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林 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桂林 山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掌握漓江水的特点。
2、学习段中描写漓江水特点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3、进行人文价值教育。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静思)播放音乐《山水音诗》,请同学朗诵诗歌《桂林山水》。
2、请同学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思考:(1)、课文写了桂林山水,用那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的美?(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2)、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吗? 生:桂林山水。
师:那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生齐读。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是真实的写出了作者游览桂林山水后的感受,它是: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碧波”指的是什么? 生:漓江
师:这个词说明了漓江的什么特点? 师指读。生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师:这一段为我们描写了漓江的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并大声朗读,体会漓江水的特点。生画句子并朗读。
师: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这些句子了。现在,我们请同学先来读一读。(指读,轮读,接力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师: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来找出漓江水的特点。生:清
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这句话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生:视觉。
师:很好。你知道漓江的水为什么这么清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热爱自然的教育。)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漓江的水还有那些特点? 生回答:静、绿
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生:感觉、比喻 师随机板书.再次读课文,体会漓江的美。三总结: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漓江的美,这份美,让人陶醉。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从中的美的感受。
四、作业:
仿照作者的写法,描写一条小河。五:板书:
静
感觉
桂林山水
清
视觉 绿
比喻
第二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入境,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深入地了解和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让我们快乐出发!同学们快看------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学生欣赏。欣赏了桂林的景色,谁能告诉老师,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我们知道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那漓江的水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注意老师的阅读要求。
1、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并进行朗读评价。多媒体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师板书:静、清、绿)、(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对于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我认为这样概括地写,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同学们觉得呢?多媒体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2)和原句对比读,你觉得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多媒体出示原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3)讨论:和原句相比,你觉得那个句子更好?(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今天就让我们活学活用,来完成几个句子练习。句子训练场(多媒体出示)
A、公园里的花真香。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教室里真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妈妈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音乐伴奏,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情点拨
老师有一个疑问,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惑呢?,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过渡语:这段文字作者描写得太美了,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装进我们的智慧背囊里,同学们认为怎样才能背诵得更快些?(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3)指名学生背诵,指名学生提改进意见。
四、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自学第三节。
2、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奇、秀、险)
4、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很美?请你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师范读课文尾段。就让我们一起把美景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尾段。
六、读说结合,回顾全文。
1、大家游览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中间好像缺少一位导游,谁愿意担此重任,带领我们的“喜洋洋旅行团”继续快乐前行?
2、在碧波荡漾的漓江边上,有许多木筏小舟在等着我们呢,让我们乘着小舟,轻轻地划动着双桨,在漓江中尽情畅游吧!(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
七、课后作业。
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那就让我们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和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把这美丽留在笔尖吧!附:板书设计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美如画
山:奇 秀 险
第三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清远市清新区第四小学
李明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
一、激情导入
师: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解甲天下的意思。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二、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完成填空。
1、(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板书:(静、清、绿)
3、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1)、静。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课文哪里还有描写静的?(2)、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
3)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4)发挥想象力,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句子讲清楚,用上拟人手法把句子讲生动。
(3)、绿。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3)小组比赛读把这句话读好。
5、讲解排比句。
6、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8、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屏障、竹笋、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板书:(奇、秀、险)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说说它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全段。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第四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生词
2、学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
二、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相机板书:静、清、绿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4、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5、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6、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7、汇报学习情况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板书: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
8、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9、练习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五、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起
大海
水:静
分述
香山
山:奇 总结
西湖
作比较 清
绿 泰山
作比较
秀
险
第五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祝元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他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 幻灯片 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开火车读词语。
(1)、认真观察后两行词语的特点引出课题。(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段,观赏桂林的水,同时回忆,作者主要写了水得哪些特点?
2、指名说漓江水的特点。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段,划下产生感受的词或句子,并写批注。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应指导,共同学习写作方法。(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A、这江水到底是不是在流动呢? 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明确: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A、这句用的写作方法就是? 明确:比喻。B、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漓江水的特点。
(5)、漓江水的美已经深深印在你的心中,那作者是如何把这美写出来的呢?再轻声地读一读这一句,你能发现文字的奥秘吗?
明确:排比。语言优美、节奏明快。(6)、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水的特点。
(7)、这一段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 明确:对比。衬托漓江水的美。
5、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6、尝试背诵本段。
7、师生共同总结作者的写法。
作者先用大海、西湖进行对比衬托漓江水的特点,再运用排比句、比喻句具体写出江水的美,所以人们说“桂林的水甲天下”。
三、自学交流第三段
1、刚欣赏完漓江的水,再抬头去看一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读一读: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画一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写一写:在相关的语句旁作批。说一说:文中值得学习的方法。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师巡视指导并强调写字姿势。
3、交流学习收获。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围绕山的这些特点来谈谈你的学习收获。(1)、“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排比、比喻)(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四、合作学习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谈感受。
五、总结提升,欣赏写法
1、我们这节课跟作者一起就在这幅迷人的画卷中游览(大屏幕配乐图片),也会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
2、学生齐读板书,发现板书内容是一首诗。
桂林山水甲天下,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句诗对应的就是文中每一段的内容。
4、小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总——分——总”的结构;连段成篇,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觉到确实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见,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也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师:作者的写作方法你学会了吗?老师给你们留一个观察作业,认真观察你喜欢的景物,抓住特点。下次作文课,我们就学习本篇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水清流碧悠悠 奇峰竞秀拔地险 山水相依画中游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江水的清,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个性朗读。
【教学策略】: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产生内心视象,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体理解比喻句的修辞作用,学生越读越有兴味。以读代讲,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引导学生对表达句式细致地咀嚼、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中蕴涵的形式之美。配乐配图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充分感悟内容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反思】:整节课下来,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我觉得让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这样读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