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除法集体备课3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切实学好。教材先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由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作为乘法的逆运算来定义的,教材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分数乘法的实例,引出两个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分数除法作为它的逆运算,具体含义也应加以扩展。因此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也可以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例子引出两道除法题来说明,但是这样的例子比较难理解一些,暂不出现,留到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再进一步认识。在分数除法中,不论哪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如果开始就举一个数除分数的例子,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也较难理解,所以教材仍分两部分教学。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在这基础上再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然后,把分数除法的法则统一起来。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第二节,重点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已经出现一些应用题,但是题里的数量关系都是与整数除法应用题相同的,学生容易在已学的基础上确定用除法计算。这一节教学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主要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它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一组具有同样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只是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了变化。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后面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四则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教学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时,仍以方程解法为主,然后在这基础上教学用除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用方程解这种应用题,教材适当安排了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由于这种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教材中十分注意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系。而且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样,加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以判断解答方法。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后,教材还安排了和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三类应用题具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应用题中已知和未知有了变化。学生弄清这几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以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两步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实际上是上面的两个一步应用题的复合。解答时需要两次判断以谁作单位“l”。通过这种应用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节比的知识。这样安排的意图在总说明中已经做了说明。在这一节中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比的应用方面只出按比例分配,因为这种计算问题应用了比的概念,而实际计算时是用分数计算。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数的应用题后,教材还安排了和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三类应用题具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应用题中已知和未知有了变化。学生弄清这几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以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两步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实际上是上面的两个一步应用题的复合。解答时需要两次判断以谁作单位“l”。通过这种应用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节比的知识。这样安排的意图在总说明中已经做了说明。在这一节中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比的应用方面只出按比例分配,因为这种计算问题应用了比的概念,而实际计算时是用分数计算。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四、学习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五、学习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六、学习关键
利用直观图,推导分数除法法则时,要把计算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
七、学时划分:本单元19学时
1、分数除法
6学时
2、解决问题
4学时
3、比和比的应用
6学时
4、整理和复习
2学时
5、单元练习
1学时
周庄小学
第二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
(一)》这一课的教学是在我们全体数学组的共同努力下,集体备课而成的教案,并由我上课,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理解并掌握除以一个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体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探索分数除以一个数的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好奇心去探索。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探索过程,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另外,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理解并掌握除以一个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安排了几个环节。
一、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涂一涂,想一想,得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观察算式,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四、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本次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分析如下:
1、课前我没有深入考察上课教室的触摸屏,导致了上课的的突发事故,给我措手不及,以后应该考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体会熟悉学生的必要性,让自己尽快融入课堂中,感受学生,面对陌生的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从容应对。
3、以后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都是让学生去说去做,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学生亲身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发现计算方法,为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很大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因此养成自觉观察、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因此学生是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看到了他们探究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第三篇:小数除法集体备课
小数法和除法的集体备课
陈春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两个单元精简了有关循环小数知识的教学。在第七单元里不出现除不尽的除法,在第九单元里只结合小数除法中除不尽的实例,讲述循环小数的概念。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不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小数乖、除法计算的教学是以整数乖、除法的计算为知识基础,只是计算时多了小数点的处理这一“新问题”。
二、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乖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乖、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乖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乖、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乖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乖、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乖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乖、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乖、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乖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乖、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乖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方法求出小数乖、除法中积或商的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初步理解整数乖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乖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和简单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乖、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乖、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乖、除法的积积意义。并能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乖、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小数乖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小数乖小数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掌握小数乖整数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3)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乖法和除法各例的教学设想: ①68页例1 教学例1时,可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弄清图意,适当的提示:0.8×3就是求几个0.8相加?0.8元也可以看成是几角?先让学生独立算,并指名板演。根据板演提问: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这里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用同样的方法教2.35×3的计算方法。
②69页—70页例
2、例3 教学例2时,让学生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汇报结果,教师把这几个算式与得数有条理地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出一个小数乖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一位、二位、三位……
教学例3时,首先要明确要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要用0.351×1000,只要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③72页例4 教学例4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弄清数量关系。计算后组织讨论;(1)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12÷5,得数余“2”后应怎么办?(3)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④74页例
5、例6 教学例
5、例6时,我采用的是教学例2例3的同样方法。⑤86页例
1、例2 教学例
1、例2时,我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明确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积的位数不够怎办?从而使学生发现并小结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呈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⑥90页例3(积的近似值)
教学例3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积保留两位小数,要用“四舍五入”法得出结果。⑦90页例4 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例题提供的三组算式,并比较每组中两道算式的大小。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说说从每组的两道算式中分别能想互什么运算律。然后告诉学生“整数乖汉的运算律,对小数乖法也同样适用。”
⑧90页例5 教学例5时,启发学生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用角作单位的数,其实就是把除数从小数转化成什么样的数呢?再想一想,应用什么规律,既可以使小数转化成整数,又可以使商不变?然后让学生自主计算,小结出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⑨95页例6 教学例6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中,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⑩98页—99页例
7、例8 教学例7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在计算中发现“除不完”该怎么办时,教师及时介绍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就提出:“如果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结果是多少”这一问题。
教学例8时,要明确(1)得数要保留整数;(2)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得到的结果不合理。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高的近似值的理解
第四篇:《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例3《分数乘分数》及相应练习。这节说课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与学情
《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制上册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的例3。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之后,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利用两个小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数乘分数既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交流、抽象概括等丰富的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3.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自我探究.2.动手操作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习铺垫,看图说分数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如果取这的,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3.如果再取这的,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设计意图:讲课一开始采用了看图说分数的方式引入,既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提供了图形的依托。】
二、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4.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5.得出结果
公顷。
根据大家的想法,法算式来表示?
6.猜想计算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1.尝试猜想
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公顷的,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中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课本第4页看一看。
2.探究验证。学生自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完成的学生可以完成例3做一做第2题进一步验证)
3.验证反馈
(1)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预计方法:A.画图(图形或线段);B.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C.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2)请已经完成例3做一做2的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结果及得到的想法。4.得出结论
看来咱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在同学讨论回答后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个计算方法通常用字母
bd×=acbd(a≠0,c≠0)来表示。ac【设计意图: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完成例
3、“做一做”剩下的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校对答案后,可以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2.练习提升
在○里填“>”“<”或“=”。想一想,哪些式子,你不计算就可以直接填出来?
○
○
○
○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哪些式子可以不计算就直接得出结果。(1)题
1、题3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理解;(2)题
2、题4主要是对分数计算方法的巩固。
【设计意图:计算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这时题目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练习反馈中既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回顾,又将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对学生的思维的拓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五、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第五篇:3 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2—5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找倒数的方法:如果是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一定要注意,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例
1、第30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折纸实验,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完成第30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分数除以整数
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学反思: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111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算式:2×。
32211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3221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
3222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3(6)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计算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612(1)画图理解计算思路。
1小时走多少千米。121②再求12个小时走多少千米,即1小时走多少千米。
12①先求(2)明确算理。
1515小时走km,求1个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把平均分成5份,1261265151求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即×。再乘12就是1小时走多少
65655551千米,即÷=××12。
612655个(3)整理推导过程。
③归纳:
除数<1时,商>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0时); 除数>1,商<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0时)。【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1.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2.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分数的倒数。
(3)3.6÷[(1.6+0.8)×2.5]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出示课件: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半片”是多少片?((2)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①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
13×3=(片)221)2②可以吃几天? 12÷32=12×=8(天)2312=12×=24(次)21方法二:①先算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12÷②可以吃几天? 24÷3=8(天)答:可以吃8天。
(4)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表示。
(5)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6)教师归纳总结: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
1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34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来,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小明的体重)55(7)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 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8)算术方法:
4=28(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54528÷=28×=35(kg)54单位“1”×(9)回顾与反思:
提问:①怎样检验结果是不是题目中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②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学生:因为小明的体重×35×4=28(kg)5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5这一结果与条件吻合。答案是正确的。学生: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2.巩固练习。
3.典例讲析。
54=28(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54528÷=28×=35(kg)54单位“1”×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
1.方程解法:找出单位“1”,设未知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算术方法: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除法算式。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第38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讲述:如果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份,也就是说,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③理清数量关系:
提问:小明体重和爸爸体重,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爸爸的体重×(1-8)=小明的体重。157。15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④列式解答。
解法1:①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1-8)x=35 157x=35 15x=75 ②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千克。x-8x=35 157x=35 15x=75 解法2:算术法。单位“1”×(1-35÷(1-8)=小明的体重,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158)=75(kg)158? 15(3)回顾与反思。
①提问:如何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学生汇报:是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与爸爸体重作比较。(75-35)÷75=②写答语。8 15-19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2页例6及练习九的1—5题。【教学目标】
1.熟练找出关系句中的单位“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根据其数量关系(线段图)列方程或算术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5。64②一支钢笔价格的相当于一本书的价格。
55③一袋大米,吃了。
81④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
45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kg,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8①甲数是乙数的①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3.导入: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未知的,那用什么方法呢?(揭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1解:设下半场得x分。2x+x=42 3x=42 x=42÷3 x=14 42-14=28(分)算术方法: 方法1:
下半场:42÷(1+1+1)=14(分)上半场:42-14=28(分)
方法2:把上半场得分看作单位“1”。
1)倍是全场得分。21上半场得分:42÷(1+)=28(分)
2上半场得分的(1+下半场得分:42-28=14(分)教师:列方程解题的关键: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3)回顾与反思,验算写答语。
①这道题目我们解答是否正确呢?如何检验呢? 学生:28+14=42,全场得分确实是42分。学生:14÷28=②写答语。【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
1,下半场得分确实是上半场的一半。2-23单位“1”的量。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例7及第43页“做一做”和练习九第6—9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2.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重点难点】
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分析例7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1)一本书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1(2)一本书每天看,看完这本需要()天。
52.修一段600m长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做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老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
5老师: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地讨论出下面的问题?(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讨论。教师巡视,对个别组辅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件出示)
①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什么来表示工作总量?
学生1:题目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总量。学生2:我们可以假设这条路的实际长度,如18km,30km„„ ②假设这条道路长18km,问题该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③学生汇报: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12=
3(km)2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18=1(km)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1+33=1(km)2231=7(天)25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18÷1④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为单位“1”,如何解决问题呢? 课件出示思考题:
一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分? 二队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 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 学生汇报:
1。121学生2:二队每天完成工程的。
18学生1:一队每天完成工程的73.老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答准备题吗?(课件出示)(叫两个同学上黑板演示,其它学生在草稿本上试完成,然后教师评讲)(课件出示)
老师:我们学了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单?
学生: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较简单。
老师:对,以后我们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解答。【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
1.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法或疑问要跟老师和同学说的吗?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假设这条道路长18km。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12=
3(km)2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18÷18=1(km)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 1+33=1(km)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