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时间:2019-05-15 06:4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教学后记: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教学后记: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9、卫 星 比 武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4、出示表格。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教学后记: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教学后记: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 –3周 第1单元

第4 –5周 第2单元

第6 –7周 第3单元

第8 –9周 第4单元

第10 –11周 第5单元

第12 –13周 第6单元

第14 –15周 第7单元

第16 –17周 第8单元

第18 –20周 全面复习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课时)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一、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㈠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㈢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㈠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㈡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

一、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㈠ 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㈡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㈢ 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㈣ 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⒈ 交流:

⒉ 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㈠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㈡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㈢全班再读,教师追问。⒈ “独”坐是“谁”独坐? ⒉ 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⒊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⒋“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㈠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㈡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㈢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㈤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㈥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㈠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㈡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㈠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㈡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㈢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㈠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㈡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⒈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⒉“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⒊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⒋“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⒌“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⒍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㈢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㈠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㈡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㈠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㈡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㈢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㈠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㈡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㈢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⒈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⒉“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⒊“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 “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㈠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㈡比较异同。(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㈢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板书设计】

㈠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特别建议】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㈡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

二、桂林山水·教案

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二、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

一、教学挂图。

二、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A案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㈠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㈡ 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㈢ 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㈣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⑴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⑵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朗读感悟

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

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㈢学生自由朗读。

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

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三、理清文章思路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㈠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

㈡归纳。

四、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五、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六、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 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

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

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二、积累和运用

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_____。

㈢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比较体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学习目标

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A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三、课堂作业

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㈠默写生字词。

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二、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㈡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三、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㈡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⑴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⑵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三、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四、质疑问难

五、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六、课堂作业

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七、板书设计: B案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网页综合介绍。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三、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㈠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㈡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大”)

㈢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⒈作者怎样写出“孔隙”中挤压的感觉?

⒉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⒊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疑 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二、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龙洞旅游参观团”,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之处。

三、课堂作业

七月的天山·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A案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 B案

一、朗读──感悟天山之夏的美景

㈠谈话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㈡指名分节朗读;

㈢师生同读、引读;

㈣配乐齐读、享受美感。

二、交流──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㈠让学生读读、画画、圈圈点点,了解天山之夏的特点。

㈡想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天山的?他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

㈢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对话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去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积累──内化吸收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㈠背背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㈡抄录一些优美词句。

四、运用──在语文实践中增强语文能力

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

五、作业:复习词语卡

中彩那天·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课前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A案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㈠导入: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㈠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㈡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⒈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⒉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⒊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⒋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学习六~八自然段

㈠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㈡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㈢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 ㈠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 ㈡对家庭的责任感)

㈣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⒈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⒉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㈤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学习第九自然段

㈠朗读。(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㈡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⒈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⒉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⒊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㈡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㈡齐读中心句。(投影)、总结拓展

㈠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㈡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XXX(欧绪成 宇桦)B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初步感知

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㈡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㈢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㈠课文围绕着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一天的事情?

㈡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㈢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谈论交流

㈠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㈡小组谈论汇报。

三、学生读三~八自然段

㈠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㈡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㈢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

万年牢·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8个生字。

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课前准备

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A案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⒈为什么叫万年牢?

⒉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⒊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⒈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⒉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B案

六、自学

㈠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㈡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㈢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七、默读思考

㈠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㈡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八、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九、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㈠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㈡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相互评价

尊严·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A案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B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㈠自学生字新词。

㈡质疑问难。

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㈠抄写生字新词。

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㈢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㈠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㈠自由读。

㈡指名读。

㈢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将心比心·教案

学习目标

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A案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B案

一、自学课文

㈠自由朗读全文。

㈡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

㈢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感知内容

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㈡指名复述课文叙述的两个生活“小镜头”。

三、交流体会

㈠你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㈡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

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

五、课外作业

读名言,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9、自然之道·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㈠生字新词。

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A案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㈡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⒈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⒉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⒈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⒉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B案

第一课时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⒈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⒉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⒊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二、读课文。

㈠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㈡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三、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㈡心声吐露:

⒈与同桌相互交流;

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⒈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⒉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⒊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⒋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⒌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⒈回归课题,引发话题。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8个生字。

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课前准备

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㈡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㈢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A案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二、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三、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五、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六、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㈠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㈡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B案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㈠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㈡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㈢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㈠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下”读懂课文。

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㈢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足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㈠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㈢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㈠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㈡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课前准备

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A案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㈣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㈤小结:

⒈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⒉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㈠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㈡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㈠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㈡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㈢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⒈请用图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⒉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B案

第一课时

一、初读,整体感知

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二、研读,感悟重难点

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三、抄读,积累字词句

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第二课时

四、读课文,复习巩固

㈠听写字词。

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五、讲读,学当“解说员”

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解说要点:

⒈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⒉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⒊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六、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 仿生学小资料 搜集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七、回读,观察小练笔

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⒈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⒉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⒊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12、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8个生字。

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

㈠生字卡片。

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A案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B案

一、听新闻,带入情境

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三、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⒈“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⒉“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⒊“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四、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㈡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五、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㈠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㈡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㈢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13、夜莺的歌声·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A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㈣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㈢研读重点句子。

⒈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⒉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㈡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二、朗读升华

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㈡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三、安排作业

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㈡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B案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㈢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准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第二课时

三、继续练讲故事

㈠过渡:上节课,我们试着讲了讲这篇故事。不过这样讲故事恐怕还不能吸引听众。怎样把故事讲精彩呢?我们还要进一步地理解课文。特别是要把课文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四、研读重点句子

㈠要求:找出写“夜莺”说、做的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㈡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或分小组交流。

五、组织讲故事比赛

㈠要求:不仅要讲清楚故事的基本内容,还要发挥想象,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讲出来,也可以加进恰当的动作,讲演结合。

㈡形式:先自己准备,然后分小组讲故事,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全班讲。注意讲评结合,评选“故事大王”。

六、总结升华

讲了“夜莺”的故事,谈谈对小夜莺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㈡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14、小英雄雨来·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㈢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㈣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课前准备

㈠了解我国抗日战争的有关情况。

㈡准备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供学生选读。

㈢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着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A案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㈠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㈡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㈢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段

㈠读课文,找出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㈡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㈢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㈠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㈡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B案

一、了解预习情况

㈠限时(根据学生平时读文速度而定,一般可定为6分钟)快速读课文,读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并说说给课文每部分加的小标题。

㈡谈谈初读后的感受。(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谈)

二、体会“感人之处”

㈠过渡谈话:这篇课文中,雨来的许多表现确实让人感动,作者在叙述时也确实有许多精彩的地方。下面,我们就重点来讨论这两点,先看看“感人之处”。

㈡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想想被感动的原因。

㈢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交流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几处重点的地方讨论即可。如:“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原地”“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探究“精彩之处”

㈠过渡谈话:雨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小英雄──雨来。读这篇课文,除开雨来的表现让人感动外,还有一个方面,作者的叙述非常讲究,很精彩,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文中几次写到,不仅不使人感到重复,相反,让人越读越有味,使我们深深感到这是雨来勇敢和敌人斗争的原因。正因为这,雨来的形象在我们脑中更加高大了。文中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几处来探究探究。

㈡分小组探究。先找出“精彩之处”,再讨论“精彩在哪儿”或“为什么精彩”。

㈢全班交流。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地方: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游泳本领高;四次描写识字课本;带感情色彩的句子。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A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⒈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⒉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⒊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⒈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⒉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⒊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⒈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⒉“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⒈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⒉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⒊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B案

一、谈话引入

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质疑激趣

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初读课文

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品读感悟

㈠感悟“痛失父亲”。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⒈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⒉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⒊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⒋指导朗读。

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⒈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⒉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⒊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⒋⒋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⒌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4个生字。

㈡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㈠了解伊拉克战争或其他中东战争情况。

㈡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如沙漠本来的情景与战争的情景。A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祈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㈡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㈢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㈠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㈡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㈢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㈠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

㈠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㈡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B案

一、播放课件

㈠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播放课件,镜头一:展示大海、沙滩、夜空、草地的美景;镜头二:展示人们在大海、沙漠、草地快乐生活的情形)然而,一夜之间,这一切都化为乌有。

(播放课件:伊拉克战争场面)

㈡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诗歌

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㈡联系刚才看到的画面,想想诗歌的意思。

三、评评读读

㈠分节读诗,相互评价,读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㈢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总结升华

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㈡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17、触摸春天·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生、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㈣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课前准备

㈠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㈡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A案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㈠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㈡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㈠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㈡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㈢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㈡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㈢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㈣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㈠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㈡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㈢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㈠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㈡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㈢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第二课时

六、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㈠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七、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㈠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㈡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㈢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八、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㈠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㈡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㈢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九、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㈡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㈢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内蒙古包头市 吴秀玲)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㈠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㈡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㈢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㈠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㈡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㈢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㈣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穿梭悄然拢住扑腾曲线

㈤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㈥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㈠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㈡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㈢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布置作业

㈠抄写生字新词。

㈡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㈠听写部分词语。

㈡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㈢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㈠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了各自的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很深,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其言外之意。

㈡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㈢全班交流,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提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揣摩,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介绍自己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㈣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⒈联系上下文理解。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⒊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品析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㈠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㈣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㈠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㈡盲女孩安静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或许看见了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㈢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㈣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㈤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㈠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㈡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18、永生的眼睛·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6个生字。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㈢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㈠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㈢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A案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㈠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㈡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㈡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㈢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㈣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㈤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⒈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⒉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⒊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⒈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㈥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三、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㈠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㈡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四、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内蒙古包头市 吴秀玲)B案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㈠盲姑娘只能用于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㈡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㈠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㈡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㈢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㈡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感动你。

㈢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语,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㈠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㈢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

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㈠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㈡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19、生命 生命·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㈣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课前准备

㈠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㈡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A案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㈠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㈡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㈡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㈢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㈠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㈡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㈠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㈡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㈢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㈠自主品读: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㈡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㈢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㈠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㈠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㈡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㈢积累名言:

⒈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⒉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㈣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一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B案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㈠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语段、篇章读给大家听?

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㈢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㈠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㈡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㈢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及要求。

⒈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 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⒊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

四、小组比赛,深入探究

㈠教师激励: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赛,请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做好准备。

投影出示比赛规则:

⒈小组内轮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0分)⒉请一名学生汇报本组对研读的事例的感悟、体会和有个性的见解。(20分)

⒊请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谈一谈本组的理解。(20分)

⒋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20分)

⒌给研读另外两个事例的学习小组分别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20分)

㈡展开比赛,教师扮演评委及比赛组织者,予以调控、指导、点拨、小结、评分。

㈢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请组长介绍取胜经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㈠教师引导: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投影出示,示意学生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㈡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㈣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迪。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六、感情读背,布置作业

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㈡听写本课的生词。

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教师示范背诵一段,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

㈣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20、花的勇气·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4个生字。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㈣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课前准备

㈠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㈡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A案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㈠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㈡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㈠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㈡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㈢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㈠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而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㈡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㈠自主研读:

⒈再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⒉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㈡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㈡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㈠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㈡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B案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㈠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㈡自学反馈;

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⒉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㈢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脉络

㈠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㈡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㈠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图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㈡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境

㈠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㈡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七、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21、乡下人家·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A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áo shì mì tǎng ㈠归()装()()食()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二、品味语言

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⒈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⒉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⒊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㈢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㈣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⒈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⒉同桌交流。

⒊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㈡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㈢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㈢全班交流。

㈣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题

㈠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㈡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二、看图读文 ㈠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㈡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㈢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⒈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⒉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⒊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㈣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㈤小组合作交流。

㈥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三、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四、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㈠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㈡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㈢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㈠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二、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三、精读课文

㈠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㈡小组合作交流。

㈢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品味语言

㈠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二、拓展语言

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㈢全班交流。

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22、牧场之国·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8个生字。

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㈢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课前准备

㈠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㈡实物投影仪。A案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㈠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㈢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㈠小组交流。

㈡全班交流。

㈢指名板书。

四、品味

㈠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㈡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㈠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㈡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㈢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B案

一、谈话导入

㈠板书课题。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一、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㈠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㈢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㈠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㈡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

一、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㈠ 简介作者及敬亭山。㈡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㈢ 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㈣ 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⒈ 交流:⒉ 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㈠教师介绍李白作㈠课文围绕着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一天的事情?㈡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㈢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谈论交流㈠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㈡小组谈论汇报。

三、学生读三~八自然段㈠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㈡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㈢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万年牢·教案学习目标㈠认识本课8个生字。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课前准备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A案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⒈为什么叫万年牢?⒉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

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

丝不苟)⒊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⒈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⒉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

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B案

六、自学㈠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㈡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㈢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七、默读思考㈠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㈡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八、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九、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㈠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㈡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

流,相互评价尊严·教案学习目标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A案

一、谈话引入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㈣

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

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B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㈠自学生字新词。㈡

质疑问难。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㈠抄写生字新词。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诗背景。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一、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㈠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㈢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㈠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㈡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

一、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㈠ 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㈡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㈢ 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㈣ 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⒈ 交流:

⒉ 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㈠教师介绍李白作

㈠课文围绕着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一天的事情?

㈡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㈢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谈论交流

㈠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㈡小组谈论汇报。

三、学生读三~八自然段

㈠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㈡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㈢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

万年牢·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8个生字。

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课前准备

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A案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⒈为什么叫万年牢?

⒉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⒊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⒈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⒉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B案

六、自学

㈠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㈡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讲座解决。

㈢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

七、默读思考

㈠故事围绕着哪一件事展开?

㈡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八、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九、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㈠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㈡老板的生意经(这种生意经好不好,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完成这一书面作业后交流,相互评价

尊严·教案

学习目标

㈠认识本课6个生字 学写14个生字。

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A案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在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㈠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㈡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㈢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㈣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㈠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㈡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一群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㈠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㈡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B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㈠自学生字新词。

㈡质疑问难。

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㈠抄写生字新词。

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诗背景。

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下载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1单元:话语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总第一课时 课题: 《大地的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三)情感态度......

    S版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1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1-3周 第二单元 5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第1课 你好!新年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