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1 认识内能》教案1(小编推荐)
《12.1 认识内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和势能。
2、通过物体在温度高时表现出的做功本领比温度低时强的是列,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能的概念;
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
3、改变内能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内能概念。
三、器材准备
装有适量冷、热水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1)都需要燃烧燃料;
(2)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那么,什么是内能呢?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内能
(1)阅读分析,充分交流讨论: 思考: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为什么? 3)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2、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是可以改变,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片,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 2)列举事例,分析解释。
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 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
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 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演示实验:热辐射
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红外线或电磁波)
第二篇:12.1认识内能练习题
课堂练习12.1 认识内能
【要点透析】
一、分子动理论
1、内容: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的运动。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越高扩散越快。
5、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分子 的总和。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的改变: 和。【范例讲解】
例1:关于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时物体里所有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也越剧烈
D.物体的温度越高,表明它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
D.火箭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例3: 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这表明()A.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大了
B.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了,内能增大了
C.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内能增大了,所以总内能增大了 D.物体内部分子的距离增大了,物体的机械能增大了 例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例5:一个物体的内能减小了,则()
A.物体的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基础练习】
1、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 能和 能,还具有 能。子弹落地静止时,以上三种能中不为零的是 能。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能和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3、物体里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4、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具有的内能。温度降低,它的内能。
5、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内能的单位是。
6、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
7、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这是由锯条被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8、在一段金属丝的某处反复弯折数次,弯折的地方温度会,这是因为。
9、摩擦生热说明了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内能,温度。
10、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一会儿筒壁变热。这主要是由于迅速压缩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内能,温度,并传热给筒壁的缘故。
11、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巩固提高】
1、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 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它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下列各实例中,属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用铁锤敲打石块,石块发热 B.钻木取火
C.爆竹点燃后腾空而起 D.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推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热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D.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4、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能发热B.水沸腾时蒸汽冲开壶盖 C.锯木头锯子发烫D.压缩空气引火
5、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6、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 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7、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8、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在炉子上烧开水
9、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物体运动的速度 B.物体的温度 C.物体所处的高度 D.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
10、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
A.所有分子全部停止运动 B.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有一部分分子停止运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烧红的铁块在冷却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12、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 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
14、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当用力将活塞向下压时()
A.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筒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减小 D.外界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内能增大
15、下面各实例中,不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锉锉铁块,铁块变热 B.酒精涂在手背上,会觉得凉快 C.钻木取火 D.两手相互搓搓,会觉得暖和
16、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在软木塞被冲开的过程中()
A.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大
C.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D.外界对水蒸气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
17、小马从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在此过程中,小马的()
A.动能减小 B.动能增大 C.机械能不变 D.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18、锯条在锯木头时温度会升高。对此,下列说法中确切的是()
A.人手的拉力对锯条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B.木头对锯条的摩擦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C.锯木头时,锯条对木头有压力,压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D.锯条对木头有压力,木头对锯条有支持力,支持力做功使锯条内能增大
19、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是()
A.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B.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20、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A.它们具有的内能不等 B.它们的温度不等 C.它们必须相互接触 D.它们具有的热量不等
2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了,那么()
A.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且温度一定升高了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且温度一定升高了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22、下列各例中,属于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用打气筒打气,筒内气体变热 B.擦火柴使火柴燃烧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 D.用锯子锯木头,锯条温度会升高
23、当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时()
A.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 B.物体一定对外做了功 C.以上两种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4、一杯热水放在空气中,慢慢变凉了,这是因为()
A.热水的温度传到空气中去了 B.热水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了 C.热水的内能传给了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小了 D.热水放出了热量,它的热量减少了
25、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甲)水和水蒸气吸热,内能增加;(乙)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传给水和水蒸气;(丙)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
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
26、下列现象中,不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在火炉旁取暖 B.在煤炉上烧水 C.用锉子锉铁块,铁块变热 D.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27、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
(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简答题:
27.小明发现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里有自己未喝完的水.他想“杯子静止在桌面上,那么杯内水的动能为零,可杯内水的内能是否也为零呢?
第三篇:12.1认识内能教案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第四篇: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认识内能教学反思
认识内能教学反思1
本节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和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关的能量。物体内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内能就越大,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其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时候就同时具备了动能与势能,故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在引入物体内能的时候,我是采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中具有的机械能为背景,提出:“那么微粒的运动也具有能量吗?”从而引出物体的分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内能。但是,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物体整体一起运动所具有的能。机械能则是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当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动能跟微粒的运动的激烈程度有关这点学生很容易从机械能中的动能进行迁移;势能是指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机械能中物体由于被举高或是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就有点难以迁移。在讲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我们还是带着类比的思想,再用宏观表现推渡物体内部的微观表现。微粒的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学生能很快的直观的理解,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学生的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势能怎么跟温度有关,那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体的体积在增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间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势能自然也在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动能和势能都相应增大,自然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要充分利用内能,就必须设法改变内能,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功和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或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或是物体对外界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物体吸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者物体放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不通过定量计算是不能确定物体内能的增减的。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同时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则物体内能的增加就是它们的总和,做功和热传递将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认识内能教学反思2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五个定”:①定时、②定内容、③定人员、④定场所、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认识内能教学反思3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但接下来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采用层层设问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结构,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子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物体的温度有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变快)
当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时,所有分[]子的动能如何变化?(变大)
分子的。内能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当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变大时,物体的内能就会怎样变化(增大)
反之呢(减少)
这是我只要稍加整理如下: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有分子的动能增加→
物体的内能增加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
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就减少。
温故而知新: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冰熔化时吸收了热量意味着内能如何变化(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所有分之运动快慢不变→所有分子动能不变
增加的内能是通过增加分子的什么能而得到的?(分子势能)
解释冰吸热熔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变化了,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变化,从而使分子的势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却可保持不变。增加的内能是由增加分子势能获得。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
结论二:当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内能与温度关系的教学始终离开学生熟知的概念,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从这一熟知概念出发,层层相扣,将其演绎成小学的数学方法。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内能)。通过使一个因素变大而不改变另一个因素,从而增大和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这一关系,学生容易记住结论且记得牢。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才能达到会学的目的。
认识内能教学反思4
反思1:新课改要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于是有的老师对于学生所做的一切,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从头到尾都叫好,这是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但不知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认真思考一下评价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措施。但这不是让教师无原则地叫好,如果声声都叫好,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呢?因此,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抓住那些闪光的地方。就如《内能》一课里的一样,学生采用了老师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发现,这当然是好,但我认为真正要为发现弯折粗铁丝的同学叫好,因为他不唯书,不唯师,用自己的法子同样发现了粗铁丝内能增加变热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为他叫好吗?在课改前,有一句话非常流行,“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掌声”,那么在现在我要说一句“老师,请用好您的掌声”。
反思2:课上探究轰轰烈烈,课后探究冷冷清清。这样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出现在一个学校一个教师身上,这是科学课在改革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其实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在课上教师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课后才是学生大有作为的地方。学生的热情是有的,只不过教师没有处理好。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首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探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学生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开一个信息发布会或是上一节交流展示课,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
反思3:面向新世纪,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人的主体精神,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要成为生活者与实践者,随着《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新编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我认为在实践中要更新观念,用好用活新教材,在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篇:内能练习题1
内能练习题
1.我们把物体内 分子 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 就越剧烈,内能就越。
2.把一小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 发生扩散现象。(填“能”或“不能”)。3.课本中“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浸有乙醚的棉花,这是因为 做功,空气的内能,温度 的缘故。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和。5.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
6.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7.使用锯条锯木时,锯条的温度升高,内能(热能)增加,这主要是通过______使锯条的内能增加。8.克服摩擦做功可使物体内能______。气体被压缩时内能______,气体膨胀做功时内能______(填“增大”、“减少”、“不变”)。
9.用热量、温度、热能三个物理量填入下面的空白处: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______;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______。
10.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热水放出的热量和冷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它们最后的温度______。11.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吸收的热量多些,这是因为它的______大些。12.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______,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______的时候为止。
13.如图(19)所示,两个相同的烧瓶用根玻璃管连接,塞子密封,其中右 边一个烧瓶涂黑,原来水柱C在玻璃管的正中间,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水柱C会向______方向移动,这说明______色的烧瓶吸收太阳辐射热的本领强。
14.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
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
C、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 15.下面各例子中,属于物体内能做功的是
()
A、物体从高处下落
B、未装满热水的热水瓶,盖子被弹起
C、电动机通电后高速转动
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16.下面几个例子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枪膛中的火药燃气推动弹头飞出枪膛
B、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气筒变热
C、将一盆水放在阳光下,一会儿水变热
D、给电炉丝通电后,电炉丝变热 17.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磨菜刀时菜刀发热
B、用重锤锻打工件,工件发热
C、冰块从冰箱取出后融化成水
D、夏天白天变长 18.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温度升高是因为铁锤()
A.把温度传递给铁钉
B.把热量传递给铁钉 C.把内能传递给铁钉
D.对铁钉作了功. 19.下列过程,哪一个是通过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 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
D.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20.下列过程中,哪一个是通过热传递增加物体内能的()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压缩筒内空气,使乙醚达到着火点. C.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
D.流星在空气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21.在下面的例子中,属于内能(或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刀在石头上被磨得发烫.
C.烧红的铁钉慢慢地变凉.
D.烧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22.物体吸收热量后,不会发生的情况是
()
A、温度升高
B、温度不变
C、内能增大
D、动能增大 23.物体的温度没有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一定没有改变
B、物体的内能可能发生改变
C、物体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与外界之间一定没有做功 24.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
A.比热
B.质量
C.温度
D.热量
25.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木头和金属,觉得金属比木头更凉一些,这是由于()
A.金属比木头温度低. B.木头比金属传热快.
C.金属比木头传热快. D.金属比木头密度大.
26.甲乙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甲物体吸收热量,乙物体放出热量,则:()
A.甲物体的比热大 B.乙物体的比热大
C.甲物体的温度低 D.乙物体的热量多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C.质量相同,温度降低一样的两个物体放出的热量是一样的 D.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 28.质量和温度相等的铁块和水,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之后,把铁块放入水中,则()
A.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
B.热从铁传向水 C.热从水传向铁
D.无法判断 29.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A.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可能不变
D.可能升高. 30.关于热量和温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B.一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和温度成正比. 3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会增加. C.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会升高.B.只要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就一定吸热.
C.只要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 33.完全燃烧0.05千克的煤油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如果这个热量全部被10千克的冷水吸收,那么水的温度升高多少0C?(煤油的燃烧值为4.62×106焦/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