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第一篇: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案

梁平红旗中学 付张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存在,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2.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

3.理解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掌握推导出的引力公式.

【教学难点】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逻辑推理的重要作用,享受逻辑推理之美。

【教学活动】

回顾复习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上节我们学习了行星的运动,知道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合上课本,看大屏幕,回顾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大多数行星运动轨道接近于圆,中学阶段不研究椭圆,为了简化问题,我们把椭圆轨道按圆轨道来处理,这就是简化模型。开普勒定律实用于圆轨道时怎样描述呢?)(学生回答)为什么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呢(学生回答)

课题引入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导学达标

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我们之所以确定引力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牛顿已经建立了关于运动的清晰的概念,我们学了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及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了只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就需要力。行星绕太阳运动速度改变,一定有力的存在。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的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里巨人指哪些科学家呢?阅读教材前三段。)

追溯科学家研究行星运动的足迹:学生阅读教材

展示课件:关于行星运动的各种动力学解释(牛顿在前人基础上成功的解释 行星为什么绕太阳运动,可见一个伟大的理论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多数人的努力,同学们的学习也需要一个长时期的积累和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问题提出:既然我们确定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引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老师板书:

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它们有什么定量关系?我们将沿着牛顿走过的足迹用自己的手和脑去探究,重新发现万有引力。)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并根据提示自主探究(先自己思考在讨论)

提示:(1)向心力公式

(2)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3)开普勒第三定律

演绎与推理:学生推导

在这个式子中可以看到,等号右边除了m,r以外,其余都是常量,对任何行星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得出:日地距离,地球呢?)

(分析水星受力,m指水星,r指

这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问题提出:我们得出的结论好像只与行星质量有关,与太阳质量有关系吗?

引导分析: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来说,行星是受力星体。(例如刚才我们分析的水星,地球)因而可以说,上述引力是与受力星体的质量成正比的。(力的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方向指向太阳即施力物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既然太阳吸引行星,行星也必然吸引太阳。(F’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回答:

三、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

(方向指向行星)

引导分析:(f=f’都是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力)综合以上推导过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质量、行星质量、以及两者距离的关系式。看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由和得,写成等式即:(几点说明,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方向。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知道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如果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能否推测太阳的质量呢)

例题分析:

[例]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地球运动的向心力。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试写出太阳质量M的表达式。

解析: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表达式为F=GMm/r2,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太阳质量,m为地球质量,r为轨道半径。设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v,由F提供火星运动的向心力,有F=mv/r,由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v=2πr/T,得太阳质量 M=4π2r3/GT2

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2.下列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3.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有,由此可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引与太阳到行星的距离r成反比

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因此有此可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引与行星运动速度平方成正比,由

C.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C.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5.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求:

(1)它们与太阳间的引力之比;

(2)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

第二篇:科技教育

吴中职业高级中学

青少年科技教育之初探

吴中职业高级中学张世辉

21世纪的竞争是一场全面提高人的现代科学素质的竞争。为全面推进科教兴国的战略,作为世纪工程的学校教育,就应义不容辞的担当起科技教育这一历史重任。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科技教育在学校教育己充分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与塑造青少年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次学校安排我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使我近距离的接触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对学校科技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学校科技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与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科技教育应遵循的几个主要原则

科技教育与其它学科比较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思想教育性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社会效益性强等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应遵循有关的教育教学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四项主要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科技教育在引导与强化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这是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例如,科技教育中的劳技实习课中有许多脏、苦、累的劳动、实践内容,这是学生思想认识开始转变并产生不同情感体验最真实的时候,也正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转变观念认识、进行有理有据、有教育说服力、最容易接受的时候,因此,坚持贯彻教育性原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科技教育具有广泛的科技知识普及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没有现成的教材,在内容上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需要来决定;在知识难度上也有较大的空间,但都必须融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社会应用性于一体;在教学中,对于比较抽象的专业知识要

科普化,要有趣味性,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应用;结合教学,还应开展一些科技实验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培养具有科学头脑人才的最重要的教学步骤。

3.直观性、实践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室内基础理论课。因为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必须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形象的语言、实物、演示、观察实验、多媒体音像等,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便于掌握;二是实习课。动脑、动手、动嘴的训练活动,既是科技教育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主线,也是真正落实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的原则是决定提高科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4.创造性原则

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追求的主题。在科技教育中,许多方面都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诱因的情境与条件。例如,在观察实验课的教学中,强调眼睛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操作训练课中,强调手和工具的运用,能不断培养学生熟练的协调操作技能技巧;在知识的综合学习中,强调脑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运用眼睛的发现和做事的技能技巧,从而产生新的悟性和灵感,这正是创新思维的来源。因此,科技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此。做为从事科技教育的教育者,教师就需要思维敏锐,推陈出新快,应变能力强,应特别注意在科技教育中挖掘和捕捉有利因素,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小学的科技教育,虽然内容不深,但大而广,多而杂,内容变化快,教学任务重,特别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能力的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做为教师本身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

1.热爱本职工作,有事业心,责任感强。

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科技教育对青少年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教育作用与意义。马克思曾指出过:“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其次,要培养热爱劳技教育的情感。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有积极的热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才会去想、去做,才会有动力,才会有成功和辉煌的希望;第三,要有较强的责任感。科技教育有时很苦很累,上实习课时要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如果没有一种主人翁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是很难克服各种困难做好教学工作的。

2、要有紧迫感,广采博学、拓宽扎实理论基础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这对于专业基础理论比较差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面对差距,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在学习策略上,应先学习先进的、急用的、实用的,当有了缓冲之后,再学习相关的、超前的,而且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博览群书,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不仅在本专业、还要在相关学科上都应是始终保持有比较系统、扎实的、跟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理论。

3.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技巧及指导能力

实习课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实际操作训练是实习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渗透思想教育最重要的过程。因此,教师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是上好劳技实习课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那些在实际操作上没有扎实过硬能力的青年教师必须躬身实践,不断探索、努力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寓教于德、寓教于智、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学会劳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真本领,使其终生受用。

4.要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不应只局限于教教课,而应把教科研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之中,以此为核心,以此为动力,会使科技教育有声有色、充满活力。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

些教科研活功,这既是教师本身发展提高素质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科研能力还很差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各方面的有利机会,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展教科研实践,以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自己早日成为教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三、开展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科技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基础理论教学;二是室内或室外的实习课教学;三是利用与社会上建立的联系基地,如到工厂,企业等的参观、实践实习教学。在这三种形式中,应以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先进实用的为主,基础常规的为辅;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实践实习为主,基础理论为辅。同时,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三者兼顾,有机协调的运用。

1.基础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是学校的主要的教学形式。上好基础理论课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主要应在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理清楚一个较长时间内(半学期或一学期)有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内在知识系统,把知识由易到难分别归类,例如电子制作课,把要制作的不同电路按由易到难分类讲解,并着重讲解这些电路的内在关系,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更容易理解了,也便于学生掌握了;其次,针对有关的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加强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其中要特别注意在教具的选用上,不能随意乱用,而是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具,借助教具进行演示、观察、实验等教学,以达到讲清楚原理,掌握某项实用技术的操作过程、方法、重点、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深刻的印象,为今后实际操作和应用打好基础。

2.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因学校条件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故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过程和方法。

首先,设计合理可行的实习教学过程。每一节实习课前,教师要根据实习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场地条件、实习工具等等制定出合理的实习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实习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一环节想的越细、越周到,实习中就会少出差错。

其次,做好课前准备。主要指根据实习教学的实际需要,按实习程序要求准备好有关的实习材料、实习工具,观察掌握实习场地基本情况等,象编排电影那样反复加工所设计的实习教学过程,预测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某些措施等,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第三,做好课前组织。主要是指应在实习课前的较短时间内,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的约束,使注意力集中,进入学习角色状态快,随着教师示意开始上课,师生能马上进入教学情境。特别是有些实习课,或因外界影响因素多,或因实习教学内容多等,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如果充分做好了课前准备,既能减少组织时间,增加实习时间,又能尽快创造出教学氛围,为导入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坚持经常这样做,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习惯。

第四,做好示范教学。实习教学中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过程,一是教师的讲(讲实习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目标、要求、注意事项等)和示范(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操作技术要点分解等)及学生的昕、看、想、模仿。二是学生的操作实习。其中,教师的讲、示范是学生听、看、想、形成模仿印象的基础,这也是学生自主操作实习时形成正确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与发挥创造性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讲解清楚,示范正确,对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必须要讲尽可能详细并多示范几遍,保证学生能昕懂、看明白、会操作、会应用。

第五,注意检查与指导。实习开始后教师要加强检查与指导。因学生在学习态度、智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差异,教师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偷懒耍猾”者,督促其认真对待,不错过每一次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教师加强巡回指导,能及时纠正动手能力差、操作错误多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实习质量,有时疏忽了这一重要环节,会使课堂

教学大打折扣。

第六,要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实习操作中,学习的层次是在不断提高的,从理论到实践,从笨拙到熟练,由模仿到创新,这既是学习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做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就应特别注意,不要计较学生在实习中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而要关注、引导学生从失败、错误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教师善于启发和发现学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从事科技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工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我们不能只看到面前的困难,而要放远眼光看发展,拓宽视野,树立新观念,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研究新举措,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在科技教育这块沃土上开出鲜美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主要参考资料:

[1]廖哲勋:《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5期。

[2]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蒋志峰:《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1999年第3期。

[4]任长松:《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

第三篇: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宁波市李惠利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有没有落实到课程改革中去,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有没有深入到每位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有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因而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等,更谈不上参与决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基础、科学技能、组织能力、创新 意识等是决定科技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现阶段教师的科技教育素质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积极转轨过程中,加强科技教育,从小让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科技教育也应当和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我校是一所有着十多年科技教育经验的城区学校,十多年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科技教育为龙头的办学特色。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掘我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为此,我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新的科技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开发和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本研究是针对当前小学科技教育中面临的部分问题,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和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探索小学科技教育的新路。

(一)理论依据

1、“整合教学与课程”的观念。

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核心任务对教学观念提出的要求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课程与教学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而应当是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要将“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转化为“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

2、“自主建构”理论。

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自主建构”理论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指导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 2习中,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意知识与技能,不同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时,使科技教学、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科技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的规律。

3、素质教育关于实践的观点。

该观念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由于自身具有的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等独特性,因此科技教育更应强调学生的实践。

4、“校本课程”理论。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一是就课程的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部分学生,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也可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全新开发(新编、新创立)的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校本课程之列。综合来说,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二)课题假设

如果通过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实施符合实际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育,则能够探索实施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并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三)课题内涵界定

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包括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五个因素的面向全体 3 学生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教育活动。本研究的“科技教育”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学设施及传播媒介,通过一系列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在学生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开发:本研究中的课程开发是指根据我校实际而进行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主题之一。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是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是通过这个过程将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本研究中的校本课程实施是指学校把依据本校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思想开发的“科技教育”课程内化为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预期目标与内容

(一)、预期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能力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1、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总目标:

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追求的,推动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分目标:

低年级(小学1-2年级):具有初步的科技意识,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中年级(小学3-4年级):培养科技实践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实事 4 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能主动获取与生活和周围环境有关的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并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描述;初步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动手能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科技技能。

高年级(小学5-6年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3、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

(1)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材。(2)探索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形成典型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4)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普知识。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自然科学、科技知识,由浅到深、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系统地学到自然科学知识。

(2)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选择、整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或格言,对学生进行理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出毕生精力的精神。

(3)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选择传授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科技小制作及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电路的组装、机械的组装等,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

(4)古今中外科技发明介绍。将古今中外科技发明的构思、原理及作用介绍给学生,这对每个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思路。

(5)科技小论文介绍。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发现和揭示其奥秘,写出了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

(6)创新方案。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想象,自己设计方案,参加生活中的奇思妙想“金点子”评选和创意魔方组词比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敢于幻想,勇于大胆创新。

5(7)思维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引动联想,并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其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8)课后实践。提出一些课题,纳入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来完成课题的研究。通过问题发布会,进行信息交流,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科学世界里。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是一种综合改革研究,它不同于单科、单项的教育研究,并不是揭示某一个变量在某种条件下如何起作用,而是在小学校本科技教育这个系统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把各种因素或变量作最优组合,寻求最优功能。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力争做到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重点突破,稳步推进,逐步调整,不断深化。

(2)文献法。在广泛搜集国家、地方课程法规、文件、文献资料,同一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学科课程再开发的类型、形式等进行适当分析,建立适合我校的小学科技教育培养目标,形成适合我校的学科课程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3)调查法。对研究的学生进行关于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调整教育方法,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四、课题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本研究在时间轴上,渗透到课内学习时间、课外学习时间、校外学习时间;在空间轴上,渗透学校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因此研究者要重视“点”与“面”的关系,使一时一事的教育行为,与整个研究系统的要求一致起来,处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学习的空间和氛围,以获取系统的整体效应。

2、发展性原则。由于小学的科技教育的定位在于启蒙学生的科技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实践基本的科学技能,所以,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的发展,是本研究的宗旨和操作的原则。

3、重视过程原则。本研究中,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科技成果,而是为了在科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相信科学、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学习初步的科学实践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而这一些,在过程中显得更充分,因此在评价中,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发现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有益的、深远的影响。

4、层次性原则。整个教育过程,由于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因此必须体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递进的“层次递进”原则。包括:兴趣层次递进、知识层次递进、操作技能层次递进、创造能力层次递进。

5、愉快性原则。从学生的“乐学”、“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成长,让学生在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施展创造才干,并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自主性原则。开展教育活动必须创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良好科技教育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激起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各项科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科学知识,在参与中学会基本技能,在参与中发挥创造精神。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自2011年12月始至2013年12月,研究分个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研究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

本阶段主要是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本课题启动前的培训工作及调查、考查工作,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3年9月)

本阶段根据研究假设,全面开展研究,努力开发具有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文本材料,探讨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途径、方法、教育模式及评价方法。

第三阶段为总结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在深入开展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分类整理课程资源(包括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论文、案例、活动的编辑),撰写实验报告,并准备开展更深入地、大面积地推广研究。

研究组成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章旭锋

课题组组长:伊阳

课题组成员:陈展雷 陈洁 冯丽君 周灵宇 陈裕盛 童常春 王凌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研究。

建立学习制度,课题组的老师定期进行学习研讨活动。每年进行科技教育课的交流汇报教学研讨活动。

(二)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教师分类指导,各创特色。

课题组教师坚持自主原则,坚持因班制宜,不求统一,坚持分类指导,支持鼓励各班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求实验教师宏观认识上要立意高远,着眼点落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在课程内容安排、计划制定上要力求详细具体,做到五要:(1)要有目标有任务,(2)要有内容,(3)要有教学过程设计,(4)要有实施步骤,(5)要有评估检查措施。

(三)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城区小学,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经费十分紧张。但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课题专用经费,保证课题组教师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购买学习资料、研究奖励等等,学校开辟了科技活动室,每年的校园科技节学校也要拿出数量可观的经费来用于活动的开展,这些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篇:红旗中学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学设计

红旗中学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学设计

"世界地球日”主题班队会

红旗中学

张世诚

班会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班会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文字或图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及手工工具(剪刀、胶水),准备色彩工具。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

红旗中学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学设计

森林面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展示目标:

从刚才发言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也充满了希望。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不能克隆的,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节日吗?

1、简介“世界地球日”的由来。2、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这体现人类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三、启发思考:

(我们可以为环保做的事)

1、植树净化空气; 红旗中学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学设计

2、减少“白色污染”;

3、搞宣传活动;

4、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

5、保护动植物;

6、抵制大人抽烟

四、创作环保宣传画

同学们都想得不错,也希望大家尽快行动起来。最近学校要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一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来纪念这个全球性的日子。

五、布置练习: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环保宣传画。

六、总结

1、总结。

2、鼓励学生课后在校园内张贴环保宣传画,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五篇:科技教育成果

近五年来,艺术课课参加县级以上赛课活动有16人次,获等级证书,发表文章46篇。在器乐方面有80余名学生参加过省艺术教育考试,最高达到八级。学生参加县级以上书法比赛有216人次获等级证书。学生参加科创大赛科幻画作品有46人次获等级奖。140余名学生舞蹈过级,最高达到6级48人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省舞蹈大赛获奖。成立艺术特长教育协会,办起了“少儿书画社”、“快乐音符舞蹈队”、“红领巾鼓乐队”、“少儿体育健美团”、“金色童年器乐队”、“科技发明小分队”、“六朵鲜花”竞相绽放于校园,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校自2000年以来,开始参加全国科创大赛,从未间断,成绩突出,深受师生的好评。

先后有《剑洲古柏调查报告》获省科技小论文一等奖,先后参加全国科技大赛获三等奖;有“节能水壳”获全省科创类一等奖,走接受中内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对此项发明过程进行了过程录制。分别在内视十二套、七套播放,有“盲人扑克”获全省科技发明类一等奖,接受专家的答辩。

培养了合格有用的人才,科技拔尖学生有:省科技创新大赛小论文一等奖获奖者朱琳;省科技创新大赛发明类一等奖;国家发明银奖,中国科技发展基金新苗奖获奖者王淼,省科创作品一等奖获得者冯若岚。涌现出了省市十佳少先队员表彰:王希葵、王琴、李宁,分别省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少代会代表,其中王静是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中华少年世纪坛演讲主持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全国十三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获奖者聂佳。`

下载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科技教育整合研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东胜街2011-2012小学科技教育总结 东胜街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接收大量农村孩子就读,这些学生对科技知识有着强烈渴求,我校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对这些学生高度负责态度,审时度势,认识......

    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科技教育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知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地提高。现将本学期我关于科......

    科技教育(初中版)

    一、科技改变生活 (一)生活中的科技 1、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技,高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2、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的应用科技,不让科技做不当使用。......

    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科技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技术传播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辅......

    科技教育特色

    《科技教育特色》教学设计 一、教师谈话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我们的科技特色学校,来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我校科技教......

    @科技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教育管理制度为规范我校科技教育活动,积极争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特制定我校科技教育管理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日程,成立了学校科......

    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 参加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侧记2010年6月28日~7月2日,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了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中国科协应邀组团参加大会......

    教育研究

    1、【开放性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期刊)[摘 要]: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