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技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科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科技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科技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

课题:人造“雪景” 总序第1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备课日期:2017.9.1 计划执行日期:2017.9.4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

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

1、升华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 小。

萘(固体)——受热 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

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

教学反思:

课题:神奇的力量 总序第2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2、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

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教具:

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

二、动手做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饶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在乒乓球不段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饶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

三、研究研究

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绳子,一个线轴、一枝钢笔(或其他重 物)。用绳子穿过线轴的孔眼。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然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

观察下面吊起的钢笔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四、知道吗?

乒乓球在瓶内进行旋转运动时,瓶壁对它施加了摩擦力。当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时,乒乓球就不会从瓶口掉下来,而可以被瓶带到任何地方。在线轴带动橡皮做旋转运动时,细绳中的拉力悬吊起钢笔等重物。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拉力变小,钢笔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运动。

教学反思:

课题:滚回来的乒乓球 总序第3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滚回来的原因。

2、使学生明白乒乓球滚回来受到的两种力。

重点、难点:

乒乓球滚回来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 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你相信吗?

二、动手做

将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向下猛压。

猜一猜: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试一试: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 了吗?

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弹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

三、研究研究

a)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用呼啦圈、铁 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想一想:怎样用力的?

做一做: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

b)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四、知道吗?

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当我们 沿着乒乓球的边缘向下猛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一是向前运动的 力,二是向后滚动的力。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向前运动的力逐渐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 逐渐减小。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 来。

教学反思:

课题:感受二氧化碳气体 总序第4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摸不着它。让我们用一些小实验来感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二、动手做

在木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塑料袋,把木条的中点架在图钉的钉尖上,借助桌子边角,组成一个简易小天平,并调整它的平衡。把一勺小苏打放进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现泡沫,说明有气体产生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倾斜(别让瓶中的液体流进塑料袋),观察天平有什么现象?

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三、研究

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别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

然后在各个杯中同时放入1颗葡萄,观察杯中的葡萄分别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四、知道吗?

当瓶子里产生二氧化碳后,将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倾斜时,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被倒入了塑料袋中。由于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一端倾斜。在平时喝的雪碧、芬达等一些碳酸饮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时,二氧 8

化碳气泡便附着在葡萄的表面,气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来了。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泡消失,浮力减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积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它又会浮上来,如果不挪动它,这样的沉浮现象可持续一天左右。

教学反思:

课题:舌的分工 总序第5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觉的敏感性

2、了解舌哪些部感觉最敏捷。

二、重点、难点:

测试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程度。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人的舌可以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舌的各处所尝的味道都一样吗?舌是不

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感觉吧!

二、动手做

把毛笔浸湿,蘸取浓糖水去碰舌尖、舌的边缘和舌的根部。

1、你认为舌哪个部位对甜味感觉最灵敏?

2、开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开水中洗净毛笔,再蘸点盐水去碰舌的各个部位。

3、分别用浓咖啡和醋重复以上实验。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道吗?

经科学观察,人的舌头上有四种基本味觉:甜、咸、酸和苦。在舌头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后,它要负责把味觉的信号传给味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分管这四种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但并不均匀。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们舌尖对甜味很敏感,对苦味却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则对苦味更敏感

些。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处,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边缘。

教学反思:

课题:跳 狮 总序第6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一、教学目的:

1、用易拉罐学做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二、重点、难点:

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狮子号称百兽之王,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动物,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我们就

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狮。

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动手做

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条10毫米宽的连接架,其

余部分分别剪成3毫米宽的窄条。

2、用铅笔分别将剪成的窄条卷成上下间隔的卷毛状作为狮子的头。再在罐

顶靠近中心的拉口两侧各扎一个小孔,孔距约为20毫米,作为狮子的眼睛。

3、将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图分别剪、折成狮腿,狮尾和螺旋桨。

4、用尖嘴钳将铁丝弯成一个“凸”形结构,将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

端作为螺旋桨支架。用铁丝将螺旋桨安装在支架上,为了转动灵活,还可以在螺

旋桨与支架之间装一个小垫圈。木筷的另一端装上尾钩,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动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应位置分别切出安装狮头、尾、腿的刀口。

在罐底中心处挖一个与木筷截面相当的方孔,用来固定动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

开一条供铁丝转动的小槽。

6、拆开螺旋桨,将木筷从拉口处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内固定。

然后把螺旋桨上好。将狮头、狮尾及狮腿分别插入相应的刀口里,让螺旋桨稍长

于后腿,这样,一只玩具“跳狮”就做成了。

试一试

将玩具“跳狮”的橡皮筋饶紧,放在桌子上,让螺旋桨转动起来,因为螺旋

桨长于狮子的后腿,当螺旋桨转过桌面时,“狮子”就会不断地跳跃起来。

教学反思:

课题:投篮器 总序第7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投篮的命中率高。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提高投篮的准确度,可以采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裁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瓦楞纸作篮板。把投篮板下端折出翻脚,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使篮板能够平稳地立在台上。

2、把易拉罐从中间切成两截,用小锉刀把切口修光,再沿切口包一圈胶布,以防割伤手指。做成接球容器。

3、将做好的接球容器用海绵双面胶分别固定在篮板不同的部位。再根据接球难易程度,在每个接球器下方标上不等的分值。

4、把弹性钢丝弯折后用塑料胶带纸固定在易拉罐身上,在它的前端用海绵双面胶固定一瓶盖,做射球器。

5、用泡沫塑料割成直径大约3厘米的塑料圆球5-6个。

二、试一试

先把射球器放在篮板的正前方,再将小球放在发射器的容器里,把弹性钢丝拉向后面,然后快速松手向篮板上的接球器方向弹出小球,你投中了多少分?

如果要提高投篮的准确度,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教学反思:

课题:琥珀标本的制作 总序第8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制作各种形状的琥珀标本。

具:

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镊子,白松香,凡士林,装有酒精的半 截易拉罐,挂历纸,蟑螂。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吗?

昆虫被松树流出的新鲜树脂包住后,因某种原因埋入地下,经过千万年的演 变,最后形成琥珀。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块琥珀。

二、动手做

1、裁一张9厘米×11厘米的长方形挂历纸,做成一个5厘米×3厘米×3厘米的纸盒。

2、在盒子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把事先处理好的蟑螂或鞘翅 目昆虫固定在盒子正中。

3、截取一段易拉罐作容器,放入松香,并加上少量酒精。把容器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直到松香熔化。待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完后,取下容器稍稍冷却。

4、把松香慢慢地浇入事先放好昆虫的纸盒内。浇制应该一次性完成,才不会产 15

生层次交界的痕迹。

5、当松香凝结变硬后,小心去掉纸盒,用快刀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松香。琥珀标本仅上面一个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余五个面均呈半透明状。蘸少许酒精快速地把五个面分别摩擦到透明为止。

三、试一试

制作其他各种形状的琥珀标本。

教学反思:

课题:带“锁”的衣架 总序第9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了解带“锁”的衣架功能原理和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难点:

带“锁”的衣架的功能原理、结构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导 入

晾过衣服的同学都知道,当用普通晾衣架晒衣服时,遇上大风,衣服往往会连同衣架一起被吹落。怎么办呢?如果能给衣架安上一把“锁”,将它牢牢“锁”在竹竿上,那该多好啊!一起来试试吧。

二、准备好

普通衣架1个、铁丝、废圆珠笔筒1个、钳子、直尺、小刀等。

三、动手做

1、取一个普通衣架,先用钳子把它的挂钩拉直,变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2.用小刀从1支废圆珠笔筒上截取35毫米长的一段,作为滑动的套管(见图2)。

3.如图3所示,在滑动套管的两头,各固定一根相同长度的铁丝作为横杆,再将两根铁丝的另一头各弯成一个小圆圈。调整铁丝,使两个小圈在一条直线上,上下相对。

4.把滑动套管穿入衣架拉直的铁丝中,并将铁丝加工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其中一个圈套在衣架的开口铁丝上。另一个圈置于第一个圈的正下方。

晒衣服时,竹竿从两根铁丝横杆间穿过,在上面的铁丝横杆会通过滑动套管带动下面的横杆向上运动,将挂钩开口处封闭。这样竹竿被“锁”在挂钩内,衣架就不会被风吹落了(见下图左)。

收衣服时,只需将衣架往上一推,下面的铁丝横杆会滑下,开口打开,衣架便可以取下了(见下图右)。

四、知道吗

你还能有什么办法让衣架防风吗?

五、拓展训练

还有一种情况,刮大风时,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往往被吹得紧贴在一起,很难干透,你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教学反思:

课题:转基因技术 总序第10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重点、难点: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教

具:

相关知识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没有见过衣服褪色的现象?一件大红的棉布衣服洗一次就褪一点色,慢慢地就几乎变成了白色。因为棉花和用棉花织成的布都是白色的,红色是染出来的,如果地里能生长出红色的棉花,那么加工出来的衣服会不会越洗越红呢?如果能根据需要让棉花有多种颜色不更方便么别笑我,这不是幻想,运用转基因技术是可以实现的。

二、知道吗

基因存在于DNA上,是能够影响遗传的物质,你能长多高、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很小,用显微镜也无法看到。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能对基因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比如说观察它各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对基因进行切割、复制,等等。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基因进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也有可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有些植物是有特殊优点的:如不怕冷、不怕虫„„我们可以用转基因技术把需要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从而改变它的遗传情况,使它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像这样体内含有其他生物基因的植物,就叫转基因植物。

用转基因技术把能呈现红色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中,就可能长出红色棉花来。

在美国有55%的大豆作物是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这种大豆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还可以减少杂草、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这种大豆产品的用途也更为广泛。

还可以把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比如说把萤火虫能发出荧光的基因转移给某种植物。这种植物也可能发出好看的荧光。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从地里长出“塑料”来、种植比玉米还高的水稻、栽种可以储藏主长时间的方形的西瓜„„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出现。

也许你会着急地问,为什么人们还不能随心所欲地种植转基因植物呢?有一种原因是:人们还担心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会产生新的问题。

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改良动物,并且人们已经用各种转基因动物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尤其在医学上。有人预言,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让牛长得同大象一般大,体重超过4000千克。如果用转基因技术让猪产生人所需要的血液,那么人们就不会因为血源不足而着急了。当然,我们希望科学家认真研究,在早日实现这些愿望的同时,保证这些技术不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

2009年1月9日,首例经遗传筛选而不带有乳腺癌基因的婴儿在伦敦降生,经基因筛选后的小女婴,不再携带父系家族中遗传的乳腺癌基因,减少了患这种病的风险。

三、拓展训练

想一想

知道有转基因这种技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比如说想用这种技术改良某一种植物„„

教学反思:

课题:人造种子 总序第11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工制作种子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重点、难点:

了解人工制作种子的科学知识。教

具:

相关知识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植物的种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对了,是在植物结的果实里找到的。如果说有些种子是人造的,你相信吗?

二、知道吗

植物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这种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在合适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发展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生物家利用植物细胞的这个特点,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种工作是在细胞上进行加工完成的,人们把它称为“细胞工程”。利用细胞工程,可以把植物的一片叶子、一个根尖、一个茎尖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生长时期,细胞中的基因(能够影响遗传的物质)完成相应的工作,比如说:叶细胞中的基因负责长叶子,使每一片叶子都长得像它母亲身上的叶子;根细胞中的基因就负责根的生长„„细胞中其他的基因功能都“沉睡”着,如果在植物身上取出一小块组织,在植物体外进行培养,细胞中所有基因的功能都会被“唤醒”。也就是说一个细胞中既有基因负责叶的生长,也有基因负责根的生长„„使这个细胞变成一个新的生命体。

人造种子有许多优点,它可以保证播种的种子出芽的棵数比天然的多,可以 21

更好地培养优良品种„„

在你见过的植物中,哪种植物产生的种子最多,大概能产生多少粒种子?现在有许多农作物的种子是需要占用专门的农田育种的,人们需要的种子越多,占用的农田也就越多。如果使用人造种子,一株植物就可以制造出几百万粒种子,可以节约许多的农田。

有许多花卉是很名贵的,用传统的方法很难使它们大量繁殖,如果通过细胞工程,生产人造种子,培养繁殖的数量和速度可就大不一样了。

更神奇的是,还可以采集两种植物的细胞,比如说一个番茄的细胞、一个马铃薯的细胞,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用它制造出来的种子长成植物后可以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我们把它叫做番茄薯。

教学反思:

课题:天文望远镜 总序第12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科学仪器----天文望远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重点、难点:

了解科学仪器----天文望远镜。教

具:

相关知识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

听过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吗?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能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很难想像,凭着在地面上用肉眼观察,加上缜密的分析,张衡能在天文学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跟张衡相比,现代天文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获得更多的天文学信息,有人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改选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知道吗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23

长约1.2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伽利略式望远镜和开普勒式望远镜都属于折射式望远镜。

此后,不断有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现代大型光学望远镜,等等。

2009年6月4日,距离北京城东约170千米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通过国家验收。

1997年4月,由原国家计委批准了LAMOST的项目建议书,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LAMOST凝聚着我国老中青三代天文学家的期望与心血、智慧与汗水,国家投资2.35亿元,设计、研制周期长达16年。LAMOST望远镜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口径(4米)兼大视场(5度——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不超过1度),以及4000根光纤组成的超大规模光谱观测系统。LAMOST被国际上誉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径望远镜最好的方案”,建成后使我国的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研究工作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研究领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三、做一做

了解还有哪些类型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反思:

课题:反过来想 总序第13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正向、反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认识“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教

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

世界上的许多问题,不可能都用一种思路去解决。有的时候要反过来想,反过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叫“逆向思维”。实例1 倒走迷宫

实例2 吸尘器

吹变吸

实例3 穿针器

穿针变接线

实例4 无跟袜

不分脚掌脚背的袜子

二、说一说、做一做

(1)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给你的启示。

(2)戴眼镜一般是镜框搁在鼻梁上,眼镜腿勾住耳朵。请你用反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对这种眼镜进行改造,设计出一种新式眼镜。

教学反思:

课题:“自动化”发明法 总序第14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自动化”发明的原因;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重点、难点:

了解“自动化”发明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想省力时是创造的开端

用手推动石头太费力——发明了杠杆。

往楼顶搬东西太费力——发明了起重机。

爬楼费力——发明了电梯。

与外国人说话费力——发明了通用译话机。

二、知道吗

人们进行发明创造,就是为了图省力、图方便。现代社会,各种门类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更给人们省力、方便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一吹口哨收音机就会自动打开播报新闻;穿起皮鞋往踏板上一踩,就会自动擦鞋;走进办公室,只要迈上台阶,大门就会自动打开;当你坐在办公桌前的时候,电脑会主动向你报告发生的一切事情;看电视抓住遥控器可以任选频道。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动化!

提起自动化,人们总以为这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其实不然,自动化的发明,古已有之。

实例

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种专门用于观测星星等天体方位的仪器。

三、自动化的目的

人们进行自动化的发明,有着许多目的,下面介绍四种。

(1)使用方便——手工机械化

①肉类切片机

②电烙铁

③电推子

④电动剃须刀

(2)控制精确——程序自动

①望远镜

②交通信号灯

(3)测试直观——显示数字化

①数字血压计

②秒表

(4)舒适省事——生活省事、省力

①录音电话

②洗衣机

四、动手做一做

(1)下面这些用品和工具自动化以后可能是什么?

①自行车;

②幻灯;

③蜡烛;

④帆船;

⑤马车;

⑥钢笔。

(2)下列这些用品和工具哪些可以自动化?

①门;

②锁;

③饭锅;

⑤洋娃娃;

⑥剪子。

教学反思:

④书;

第二篇: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主备人:王小娇

1.风力发动机模型

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

活动方法:

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

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

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

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

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

风叶轮 塑料挡片 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

2、光导水柱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教 具: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

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

四、活动升华

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五、活动评价 小组里演示、自评

六、板书:

2、光导水柱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

课后反思:

3、小孔成像机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

2、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3、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4、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激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并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

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照相机吗?

你们知道照相机成像是根据什么原理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小孔成像机好吗? 板书课题 小孔成像机

(二)活动实施

1、开书P6 自学小孔成像机制作方法

2、自学反馈

通过自学,你们明确了制作小孔成像机的步骤吗? 请学生归纳

3、明确制作步聚 a做镜头

瓶盖钻孔 蒙半透明塑料膜 b做机身

挖小孔、去掉、盒内用墨水涂黑 c组装完成

用瓶盖拧紧固定镜头

4、学生动手制作

5、师巡视,强调注意安全,可以互相协作

6、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 a 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

b 集体推荐优秀作品(实物投影仪上展示)c 师表杨制作中的闪光点鼓励创新之处

7、探究成像规律

a探究目标一:通过小孔成的什么样的像?

①请同学们用自制相机观察亮的物体(如窗户、灯)②分组汇报,成像有机何特点? ③师生共同归纳小孔成像规律: 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④师用小孔成像演示仪演示 b 探究目标二:小孔的大小与成像质量有关吗? ①你们的相机成像都清楚吗?、②学生再次进行实验,组内讨论 ③汇报实验结果

小孔的大小与成像的质量有关 太大或太小成像都不清晰

8、开书P13,填写实验结果

9、活动小结

a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 b 师表扬同学们动手实践,并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并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勤实践!

(三)活动延伸

你们明白了小孔成像规律,能把这个规律加以发挥,做出其它形式的小孔成像机的吗?(如书上反射式小孔成像机)

五、板书:

3、小孔成像机

做镜头 做机身 组装

课后反思:

4、改正液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改正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

三、活动时间 :1课时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五、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一定 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 使用改正液的时候,尽管 适用的是标有“环保型” 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 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 时涂改液用多后,还会感 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 原因呢? 这个问题的确值 得我们探究下去。改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尽管对改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教高的改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改正液,莫让改正液“涂改”健康。

(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按书p8的实验方案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正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

1、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2、搜查资料发现小小改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3、指导学生实验研究验证改正液是否含毒: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汇报方案

(四)结论: 改正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我们小学生做作业时若需要涂改,可使用改正纸,以减少或避免改正液对身体的伤害。改正液的危害性不可小觑,我们根就没有理由继续盲目使用改正液了!

(五)建议:

1、改正液是一种新型的文具,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学生用品安全标准,确保小学生安全使用文具。

2、学生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送医院就诊,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注意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学习方式,告别改正液,防止依赖心理的产生。

(六)、活动拓展:科技发展了,还有哪些用品有新的问题。说一说。

六、板书:

4、改正液的研究

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课后反思:

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难点: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评价任务

能够总结出对蚯蚓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小科学家记录本、教学课件等。

教材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谈话,教师向学生介绍弗罗蕾斯女士和她的《对蚯蚓的探究》一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对蚯蚓的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2.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3.学生代表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三、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对蚯蚓的探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板书设计

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对蚯蚓的探究

对土壤的观察

教学反思

6、动脑筋“变一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教学难点: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范例,图片,裁剪后的图片若干。

生:自己的照片,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也可通过课件演示,产生变化动感,效果更加理想。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对学生的设想,及时的展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将被激发。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

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三、展示评议:

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

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四、课后拓展:完成一个小发明

五、板书:

6、动脑筋“变一变” 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

课后反思:

7、逆风行驶的小车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逆风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浸透环境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中材料的选择及尺寸大小安装等过程。课型与方法:结合课文,动手实践。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提前布置)

硬纸板若干张,细铁丝,细棉线,胶水,剪刀,铅笔,圆规等。

二、活动方法

1、简介逆风行驶小车的原理及结构。

风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诸多能源中的一种干净、环保、便宜的能源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辆能靠风能提供动力而逆风行驶的小车。

2、各部件的制作。

a、制作风轮,将一块硬纸用圆规划一稍大的圆,(必须能提供带动车轮转动的动力,否则须加大),然后将圆六等份,用铅笔绘出如图1的六片梯形,六片叶略斜对称,将每片旁条形剪下,每片叶底剪开一部分,同一个方向倾斜,然后用胶水固定,再在叶片装上一根铁丝做轴,如图2。b、制作车轮。用硬纸剪出八片圆形,每两片加一纸条做成一个如图3的纸饼,注意两片纸板间的粘接一定要紧,共做四个纸饼,再剪一个长形纸板,卷成纸筒,周长略小于纸饼大小,然后将纸筒与纸饼两端连接粘好如图4,圆心穿一根铁丝作轴。

c、制作车身。将硬纸做一个长方形有底纸箱(宽略大于两轮宽),底部应高于车轮位,在长方形的长边上各挖两个凹槽,在短边用较厚纸粘贴二片长方形作支架,如图5。

d、组装。将两车轮装于车厢下,(可用手推小车看两轮是否能转动自如,若出现轴于两轮间隙小而不转,应加大间隙,然后装上风轮,将风轮轴放于两支架上,若是风轮过重,应将其中一支架的凹槽用纸封住,防脱落,同时在风轮轴与后轮之间,装上细绳做的传动带,可在风轮轴上先装一个较大的的圆形塑料简固定,塑料筒外圈刻一凹槽,将细绳带放入凹槽内),如图6。将各部件装了后,将风轮转动,看是否能带动小车行走,若不行看是否风力过小或细绳与风轮轴打滑等,改进后若能行驶,则可以比赛了。

三、小车比赛:

1、选一平地,划上跑道,分1米、2米、3米、4米,用一台风扇作风能动力,然后,参赛选手分组A、B、C组,每次3—4人,记成绩,看谁的跑的距离远和速度快慢两项,得出结果。

2、小结。

本节课通过制作,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尝到了制作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克服了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

三、拓展:(1)写一写本次制作你的感想,你得到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你认为还可以如何做。

(2)你能否将风能动力改为小电机动力,作一次尝试。

四、板书:

7、逆风行驶的小车

制作风轮 制作车轮 制作车身

课后反思;

8、仿真纸飞机“运—20”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通过纸飞机模型的仿真特点讲解空气动力原理和飞机控制原理等理论知识,通过投掷纸飞机模型在实验中验证这些理论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和制作纸飞机的过程;认识纸飞机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初步掌握试飞及调试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制作纸飞机用的广告传单。

2、各种飞机挂图。

3、制作好的纸飞机模型一架。

三、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们演示纸飞机模型,并投掷放飞,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向每名学生发一张纸飞机模型图纸,在老师指导下,统一按照步骤制作纸飞机模型。

3、持纸飞机模型向学生介绍各个部位名称,注意这时只需要介绍主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即可。

4、讲解飞机为什么会飞。

⑴因为地球有空气。鸟类依靠翅膀扇动空气的反作用力产生升力飞翔,飞机的机翼依靠速度产生升力飞翔。翱翔时鸟类滑翔的空气动力原理与飞机完全相同。

⑵机翼如何产生升力。机翼产生升力的条件是机翼下方空气的压力大于上方的压力。要满足这个条件,机翼需要有迎角。

实验:调整纸飞机向上打升降舵时投掷纸飞机向上爬升,这就是因为机翼有了迎角。

5、讲解飞机控制知识。

(1)介绍机翼可动的各部位名称:副翼、水平尾翼(水平舵、升降舵)、垂直尾翼等。

(2)介绍水平尾翼(水平舵、升降舵)的作用。压低或抬高机尾,改变纵向平衡,用于起飞、降落、转向。手持纸飞机模型模拟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讲解水平尾翼压低机尾抬高机头的作用。

实验:调整水平尾翼向上或向下倾斜,投掷出去看实际效果。

(3)介绍垂直尾翼,主要作用是防止偏航或者调整偏航,保持纵向稳定。着重讲述垂直尾翼的作用并不是转向,用垂直尾翼转向是灾难性的,因为方向舵在上方,所以产生的力不平衡,会使飞机侧倾并向下飞。如果上下都有一样的水平舵就没这个问题了。实现转向需要副翼和水平尾翼配合,特别是机动转向时,垂直尾翼没有任何动作。大半径偏航式的转向才需要方向舵控制。

实验一:轻微调整方向舵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飞出去后开始向一侧偏航。向左侧和右侧各偏航投掷一次。

实验二:加大调整方向舵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飞出去后开始偏航并侧倾然后栽向地面。

(4)介绍副翼。

横向旋转:两侧副翼反方向转动控制横向旋转。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副翼为什么在翼梢呢?这是杠杆原理。

实验:调整纸飞机模型的两侧副翼,逆时针旋转投掷一次,顺时针旋转投掷一次。

实验:调整好副翼和水平尾翼的角度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盘旋一圈滑翔回来。左右各转向投掷一次。

6、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调试飞机的方法。

7、重新设计,二次制作。

8、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远。

9、学生互相评价。

10、教师评价。

四、总结 :今天学习到了两大知识:

1、如何制作一架纸飞机模型。

2、飞机的飞行和控制原理。

五、板书:

8、仿真纸飞机“运—20” 主翼 水平尾翼 垂直尾翼

课后反思:

第三篇:六年级科技小报

六(3)班 张钊强

老师说过,科学分为两部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字典上这样说:科学就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啊,科学的含义太多,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也太多,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更多的科学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

爱科学,学科学是我们做科学道路上做闪亮的指路明灯。

三位航天员登塔入舱。他们将自信的背影连同出征

前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脚印留在了身后,也将无穷的想象和憧憬留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神六”的火焰仿佛还萦于昨日,巨响轰鸣带着国人的梦想步向太空,这一切的一切仍未尘埃落定,“神七”已经带着前辈的扬尘奔向穹宇。

鹰击长空,白虹贯日,我们只能见诸银屏;神箭洞天,回声轰隆,地处沿海的我们也许觉不出那震动,但我们的内心却同样震撼。美国人完全垄断载人航天事业的神话完全被神舟翔天所打破,中国将在未来的太空中,绽放出最为绚丽的光彩。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他是科技的代言人,他引领世界上的人们走上了科技的道路,“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回首前尘,苏联的加加林第一个飞上太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在月球的土地上,他们都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完成各自神话的谱写。他们的成就足以让别的民族黯然失色。不过,当“神舟六号”的身影挟着腾空的巨焰破空而去的刹那,一个新的神话就此诞生。

科技的进步证明了我国道路的正确性,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欣喜。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给的欢乐和喜庆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精神。

第四篇:六年级科技总结

六年级科技总结

小学科技课程是以培养科技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要通过科技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期即将结束,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科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电学实验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此时我一般不会直接走过去帮他解决,而是让他看到现象然后猜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动脑思考,也会找到问题的根源。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基本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不管是平时课本上和作业本上的探究题的完成还是在考试中的探究题的解答,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游韧有余。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

第五篇:六年级科技总结

五年级科技学科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末即将到来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收获很多。新的一轮教育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可喜的转变,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立足科学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对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任教的5年级的两个班学生操作能力都还好,均能按时完成作业,我能遵照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二.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三、认真组织教学,目标明确。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于教学全过程,并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以体现课改精神。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重视设计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适应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使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猜测——制订计划——实验、制作——结论——表达与交流”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心情愉快,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他们细致观察、表述、思考来参与学习,即重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又重视

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自己不断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应用新课标理论指导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吸取先进教学经验,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改活动。自己课后及时写上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实际运用的评价等。

七、有待改进之处。主观上没有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实验。总之一学期来,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自然教学上有很大的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够距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一是教学时间不足,只能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导致学生对某些科技现象模湖不清,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器材不全,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要求。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下载六年级科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科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第一单元 安全教育 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课:认识情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 3、让学生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体验喜怒......

    贵州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龙池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 1 课 《初识PowerPoint》 备课时间:2013年 3月 14日 上课时间:2013年 3月 15日 上课教师:潘发芝 一、教学目标: 1、......

    贵州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范文)

    回龙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六 年 级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教师 任艳 时间 2015年3月 第 1 课 《初识PowerPoint》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退出PowerPoint 2003的......

    科技教案

    1、 水泥地面为什么“冒汗”? 备课时间:3.2 上课时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冒汗”的原因,是与空气的温差越大,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容易凝结在这个物体上。 2、过程与方......

    科技教案

    第1章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

    科技教案

    《防止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认识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认识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世界和......

    六年级文体与科技

    一 来自日本靖国神社的警钟 活动要求: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日本靖国神社的性质, 明白日本政界右翼分子对外扩张的的野心,增强爱 国意识,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活动形式:介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上册)范文大全

    第一单元 安全教育 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课:认识情绪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 3、 让学生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