特长;对中、困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二要分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在较高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促其尽快形成语文特长;在较低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常犯错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通过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通过分层目标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不仅传递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也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的教育,决不是政治这门学科就能办到的,它必须是各学科的综合教育。而语文学科中德育的渗透那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课本中好的素材,时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诵课文、听故事、写作的过程中,时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无形中得到美的熏陶。

一、抓契机,重引导。

语文课中品德的教育,不应在是呆板的说教,而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不必拘泥于一个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找准机会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只知向别人索取,而不知向他人奉献,他们心里只装着自己,从不知关心别人,更谈不上去理解别人了。他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些固然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思想是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只要你抓住机会随时的点拨,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例如有一篇文章题为《中彩那天》,文章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城实守信。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从而明白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这种方法比天天时时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更适用。天天时时的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失去了新鲜感与神秘感,教育的效果也就差了许多。所以说,抓住机会,适时点拨对于语文课来说是很适用的。

二、设情境,重熏陶。

爱国主义能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激发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强大动力。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唯一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对祖国山水的热爱等。所以我利用升旗仪式、清明节扫墓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中优美的记叙、抒情、游记散文与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章最能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所以我及时的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来陶冶性情。教育向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处理明白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经过日积月累。而爱国主义教育又不是短期的事情,也必须要长期坚持。语文课上的渗透就更是如此了。散文教学中设置导语是重中之重,而诗歌教学中设置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先富有感情的来诵读,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来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插上想象的翅膀,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设情境、重熏陶,是语文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好方法,同时这也正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三、找全面,善诱导。

找全面,善诱导,这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武器,更是教师应经常采取的教育方法。语文课堂上的教育更离不开这一形式。这种方法,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限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课文的讲解中应随时穿插,灵活应用。中国自古便有文明古都、礼仪之邦的美誉。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哪个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这些传统美德决不能丢。作为教育工作者,决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现在的学生,他们花钱如流水,不懂的珍惜。如学《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明白尊师重教,学无止境。由这一点,让学生联想到许多相类似的情形,带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面,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让学生为中国悠久的文明而骄傲自豪。由此可见,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课堂上决不可面面俱到的去讲,那么就得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师更应依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时时渗透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重拾中国传统节日内容,珍贵的民族文化,立足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曾这样分析节日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生活才有意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最富有诗意的语文学科,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理解文学进而理解人生、社会、生命和历史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更应该担任起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但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对这一传承的责任淡化了,甚至疏忽了。殊不知,语文教学传承着节日文化,而节日文化又促进了语文教学,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生活化,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仪式、意义十分陌生,甚至一无所知。节日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是吃喝玩乐。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己经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我们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时要突出春节辞旧迎新和祝福团圆平安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践行文明、谦让的礼仪规范。突出清明节“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感恩思源,通过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突出端午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突出中秋节的团结、喜庆丰收的主题,了解“和”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突出重阳节感恩父母、敬老孝亲的主题,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美德,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现有教材中尽管传统节日的题材数量不是很多,但仍然可加以发挥,抓住机会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古典文学中常涉及节日,往往节日是诱发作者情思、体验的导火索,典型的即是春愁、秋思。节日是作品的背景,因此教学可通过体验节日,进而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初中生对中秋节的吃月饼、团圆含义很熟悉。教学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热身”,引出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七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埋下伏笔,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绪。

语文教材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采桑子 重阳》、《醉花荫》等诗词,都是关于重阳节的,而相对于端午、中秋、春节,学生对重阳节的认识就非常模糊,观念也相对淡薄,因为生活中,重阳节已经淡出全民节日活动的视线。那么这时,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传统节日文化,从而加深学生乃至社会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从新重视。再如,在讲授现代文《端午的咸鸭蛋》、《春酒》等文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文章中讲述的各地节日特色,来丰富学生对节日传统和节日文化的认识。

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咸鸭蛋》,适逢端午,家家吃粽子。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导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谈到的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习俗。在体会了作者借端午习俗抒发浓浓思乡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各地端午习俗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端午节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2、将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活动中

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话题来启发学生,让节日文化走进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走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常语文活动包括辩论会、演讲会、写作等。教师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或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_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所注重的。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春节是亲情融融的日子,如果给远在外地没能回家的亲人打电话、发短信,你想怎么说?若是制作贺卡的话,你会写上怎样的贺词,用上怎样的诗句?再比如,举办清明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清明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清明风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同学、老师的提问。在真切的节日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在每逢节日来临之际,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节日诗词朗诵会,古诗情景剧表演。如清明节“清明雨祭先烈”;端午节“粽叶飘香,怀念屈原”;中秋节“与月相邀,喜迎中秋”……学生在朗朗诗声中品味经典,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3、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

为了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少的缺陷,语文教师还应广泛挖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教师首先应广泛搜集一节日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如丰子恺的《过年》、钱钟书的《辛巳除夕》等。其次,在课后阅读训练中增加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多设计与节日内涵有关的练习题。比如教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要求学生收集、诵读有关中秋赏月的诗文,在同步训练中选择《中秋咏月诗三首》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设计与中秋节“月圆人园事圆”的精神内涵相适应的题目。

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憧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重拾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立足我们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让我们的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我们祖**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的豪迈雄奇,从而培植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和“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一职王波文 2017年,烟台市职业室承担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策略在学习中的一......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浅议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马晓红 摘 要:智慧启迪智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运用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具有独创性、新颖性,......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诸城市朱泮三村小学宋新民 内容提要: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广水实验高中 孙建华 内容摘要: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系到未......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评价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评价 兴隆县兴隆镇学区戴志芬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造就这一代新人呢?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务必进行......

    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感熏陶 益林初中 孙 艳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