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工作岗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岗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审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应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审计人才需求。作者通过对本校教学改革实际进行探讨,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指出学校应立足企业需求,通过创设研究型教学团队、建立仿真型模拟实训室、教学案例库、合作式实践基地等途径融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关键词:工作岗位;审计学;模拟;实践
基金项目: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2011JGA181。
一、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审计理论及审计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审计学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学科。从账项基础审计到财务报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审计鉴证;从详细审计到抽样审计;审计学吸收了科学的精髓,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专业性及综合应用性增强,而且与数学、经济学、哲学和逻辑学等相关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需要更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审计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会计课程还在于它必须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等相关知识的支撑,加上理论知识抽象、概念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系统把握,很难全面理解,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审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方面:
(一)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因为案例通常是通过真实案件编写而成,学生可以从案件审计的过程中感性地认识审计职业的实际情况,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但大多数真实案例由于综合性较强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虚拟案例又过于简单、难以切合实际。所以案例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
很多学校也尝试实践教学,但效果并不显著。有机会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即便能够进入也只是做些代理记账之类的简单工作。主要原因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有限,承接的业务有限,不可能接受大量毕业生实习;他们在实习期间见到的大多是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工作底稿,对于审计工作只能望尘莫及,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体验。
二、改革依据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一)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审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其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以致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时明显能力不足。如何将理论学习和岗位职业结合,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强化和提升,将对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迎接激烈竞争和挑战有着重要影响。面对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高校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寻求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改革应立足于企业岗位需求
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审计风险逐步加大,企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审计工作的流程,还要有岗位意识、风险意识。而学校的教学往往脱离审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不明确,甚至忽略了验资、经济效益等业务,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不能满足企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应有一线教师参与
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自身并没有接触审计工作,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实践经验和专业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将审计工作过程和审计实训教学过程很好地融合起来。如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一线教师参与,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岗位实施教学,引入真实的审计资料,让学生能够按照实际的审计工作流程来进行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真实感又能提高审计技能,也就不会再觉得审计课程枯燥乏味了。
三、实施过程
(一)创建研究型教学团队
审计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更强调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社会阅历与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审计学教师必须建立研究型教学团队,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引领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的改革
首先将《审计学》改为《审计学基础》和《审计实务》两门课程,两门课各自约40学时,相应的实训课为“审计学基础模拟实训”和“审计实务模拟实训”,分别采用手工模拟和软件模拟。手工模拟可以使学生掌握审计初级知识,软件模拟则是对手工模拟的深入,通常涉及较复杂、综合性较强、工作量较大的审计项目,以此提高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组织人员对本地区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查,明确岗位需求,确定学校要培养哪些审计岗位人员,收集相关审计资料,编写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以审计工作岗位为主线,根据每个审计工作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如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等任务。工作过程应以真实的资料为基础,对审计岗位进行分析后,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
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校是否有实训室等保障设施,是否配备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实训指导老师,这也是课程能否顺利执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担任的教学任务又比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师资力量薄弱。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一是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且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有过实际工作经历;二是主持或主要参与过企事业单位应用性审计相关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被采纳,效果良好。
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注册会计师担任实训指导专家、聘请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深审计人员担任实训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交流,弥补校内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或者派送校内教师到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政府审计机构挂职,积累实践经验;另外,学校应鼓励专任教师参加CIA、CPA考试,吸取更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性强的审计模拟实训室。通过模拟审计业务,在仿真模拟演练中增强对审计基础知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计技能,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审计仿真模拟实验应当是手工仿真模拟与计算机仿真模拟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已开始运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但有些手工审计是无法用计算机替代,例如观察、询问、函证、监盘等审计程序在计算机审计中得不到实施,对这方面的职业培养和审计程序的实践必须借助手工仿真模拟来实现。
1、手工仿真模拟应达到的要求
(1)能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手工审计模拟需要手工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所有程序,因此,实训室不仅要提供大量原始资料,而且准备的资料还应当反映出企业各种造假和舞弊的手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实施舞弊采用的手段,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的意识。
(2)提供的资料应便于学生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
(3)实训资料应及时整理和更新,保证资料完整、适用。
(4)教师在组织审计模拟实验时要注重仿真,创设真实的审计环境。可以让部分学生充当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一部分学生充当审计人员,明确各自岗位,在熟悉自身职责的同时,开展审计业务。之后再进行角色互换,亲身体验审计工作的各项流程。
2、计算机仿真模拟应达到的要求
(1)根据教学需要选用合适的审计软件。有些教学软件提供的案例数据过于简单,只有一两套一个月的资料,时间跨度比较短。而企业实际业务很复杂,舞弊手法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隐弊,如果仅靠一两套题目的练习,难以让学生系统学习各种审计方法。因此,在选用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时不能贪图便宜,而忽略学生的系统学习。
(2)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实训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等。并配备专门的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训设备的维护和软硬件的更新工作。
(3)安排专门的实训辅导教师给学生讲解审计流程、审计软件的具体使用。在辅导过程中利用软件创设的虚拟环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能力,提高学生审计技能。
总之,建设配套齐全的审计仿真模拟实训室是审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实训室的建设应立足审计专业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当学生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后,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熟悉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案例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比例达到30%,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则积极准备,主动参与,教学效果非常好。
1、建立高质量审计教学案例库,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施
案例的收集整理要注重高质量、科学性。首先,案例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案例与审计理论对应的知识点;其次,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既要真实,又要丰富,还能充分体现行业背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审计案例获取的渠道
审计案例从内容上应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对于前者教师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媒体报道或互联网站获取;对于后者则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亲自编写,或通过第一手资料经加工、整理后形成。一手资料最好是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的真实案例,但这类案例可能涉及单位机密,而且内容庞杂难以分清主次,不能直接采用,需要经过加工、改造,以寻求实际与理论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3、加强审计案例库建设,优化教学手段
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案例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应加强审计案例库建设,系统整理,及时补充。案例库中既要有成功案例的典范,又要有失败案例的警示;既要有引导型案例又要有综合性案例;既有国际案例又要有国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4、将典型案例制成电子版,通过校园网络发布
典型案例在校园络上发布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仪器通过视频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原始凭证、账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四)建立校企合作式审计实践基地
审计学属于应用型、技能型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企事业单位、审计机构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式专业实习基地,长期安排教师、学生深入合作单位开展调研和专业实习,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1、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实践基地建设
政府应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激励企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并出台相关政策,对成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企业在税收、筹融资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同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保证实践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2、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工作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因素,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职场训练应有一套系统的实习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学校与合作单位应有明确的协议和实施方案,比如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岗位要求等应有明确规定,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一定成效。
(2)学校与合作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
(3)确定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学生由指导教师直接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质量及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实习结果进行考核,作为学校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与合作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企业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学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员工培训,承接科研课题,共同开发新项目,建立人才交流机制等服务,与合作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四、创新之处
基于工作岗位的审计学教学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融理论探索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改革。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工作岗位全程仿真模拟教学,通过岗位角色模拟、工作过程模拟和实践模拟等方式改变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定位,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案例教学、全程仿真模拟教学为手段,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多环节教学改革。
3、学生通过采用仿真的资料在审计软件中进行操作实训,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深度实习相结合,将审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提升了专业课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审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应重视岗位职业技能培养,采取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工作岗位实训,在深入理解审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执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林克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审计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2]沈征.基于实验视角解析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的创新.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3]马志娟.审计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讨.中国内部审计.2012.10.[4]李素萍.高校审计实践教学多维模式的优化整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2.[5]庞卉.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探讨.南京审计学院学报.012.4.作者简介:蒋卫华(1971-),女,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第二篇:《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审计学》不仅是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财务管理、税收、财政学等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审计学》课程理论抽象、内容较多、综合性强等特点,普遍被认为是“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一门课程,本文在借鉴近年来国内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审计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8-01
《审计学》不仅是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财务管理、税收、财政学等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被公认为是一门枯燥、抽象、内容多且逻辑不严密、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的学科。
首先,审计理论比较抽象。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但距离太远了美就没有了,不管是审计理论还是实务对一般人来说都比较遥远,加上专业术语较多,学科的综合又强,要想充分理解什么是审计,怎样开展审计业务,自然会觉得抽象。
其次,审计学内容多且“逻辑不严密”。从审计产生与发展,到审计的含义与目标,到审计对象、职能与作用,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到审计种类与方法,到审计程序与证据,到审计工作底稿,到计划审计工作,再到内部控制、经济业务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等内容较多,感觉即混乱又缺乏有效的框架。
再次,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审计人员要想从事审计工作,必须熟悉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的学科知识,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及流程,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战略等内容,因此综合性较强。
最后,审计实务的灵活、丰富,也加深了审计学教学的难度。一方面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教科书不可能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列举出来;另一方面职业界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要具有能够应用基本的理论灵活处理实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创新能力的呼声。
因此,对于《审计学》老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审计环境,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本文在借鉴近年来国内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审计学》教学改革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讲授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常有人错误地把《审计学》课堂认为应该是“以老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错误理解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感受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等不良的教学后果。
因此我们应首先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先进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课堂的设计,再到课后的总结,无不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组织我们的教学。
二、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因其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被许多课程教学所采用。对于《审计学》教学而言,强调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有源于这样的理由:首能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这样一个《审计学》教学的例子,教室里有8名学生在上审计课,有1名学生不知怎么就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教室里共有9个人正在睡觉,原来教师也睡着了。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没有学生互动的课堂是多么枯燥,怎样才能把空洞抽象审计学理论变得为学生所接受,案例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可以把理论与现实相连让学生获得比较直接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重视《审计学》课例研究
课例是指关于一堂课上的教与学的实例。在《审计学》课堂上我们可能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为什么有些概念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或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学生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什么情况下要做控制测试等,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究竟是学生的学出了问题还是老师的教出了问题?我们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这种反思的过程就是课例研究。做好《审计学》课例研究的原因在于:课例来源于课堂,对其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不断地促进老师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好的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力和控制力,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唐锐.机械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改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2] 杨碧限.基于非医类专业特点的中医学适应性教改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2011(12).
第三篇:《审计学》课程介绍
《审计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双师型教学团队、案例教学、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主要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财务报表、交易循环审计基本方法等展开。第一部分是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第二部分是审计实务,包括收入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购货业务循环审计等;第三部分是审计报告,包括完成审计工作、编写审计报告等;第四部分是验资与其他鉴证业务,包括验资、代编审计信息等。除此之外,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自觉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审计实务、审计管理及相关工作。《审计学》课程组长期坚持以培养学生掌握有效侦查重大财务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审计思维和实战性审计技术为中心,有机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实施教学,倾力培养学生侦查舞弊的本领;另外,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对完善会计、财管本科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帮助本科生扩大就业机会和毕业后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都很有帮助,再加上本课程教学队伍年富力强、学历高,教学水平高,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效果反映好。
三、历史沿革:
邢台学院会计学系初建于1985年,其前身是商业经济系,1993年独立成系,曾开设财务会计、财政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审计学等课程。95年至今审计学一直开设,张春祥主任,解振锁主任、张庆考老师,都为前期的审计学教学工作付出了心血,正是他们的付出和重视,才使审计学教学工作得以日臻完善,目前,会计学系有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专科、会计电算化专科四个专业;专科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本科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设。
四、教学条件:
教学计划: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要求,参考其它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审计学专业的教学大纲,我们课程组详细制订了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通过集体备课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教案,在统一教案的的指导下,每一位老师在讲课过 1 程中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和知识结构再补充完善教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再共同学习和探讨,成型的知识点补充到统一教案中,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实践大纲。为做到有计划、按进度地执行,每学期开始,课程组都会依据当前学期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填写教学进度表,并在授课过程中参照执行。学期末进行教学总结,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制定下一年的教学新计划。
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因此教材的选择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几年来会计和财管本科《审计学》选用的是教育部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耿建新、宋常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具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知识结构新,习题配套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教案:每位授课教师有质量较高的统一教案,另外还有自己的自编讲义,在编写讲义时注意对教材的处理,突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讲义的内容有许多值得提倡的做法。例:讲授内容上,①既注意和会计教材内容的衔接,又注重大纲的要求。②加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紧密结合。③补充审计学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紧密联系现实。讲义内容的编写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案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程序可以简述为:案例-查找问题-确定风险点-重点审计领域-形成证据和工作底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将审计学、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案例中,侦错防弊,查找风险点,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系资料室有上千册参考书,8种专业期刊,有会计和电算两个模拟实验室,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力手段之一。近年来学院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多个多媒体教室,目前已经具备了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网络运行正常。审计学课程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具备网络教学能力和网络维护能力,目前,正在有计划、有措施的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共享教学资源,获取各种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学生随时都能与教师联系得到指导;第三,展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第四,指导学生上网下载各章节习题,通过电子邮件或习题纸解答,与老师交流。
授课模式:课堂上采用讲解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专题讲座与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讲教师全部是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改革意识强,思维敏捷,吸收新鲜知识快,为了适应改革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审计学课程组的老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本学科科研成果注入教学中,不断实践,深入探索,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广泛吸收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改进课堂教学。
五、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取三种形式:
1.经典案例教学。在审计学的授课过程中,时刻注意将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有关的经典案例相联系,改变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等弊病,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剖,既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又锻炼学生应用审计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中见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许存格老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有利条件,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约定书、函证、审计报告等相关的资料,具体格式,展示给学生,并讲解怎样在实务中搜集证据,整理填制工作底稿,怎样利用函证获得需要的证据,让学生初步了解审计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以增加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其深入学习审计学的兴趣。
3.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我们系有省内外实习基地42个,其中两个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寒、暑假,以教师推荐、学生自行联系事务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实习和调查研究,学院派遣老师对学生跟踪检查与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提交实习报告,再派教师写出评语反馈给学生。
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增加了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四篇:审计学课程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实习报 告
专业年级会计学2010级姓名学号 实习类型审计学课程实习实习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实习时间 指导老师成绩
2013年 5 月 30 日
《审计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我们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它是对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和检阅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审计学》课程实习,不仅能够熟悉审计实务的流程,而且能够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除此之外,在实习时过程中,通过具体业务的操作,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讨论学习的精神。其实这也正应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们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这次实习应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审计实务》软件。我们首先了解审计的整个基本流程,主要完成实质性测试中的货币性资金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存货实质性测试、长期股权投资实质性测试、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长期借款实质性测试、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股本实质性测试、盈余公积实质性测试、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营业成本实质性测试审计这几个内容。
货币性资金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货币资金函证结果汇总表、其他货币资金明细表、银行存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调查、银行存款明细表、货币资金审计表和实质性程序这七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货币资金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需要完成坏账准备计算表、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应收账款明细表、应收账款审定表和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这五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明细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存货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存货明细表、存货审定表、和存货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原材料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长期股权投资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长期股权投资审定表和长期股权投资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明细表、固定资产审定表和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固定字长明细账以及其他
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长期借款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长期借款明细表、长期借款审定表和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长期借款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应付账款明细表、应付账款审定表和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应付账款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股本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股本明细表、股本审定表和股本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股本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盈余公积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盈余公积明细表、盈余公积审定表和盈余公积实质性测试这三个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盈余公积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未分配利润明细表、未分配利润审定表和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未分配利润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营业收入明细表、营业收入审定表和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营业收入明细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营业成本实质性测试需要完成营业成本明细表、营业成本审定表和营业成本实质性测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营业成本明细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查询完成这些内容。
三、实习总结
(一)收获
审计实习的课程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一个学期下来,我综合的掌握了审计工作的具体步骤、方法,并且结合实际的操作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体会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平时《审计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明白了“审计”绝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在实习课上,我们就将理论联系实际,模拟审计人员的身份通过编制各项工作底稿,执行企业各个科目的实质性测试,最后得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起到经济监督、评价和
鉴证的职能,通过实际操练而收获的专业知识,使我更加具体地了解了“审计”的内涵。
其次,在审计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有纰漏,例如,在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中,我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查应收账款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发现该业务的记账凭证没有原始发票,并且没有说明情况,因此判断出该业务很可能是虚假销售,企业为了虚增利润而伪造出这项业务。因此,我认为,审计并不是寻找企业的差错,而是为了能够使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得到真实、正确、完整和公允的信息而提供的监督保障工作。
最后,关于实质性测试的执行,我了解到由于课程的安排,每星期只能进行一到两个科目的实质性测试,然而真正的审计工作应该是连续工作,科目与科目之间是相关联的。例如,在执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时,发现一台办公设备应计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错误得计入“管理费用”,因此在审计工作底稿上,我做了调整分录。但在几周之后的实习课上,涉及一张“管理费用”的科目审定表时,才发现表上的数据与之前做的“固定资产”审计数据是相关联的。由此,加上老师的耐心讲解,我明白了,审计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工作中,一项审计工作通常是由一个小组完成的,小组中有特定的分工,但小组成员之间的工作仍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不足
1、基础知识不够夯实
由于《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执行各科目实质性测试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到课堂上《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用到许多《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所以因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的原因,实习的过程不够流畅,遇到许多细节问题,加上较少的实际操作,使停顿时间久,解决问题速度慢。
2、实习初期,过于依赖答案
鉴于对审计实习的操作系统的陌生和对《审计学》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实习初期,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实习任务,常常依赖答案,造成有些问题没有理解,就粗糙地完成了实习操练。
3、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
在实习的中期阶段,发现实习中一味遵从系统安排的顺序,按部就班,却没有考虑应该先填制科目检查情况表、科目审定表等,最后才填制审计程序表这样实习过程更加顺利。而在前期的实际实习过程中,自己缺乏独立思考,造成不利于思路清晰的结果。
实习日 记
2013年03月18日
今天是我第一次进行审计课程的实习,心情有些许激动,对将要进行得审计工作充满了好奇,在未上机前,对实习的内容充满了构想。但是由于计算机的问题,基本都没怎么做。后来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做了一部分货币资金实质性测试。按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的流程,先填制了科目审定表,即存货科目审定表,并且按照其他资料中已经给出的存货余额明细表查出,其中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出现”这一笔需要调整的分录,其余内容核对无误。今天我们所做的主要是对审计实习的软件进行初步的了解,让我们对实习的课程需要做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减少了今后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不必要的麻烦。
2013年03月25日
今天审计课程学习的内容是长期股权投资实质性测试、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以及新月公司持股比例以及初始投资成本的由来。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审计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我们要做的主要是货币资金审计程序表等。各个表要填写的数据可以在系统上方的选择框中选择相应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再填入相应的数值。其中有两笔需要调整的业务是要细心去审计的,还有关于还账准备的计提比率是要去查公司相关资料才能确定的。今天审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表格的填写和数据处理的方面需要我们投入百分之百的专注才能确保资料的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2013年04月01日
今天审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未分配利润实质性测试、未分配利润明细表等。其中对所有者的分配本期数答案有误,应为3733633.78,但上期数具体数据不知从何而来。其次还做了有关于应付账款的审计,练习了包括应付账款审定表、应付账款余额明细表等的填制。其中审定表主要根据报表和总账的资料进行填写,余额明细表根据应付账款的余额明细资料填制。在这些表格的填制过程中,只需要我们认真细心的查找相关资料就能够顺利的完成,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由于自己的粗心和疏忽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这是在今后的工作中绝对不能够出现的问题。
2013年04月08日
今天做的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程序表,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表以及主营业务收入检查情况表。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中,12月的合计数答案有误,应该是6805961.28。各项目对应的金额需要我们去查找明细账,但是有些项目又是需要调整的,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区查找相关资料,所以审计考察的不仅是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做事态度的一种审视和考量。
2013年04月15日
最后一次由于系统的问题,刚开始很卡,几乎不能动,后来经过调试后恢复正常。做了营业成本实质性测试。以及检查了一下之前做过的和补了一些还没做完的,包括长期借款的审计。长期借款的审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审计程序表,长期借款审定表和长期借款检查情况表,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填写即可,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其次也补充做了所得税费用审计。所得税费用审计包括:所得税审计程序表,所得税审定表。这方面的表格的填制也只需要我们耐心认真地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即可。经过这么多天的实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任何数据、任何资料的处理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才能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
第五篇:审计学实践课程总结
实践总结
在这第八周到第十六周的实践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很多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在这段期间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对审计学实践的了解。
我们首先学习到的是审计实践底稿的设计。前两节实践课程中我们主要是搜集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工作底稿以及分析他们的不同。国家审计:往往又叫政府审计,是国家对其内部部门及涉及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审查。国际审计侧重的是监督,尤其是合法性的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审查、评价、咨询。内部审计侧重评价和咨询,即所谓的增值服务。民间审计:通常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鉴证,简单说,是增加使用者对报表的其可信性。民间审计侧重鉴证,也就是证明。由于他们的目的和职能的不同所以所要求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侧重点也不同:国家审计侧重的是监督;内部审计侧重评价和咨询,即增值服务;民间审计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鉴证,侧重鉴证,也就是证明。
及时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而且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我们进行了两次审计学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进行内部审计流程图的绘制。根据流程图进行进一步了解内部流程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手段措施。并了解了审计学在实践中的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运用审计技术,获得审计证据,再根据审计证据做出审计报告。
通过这学期审计实践课程我了解到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的调整自己个人和审计工作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自觉的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的鲁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施求实的处理问题。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有更好的职业素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
我们作为将来的一名审计人员,要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更新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让审计更好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