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模版)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白山小学
方朝庆 2009-2010年度下学期
《威尼斯的小艇》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美丽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文章语言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出门旅游吗?今天我们就去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游览一番,跟着作者马克吐温一起去领略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情。(板书:威尼斯)师:(大屏幕)这是威尼斯的地图,对威尼斯你有哪些了解? 生:是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
师:你提前预习了,这些都是课文中的。除了课文之外,你还知道什么? 师:那好大家听我给你介绍一下。看看你从我的介绍中能捕捉哪些信息?(师介绍: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生1:118个岛屿,生2:横跨117条水道,还有401座桥梁。生3: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美称。
二、研读小艇的样子
师:这么多桥,这么多水,那么肯定离不开什么? 生:小艇。(师相机补板书:小艇)
师: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我们找同学来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用横线划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生分段读课文)
师: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1:二三十英尺长,又深又窄。生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生3:行动轻快灵活。
(师在生回答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小艇的样子)师:(看黑板)说出小艇样子的完整句子。
(大屏幕出示:一个是带比喻词的,一个是不带比喻词)师:读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生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生:比喻句,生动形象,还具体。
师:对。那么你能读出小艇的奇特的样子吗? 生:能。
师: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听,看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小艇的样子。(师指导重点词强调出来)师:(出示图)这就是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你能对着图,把它读下来吗?(抽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还想读?(再抽一名读)
师:我们可以试着用画笔画一画,或者把这么形象生动的段落积累下来,背一背。
三、研读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导:造型别致的小艇,人坐在里面舒服极了,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但千万别忘了驾驶小艇的船夫,别忘了他们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生读书,并画出吸引自己的词句)生: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认为这段哪个词能形容船夫的技术好呢? 生:操纵自如。
师:谁能用文中的语言说说怎样才算操纵自如?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也能平稳地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师:极窄是多窄?你想象一下? 生:一个桌子那么宽。
师:据我了解,威尼斯的河道最窄有1.4米。师:还有哪也能说明船夫操纵自如?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生2:毫不手忙脚乱。
师:面对这么操纵自如的船夫,你想怎么夸夸他?(出示大屏幕,把他变为您)师:对照大屏幕,自己试读。(抽生读)
师:同桌再试夸,把同桌当能船夫,看着眼睛来夸。
师:我当船夫,想夸我的站起来?看着我的眼睛来夸我。哪一句忘了可看大屏。(生齐背)
四、研读小艇的作用
师: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了你?
生: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了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师:这是半夜的情况,那么白天威尼斯有哪些生活场面呢? 生: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去做祷告。师:都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1:商人去做生意。
生2:妇女高声谈笑,孩子到郊外。生3:老人去祷告。
师:这段有个标点特点值得研究。读读,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生:中间的句号换成分号。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并列关系。
师:对。在这里用句号也行。同学们看最后的标点是什么? 生:句号。师:想想,这个句号可以换成什么? 生:省略号。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这四个方面。那么都省略了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呢?
生:大人坐小艇去看戏、去商场购物 生2:老师、警察叔叔、医生去上班.......师:是呀,从这么多人乘小艇去工作,我们可以体会出小艇跟人们的关系怎样? 生1:友好。生2:密切。生3:息息相关。
师:那么威尼斯的夜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默读
生:水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师: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威尼斯夜晚很沉寂。拟人手法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让我们感受到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 生:密切
师:这就充分地说明小艇的作用怎么样?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态美吧!声音低一点,千万别惊醒了酣睡中的威尼斯城。
师:想看看威尼斯美丽的夜景吗?请欣赏。
师:好美的威尼斯之夜,再次用我们的朗读来抒发我们此时此刻的情感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谈话: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带来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事来无穷的魅力,人歇船停,人醒船动,小艇成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难怪作者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是呀,小艇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生答(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师:成了威尼斯一道主要的风景线。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令人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指板书)并且学习到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及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精彩描绘的。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把我国的哪一座城市称作东方的威尼斯吗?(苏州)(点击课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课后练习:
1、《语文练习册》(1课时)
2、《导学案》(2课时)
《我的“长生果"》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课后练习:
1、《语文练习册》(1课时)
2、《导学案》(2课时)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案例
《丝绸之路》听课体会
徐建波
1、教师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中国将联合其他国家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4、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阅读教师推荐的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及《中国通史故事》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帮助孩子走近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本文教学,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在一旁引导、点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时,我借助课件再现情
景,然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中国与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景如在眼前,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还让学生上台表演两国使者见面行礼时的情景。不但活跃课堂,而且加深了印象。
2014年5月15日
《丝绸之路》听课体会
蒋延玲
1、教师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中国将联合其他国家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4、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阅读教师推荐的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及《中国通史故事》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帮助孩子走近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本文教学,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在一旁引导、点拨。在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时,我借助课件再现情
景,然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中国与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景如在眼前,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还让学生上台表演两国使者见面行礼时的情景。不但活跃课堂,而且加深了印象。
2014年5月15日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一、创境揭题
师:一百五十一年前,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之上曾雄踞着一座美轮美奂、曼妙绝伦的园林。诗人的语言不足以赞美她,画家的丹青妙笔不足以描绘他。她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园林之梦,连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都对她赞不绝口、顶礼膜拜。这座园林的名字就叫——生:圆明园(板书“圆明园”)然而,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一把大火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带上你的心情,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21圆明园的毁灭”
师:面对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生: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这么美的园林被毁灭了,真是太可惜了!
师:是的,《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有追问、有感叹,还有无尽的思考。透过课文字里行间的描述,我们来追寻当年的情景。
二、读文习词
师: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将课文朗读一遍,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先明确一下,知道“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吗?请齐读——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不回读。
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请自由读课文,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之前有过预习,现在又读了课文。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请看——(课件出示词语)第一排的词,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读。
生:殿堂、瑰宝、侵入
师:字正腔圆,不愧是朗读最好的同学!第二排的词,谁来读?
生:灰烬、销毁、损失
师:嗯,读得正确、清楚,敢于挑战最厉害的同学,说明你也很厉害!接下来的词,我们以“开火车”形式来读,“小火车”在哪里?
(生读,随机正音)
师:是不是大家都会读了呢?看老师的教鞭点到哪儿,就齐读这个词——
生(齐读):不可估量、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乡村野、瑰宝
师:会读了还不够,大家是否掌握了这些字的书写要领呢?请看本课的生字,请拿出练字纸,对照这些生字,将你认为最难写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生写字,师巡视)
师:写完了,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老师随机抽取了一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看看从他的书写当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我发现他的“毁”字右边写错了,不能写成反文旁。
师:是的,这个字很容易出现错误,要引起特别注意(范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的,谁愿意来展示?
(请生上台展示,生自作讲解)
乌苏市石桥乡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杜文珍2011/12/26
生:我发现他的“宏”字写错了,多了一撇。(师范写)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会读又会写,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要是还会理解就更棒了!请看,还是这些词语,老师稍作增加和调整,就有所不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生:„„
师:不如,我们先将这些词来读一读,可能读着读着就会有灵感了。女同学,用你们清脆甜美的声音来读读第一部分;男同学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女生,开始——(男女生分读词语)
师:现在,有发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词语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很会发现,也很会概括,一针见血。这些正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词。(板书:“辉煌”)那相对应的下一部分的词描写了什么呢?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情景、过程。
师:对呀,大家的观察很敏锐!(板书:“毁灭”)课文正是从这两个部分来介绍圆明园的。这是从意义上的发现,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
师:(手势提示)第一部分的词„„,第二部分的词„„
生:第一部分的词比较多,第二部分的词比较少。
师:就是嘛!对应我们的课文内容,描写“辉煌”的部分是哪些段落?描写“毁灭”的呢? 生:描写“辉煌”的是2、3、4节,描写“毁灭”的是第5节。
师:是的。正如对词语的观察一样,课文描写“辉煌”所使用的篇幅更多,描写“毁灭”的内容着墨比较少。那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何却要重点描写“辉煌”呢?这个问题比较深刻,带着我们的思考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日后,要多用这些好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求知和思考。
三、朗读背诵
师:你看,光是词语就已经让我们体验了诸多滋味。但词语毕竟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详实的内容包含在课文的篇章当中。以这一段为例,文辞优美,内容丰富。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争取做到“正确、流利”,能读出感情就更好。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的朗读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生:圆明园中,„„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给他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不错,只有在“山乡村野”这个地方回读了。
师:是的,通过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呀?生:圆明园的美景
师:是呀,圆明园中的景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还想读么?
生:想!
师: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男同学读第一部分,女生来读第二部分。准备好了么?男生起——
(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中来,行么?这次由你们来读第一部分部分,老师来读第二部分。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旋律,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在场所有的人到圆明园中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生合作读)
师:看,通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将文段读正确、读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觉。如果能背下来就更棒了!背书是讲究方法的,以课文的第四段为例其中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么? 生:不但„„还„„
师:这组关联词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呢?
生:„„
师: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程度加深一层。这是递进关系
师:也就是说,上一段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这一段就是介绍圆明园的—— 生:文物收藏
师:那这个句子既承接了上文,又启示了下文,是什么句?
生:过渡句
师: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圆明园中都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呢?
生:上自„„奇珍异宝
师:所以,评价她是——
生:当时„„艺术馆
师: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记忆会不会简单很多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师巡视)
师:把书倒扣过来,根据老师的提示,咱们试试背诵——
(师引读生背诵)
师:短短两分钟就把这一段背得八九不离十,已经很不容易。课后,按照方法去背诵第三自然段,我对大家充满信心!第三段读得有声有色、第四段背得有模有样,此时,我们要将整篇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一定不在话下。让我们再次将课文美美地读起来——
(全体齐读)
四、解读主旨
师:再次读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除了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情景之外,还写到了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读第一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
师:是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板书“损失”)
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难以估计
师:也就是说,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计,无法计算的!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
量”来形容这种损失?
生:两个(板书两个“不可估量”)
师:请齐读这一段,注意加点字要重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的损失。
师:是啊!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给历史带来不可估量的教训!维克多雨果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下节课,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继续梦回圆明园„„下课!
乌苏市石桥乡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杜文珍2011/12/26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教学案例
红星中心小学宋新红
设计理念:
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与文本对话、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展开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文字创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体会子弟兵大无畏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深情。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体会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进入情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
3.教师小结: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它曾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4.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出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你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没有解决?谁来帮帮忙?
(设计意图: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欲望,让他们产生新的阅读欲望。面对文本的邀请,孩子们定会跃跃欲试。)
4.你把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再读课文,自由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朗读。
2.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或者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朗读课文,走进文本;通过个性化朗读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下节课的深入体会军民鱼水情作铺垫。)
四、小结:
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我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已经知道了,说明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爱学习,真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造句:
(1)惊心动魄
(2)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