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新课导入方式的研究(论文)
小学音乐新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上饶市十一小 王艳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使教育科研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科处的帮助下,我确定了以“小学音乐新课导入方式的研究”为课题。为了对此进行研究,我尝试着对于同一年级中各班级的同一课时内容,找灵感、进行同课多构,设计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然后时刻紧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热情程度,课后与学生进行交谈,并及时做好反思与笔记等资料的收集。那么,如何使小学音乐新课导入在方式和技巧上“巧”、“活”和而又“实”?以下是我对所选课题研究的做法和浅薄认识。
一、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新课导入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音乐课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没办法上好。”等等。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小学音乐新课导入体验中的几点认识与收获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众多优秀教学经验中所提出的多种导入方式方法中,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导入环节。
2、小学的音乐教师,大部分担任多个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我也不例外。因此,我坚持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导入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的去套用所谓的模式,导入方式要有针对性,哪怕是语气或是肢体语言上的细微变化,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是有区别的。比如:我在二年级学生表演唱《音乐小屋》这一课时,讲课前,我针对这一课时在同年级的两个班级的音乐教学中,设计了两种的导入方式:我在一班运用的是对学过歌曲进行复习。学生对学过的歌曲都会唱,很有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还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题材和意境中。我在二班运用的是情境导入法。我设计让学生跟随轻快的音乐,做飞行的动作来到音乐小屋(多媒体课件出示音乐小屋的音乐和画面),然后让学生参加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导入新课展开教学。对于二年级两个班的同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我的两种导入方式,学生参与积极,也很投入。
再比如:在观摩课题组成员老师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教学中,吴老师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此故事制作成flash动画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对于新课的内容容易理解接受、乐于接受。在同一年级的另一个班级授课时,吴老师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配合以丰富的表情动作,深深的吸引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维,从教学效果来看,至今让学生讲起故事来都记忆犹新,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
又如:在欣赏《森林的歌声》时,我以神秘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很快的融入课中,积极参与、体验音乐。
本学期,学校教科处开展了“善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充分展示自己,可以是语文课上的课外小阅读,数学课上的计算小达人,音乐课上的才艺大比拼等等。我一想,这和我的导入课题的研究非常契合,于是我就在音乐课上尝试起来。在教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时,课前,我找了班上几位爱唱歌的孩子,请他们在音乐课上演唱歌曲《吉祥三宝》,几位孩子非常认真,分别在家练习并扮演爸爸、妈妈、宝贝这几个角色进行演唱。课中,三位孩子上台展示、演唱,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充分肯定,我看着孩子们在欣赏他们的表演时眼里流露出的喜悦、好奇、兴趣,信心倍增!接着,我就趁热打铁,问道:刚才他们唱的那首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我:《吉祥三宝》,是蒙古族的歌曲。无疑这已经是一个成功地导入,良好的开端了,接着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他们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学唱蒙古族的歌曲,了解蒙古族的舞蹈,整堂课学生都异常兴奋,兴趣盎然,在他们身上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我尝到了甜头,在不同班级也进行这样的导课,比如,在教唱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请有舞蹈才艺的学生上台展示傣族舞蹈;在教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时,请节奏感强的孩子上台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练习节奏等等,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不断研究探索的同时还经常学习其他老师、专家的经验,一次在观摩网上成功案例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唱《粉刷匠》这首歌的时候,因为很多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对这首歌比较熟悉了,当课前老师播放歌曲时,孩子们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手,并且随着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各样劳动场面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成就感,真是可爱极了。这样的情形在音乐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经常发生,可见孩子们天生喜欢随着音乐做动作。所以舞蹈律动的导入能与学生达到共鸣,唤起学生好动,爱表现的天性。三、新课导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收获。导入方式方法虽多,可以借鉴,但不能固定、死板、套用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可以在众多的音乐课导入方法里,选用比较合适、恰当的导入方式,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找准契点,去认真研究,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师,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内涵修养,也可能要根据上课前临时情况进行随机式导入,从而做到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我们一定要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4
小学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2014-11-28 12:47:50)转载▼
一、活动内容: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一)活动时间:2014年7月1日到9月26日
(二)活动地点:教室及办公室
(三)主 持 人:冯素钧
(四)参加人员:冯素钧 单云鑫 丁锐 徐俐 张媛媛
(五)活动主题、内容:高年级习作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上研讨课 评课 交流 总结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习作课的有效导入方式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总结了各种类型习作课的导入方式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继续探导其它类型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丁锐老师:润物细无声――《我的自述》习作教学及反思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沈灶小学五(1)班的语文老师,今天我是来我们沈灶小学五(2)班班学习的,我想先和大家认识一下,你们愿意来个自我介绍吗?
(事先告诉学生,这节课做个小游戏,让大家把“作文”二字放置在一边,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生(单加俊):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体(身材)胖胖的。(学生并没有直接进入我的“预设”之中,“作文”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们已经明白这节课写的是“自我介绍”,自然就按照以前老师教过的方法去做,先来个外貌描写。)
师:我是一位来学习的老师,你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从那开始比较好呢? 学生纷纷举手,一个个“我”字夺口而出……
单加俊:老师您好,我叫单加俊,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个子高高的,身材胖胖的。
师随意指名介绍自己,学生仿照前例介绍自己。
“我叫万亚玲,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有一张秀气的脸庞,虽然个子不高,但很健壮。我的脾气有些暴躁,要是谁欺负了我,我肯定会给他严厉的惩处的。” “我的高海建,是沈灶小学五(2)班的学生。我有一双大耳朵,同学们都说我的耳朵有点像猪耳朵,可是我这耳朵听声音却是非常清楚的。” ……
(学生们的自我介绍招来了一阵阵的欢笑声,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是在上一节作文课,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为什么在这里我一直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作文”引开?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定势的思维,作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批改,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眼中的作文仅仅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为老师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如果得不到改变的话,学生会一直在脑中盘算,如何给老师一个“交代”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介绍方法穿插于对单加俊的指导中,明着是在知道他一个人,实际上却是讲给所有学生听的。这也是利用学生的“窃听”心理,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如何去做,效果并不好,以前的作文课上有先例。可是当我只讲给一个同学的时候,他们为了能让自己能够说好,听得反而更仔细,思维也会更活跃。)师:有这么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介绍给老师,老师一时还听不过来。这样吧,请大家将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老师自己去看。
学生写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主要写上个人基本情况。
师巡视后:老师想对大家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格特点介绍一下吗?最好能用个事例加以说明。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万亚玲:我的脾气很暴躁。昨天中午,我班的丁海洋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书,在座位上做小动作,我说了他几句,他向我发了脾气。这下我可真生气了,就打了他屁股几下。师:“你说了他几句?你是班长,应该先说明你的身份。你打了他之后,心里有什么变化吗?”
万亚玲:“我打了他之后,心里感到害怕,感到后悔!”
师:“我们在交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将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做事之前的想法,事情发生后的想法都应该交代一下。”
继续指名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这其中穿插写法地指导——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详略分明等等。
(我们的学生在描写具体事例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言以概之,所写的事情虽然完整,但可读性实在是差。但是如果将写作方法做个笼统的介绍,学生并不能立刻吃透精神,甚至会领会错误。现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可以让学生在自我修正正学习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字形成修改意见,一举两得。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指望学生一次就能够完全掌握这些写法,但只要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技巧,哪怕是一点点的也就够了。毕竟作文是一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教学工作嘛!)学生完成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说老实话,作文课结束后,我的心情是很高兴的。我的学生在二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作文,虽然写得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好,但与前一篇作文相比较,进步还是明显的。当然,学生作文中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总会有瓜熟蒂落的那一天的!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名称:习作课与一般语文课的导入方式的异同 通常的语文课的导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作文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的心,教师必要先动情。
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用在需要让孩子宣泄情感时,比如写亲人、朋友或者是写给汶川大地震的孩子等。
二、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疑
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多思多想,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习作课也是语文课,但纯粹的习作课却也不同于平常的语文课。因而习作课的导入更需要老师找好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要能贯穿整个的作文主题,与本节课的主题息息相关。
2、要有趣、有疑、说明道理的文章要有触动性。如:在讲“诚实”的话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很难说出实话,或者害怕说出实话,这时,老师可以这样入课:你觉得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举例说明。如果大家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很诚实的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谎话,老师就可以做一个心里测验。心里测验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比如:用袋子套着的染色石头,如包青天断案一般的让孩子去摸。既有趣又对孩子有触动性,知道和明白自己也有说谎的时候。
3、导入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熟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事物和人,最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4、导入虽然贯穿整个的作文,但导入并不是讲说的重点,简短的几话后就要进入学习的重点。
(二)成果名称:习作指导的导入方式:
一、谈话式。通过谈话找到一个话题、情感和思想点,然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提纲),确定切入点(开头)。接着压住学生浮躁、懒惰的心情,往下写。你在一旁帮他写不会的字。
二、活动式。通过一个小活动,共经历、同感受,然后找到一个主题(文章中心),点拨事情的过程和情感点、思想点。
三、仿写式。通过分析一篇短文的主题、情感、思想和思路,想一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事情,确立主题,找到情感和思想点,列出提纲,写下去。思路打开了,先一股脑写下去,回头根据本次训练重点指导修改。
分
第三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由此导入。(这首歌旋律雄壮、气势磅礴,能有效地渲染气氛,且歌词是学生熟悉的,有一种亲切感。)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子对于你们可能是陌生的,但歌词却是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你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我知道同学们平时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什么周杰伦的“嘿哈,快使用双节棍”、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等,而像《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的革命歌曲,可能很少去听,或者说不喜欢去听。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当你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读懂了它的内涵再来听这些歌曲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会让你振憾,让你动容,让你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寻找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以此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吧!
学习新课:
1、长征的原因
师:我们先来搞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师:概括的很好。从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对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但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奋战了一年,也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经过
师: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此要说明一下,我们平时提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是指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程。)
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指一下,红军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方向?(放幻灯片)
学生上来指出。教师再强调一下。
师:不错,红军长征的方向大致是先向西再向北。那么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岁月里,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哪位同学上来在地图上把你知道的讲解一下?
生: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还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学生们基本都能把发生在长征路上的重大事件说出来,并在地图上指出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乱,对长征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在地图上再“重走长征路”。)
师: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首先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而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血战湘江,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斗。从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三万多人。渡过湘江之后,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之后红军长征出现了曙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一年后,也就是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长征取得胜利。
对于长征中的这些重大事件,我想重点说一下遵义会议,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评价一次会议是不是转折点,一是要看它通过了什么决议,二是要看决议实施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有什么大的变化。)
生:因为遵义会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正确决议,那就是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决议是重要的正确决议呢?
生:因为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最后被迫长征以及长征初期,渡过湘江时,造成红军损失过半,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生: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已经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思考历史问题了。刚才同学们所举的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遵义会议做出的决议的正确,而这个正确的决议带来的是转折,是曙光,是胜利。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在地图上重走了一次长征路,意犹未尽,干脆,我们一起演出一部红军长征的短剧如何?(注:此短剧借鉴了高中老师的一个创意)
生:好!好!群情激昂!师:我先交待一下相关的内容。(放幻灯片)
场景:傍晚时分,某连红军战士正行进在渺无人烟的草地上,这是他们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这时,天上下起了雨加雪„„。角色:某连战士共70多名,有连长、三班班长、三班战士“富贵”、还有„„。剧情: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连长命令就地休息,想办法生火烧水。这时富贵找到班长说了一句话,就听三班长大叫一声:“什么?你说什么?”,富贵到底说了句什么话?欲知详情,请看我们的短剧。
师:我们先把角色安排一下吧!我们三班全体师生再加上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共同组织这支红军连队好不好?
生:好!
师:我就是那个语出惊人的“富贵”吧!(够富态的吧!呵呵!)那谁来当“连长”“三班长”?
话音未落,“连长”“三班长”的位子已经被抢占了。师:各就各位,演出开始。
富贵一瘸一拐地向班长走去,吞吞吐吐地说:“班长,想和你说个事。” 班长:富贵,有什么事快说吧!富贵:我„„我„„,我想回家!
班长一脸惊谔,大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 富贵:我想回家!
这时,战士们都围拢过来,连长也走了过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班长:连长,富贵不想继续走了,他想回家!连长:富贵,为什么要回家呀?
富贵抬起受伤的脚说道:我的脚在过夹金山时冻坏了,现在都烂了,我实在走不动了。班长:富贵,别担心,我背你。
战士:对,富贵,我们背你,要不就用担架抬你走。富贵:谢谢大家!可我不想托累大家,大家都很疲劳,又吃不上饭,哪有力气来抬我呀!不行!不行!我还是回家吧!
战士:富贵,我们都克服了那么多艰难困苦,眼看快胜利了,你却打退堂鼓,到底因为什么呀?
富贵: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我家里有七十多岁的老母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都没人照顾,他们需要我。
战士:你只知道想着自己的小家,谁家没有困难呀?像你这样的人,当初,就不该参加红军。
富贵:当初,我也不知道有这么苦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还有这鬼地方,一天八变脸,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特别是不知哪一脚就陷入泥潭,再也上不来了,下午,我亲眼看到一个战士就这样没了,我忘不了他那绝望的眼神。我不想死,我想回家!
连长:革命本来就要吃苦受罪的,我们现在是很难,但是,既然我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就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呀!
战士:对,富贵,我们再咬咬牙,我们会胜利的。
富贵:你们坚持吧!反正我要回家!“小胖子”,我们是老乡,我们一起回去吧!“小胖子”:我„„
富贵:你在这只能拖累大家,你饭量大,每次都是班长把他的饭分一半给你,你看班长瘦的。
战士:小胖子,下次,你吃我那份。战士:要走你自己走,小胖子,别听他的。战士:枪毙了他。富贵:凭什么枪毙我呀!我只是想回家照顾我的老娘,我又没有背叛革命。我们政府连国民党的俘虏都优待呢,想回家的还发路费给他们。
连长:强拧的瓜不甜,富贵,你执意要回去,你就回吧!明天带上些粮食和路费,回家吧!师: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谢谢大家的配合!
师:革命就是大浪淘沙,面对困难,面对曲折,有人倒下了,有人退缩了。但是,更多的革命者坚持了下来。从你们身上,也就是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是什么精神?你体会到了吗?
生:团结友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师:概括的非常好!对于富贵,我们不必去多说什么,红军也是普通人。从富贵身上,一方面反衬出坚持到底的革命者的更加高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在革命历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不只是疾病、缺衣少食、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使我们认识到革命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曲折的。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
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永存!红军长征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但我们每个人的长征,我们中华民族的长征正在进行中。如何走好“我的长征”?如何走好“中华民族的长征”?如何把长征精神传承下来,并把她变成长征路上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你们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长征胜利了,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分析长征的意义。
(课后拓展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长征在你眼中,在你心中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第四篇:导入新课
巧妙导入,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武进区崔桥小学董晓华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课艺术,必然会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效果,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数学课的导入,除了常规的“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法之外,还有情景创设、故事叙述、矛盾利用、悬念设置、名言引用、道具布置等导入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字:导入、优化、数学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
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
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我在讲年、月、日一节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今年几岁了?过几
个生日?”等学生们一一回答后,我便说:“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在年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这一节后,你们会明白的。”这样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主动求知的学习动机。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
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
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又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请同学们量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
个内角度数,并说出其中的两个角的度数,我便立即说出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三、四个同学的第三个角的度数都被我说中了,学生们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老师这么神知呢?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便抓住这个时机导入,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个诀窍教给你们。引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浓厚的兴趣,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
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
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
它们的大孝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矗。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想联系,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意味。当然情境的创设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浮光掠影,似“蜻蜓点水”不求实效。而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并在情境的激励诱导下,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例如,我们备课组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就选用了3片树叶,3个小动物创设了一个情境:黑板上的三片树叶有什么用呢?别急,看,谁来了!蜘蛛、瓢虫、蚂蚁,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跑步锻炼身体呢。请同学门仔细观察,三只小动物跑步的路线有何不同?(蜘蛛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周,瓢虫在树叶中间跑了一周,蚂蚁沿树叶边线没跑满一周。)
师:蜘蛛、瓢虫跑的路线有何不同?
生:蜘蛛是沿树叶边线跑的,瓢虫是在树叶中间跑的。
(板书:边线)
师:蜘蛛和蚂蚁跑的路线有何不同?
生:蜘蛛沿树叶边线跑了一周,蚂蚁沿树叶边线没有跑满一周。
(板书:一周)
师:要想知道蜘蛛跑了多长?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
得出蜘蛛跑了68厘米。这68厘米就是树叶什么的长?
生:树叶边线一周的长。
师:对,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课题“认识周长”。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但能容易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还能把“边线一周的长叫做周长”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八、联系生活,投其所好法
就是拾取日常生活中学生所喜好的事物、欢喜的语言,对所要讲的内容
进行类比举例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如: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宽余,每个孩子的兜里都有了零花钱,且有越多的奢望。教师只有抓住学生这一敏感的话题,进行类比举例。有道应用题是这样的:甲仓库有8吨米,乙仓库里的比甲仓库里的多2吨,乙仓库里有多少吨米?如果把这一枯燥的问题这样用对比举例导入:“同学们都爱不爱零花钱?我们在讲新课之前先算一算大家有多少钱?注意听题,老师有8元钱,如果你的钱比老师的多2元,你应该有多少钱?”同学们乐呵呵地齐声喊:“8+2=10(元)”,显然,学生的思维紧跟了老师的思路,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动手实践,操作体会
我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是这样导入的:让学生拿出8根火柴棒,摆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几个?有的学生摆了一个大正方形,有的摆了两个小正方形,让学生说出摆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1(个)8÷4=2(个),然后给予肯定的表扬。那么我们同样用8根火柴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让学生操作,有的说可以摆两个三角形,还剩2根,有的说可以摆一个,还剩两根。利用学生亲手摆完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提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使学生在玩玩摆摆地轻松气氛中,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参考文献: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推进学习数学素质教育”,张卫国《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1-2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刘品一《小学数学教育》2000年第5期。《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天津社会科学院1999年5月版。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验学习材料》潍坊市普教教研室2000年3月。
第五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外出,要去旅游或逛街,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
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 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46图3.1 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那什么是天气呢,天气都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时刻在变的。
:对,有人说天气就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多变的天气。
小明说:“我们学校早晨晴天,中午刮风,下午下雨。有一首诗这样说 “东边日出西边雨”
特点:(1)时间短(2)时刻变化
现在同学们根据天气的特点说出几个表示天气的词语(电闪雷鸣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风和日丽 雨过天晴、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春暖花开这个成语是表示天气嘛 ?
学生:不是,是表示气候
教师:那么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差别呢?气候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学生:略
板书:
2、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 有一定的特征,一半变化不大。特点:(1)长期(2)变化不大
教师:
我们现在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两个概念及其各自的特点,那么现在同学们说说下面的一些语句哪些是表示天气哪些是表示气候。(分组抢答)
(1)狂风暴雨(天气)
(2)多云转晴(天气)(3)四季如春(气候)
(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
(8)乌云密布(天气)(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7.教师对学生的比赛点拨评价后,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板书
3.天气的影响
教师:
现在同学们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 么影响。
学生: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图3.2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说明了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再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参照已有资料至少再补充一个资料。
过渡:
既然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及生产这么重要,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预知未来的天气状况呢?
天气既然会给人类这么多方面带来影响,我们要是能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就好了。我们通过什么渠道能获得明天、后天乃至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教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在电视预报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想图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49页,知道卫星云图上各种颜色代表什么,并能判别出哪个地方是晴天,哪个地方是阴雨天气。
2.学生天探究气预报图上的风向风力图的意义。
3.阅读课本49页,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师引导学生看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活动】: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符号,看谁记得快,并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进行城市天气预报。3、4这样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就来根据图 3、4来一起解读下卫星与图。板书: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来了解并记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除了收看天气预报,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呢?
学生:看云是天气、教师:对,我们还可以根据云和动物的变化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同样也有很多与天气相关的谚语。哪个同学来说说。学生:略
过渡:
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多。如今在很多地方人们发出呼吁: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板书: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同学们想想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板书: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1)自然因素(2)人类活动教师:如课本52 页就有两幅图,讲的就是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 学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气候术语。二是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 程,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我们怎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是了解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时刻在变的。
特点:(1)时间短(2)时刻变化
2、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 的特征,一半变化不大。
特点:(1)长期
(2)变化不大3.天气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2、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
(2)人类活动
1.卫星云图 2.风力风向图 3.常用的天气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