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化市第二十一中学2012-2013课改总结
通化市第二十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教育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宗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
二、本学期改革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课改打好基础
1、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进一步搞好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不断推进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本学期学校继续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一是按照学校开学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课改相关内容的培训。第二是学校及时、足额的安排相关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
2、查找不足,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行为。本学期学校根据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并结合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反馈内容,查找不足,及时总结整改,制定、补充和完善各种相关的制度,如进一步修改了课堂教学方案及相关细则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达到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3、从实际出发,树立典型,锐意进取,提高改革意识,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学校已经认定的县级以上培骨干教师共12人参加。通过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通过听课、评课,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水平。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骨干教师“师徒结对”,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骨干教师加强备课指导,深入年轻教师课堂进行现场指导,年轻教师虚心学习,基本做到听一节课,上一节课,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成长。
(二)、认真组织开展好课堂教学竞赛的初赛工作。
学期开始学校依据《2013年通化市市直初中课堂教学竞赛实施办法》,特制定了本学期的实施细则。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竞赛工作领导小组,选用优秀教师组建课堂教学竞赛考评小组,统筹实施本校课堂教学竞赛工作。学校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学校的全体课改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竞赛过程中各环节的考评严格把关,努力做好关于本学期新修改的课改内容的落实工作,认真做好了相关资料的整理保存工作,做终做到考评结果公开,透明,客观。最后学校严格把握评比结果,根据教师的成绩做好参加复赛人选的推荐工作。
(三)、抓好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1、强化管理,进一步抓好课改教学载体的建设。
本学期市教育局下发了更完善的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复习、备
习、预习、研习、精习、实习;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分开;实习的内容要精选、详细、可保留性等。我校根据这些新的变化认真教师学习、研讨、贯彻、实施。在常规管理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对“双案”的定期检查,内容重点放在新修改的内容上,通过个别与集中地方式进行向教师反馈,及时改进。针对于小组的建设,我们通过听课、查课、学生调查等方式,对各班小组的建设进行了认真、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查找不足,努力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突出小组文化建设,提高小组合作氛围,进一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空间。
2、组织开展好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开学初利用集体备课开展了组级教研课活动,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校长亲自参加听课和评课,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听课,共讲课30多节。对本学期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提高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水平。(2)、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学校教导处人员每天、每节课都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老师,或集中反馈,及时解决一些教学的细节问题,一学期来看对课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了教学反思工作
要求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每月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上交一个月的教学反思,反思一个月教学的得失,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水平的进一步深化。
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练就过硬的业务能力。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目的。活动包括:粉笔字、钢笔字训练,按促进教师书写能力的提高。学案、导学案展评活动,促进教师“双案”设计水平能力的提高,本学期关于“双案”的建设我们特别强调了关于对“双案”的再次修改,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双案的制作水平,增强业务能力。
4、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表达、书写、合作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为课改的推进进一步创造条件。
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
2、加强载体建设,更好的为教学改革服务。
3、树立不断涌现出的课改典型,带动教师共同提高。
4、总结改革的经验成果,形成我校教学改革的特色。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提高我校的良好改革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二篇:通化市第二十一中学后勤计划
通化市第二十一中学
2013-2014学上学期后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始终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安全、稳定这个中心;做好“两个”服务: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师生生活服务工作;落实“三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优质服务,树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高尚的新形象;通过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校工作中心和工作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进一步健全后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从学校工作需要出发定岗、定责,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记录,事事有落实。
(3)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反映、多听意见。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不当甩手先生。坚持多上门、多服务、服好务。
(4)完善“每日巡视制度”,总务处安排人员对学校环境、安全、校舍等进行每日巡视,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反溃学校各部门、班级等提出的报修,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维修,并作好记录。
2、加强制度建设
(1)对原有规章制度重新审查、充实、完善,使之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真正能用制度去管理人、教育人、评价人。
(2)对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偏差,不断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3)进一步完善校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如有损耗及时维修,或予以添置。
(4)完善物品采购制度,根据采购物品的价值大小,做好采购审批制度及物品的验收归库工作。
4、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节省资金、开源节流,继续加大对教学方面的投入,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进步。
1、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做到帐目清楚。
2、加强资金支出的管理,做到财务公开,支出资金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为出发点,合理支配有限资金,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
3、在尽力节省资金情况下,积极协调上级财政部门,在政策允许条件下最大限度争取外援,进一步改善我校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
4、加强用水用电及备品使用维护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用水用电的损耗,及时维护受损物品,延长备品的使用寿命,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水节电及爱护公物行为习惯,力争达到勤俭节约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抓好重点工作
1、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1)高度重视安全卫生防范工作,充分发挥全员管理的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和管理措施,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制,各条线领导分块抓,全体教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2)加强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内化,让安全与卫生的防范观念在师生的大脑中得到固化。
(3)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各处室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切实做好防水、防盗、防触电及防其它意外事故的工作。
(4)协同政教处,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和人身自我保护的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5)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后勤常规管理工作。
2、重点抓好校舍、校产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学校校产管理制度,增强师生对校产的爱护意识。完善校产维修报修制度,由相关人员将报修单送到后勤处,以便及时安排;维修完毕,由报修人负责验收签字。(2)加强对校产校具的管理,提高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到妥善保管,合理使用,正常维护,每期期初要对校产校具、设备、图书进行盘点整理,责任到人。
(3)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学器材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严禁乱拿、乱用、乱丢、乱放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4)加强用电、用水、办公耗材和日常检修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为学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
(5)建立执行请购、审批、报销、领用制度。
(6)倡导良好风气,爱护学校设施、设备,爱护花草、树木。
三、工作措施:
(一)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全体后勤人员必需树立师生利益、家长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师生、家长所想,全心全意为师生生和家长服务。
2、加大后勤工作的群众路线力度,动员、组织全校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参与后勤管理。
(二)精打细算,严格管理
1、依据教学需求,学校实际,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制订有关项目经费预算,严格实行计划经费限额使用。
2、加强对网络通讯费、水电费、打印费等管理。
3、严格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制度。
(三)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
1、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要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2、鼓励使用的同时,加强管理,对使用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坏、遗失等。
3、加大校产校舍的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及日常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奖罚和损坏赔偿制度。对期初发放的日常用品、班级用品、门窗、窗拉手、台凳等实行承包管理,做到谁损坏谁负责。
(四)加强协作,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本学期继续加大校舍校产的检查、维修、保养,环境绿化等工作,力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
2、扎扎实实地抓好卫生工作。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限时纠正。
3、协同教务处利用黑板报、晨会课、升旗仪式讲话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爱护公物的教育活动。
(五)长抓不懈,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1、加强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物、体育器材等作及时彻底的维修、排除。
2、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知识,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巡视检查力度,加强进货渠道的监管,确保卫生、安全。
四、工作计划
本学期,计划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本学期学校正在重建当中,后勤全力做好重建项目的辅助工作。做好重建的协调工作,促使重建项目顺利完成。
2、做好备品检查和验收工作,严格遵守物品采购制度和备品外借制度。建立责任制、管理到位、责任到人,防止备品的流失。
3、维修工作以保障正常教学为主,每日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每月一次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1)每学期初和后期对班级与办公场所的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维护。
2)每月检查一次门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每周检查各班级和走廊、大厅及办公场所的照明、水暖、设备等设施,发现问题立即维修。
总之,学校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只要本着爱岗敬业,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主体服务的精神,全体成员团结协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3年8月12日
第三篇:白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白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2009—2013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五年来,我校认真贯彻白山市教育学院培训部的《白山市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2013)》、及上级其它有关文件精神,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注重质量和效益为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强管理,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稳妥地正常开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这几年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机构健全
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市里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学校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具 1 体负责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指导,形成了由领导小组牵头,教务处具体负责,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制。
二、安排周密,措施到位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我校经过多次会议研究,周密安排了工作步骤。使此项工作思路清晰,对象明确,要求严格,秩序井然。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学校领导都尽可能亲自参加。教务处则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加强考勤,保证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各种培训任务能如期完成。
三、层次明确,成效显著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等;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 2 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抓实教师的业务学习活动
按照教育学院培训部的要求加强了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组织教师业务考试,进行业务培训。观看国家和省级课堂教学光碟,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让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每人帮带一名年轻教师,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每学期末,学校要安排假期作业,包括读一本好书,出一套试题,写一篇论文或读后感,开学后进行交流。
3、抓实继续教材的培训
由校长和主管校长及骨干教师担任主讲人。主讲人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精心备课,认真施教。此外,学科培训课程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识培训,采取组内培训和教师个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教务处制定了详尽的考核细则,对其进行监督与指导。
4、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践活动
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信息技术培训分为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由教研组长负责)和教师个人自学三种形式进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1节课,独立制作1个课件通过努力,全校有9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各组的教师争着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目前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争用多媒体上课的良好风气。还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活动等。
5、加强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周都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所有一线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时期师德修养》等内容,每人都有业务学习笔记。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外出学习的教师:①要写出外出培训的学习心得等;②要在外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培训,与大家一起共享学习成果。
6、以科研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课题《深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全力打造生命化课堂》已经取得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间,我校又申请了国家级子课题《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研 4 究》,由一把手亲自负责。结合此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实施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培养了教师们的创新精神,转变了部分老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继续办好《滴水》校刊,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教学反思、读后感、教育案例等收集整理,作为我校宣传教改、科研的窗口。
7、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认真组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各学科骨干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准备一节示范课,撰写有关教学改革的论文。教务处定期组织开展课改论坛活动。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使骨干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8、开展人人一堂公开课活动
以“三课”(预约课、主题教研课、“德政杯”教学评比课)为载体,继续开展“主题教研”的后续研究和“生命化课堂”的构建。鼓励学科教师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听课要有记录、即时点评和总评,并及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有收获的喜悦,同时也因为个别工作不够到位而不免有几分遗憾。
1、个别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在进行自修自练 5 时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还处于被动培训和完成任务的态度。
2、学校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基本要求,有些课题无法全面展开。
3、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主要是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以保障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在组织和落实过程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创新和特色不显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加强管理,健全完善各项奖惩制度,注重提高对培训者的培训和领导的培训,从观念上进一步认识教师继续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培训者和领导的认识水平,努力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白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2014-4-11
第四篇:龙王庙中学课改总结
东港市龙王庙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总结
东港市龙王庙中学
2010年2月22日
东港市龙王庙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改革与改进和加强德育、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起,被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确立了新型人才和公民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方式、课程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确立了具体的改革目标。
我校从2002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这八年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加强教改科研,建立培训、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常态工作,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加强课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完成课改工作。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健全机构与制度,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先由各组选出公开课教师上示范课,然后,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纵深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龙王庙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龙王庙中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龙王庙中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龙王庙中学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教育局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而且校长看到学习笔记后才给签报销单。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搞好论文评选、课改论坛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此同时,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上至少二节示范课,并指导教师上好教改课、评好校改课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我校在利用农远工程上 要求公开课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促进了教师对网上资源的搜集和开发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涌现了象姜作华、王晓丽、谷元彬、方永、李恩东等一批能够熟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年轻教师。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1、我校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音乐教师和我校刘晓丹和姜秀荣老师有舞蹈、音乐特长的这一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美术教师赵乃科美术活动小组发展了学生的美术特长,在辽宁省中学生美术大赛中多人荣获优胜奖。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升精神文化内涵,打造了促进学校传统文化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发挥校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抓好团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等活动,加强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教育,并通过团支部,把强制性教育(学校的各种检查与督促)与自主性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每周都能够抽调每班的班干部参与学校的值周检查,引导他们参与学生管理,使他们体验学校管理的不易。
3、我校突出体育工作特色。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学生需要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组建运动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营造氛围,各级体育课要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达标人数,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构建适合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在东港市中学生篮球赛、乒乓球赛中,曾取得优异的成绩。
4、立足校本教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解决特教的实际问题,为残疾孩子服务,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开展的是以普教、特教相融合为特色的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模式。学校根据残疾青少年的个体状况建立档案,因人施教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任课教师以“生活化教育、个别化辅导、活动化教学”的方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康复、自我发展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我校的刘新鑫、刘秋颖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四、课改实验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关系平等,气氛宽松和谐”的生机盎然的新课堂。
1、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学会了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学会了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实验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关系平等,在独立中合作,在合作中独立,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老师似学生,学生似老师;学生初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负担的事。
3、学校教研氛围十分浓厚。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课改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课改势在必行,是人人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教师们自觉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外校骨干教师、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教师积极要求学校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课改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进度很快;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一批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五、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但取得的效果还是积极的。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改变。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但课改工作任重道远,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教学方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各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如《思品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等学科。“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对弱势群体如何让他有效参与课堂活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师生评价体系?”、“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等问题。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思考了。正是在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思考中,教师课改与传统思想的碰撞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八年来,我校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务实开拓,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建立各级课改常态工作系统的基础上:
一、加大师资培训工作及其投入;
二、抓实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三、研训一体,实践反思,既有学校层面,又有一线教学层面的符合实际、可操作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并在全校得以推广。全校借课程改革春风,从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特色上均形成了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我们相信:在进一步推进课改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发现、探索、创新性地克服各种困难,开创课改工作新的局面。
第五篇:朝鲜族中学课改总结
扎扎实实抓课改 积极探索再提高
——新课程改革总结
东港市朝鲜族中学
文日浩 2010年2月6月
扎扎实实抓课改 积极探索再提高
——新课程改革总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课程标准》,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使我校的课程改革稳步、健康地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静态管理,求稳定。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性。
我校制订了各种活动制度,做到活动时间、内容、地点、主持人四落实,如每周二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为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周四下午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建立了各种例会制度,如教研组长、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及课改小组的月例会制度,小结和交流每月的工作情况,探讨和部署下阶段工作。健全了教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整合,在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我校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科课程的内容,保证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抓学习培训,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校全面启动,而新课改能否得以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综观我校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一言 2 堂”的现象,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对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通过培训,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纠正,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加强理论培训
经过新课改理论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人写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2.深化操作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课程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教导处经常收集一些教学案例,采取“学术沙龙”的形式,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3.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把着力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常规培训上。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订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 3 教学行为。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制订了备课、说课的具体指导意见,下发了备课和说课的范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导处和教研组长每周一次与教师共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会议,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创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1、建设人性化的学校氛围。
一种自然、温馨的人性化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道路两旁、楼道一侧,轻轻的话语、绚丽的彩画„„校园的各个地方都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这不仅仅是口号、标语,而更是孩子们内心纯洁的表白。我们注重加强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我们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黑版”,这成为了展示学生才华的大舞台。美丽的小图画、精巧的小制作、工整的钢笔字„„学生尽情展示,收获无限喜悦。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与学生合作,营造适应各自特点的班级氛围。走进一年级的“识字小屋”,在那里你会看到师生合作完成的识字乐园,会看到孩子们不凡的识字成果;二年级的“古诗我会背”,精彩的古诗配上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会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古诗带给大家的快乐。走进三年级教室,看到同学们精心培育的鲜花,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孩子们的殷殷爱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是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所始终遵循的原则。
2、创建个性发展空间。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校广播站是我们学校成立的校园广播站,这是同学们的又一“阵地”。它的成立、运转,完 4 全由学校的少先队员、团员自行组织。每天,都能听到广播里清脆的声音。有趣的天文地理知识,最及时的新闻大事,以及同学们的喜怒哀乐,同学们特别关注。丰富的内容,活泼的版面,无不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睛。
3、培养自主中进取的氛围。
在创建良好的校园外部氛围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熏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编制了学生成长手册《我在成长》,学生每天的表现予以关注。其中,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今天,我提问题了吗?和小伙伴一起学习,我快乐吗?等,也有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流的空间,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特点,学校编印了“从点滴做起”评价手册,同时与“优点记录卡”配合使用。“从点滴做起”评价手册的内容,都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班会等形式自己确立的,以实施自我约束,从而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评价、交流的平台。在每位学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成长档案袋”,用来收集学生自己满意的作品。档案袋中的内容都由同学们自行确定,而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不是简单的文件夹,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依据特定目的而收集。打开它,你会看到孩子们精心创作的手抄报、多彩的图画、优美的文章、独特的制作„„记录了同学们的点滴进步,树立了自信。抓教学研究,求发展。
四、我校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方法、训练等)、教学评价”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课改的着 5 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学期期初详细制订好活动计划,建立好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例如通过听课,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学习的有效性较差。为此,我们召集有关教师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同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经过实践、反思和学习,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一是建立好学习小组,采取异质分组的方法。二是制定小组学习规则,明确在小组学习时学生学习的4个阶段,即“思、听、说、议”。“思”即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听”即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说”是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议”即小组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三是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要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进行指导,并及时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以便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2.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问题中寻找课题,在思路中寻找出路,把思考化为行动,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教育科研主旋律意识,确立课程改革的超前意识,强化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找问题启动,抓课题带动,借制度推动,靠“研”教连动,用成功促动,努力激发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不断收集新信息,开阔视野。
近几年学校购买新课程教学用书和教学光盘。如:《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示例与指导》、《新课程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教法》等还订阅了报刊杂志,鼓励教师借阅,学校还激励教师订阅《辽宁教育》等杂志,不少教师自己结合学科和工作实际还主动订阅了一些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杂志,这些都很好地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学校还不断收集各兄弟校的课改典型,组织教师到沈阳、抚顺、丹东地区朝鲜族兄弟学校听课;到七中、六中、新城中学、碧海小学听课与参观学习。所有这些活动都帮助教师亲身感受新课程的魅力,实现了从观念到教学行为上的转变,保证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与方向。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我校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将抓住课改契机,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东港市朝鲜族中学
文日浩 2010.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