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2014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改革总 结
本学期主要承担着2013物流1班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中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总结: 1.设备认知
观摩现代仓储企业运作录像:通过录像展示不同类型企业仓储配送作业,仓储配送作业流程、仓储布局、仓储常用机械设备等内容。使学生加深对仓储意义及流程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的感性认识。2.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将仓储配送按作业流程分成九个项目,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配送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任务驱动法
组织实施以小组学习方式,体现“做中学”,选择仓储企业真实的作业任务,通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教师结合相应的关键操作点进行知识点讲解,学生边学边做,进行实战训练,任务完成后,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然后由小组互评、再由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和点评。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较好。4.现场教学
4月29日安排一周的教学实习,组织复习实践中将涉及的知识点,安排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任务、实践分组情况并明确考核方法。在新百现代物流中心,主要进行仓储配送作业实训,进行现场教学,并手把手的教学生进行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总结、汇报使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5.储配方案设计
进行2014年物流技能大赛演练,辅导学生进行企业储配方案设计,学生要根据比赛任务、比赛的人数、要求,设计合理的方案,依据方案模拟仓储配送作业流程进行仓储配送作业综合训练。
第二篇: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
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繁荣校园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搞清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儿童文学的浓厚的兴趣 儿童文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形象化教材,是伴随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粮。孩子们在听家长、教师讲述的故事中,在课本和课外读物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人生的启蒙;开始具体、直观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使一些简单而基本的道理和知识在他们心田生根——儿童文学是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是少年儿童人生的启蒙者和领路人。不论是师范生、幼儿教师、小学教师还是初中教师,系统地初通一些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的作家、作品,进而能够创作一点各类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一)儿童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
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是“未来”的塑造者。振兴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重担历史地落在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肩上。当今世界处在知识的、科学的、速度的新世纪。世界文明国家为了各自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发达,都在努力繁荣儿童文学事业,以其陶冶童心、增益智慧、发展创造力,使少年儿童成长为新世纪健全、健康的公民。少年儿童总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和前途,看一个国家、民族的希望,主要是看少年儿童的教育水准,而儿童文学的发达与否,恰是衡量这一水准的重要标尺。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真正不朽的典型形象里,有许多是世代相传的儿童文学作品里的神话、童话人物。它们常常是给一个国家、民族彩绘上梦幻般的、充满诗意和魅力的美好境界。孙悟空、小人鱼、木偶匹诺曹、米老鼠和唐老鸭„„早已超越时空、超越国界,走向全球,走向未来。我国的儿童文学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曾产生深刻影响。但当今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尽管经多方呼吁,境况逐年有所改善,可是亿万少年儿童仍处于没有足够好书看的精神饥渴之中。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儿童文学的巨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都必须引越足够的重视。在建设“四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要努力繁荣儿童文学事业,把它当做“人生的教科书”,来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品德、情操;增长少年儿童的知识、才干;发展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总之,要充分利用、发挥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以之塑造、陶冶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二)儿童文学对教师的熏陶
1、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迅速提高师范生的文学修养
师范生中普遍存在着语言修养、文字功力、口头表达(尤其是即兴口头表达)较差的现象。有些同学在各种场合不同程度地出现文不及义、语意含混、表达不畅的通病,有时甚至“挂”在讲台上。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文学修养较差:笔下无“文泉”奔涌,口中少妙词应对。其实,师范生中有许多文学爱好者,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缺乏恰当的引导。通过儿童文学的学习、研究、创作,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文学志趣,迅速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不仅能使他们在校时参加各类同语言文字有关连的活动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对于他们从教后的教育、教学活动大有裨益。
2、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增添色彩
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都是少年儿童。选修儿童文学的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儿童化,倘若结合教学穿插一点顺手拈来的小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少年儿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在写作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黯熟儿童文学的教师还可以自己动手编写恰当的范文、生活故事、寓言、朗诵诗、文艺节目,在课内外活动中灵活应用。而这些基本功都源于儿童文学的阅读、研究和创作。
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师范生学习儿童文学并学会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确能为以后的幼教、小教工作增添色彩
3、阅读、创作儿童文学,可以使幼儿园、小学教师更好地熟悉少年儿童地心理特征,胜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
一个学前班、教学班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性格迥异,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备不相同。童心,既象莹洁的水晶,又象难猜的谜,一个高明的教育者要以高尚、真诚的爱心与幼小的心灵碰撞,迸射出挚爱的火花,达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习惯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儿童文学中多姿多彩的少年儿童生活画面,形形色色的少年儿童典型形象,常常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从某种程度来说,你熟悉了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孩子,也就帮助你熟悉了周围生活中的孩子。儿童文学会给予你的教育工作以许多有益的启示,会为你的教育工作提供许多具体形象的“参照物”。例如,我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风筝》,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朴素的真理。鲁迅先生因当年撕毁小弟的风筝而痛悔终生,拳拳爱心,灼灼可鉴。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切切不可轻易挫伤童心稚嫩的幼芽。
阅读、创作儿童文学,拓宽了师范生、教师在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他们更出色地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当然后备军
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起步于“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如鲁迅、叶圣陶、朱自清、冰心、陈伯初、张天翼等,都曾为发展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留下许多瑰丽的儿童文学作品。其间,更有一个并非巧合的文学现象:这些大师们竟无一例外地曾在中小学、中师任教,边教学、边写作。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就在家乡的中师、中学任教,以后一生为“救救孩子”奔走呼号,以他犀利的文笔直抒关于儿童、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见解,还在《故乡》、《社戏》等小说、散文中逼真地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塑造出动人的儿童文学形象。叶圣陶先生从二十年代就在小学,中师一边任教,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小白船》、《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许多著名童话作品,他曾在《我和儿童文学》一文中写道:“一九二一年冬季,正是我和朱自清先生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朝夕相处的日子,两个人在一间休憩室里备课、改本子、写东西。朱先生又一篇散文提到我写童话的情形,说我构思和下笔都很敏捷„”叶圣阳先生当时生活在师范生中间,曾著文论述师范教育与儿童文学的关系,并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儿童文学,至于另一位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陈伯吹,更把小学 教师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描绘得很有情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九二二年秋,我已当了一年半的小学教师,既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有所观察,也有所认识;又对于师生亲爱无间的生活有所陶醉,乐在其中。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正是在这个情景之下,创作之波时时冲动着、腾涌上心头,而在教学工作的客观方面又颇有需要。所以写了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雪泥鸿爪,为我和学生们三年的共同生活留下了一个纪念。”读了这段精彩的文字,我们可以感知,是小学教师的生涯,把陈伯吹先生引向儿童文学艺术大师的道路。在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及当代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教师“出身”的更是比比皆是。如:何公超、郭风、贺宜、稽鸿、刘厚明、罗辰生、张成新、夏有志、张之路、董天柚、范锡林、余通化、葛冰等。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现在仍在教学第一线,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其实,这一文学现象绝非偶然,不论任何时代,师范教育从来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的摇篮。试问,有谁能比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更热爱儿童、熟悉儿童、理解儿童呢!再举一个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海政幼儿园教师诸葛怡业余时间从事儿童电影、电视剧本的创作。近些年来,连续创作了《师魂》、《好爸爸、坏爸爸》、《亲亲我,老师》等十余部影视剧本,获得“飞天”、“双燕”等编剧一等奖。文学创作的丰收源于她幼儿教育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她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留心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每有所得便及时记在本子上。她说,孩子们一个个调皮的动作,一句句天真的话语,都深深撞击着她的心,唤起她强烈的创作冲动,使她倾注了全部的心与爱,为孩子们写出一部又一部优秀影视剧。
教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当然后备军。
二、做好儿童文学创作的准备,引导师范生热爱儿童文学创作,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储备感性认识
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并尝试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是师范生涉足的新的知识领域。所以,首先应该以敏捷的步子跳出两个“圈子”:一是学习正规语文工具课的程式;二是真人真事命题作文的写作惯例。然后,在头脑中逐步增强“文学”与“创作”的概念与意识,这就很有必要在文艺理论、思想、生活、艺术技巧等方面加强修养,做好创作前的准备。
(一)初步熟悉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过程
1、懂得写作文艺作品是一种创作性的精神劳动
创作者要在正确世观的指导之下,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从中提炼出题材和主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塑造典型,形象直观地反映生活。但它绝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和自然主义的生活“录像”,而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虚构和再创造。初学创作的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罗列生活的表象或直陈对生活的肤浅感受。当有人指出他们的作品表现主题不准确、不深刻的时候,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 “我写的人和事全是真的。”这显然是对“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缺乏足够的认识。
儿童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支,它的总体规律同其他文学创作门类是一致的。
2、弄清“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典型化”的文学原理
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就是说,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典型化。典型化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它要求作者通过外在的现象反映出事物内在的本质,通过鲜明的个性反映出充分的共性,通过个别的事物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意义,通过人物命运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文学作品只有经过典型化,才能突破生活原型的局限性,使典型形象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意义。
3、理解文学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辨证关系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但它又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虽然具虚构的,但它又必须是真实的。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确能反映生活的真实。这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而是要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符合生活真实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讲过:“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因为后者需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有些小说或影片,我们看的时候明明知道不是真的,却要为其中的人物担忧、欢喜甚至感动得流泪,这就是因为它逼真、感情色彩浓,引起了读者与观众的共鸣。所以!生活是水,文学艺术作品则是作家用它酿造的醇香的酒;生活是花,文学艺术作品是作家采得百花后酿成的芳馥的蜜。
4、熟悉文学作品的一般创作过程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创作素材的积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积累素材多为亲身经历和自己耳闻目睹的直接体验。送第一手材料是极可贵的写作素材,积累得越多,创作的底蕴越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间接素材积累是指听别人转述的、文字读到的、影视观看到的等,这些素材虽不及直接积累感受强烈,但如果能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也往往能成为很好的素材。王愿坚没有经过长征,却写了《七根火柴》等多篇反映红军长征生活的小说。莫言是当代青年作家,却在《红高梁》中酣畅淋漓地写了“我爷爷”抗日的悲壮故事。他们都是调动了丰富的间接素材积累。[触发灵感,提炼主题]创作者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之后,感情受到生活浪花的激荡,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要把感受到的生活美感或矛盾表现出来。但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一时还心中无数。这时,就需要苦思冥想,反复敲击“生活的矿石!”,进射出灵感的火花,去引燃创作构思的火种。这灵感常常是偶然触发的:不一定在何时、何地、何种因素,促使它犹如一道火光闪亮在脑际,引发了主题,贯穿了一个又一个题材。[潜心构思,精选题材]契诃夫说过:“写作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提炼主题,提炼故事情节,提炼人物形象及各种细节,苦苦思索,直到烂熟于胸。这一创作过程,也有人称之为“创作骚动期”。创作者深深陷入作品的故事、氛围中,倾注全部情感努力表现它:开头怎样写?中间怎样写?人物如何描绘?情节怎样发展?细节如何丰满„„都要考虑周全。[“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这是创作的完成阶段。创作者已经把写什么、怎样写都想好了、理顺了。便可以酣畅自如地尽情挥洒,创作者充分体验到了“瓜熟蒂落”的创作快感。
上述四点为文学创作中的一般过程。初学儿童文学创作的人要熟悉这个规律,并在创作实践中有所体验。
(二)“热爱”与“兴趣”是儿童文学创作者成功的思想基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因为它“是一种促使人们把全部精力动员起来,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潜心研究、创作儿童文学,必须发自内心的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事业,对它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与精力,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有了正确的写作宗旨、正确的教育思想,而后便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与体验,以极大的兴趣与情致为孩子们创作,用自己的笔去开启少年儿童的心扉!启迪他们分清是与非、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创作出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来。
(三)初学创作者的生活和知识的修养
儿童文学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必须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生活。这就需儿童文学创作者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头脑中有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创作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流。这源流来自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儿童世界,是充满情趣的世界;儿童心理,是充满稚气与幻想的奇妙心理。要探究少年儿童生活,就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世界,然后再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审视它,对少年儿童的性格、心理、兴趣、问题等加以分析、集中、概括,再加以联想、生发,从中提取出他们应该接受而且乐于接受的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学精品。
儿童文学创作者除了要熟悉、了解少年儿童的生活而外,还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笔下的少年儿童生活画面和主题才会有色彩、有力度。
(四)初学创作者要注重艺术技巧的修养
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作品要描写人物、结构故事、抒发感情,都离不开艺术技巧。那么,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不妨打个比方:如果把一篇较完美的、艺术技巧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比作一个活泼、美丽的孩童的话,那么,鲜明、深刻的主题就是“可爱孩童”的灵魂;生动的故事、曲折有韵味的情节、丰满新颖的细节,就是这“可爱孩童”的躯干;独特的个性、风格、新奇的童趣,则是“可爱孩童”的活力;准确、优美、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是这“可爱孩堇”漂亮的衣衫。
构成一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这诸多因素,都涉及到了艺术技巧问题。尤其是学习优美的、符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更为重要。高尔基说过:“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可见,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晓畅、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儿童文学创造者的创作准备除了初通必要的文学理论,加强各方面的文学修养而外,还要注重学习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细细体味,融会贯通,化作有益的文学营养,用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水平。
三、培养师范生指导小学生编创和演出校园文艺的能力,为繁荣小学校园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校园文化指学校文化生活中在各个场合演出的各类文艺节目,它对配合思想品德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美学、音舞、表演、朗诵等综舍艺术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气质风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范生和小学教师熟悉、掌握一些校园文艺的编创、指导的方法,会给教育工作、课外活动(比如会演、主题班、队会,节日活动等)带来方便。
在园文艺的编创与指导,是师范生和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基本功。
(一)校园文艺“寓教于乐”的应时实用性
校园文艺的应时实用性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赶形势”的文艺演出不尽相同。它不仅仅是为了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或单纯通过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校园文艺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和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它的应时实用性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周而复始的教育活动中。根据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律,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大体有如下几类:
1、节日校园文艺
指一年中各大节日的庆祝文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早已筹划好的大型演出会,也可以是中、小型的即兴节目表演;可以是演员登台、观众欣赏的剧场式演出,也可以是演员、观众环座,由主持人串联的文艺、游艺、即兴谈话等穿插进行的“综艺大观”式的娱乐活动。演出节目的内容一般要突出节日特色。按时序,节日校园文艺大致有:
新年文艺:以分年级或分班举行的中、小型文艺活动为宜。内容要突出对集体和每一成员的成长、成绩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祝愿。要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欢乐、感奋、有益的氛围中。形式力争花样翻新、独特别致。一般要设2——4各思维敏捷、口语流利、气质风度好的主持人,用诗句或即兴对话来串场。晚会情绪的起伏、高潮的迭起往往与主持人的机敏、干练、幽默、善于协调下很大关系。活动内容力争灵活多样,色彩纷呈,比如:在“新年快乐”的乐曲声中摸取新年老人带来的小礼物(每人必准备一份,事先放入篮中)会把少年儿童带入欢愉、神秘、友情的气氛中。“每人说一句祝愿的话”,又使他们紧张、激动、兴奋起来,心理上透着一股庄严、哲理、圣洁的感觉。由主持人指定人参加的诸如“项气球”、“抢椅子”、“逆向口令操练”等观赏性游戏,往往能使晚会气氛进入高潮。至于演出的文艺节目,可以是早有准备的:如小品、歌舞、相声、小魔术等,也可以是大家写条子举荐或做集体游戏“抓”来的即兴表演。如果晚会进行中有来宾到场,出于礼节,一般要暂停一会活动,互致问候,祝贺,并欢迎来宾出节目。
新年文艺的活动小型多样,以只即兴表演为主,比较容易准备。难度较大的是怎样在节俭的原则下,布置一个新颖、别致、色彩缤纷、节日气氛浓郁的新午晚会的会场。
清明文艺:内容单纯,主题单一: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激励少年儿童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勤奋学习,天天向上,锁骨互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形式以诗朗诵和演唱革命歌曲为主。但泛泛的赞颂、怀念,不及根据当地革命史料,集中缅怀几位先烈,可以把他们的事迹编写成短剧、故事、歌表演等专题演出,教育效果会更好。
“六一”(或“五四”)文艺:时值春末夏初,正是桃红柳绿气候宜人之际,可以组织野游文艺活动。在风景幽美的山水间军训、爬山、划船。文艺节目在活动间隙或野餐前后进行。
第三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暑假里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以及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认证的思考,并查阅大量的资料,求证能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总结如下: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 WTO,我国经济面向全球开放,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涉足对外贸易,对于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专业建设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学生参加工作能力较强而实际炒作能力较差。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课程由于理论偏多的关系,老师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高校中的主要授课方式。如果也按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仅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如今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加软件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问题。
4、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三、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加大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模拟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不同当事人,使学生有实际操作的经历,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模拟的方式可以有三种:(1)课堂模拟。课堂模拟是在学校内的课堂进行。例如信用证支付的流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担任买卖双方、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付款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加深学生理解当事人的义务,需要什么样的单据,以及单据如何在当事人中使用。(2)网络模拟。引入计算机模拟实训,学生以买卖双方的身份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理解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一个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购买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模拟实习软件,使学生进行全程操作,教师实时监控并进行答疑。对于重要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可以独立操作。(3)实地模拟。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充满着好奇,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互渗透。外贸专业人员利用实际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例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4、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应改变原先传
统的期末闭卷考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
第四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试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五年中,我们围绕培养合格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教学理念、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全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试点专业开始时,虽然已经意识到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性环节上下功夫,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每门学科如何配合上却认识不够。在改革之初,我们主要是从教材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将先前的市场营销学一门课程划分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学两门课程,试图从理论上给学生打下更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现实让我们感到仅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调整教学内容还不够,还应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企业经营思想、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经营决策、经营计划、筹资与投资、经营评价等内容,应该说,这些内容都应有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由于条件的限制(如课时、实习基地等因素),我们只是在几个方面进行教改尝试。
(一)讲授经营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时与计算机辅助决策的能力培养相结合。经营决策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我们在讲授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安排有相关的上机实验课程。根据企业中经常面临的量本利分析及决策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制了模拟实验题,让学生在学习有关决策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编制决策程序,用计算机辅助制定各种情况下的决策方案。这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量本利决策的应用原理,同时也增强了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管理的实践能力。
(二)理论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其他教学手段,如录像、上机操作、课堂讨论等。其中,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要精心组织,首先在讨论前,应先将要讨论的专题告诉学生,要学生作好发言准备,而在小组讨论时,力求每个人都能发言。实践证明,小组讨论非常活跃,大多数同学能争相发言,有时会出现激烈争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讨论小组推出发言代表,在大组(全班)发言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形式虽然所占课时比例不大,但效果是明显的。它既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层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在讨论中,他们不但锻炼了发言能力,也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案例教学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相结合。
企业经营状况的准确评价是改进企业经营的前提。学会对企业经营评价,掌握评价方法,有利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采用案例进行教学,则是将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有效手段。我们借助企业(公司)的实际财务报表作为对企 业经营评价的模拟案例。通过案例讲授,不仅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企业财务报表中吸取各种评价的信息资料,并通过评价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针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开卷考试,引导学生课内学习同课外学习相结合
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一直坚持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我们认为,开卷考试的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学习反映企业改革现实的课外读物,而这种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将很有益处。学生对于开卷考试是很欢迎的,他们往往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
从整体上把握专业改革的方向,根据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前提。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们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知识结构,修订教学大纲,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改革理念;(二)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到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去,考虑通过“课题形式”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师应经常深人企业实际,将企业的现实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讲授,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篇: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模版)
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二○一四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