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上语文三单元集体备课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主备教师:陈使用教师:
杰
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
单元内容:八年级上册11—15课(课本92页—123页)
单元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和写作说明文。
3、阅读课文,明确写作说明文必须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4、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单元重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2、抓住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写作方法。
单元难点: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文章中,既有说明文,又有带说明性质的小品。这样安排不仅方便了进行比较教学,又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乏味。11、13、14、15课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12课是一篇美学小品。
学情分析: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筑作为承载文明的标志之一,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同时,本单元全是说明文,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注意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可以在开展本单元学习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石拱桥、苏州园林及故宫的图片和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唤起他们对祖国传统建筑的热爱。
课时安排:总课时为12课时。第11课《中国石拱桥》3课时;第12课《桥之美》1课时;第13课《苏州园林》2课时;第14课《故宫博物院》2课时;第15课《说屏》1课时;写作3课时。
11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作者链接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文体链接
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1.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1)前后左右、(2)上下高低、(3)东西南北、(4)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 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1)因果关系、(2)层递关系、(3)主次关系、(4)总分关系、(5)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定义作用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列数据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比较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弧(hú)形拱(gǒng)桥洨(xiáo)河 陡(dǒu)坡和谐(xiã)饮涧(jiàn)桥墩(dūn)郦(lì)道元张鷟(zhuï)匀称(yún chân)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征? 2.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特征?
3.作者又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还有其他说明顺序吗? 【交流点拨】1.桥洞为弧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美观、分布广、许多惊人的杰作。
3.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的例子使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说服力。
4.(1)逻辑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2)时间顺序: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成于1961年。
(3)第九段写到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文本研读
1.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2.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3.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交流点拨】1.异同赵州桥卢沟桥同历史悠久1300多年800多年结构坚固保持雄姿极少出事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独一无二,美丽的奇观异建造奇特拱肩加拱联拱石桥历史意义世界著名使用到 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反帝斗争纪念意义2.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 5 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特征的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称为举例子。)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拓展延伸
赵州桥、卢沟桥图片欣赏。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1.本文文体是说明文,作者茅以升。
2.本文先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然后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和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这是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一)探究说明方法
说说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交流点拨】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形状,突出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河堤与卢沟桥作比较,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4.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地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一特点。2.请在文中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二)探究说明语言 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交流点拨】(1)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
(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表示根据现有材料推测,这样说防止了绝对化,语言严密。
(3)“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存在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去掉“不但”“而且”可以吗?或把“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次序颠倒一下可以吗?
【交流点拨】不可。这两个词表示递进关系,去掉就成了并列关系。不可颠倒。形式优美,是初步的直观印象;结构坚固,是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3.下列关于表述赵州桥的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正确吗?(D)A.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B.大拱的上面有两个小拱。C.大拱的两边的上面有两个小拱。D.大拱的两边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拓展延伸
1.口头作文:要求:根据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和自己仔细观察,以“笔”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地的桥梁,简单记下观察到的各桥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当堂训练
12*桥之美
出示目标
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什么都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肯定是单调的,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片白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那儿钓鱼,整个画面都因为他而生机盎然了。这样绝美的意境造就了这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以这种美学的眼光来审视桥,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桥美在哪里。
作者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纤(xiān)细着(zhuï)重 驻(zhù)足脂(zhī)粉 颐(yí)和园前瞻(zhān)后顾 煞(shà)风景矛盾(máo
dùn)赡(shàn)养煎熬(áo)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看图片听范读,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2.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桥,判断在作者眼中哪些桥是美的? 【交流点拨】 小桥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 铁索桥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成昆路上的直线桥 鹊桥 文本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话。
示例:
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交流点拨】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内容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法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2.我们来收集。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而起。(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谜语、俗语、谚语等。(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3.写一写。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试以“之美”为题,搜集相关资料,模仿本文,写一个片断。
要求:
(1)抓住事物美的总特征。
(2)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3)不少于400字 当堂训练
13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文章结构。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学习三种表达方式及三大文体的区别。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请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作者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1921年,他和茅盾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讨会,提出“为人生”主张。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榭(xuān xiâ)重峦叠嶂(luán zhàng)丘壑(hâ)嶙峋(lín xún)镂(lîu)空蔷薇(qiáng wēi)池沼(zhǎo)相间(jiàn)着(zhuï)眼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 宜,适当、适宜。
文本链接
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有“园中瑰宝”之称的网师圆;有石狮林立的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苏州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在布局结构上更是变化万千,创造了在生活境域园林中体现自然的技巧,以期身居城市,却能享受山林野趣。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充满江南情趣;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市内布置配以红木家具,名家书画,缀以对联,盆景,显得秀丽淡雅。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总分结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12(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3.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文本探究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记叙: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论: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拓展延伸
1.三大文体的区别:
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
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的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苏州园林关于以下内容的图片欣赏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
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说明文最基本的说明方法。2.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本文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交流点拨】1.作比较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二)揣摩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似乎表明是作者细心的观察和体悟。“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昂然,沁人心 15 脾。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拓展延伸
试着把你到过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景点写成一篇说明文。要求:
1.要运用几种不同的说明方法。2.语言要准确精炼。当堂训练
14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学习介绍建筑物的说明顺序。3.学习正确处理详略安排。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1.你去过故宫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故宫。
故宫方圆72万平方米,有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藏品,九百多万档案材料。
2.你知道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三个宫城,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薇垣在中间,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被认为是天帝之子,故皇宫取“紫”字,又因为皇宫是禁区,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背景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 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作者链接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中共党员。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金銮(luán)殿蟠(pán)龙 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 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然后欣赏以下故宫图片,说说你对故宫的整体印象。2.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馆的特点。
【交流点拨】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3.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分为“前朝”和“内廷”。文本探究
1.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填写这个图。
【交流点拨】
2.用横线标出文中所有表方位的词。
小结:作者准确地运用方位词语,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条理清晰的向我们 17 介绍了故宫博物馆。
3.文中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作者选择了太和殿作为前朝三大殿的代表而详写;略写中和殿和保和殿,内廷“后三宫”也是略写;这样安排,点面结合,既节省了笔墨,又照顾了全局,且突出了重点。
拓展延伸
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重点探究“太和殿”部分; 2.明确本文说明方法; 3.珍视故宫,热爱故宫。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3.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南到北)。合作探究 文本探究
重点阅读“太和殿”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交流点拨】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交流点拨】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交流点拨】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
4.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交流点拨】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太和殿的规模宏大,突出了它的雄伟壮丽。
摹状貌: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太和殿内部装饰的富丽庄严。作比较:突出了建筑物不同的特点。5.我来当导游。
假设你和你的家人或同学去祖国首都旅游,你将作为“友情导游”,带领他们游览太和殿,你将怎样设计导游词呢?
设计要求:
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 有恰当的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 有自己的创意。拓展延伸
1.说一说: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2.画一画:请你设计一条参观故宫的最佳线路。当堂训练
15*说“屏”
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 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帷幕(wãi)伧(cāng)俗 休憩(qì)韶(sháo)光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2.读课文,思考:
(1)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交流点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2)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屏风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风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交流点拨】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文本探究
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找出来并理解其诗意。【交流点拨】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说到屏,你能找出来吗?
1.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2.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4.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5.《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当堂训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出示目标
1.培养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预习导学 【活动准备】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科学、乡土、文学、艺术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并且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小组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说桥。“跨越障碍的通道”,这是“桥”简洁准确的定义。桥梁是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记录了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两个星期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对桥和桥文化进行了学习和探究。今天,就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活动程序】
(一)逐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制作的课件。1.科学组
(1)桥的基本构造:桥墩、跨度、承台、承重结构等。
(2)分类:①梁式桥(梁分成简支梁、连续梁以及悬臂梁);②斜拉桥(桥塔与桥面之间有许许多多钢索相连);③悬索桥(容易与斜拉桥搞错,判别方法:观察是否有一根主索与其他钢索相连,若有就是悬索桥)④拱式桥(拱分成上承式拱、下承式拱和中承式拱)(3)建桥的常用建材:钢铁、木料、石料等。(4)桥梁之最
中国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扬浦大桥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湖南凤凰乌巢河桥 中国石拱桥中桥孔最多苏州宝带桥)(5)桥名与其命名方式:
①表扬:安济桥、绩麻桥②纪事:兰亭桥、虎渡桥③抒情:销魂桥、思乡桥④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6)桥的引申义
①电话——沟通的桥 ②家长——成长的桥 ③老师——知识的桥
④班干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 ⑤捐资助学——希望的桥
当你要摆脱困难、跨过厄运时,你所期望的眼前那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这也许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命运之桥”“人生之桥”“亲情之桥”„„
2.乡土组
(1)中国十大名桥:
①卢沟桥②广济桥③五亭桥④赵州桥⑤安平桥⑥十字桥⑦风雨桥⑧铁索桥⑨五音桥⑩宝带桥
(2)世界十大名桥: 第一名明石海峡桥(日本)第二名大带桥(丹麦)第三名亨伯桥(英国)第四名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中国)第五名青马大桥(中国香港)第六名费雷泽诺桥(美国)第七名金门大桥(美国)第八名梅克金海峡桥(美国)第九名南备赞濑户大桥(日本)第十名博斯鲁斯二桥(土耳其)3.文学组
(1)与桥有关的成语(濠梁之上、河梁携手、架海金梁)主持人说解释,同学猜成语(桥归桥,路归路;过河拆桥;河梁之谊)(2)介绍与桥有关的对联
①一楼一水一桥,千古文章千卷画;万国万商万旅,满城春色满湖诗。②贯通八百里重湖,浩渺今看联一线;翻遍几千年历史,巍峨那见有斯桥。
③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④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⑤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3)介绍与桥有关的歇后语: ①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②烂板子搭桥——白搭 ③烂桩子搭桥——不牢靠 ④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4)交流描写桥的诗歌。
①鸡声野渡溪桥滑。(《疏影》吴潜)
②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词》刘禹锡)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⑤朱桥翠径,不许京城尘飞到。(《谢池春》陆游)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陆游)4.艺术组
(1)欣赏富有艺术美的名桥:绍兴纤夫桥、八字桥,泰顺廊桥,扬州五亭桥,广西三江程阳桥,福建泉州安平桥,西安灞桥等。
(2)欣赏画家笔下的桥:孟克《桥上的少女》,梵高《阿尔的吊桥》,达芬奇《蒙娜丽莎桥》等。
(3)欣赏邮票中的桥
(4)介绍有关桥的音乐和电影:《北京的桥》,《卡桑德拉大桥》,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廊桥遗梦》,《桂河大桥》,《遥远的桥》,《魂断蓝桥》等。
【活动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进行了这次综合性学习后的心得和感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思考了桥的内涵,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拓展了思路,学会了探索,懂得了思考,掌握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跨越各种障碍,去构架属于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第二篇:八单元集体备课发言稿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发言稿
时间:2016年11月21日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程荔
主讲人:刘丹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一个识字,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自古以来,我的祖先就有填海、补天、射日、奔月等美丽的幻想。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地走进我的生活时,当我们坐在家中观看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观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时,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时„„也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因为我们已经跨入了科技时代,科学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单元就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这样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4、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5、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6、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7、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单元的65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4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初步了解回声 1
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四、单元教学建议: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展。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识字8:本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了解古老的神话故事和当代的科学成就,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本课各个词语的意思是独立的,但读起来能使人感到韵律美。教学时,除重点抓好识字、写字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第30课:《我是什么》本课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现象,但作为语文课,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的训练上,文中负载的科学知识,只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探索。
第31课:《回声》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朗读课文和词句训练上。识字、读文是重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教师只需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引导,回声的形成问题很容易就解决,即使不能够让学生彻底的明白回声的知识也不要紧。
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可以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由文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逐步进行认读。本文层次特别清晰,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实际是概括2、3、4、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而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介绍给大家。
第33课:《活化石》,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第34课: 《农业变化真大》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2
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园地8:“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写”是写几句心里话。没有图画凭借,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愿望,并强调写真心话,写的内容不必限制,语言方面的要求也不要过高,要保护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展示台:这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展示台,既可展示一学期来写的日记,又可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动植物的资料,还可介绍自己在自然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走出课堂,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是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拿出来展示、交流。
新课程改革特别突出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将教材进行加工、改造、整合、拓展、延伸,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思想,把握其特点,使教材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从而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一艘知识之舟,一座能力之桥,一个心灵洗礼之池。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九册八单元集体备课稿
小学语文第九册八单元集体备课稿
教学理念:.让孩子们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格和凡人情怀,感受到他是杰
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让学生对革命领 袖产生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教学目标: 《长征》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诗句意思,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深刻含义.{3}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2}通过小组学习和收集资料,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朗读.(2)、理解重点词句与体会思想感情.《开国大典》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七自然段.{3}理清文章叙述顺序.(4)了解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
{1}课文表示顺序的词标出来,理清叙述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重点词句情感.{ 2}了解内容, 激发自豪感.《青山处处埋忠骨》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2)了解主要内容.{3 }有感情朗读课文.(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生了解内容,解决生字词.{ 2}与周围的人做比较,体会毛主席的伟大情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有感情朗读课文.(2)体会毛主席的无私与豁达,激发生对为人的爱.《毛主席在花山》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3 }理解毛主席关心人民,为人民着想的优秀品质.2、过程与方法
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领袖的热爱.口语交际习作
1、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接触革命电影,了解革命前辈的英雄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学生写场景,写梗概,.2、过程与方法
{1}小组交流,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协作能力.{ 2}通过多层次引导,指导学生写场景作文与故事梗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革命英雄崇敬爱戴之情.{ 2}提高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回顾
拓展
1、知识与技能
{1}促进合作,探究.{ 2}读背诗词,体会含义.{3 }阅读故事,揣摩道理,积累语言.2、过程与方法
{1}小组,全班合作交流.{ 2}通过读读背背,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2}激发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2、体会诗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4、了解毛主席的伟大人格和优秀品质.5、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长征》
(可根据班上具体情况上1---2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收集了关于长征的哪些故事呢? 学生自由谈,爬雪山,过草地,夺桥梁等
2、是啊,红军经过千心万苦,终于到达陕北,毛主席心情激动,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二、简介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可结合地图),一路历经千锌万苦,翻过五岭……
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三、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有节奏.2
四、指导朗读
1、跟着老师读,同时划出节奏.2、抽生朗读.五、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多抽几个生自由讲.教师归纳: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困难,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六、理解诗句意思.提问:长征苦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难)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五岭„大渡„)红军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呢?(只等闲.腾细浪,走„)这几句该怎么读呢?(读出大无谓的气概来)生自由读两遍,抽生读,齐读.为什么说“金沙„寒” 暖—成功的愉快.寒---强渡的惊心动魄.应以怎样的语气读: 金沙 „(轻快)大渡„(语气加重)小结:万水千山指五岭„
只等闲表现为腾细浪„ 目的地快到了,红军的心情怎样? “三军„ ”------欢喜鼓舞,喜笑颜开 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与同桌说说
(红军不畏艰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总结全诗
八、背诵
九、教生唱《长征》 板书: 七律 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细浪,泥丸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2.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抽生(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理清课文层次。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1.2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 气势,朗读排比句。4.熟读 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 人海
开国大典--------隆重--------庄严,激动 游行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毛主席在你们的心中是一位怎样的伟人?
抽生回答
师小结
2、你们想听毛主席与他家人的故事吗?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 -----
面对这样的痛苦毛主席是心情怎样?
老师小结:是啊!面对这样的事情谁不悲痛呢? 可是,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板题,释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
3、忠骨:指英雄的遗体。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理解词。
检测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抽生
4、理清文章条理,试着说说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5、抽生逐节读文。
四、学习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感人之处。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1)主席黯然的目光-------------放在上面。小组讨论:
抽生说-----------(悲痛,思念。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勒裹尸还。小组讨论:
抽生说-----------(博大胸怀)
2、师指导有感情的这些句子。
五、联系实际再次体会毛主席的博大胸怀
1、谈谈自己失去亲人或心爱的东西时的心情。
2、与毛主席对比。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把崇敬之情读出来。
六、了解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
1、和同桌标出描写毛主席表情,心理,动作,语言的词句。
2、揣摩毛主席内心世界。
3、突出的性格特点。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板书:
毛岸英--------葬朝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勒裹尸还。毛主席 ————尊意愿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抽生--------6
3、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在在花山干什么?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毛主席在花山做了哪几件事?(小组合作)
3、抽生总结出:
一件:请乡亲到他住的附近碾米。二件:泡茶。三件:一起碾米。
三、合作学习
(一)认真读后与小组其余孩子讨论以下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些任务?
2、毛主席怎样处理碾米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群众送茶?他是怎么说服的?
4、他的工作这么繁忙,为什么还为这些小事超心?
5、文章最后一句话怎么理解?
(二)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
(三)教师总结:是啊,毛主席不把自己摆在特殊位置,关心群众,和群 众同甘共苦,愿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秀品质真让我们全国人民敬佩。
四、解疑
1、提出还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答。
五、理清文章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七、作业 板书: 碾米
板书:毛主席——喝茶 >和群众在一起 推磨 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让你们看电影和课外书收集毛主席或其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 迹完成的怎么样呢?
2、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成为“故事大王”
二、组内讲故事
1、想一想讲故事应注意什么?听故事又应该注意什么? 抽生(:讲的孩子要条理清晰,尽量讲清楚来龙去脉….听的同学要专心…)
2、把收集的故事向组内其余同学讲一讲.(讲漏的地方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每组选一个进入班级总决赛.)教师巡视组内讲故事的情况(适时可引导一下有困难的孩子)
三、全班讲故事比赛
1、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注意:讲的同学声音要洪亮 ,语速要合适…听的孩 子… 小评委要公正,客观)7
2、根据打分评出本次比赛的“故事大王”
四、总结
1、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你收获到了什么?抽生
2、教师总结活动情况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段落(选两三个写得较详的自然段)
2、回忆场景描写方法
二、说场景
1、组内先互相说一说.(注意:说清楚,说具体)
2、抽同学上台说.说完之后抽同学评价.其余的孩子还可以相机补充.三、写场景
学生开始着手写.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写作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选择不同层次的作文2---3篇在班上师生共同修改.4、和同桌交换修改.5、自己修改.6、老师念1---2篇优秀作文供欣赏.7、结合刚才情况再次修改自身的作文.第三课时 誊抄作文
交流平台 教学流程:
一、明确任务、“我心中的毛主席 ”
2、我这期的语文收获
二、交流
1、任选一个话题在组内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2、举手讲给全班同学听.三、小结
师小结平台交流情况
2、回忆场景描写方法
二、说场景
1、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注意:说清楚,说具体)8
2、抽同学上台说.说完之后抽同学评价.其余的孩子还可以相机补充.三、写场景
学生开始着手写.第二课时
1、学生继续写作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选择不同层次的作文2---3篇在班上师生共同修改.4、和同桌交换修改.5、自己修改.6、老师念1---2篇优秀作文供欣赏.7、结合刚才情况再次修改自身的作文.第三课时
誊抄作文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长征》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
二、朗读
1、学生自由读.注意节奏.2、师示范读.3、抽生读.4、齐读.三、了解大意
1、简介写作背景.2、简介诗句意思.3、简介毛主席写这首词的用意.四、背诵
五、学习成语典故
1、自由读,扫清字词障碍.2、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说说“大公无私”意思.4、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六、讲一讲你收集的成语典故.七、总结
第四篇:一年级三单元集体备课[模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孟华
1、“ai ei ui”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调,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ai、ei、ui的发音与a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2、教学“ai ei ui”时应如何激发学生主动识记的积极性? ai、ei、ui 的形可借助发音方法识记,也可以借助图画记忆,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识记。ai的声调标在 a 上,ei 的声调标在 e 上,ui 的声调标在 i 上,i 上的点去掉。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3、如何教学“ai ei ui”?
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画,整体认读后再教给发音方法: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如,发 ai 时,先张大嘴巴发 a 的音,口形由大到小很快滑向 i,a 读得重,i 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读成 ai。ei 的发音方法与 ai 大致相同。发 ui 时,先发 u 的音,接着发 ei(不是i),口形由圆到扁。
4、如何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
本课是第一次要求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除强调按规格写好每个字母外,要着重指出:(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写得紧凑、匀称;(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5、“ao ou iu”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ouiu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三个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教学重点:a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6、“ie
üe er”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2)能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er组成的音节。(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ie üe er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教学难点:er的发音。
7、如何教学er的发音?
er的发音,可以借助手势(手伸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帮助发音。了解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为汉字注音的特殊性。可以借助口语中的“儿、耳、二”等字音帮助读准er的音。
8、“an en in un
ün”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前鼻韵母in、un、ün 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yun。(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教学重点: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
9、如何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可以同前鼻韵母iu ün进行比较,以加强记忆:(1)yin和in yun 和ün读音相同,可借助in ün读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2)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 前面都有大有,iu 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的ü的两点省掉了。(3)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可以让学生在五个前鼻韵母中找找他们的“孪生兄弟”,说说为什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识记yin yun.10、“ang eng ing ong”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教学重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
11、本单元的识字教学应注意什么?
(1)“ai ei ui”和aoouiu的教学认字可结合句子、儿歌的教学进行。(2)ie üe er的识字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尽可能与熟字连成词,通过读词语加深记忆。如,家(大家、小家);河(小河、河水)。
(3)“an en in un
ün”的教学要发挥图画的提示作用,从图入手,把字的认识与事物、图画、韵文结合起来。
(4)“ang eng ing ong”的教学可以在学生学习短文、儿歌的过程中进行。
第五篇: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时间:2011.8.25下午 地点:学校集体教研活动室
参加人员:杜建海、秦荣平、王永杰、赵鹏连、曹海瑞、闫永霞、韩平、郭继全
组织主备:秦荣平记录人:韩平
活动内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模块一初备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本文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背景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 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五、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组织小组交流,加强感受。附: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遣词造句的艺术,培养独立鉴赏新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相信未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青春忧伤和对美好明天的不懈追求,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重点、难点】
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新诗鉴赏能力是重点。
2、初步理解自由体新诗的一些写作技巧是难点。【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 品读 诵读 讨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请相信,青春是一首诗 【齐读】 【师】请相信:
【生】青春,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PPT投影】 【写作背景】
三、诗之美味在于读【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1、自由读【可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2、配乐读【可只读前三节,也可读全诗】
3、全班读【限前三节,注意停顿和重音】
4、名家读【不看教材,全心投入倾听中】
三、揣摩语言、意象
4、自由阅读第一至三诗节,找出诸如“蜘蛛网”、“炉台”等诗歌意象,结合诗句,说说某句或某段,诗人想要表达何种情感?在今天读来,这种情感有普遍性吗?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四、好诗不厌百回改【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改写】有人认为,全诗的第四至六诗节,“不太像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大家讨论:
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请大胆修改,并说明理由。
注意:不要改变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基调。
五、结语:请相信,未来是一首诗【PPT投影】
无论高考写作是否“诗歌除外”,别忘了,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诗心!要相信诗歌!
无论人生之路是平坦还是崎岖,别忘了,要持久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要相信未来!
【齐读】
相信诗歌,相信自我;
相信社会,相信生活!
模块一讨论交流
杜建海:本板块选择了一组吟唱青春的诗歌,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实现精神的成长。应该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吟诵、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体验,应该在阅读鉴 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王永杰:要能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理解《沁园春•长沙》创造的雄奇壮美的艺术境界,能说出雄壮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概括《相信未来》所表现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赵鹏连:还需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以及词和新诗的基本常识,积累整理一些词语,如百舸、寥廓、峥嵘等。本板块应围绕“吟诵”“思考”“体验”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体验。
曹海瑞: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吟诵,就是要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诗歌内在的情感旋律;思考,就是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体验,就是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对青春的认识。
闫永霞:在具体教学中,要分析相关作品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这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韩平:另外,朗诵要防止纯技术性指导的倾向,也要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课堂上既要听学生怎样读,也要让学生交流为何这样读,并把二者的统一性作为评价的标准。郭继全: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组朗读、朗诵会等都可以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机会。教师应该参与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诵读的心得。
模块二初备 十八岁和其他
教材研究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里的一篇文章。它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方式上需采用教科书建议的“活动体验”;同时编者的意图是想利用这篇课文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以自我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与同学、教师、父母进行交流,加深对青春、人生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从而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分组交流,重点探讨;借鉴吸收,课外延伸。切实地将自主与合作、整体与部分、课 内与课外有机地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把握书信体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青春、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母对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的一份特殊的爱。
2、正确处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理性认识读书的苦与乐。
3、学习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及运用小标题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激情导入
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那么十八岁又是怎样的季节呢?当十八岁生日来临的时候,你想收到怎样的礼物呢?是一款时尚的MP3还是一双高级的运动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送给儿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充满关爱的生日贺信。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板书课题和作者)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其目的在于通过柔和的音乐、动情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概括说明课文四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分组交流,重点探讨
1.教学过程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围绕教师提示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用记录关键词的方式写下相关的讨论内容。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倾听学生发言,并就一些问题给予相关指导。然后全班再就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探讨,真正做到师生、生生的信息互通、观点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问题设计:
第一部分:
(1)面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作者的心情是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他的心情?
明确:
文章第一部分有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表达了作者一份特殊的心情。
第一段: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与似水流年的迷惘相交织。
第二段:担忧的心情。怕因自己的不经心或任性等,给 孩子造成伤害。
第三段:高兴、满意开怀的心情。即“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了”。
第二部分:
(1)作者认为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明确解决办法:①孩子们要避免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影响,避免轻率地对父母下评判。②父母要更新思想,追上时代的步伐。③双方要像朋友般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共享喜乐,分担忧愁。
(2)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当有了矛盾后,你与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
(3)朗读第二部分的第三、四段。如果将它改成:“我有错误,你也有许多错误,你必须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不要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不要摭拾一些概念、术语、不要轻率地对父母下判断。……你们兄妹必须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第三部分:
(1)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2)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读书的苦与乐,想一想读书的苦和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第四部分:
(1)作者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提出了哪些希望?
(2)在第四部分的第一段中,作者用“十八岁使我想起……使我想起……”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他对青春的感受。你们能否也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呢?
(3)读完全文后,你能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我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总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2.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充分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人生像一本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有人说人生像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有人说人生像一台戏,没有彩排,一开始便是正式演出;而在女作家张洁看来人生如同一年的四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洁的《我的四季》。(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介绍作者
三、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张洁的《我的四季》。(朗读后,可以适当提示一些值得注意的字词)
四、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①文章开始就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用来比喻人生的那些时期?
②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每个季节各自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作者对各个季节又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前后左右小组讨论,填写关键词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我将请同学发表意见。
个性解读: 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请同学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有所触动或者启示的句子,然后前后小组彼此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读后又有怎样的启示或共鸣,之后向全班做汇报。(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讨论,思考几分钟直接请同学发言。)
五、经典语句揣摩: ①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作的土地。
②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③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④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⑤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者是不值得。
(这五个句子最好都要得到解读,如果在课堂上未能完成,可以将部分留为学生的家庭作业。)
朗读:我们对张洁《我的四季》基本上有了一个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
六、教师课末总结。
模块二讨论交流
杜建海:学习要求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说出 《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王永杰 : 根据教科书编写的意图,《十八岁和其他》主要用来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用这一材料引发家长的共鸣,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
郭继全: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赵鹏连:《我的四季》也可以安排在课外阅读。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自己对这些句子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真切体验。
曹海瑞: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两个方案中的“专题讨论”对加深理解、感悟有着重要作用。
韩平:教师组织“专题讨论”要预留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时可以要求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要点。
闫永霞:采用多种形式,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将小组讨论的要点向全班报告、交流;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交流,都要求记录发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