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优质课

时间:2019-05-15 06: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师表》优质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师表》优质课》。

第一篇:《出师表》优质课

《出师表》优质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2.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二)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有分寸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

(一)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二)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二)讨论法

学生互动,疏通文句,培养协作精神。

(三)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学生看多媒体播放的主题歌),教师问:你们看过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吗?(看过)说说看,你认为这部电视剧中哪个人物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一)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是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评价“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二)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试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词圈点出来,将断不准的句子划上记号。1.生字:

殂(cú)弘(hïng)菲(fěi)薄 攸(yōu)韦(yí)谏(jiàn)猥(wěi)枉(wǎng)庶(shù)弩钝(nú dùn)攘(rǎng)除 诹(zōu)2.通假字:

(1)裨补阙漏(通“缺”,缺点;读作quē)(2)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îu)3.多音字:

以遗陛下(wâi)遗诏(yí)妄自菲薄(bï)性行(xíng)行阵(háng)塞忠谏之路(sâ)长史(zhǎng)裨补(bì)臧否(pī)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解决以上问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1:诸葛亮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振兴蜀国。

生2: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对国内政务逐一安排,并表明自己的忠心。生3:诸葛亮陈述自己出师的理由,并立下军令状,以示决心。

生4: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既向后主提出数条治国建议,又向刘禅陈述出师理由,表达出师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四、疏通课文,把握文意

(一)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疏通文意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成。

五、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复述课文,理清文意

指明同学复述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二)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出各部分要点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明确: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问题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天下的形势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先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机: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问题2:诸葛亮出师前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讨论交流明确: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问题3: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 讨论交流明确: 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问题4: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问题5: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讨论交流明确: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问题6:作者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问题7: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问题8: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问题9: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问题10: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问题11: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1)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2)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二、探究本文写作特色

(一)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二)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本文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工整的排比句式。

三、延伸拓展,合作探究

(一)、交流歌颂诸葛亮的名诗名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讲述诸葛亮的故事

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等

(三)、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

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说话。

1、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2、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四)向老师或父母陈述一件事。内容自定,对象自选,叙议结合。

四、课堂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 震动对方,以“情感” 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

五、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小作文:从《隆中对》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附:板书设计

诸葛亮

(一)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寓情于议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晓之以理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二)追述身世,表明忠贞

以身许国,创业艰难

寓情于叙

夙夜忧叹,请命北伐

动之以情

(三)分述职责,反复叮咛

语言恳切 千古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教学反思

本文是初中阶段较难的一篇文言文,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文言文的困难,设计了由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提起来后,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被激起,本课教学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但文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出师表

《出师表》

1、解释

崩殂:崩殂殊遇

光恢弘引 喻义

陟臧否刑

简拔遗咨淑

均布衣卑鄙猥

值夙夜驱驰毛

驽钝驽钝攘除

损彰咎诹

诚昭理临

涕零阙疲敝

秋雅言

2、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号--------------。-----------时期---------国丞相,著名的--------、---------。代表作品:《.》 《》《》等。本文体裁是---------。解释:

作品出处《.》

陆游《书愤》中评价出师表的句子是: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评价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

讽纳修昳丽

窥镜旦日弗如远甚私

美蔽面刺谤讥

谤讥市朝闻

间期年有服

孰美孰视之

第三篇: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主备:高肖彤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

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解决

五、字词归纳

1、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作奸犯科: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咨诹善道: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2、古今异义词

卑鄙(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今义“衷心感谢”)痛恨(今义“深切地憎恨”)涕(今为“鼻涕”)谨慎(今义“做事小心”)所以(今表结果)开张(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咨诹善道()遗 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为 俱为一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无 若无兴德之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 然后施行()性行淑均()行阵和睦()益 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愚以为宫中之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深入不毛(名词用,)

第二课时 课文研讨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二、.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2)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4.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5、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2.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五、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附:对联积累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第四篇:出师表

《出师表》同步练习

一.注音

殂()陛()以塞()陟()臧否()()攸()祎()以遗()咨()裨()阙()倾颓()桓()

猥()危难()二十有()夙()驽()攘()彰()咎()诹()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2)臣本布衣。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5)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6)临表涕零古义:今义:

(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

三、课文掌握

(一)翻译重点段落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分析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5~7节:

一、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躬耕于南阳 B、……败军之际 C、先帝不以… D、苟全性命…

达于汉阴 ……兵革之利 以俟夫观人风者… 奉命于败军…

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

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

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

三、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

B、“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受命以来“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从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

D、本段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

四、填空:

①,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②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

③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④写出与“先帝比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⑤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⑥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⑧“出师“的战略是。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

(9)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

⑩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文章的作者是,体裁是,它是 的文体。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12)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

(13)“计日而待”与今天 这一成语意义相近。

(14),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5)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

(16)“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1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

五、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六、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 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于桓灵也 C牺牲玉帛,必以信 D此悉……之臣

亲戚畔之 战于长勺 愿…亲之信之 男女衣着,悉

答案:

一、二略

三、课文掌握

(一)翻译重点段落

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付给我,如果我没有完成任务,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于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提出足以发扬先帝美德的谏言,那就责罚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在这方面的疏忽与怠慢以显示他们的过错;(同时)陛下也应该亲自多加考虑,来(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为此)我就受恩不浅,感激不尽。

(二)内容分析

1、三条建议:

(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

目的:

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2、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3、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

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4、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四、阅读课文5~7节

一、B.二、B.三、C.四、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邀请。3.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4.布衣。5.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6.南方已定,兵甲已足。8.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9.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0.刘备。刘禅。诸葛亮。表。11.忠贞优秀,以死报国。岳飞等。12.任人唯贤。13.指日可待。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

16.三顾茅庐。17.空城计、舌战群儒等。

五、D.六、D.

第五篇:出师表

18《出师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一.注音

殂()

陛()

以塞()陟()臧否()()攸()祎()

以遗()咨()

裨()

阙()倾颓()桓()猥()

危难()

二十有()

夙()

驽()

攘()

彰()

咎()

诹()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2)臣本布衣。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5)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6)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7)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合作探究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2.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具体执行?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

①、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③、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④、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第1页(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三、布置作业 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忠志之士()..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不利的客观条件件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

6、追.先帝之殊遇..(7、开张圣()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

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13、陟.罚臧否..()

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

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

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地毯式阅读:)后说有利的主观条

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 ”形成的。)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 ”的人。)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第2页

“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18《出师表》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①、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7.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尔来().........10.寄臣以大事()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13.深入不毛()....14.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③“由是感激”的原因?。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第3页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4.以彰其咎()5.咨诹善道()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第4页

第5页

下载《出师表》优质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师表》优质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

    《出师表》 一、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出师表》说课稿 河图中心学校汪知群 从容说课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

    出师表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读后感 《出师表》读后感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天,在阅读陆游的诗集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句诗文。起初有些大惑不解,后来读了《出师表》一文后,我逐渐明......

    出师表教案

    1、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

    《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字词:崩殂(cú):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译文: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原文:今天下三......

    出师表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出师表》学案备课人:_____ 备课时间:____ 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