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学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学案新版济南
版
《第二节细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人们对其观察困难,了解甚少,但细菌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使人又切实感觉到它的存在。在借助显微镜和图片认识细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知道细菌是与植物不同的一个生物类群。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情感目标、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PPT展示
资料:超级细菌有蔓延全球的趋势,我国也发现了三例感染病例。这三个病例分别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省。其中,两名宁夏病人目前已治疗痊愈,福建病人死亡。
提问:超级细菌是细菌吗?为什么称之为超级细菌?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吃饭前要洗手,其目的是讲究卫生。清除手上的病菌。我们前面了解了病毒,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菌的有关内容,通过刚才的例子,这也说明我们手上有很多细菌。你还知道我们周围哪里还有细菌吗?
生:桌子上
生:衣服上
生:……
师:看来细菌无处不在,分布是十分广泛的。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存放在曲颈瓶中煮沸的肉汤会保存很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一秘密看一下细菌它的真面目。
细菌的形态结构
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根据装片说出细菌的形态特点。
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并且每一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
PPT展示各种细菌形态结构。
师: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
细菌的生命活动
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在条适宜的情况下,假设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生:(动手计算并议论纷纷)212=4096个!
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48小时后呢?
总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是细菌的休眠体,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的能力。
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本应堆积如山的尸体,被腐生菌分解了。
展示细菌的生命活动,并讲解。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老师:有些细菌使人类得病,有些细菌使食物腐败。细菌对人类有益也有弊。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利用细菌的优点,克服细菌对生物的不足,让细菌多为我们人类造福。
堂小结:带着学生回忆本节主要讲的内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命活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等有关内容。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学案(新人教版)[最终版]
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学案(新人
教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单细胞生物
教材分析
本节以草履虫为例阐述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以及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其中,观察草履虫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尽可能将他们知道的最小的动物说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之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草履虫生活的看法,思考并回答草履虫是不是一个生物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去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以及示意图。认同单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最后通过阅读,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在这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说出最小动物的活动是教师创设的一个进入新课学习的情境,“难道还有比我知道的最小动物更小的动物吗?”“它们在哪儿?是怎样生活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观察活动,可以使学生观察后的讨论交流有的放矢。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只能解决单细胞生物存在的事实,而不能解决有关草履虫结构及其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文字和示意图,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学校有条件,课堂教学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单细胞植物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如衣藻、小球藻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存在。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能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
2.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单细胞生物是通过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的适应性。
2.学生通过学习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在一条清澈的小河边,一只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突然它听到耳边传来“嗡嗡”的声音,原来是一只蚊子飞来了。奶牛没好气地说:“讨厌的蚊子,快走开!”蚊子慢条斯理地说:“凭什么要我走开呢?我又没有妨碍到你。”奶牛生气地说:“讨厌的小东西,再不走开,我就一脚踩死你。”蚊子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才不小呢,比我小的生物多的是呢!还有一些生物是单细胞的,你难道不知道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生物是单细胞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探究。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构成它们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都是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有系统这个层次,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的。
教师引导:上面我们研究的是多细胞的植物和动物,那么,动植物中是否有单细胞的个体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这节课我们进行学习。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请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动物,哪些属于植物。
学生观察后回答。
草履虫、眼虫和变形虫属于动物,衣藻属于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
教师强调:在生物圈中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还有许多肉眼很难发现的单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单细胞生物。
2.观察草履虫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明确实验方案。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要在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草履虫的培养液?
②在观察草履虫的过程中,如果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比较快,影响观察时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①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的原因是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表层的氧气多,所以,草履虫的数量就多。
②可以在培养液滴中放几根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将绘制的草履虫的简图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用肉眼或者利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发现它们是一个个的小白点。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个身体像一个倒转的草鞋底,它们在水中能够自由运动,运动方式是旋转式前进。
教师引导:草履虫在培养液中不停地游来游去,当身体的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碍时,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
目的: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材料用具:载玻片,草履虫的培养液,滴管,食盐,牛肉汁。
实验步骤:
在甲、乙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两滴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滴培养液连通。
当在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牛肉汁时,出现的现象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观察,并尝试回答。
通过实验发现:在培养液滴中放食盐后,草履虫逐渐移动到没有食盐的一端;而另一载玻片上的培养液滴中放一滴牛肉汁后,草履虫会逐渐移动到有牛肉汁的一端。这说明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够逃避有害刺激而趋向有利刺激。
3.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草履虫能够在水中自由运动,那么,草履虫是依靠哪种结构进行运动的?
草履虫是如何进行摄食的?食物是怎样进行消化的?食物残渣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其呼吸的结构是什么?
草履虫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分组观察,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即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草履虫主要是依靠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在生活中需要的食物通过口沟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食物逐渐被消化,食物泡逐渐减小,营养物质被吸收,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水中的氧气通过表膜进入体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草履虫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表膜排出,其他代谢废物由收集管收集,通过伸缩泡排出体外。
教师强调:草履虫虽然是单细胞个体,但是具有能够完成各项生理活动的结构。所以,一个草履虫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学习目标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下收集的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尝试说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资料1:科学家研究认为生产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给海洋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造成“富营养化”,海中一些特殊生物——赤潮生物便会急剧而大量地繁殖起来,这就形成了赤潮。赤潮,对水生生物最大的威胁是引起水中缺氧。由于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整个海面,而且死亡了的赤潮生物极易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了水中溶解氧,使海水缺氧甚至无氧,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
资料2:草履虫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据统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
学生分析、讨论后尝试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种类繁多,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例如:有些单细胞生物能够以细菌等微小的生物为食物,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还有一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是,有些单细胞生物寄生在人的体内,危害人体的健康,还有一些单细胞生物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使水中严重缺氧,影响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活。
教师进一步强调: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以草履虫为例学习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观察草履虫时,应该怎样限制其运动速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外部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几部分?各结构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可以在培养液滴中放几根棉花纤维。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是单细胞的,整个身体像一个倒转的草鞋底,周身布满纤毛。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是草履虫进行呼吸的结构,通过此结构获得氧气而排出二氧化碳。细胞质中有食物泡,是食物进入细胞质后形成的,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细胞内产生的多余的水分和废物由收集管收集,最后由伸缩泡排出体外。所以,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是相适应的。
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还对污水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等单细胞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_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章丘现代教育为指导思想,在新学期,做到新面貌,新气象,新作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并找出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基础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高点定位,巩固提升,真抓实干,突破传统,做好人民满意教师。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一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一个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下设二个二级主题:“认识生命现象”“观察生物结构”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下设四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教材中的内容展开也大都围绕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的种类,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生命现象,生物种类等知识。学会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演示实验等科学学习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健康地生活。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级部共有六个班,近三百名学生,从整体来看,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对实验更是零基础,虽然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要给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使生物课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实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自学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好学生,但也都有一小部分不会学习,不善于动脑和思考的落后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加强个别辅导。
五、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要求能够概述生物的生命现象,了解多彩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观察叶片结构等做到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探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生物的细微结构,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六.教学方法和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精讲多练、让学生以理解阅读识记为主;多检测,多检查;采取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3.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七、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3周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4周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 第6周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7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8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期中检测
第10周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第二节 第11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三节、第四节
第12周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第二节 细菌
第13周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复习第三章 第14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第二节 第15---20周 七年级上册复习第21周 期末检测
枣园中学2015-2016学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
2015年9月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济南出版社)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身边的生物 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等五大类群,除 病毒 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②生长发育 ③繁殖 ④ 遗传变异 ⑤应激性
三.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 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阻挡细菌侵入)。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肉汤变酸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平面镜和凹面镜
6.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7.转换器:调换物镜。
8.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 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 ⑵对光 ⑶安放装片 ⑷观察 ⑸整理和存放。在观察时,镜筒应先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物镜;然后镜筒再上升,眼睛注视目镜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b q
3、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 倍数。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6、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
单细胞生物 和多细胞 生物。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除外。
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分为滴.取 浸 盖 染。注意: 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应滴生理盐水,目的是 保持细胞形态;
②取材前要先漱口,是为了除去食物残渣;
③盖盖玻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应使盖玻片一侧接触液滴,缓 缓放平
④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洋葱表皮细胞植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可以流动的与外界物资进行交换,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能传递遗传信息。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口腔上皮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可以流动的与外界物资进行交换,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的分裂 :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即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过程(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细胞的分化:
1分化: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资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2组织: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4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2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哺乳动物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有生物 生存的这个圈叫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是: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 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栖息地指: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例如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探究的是_光照__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探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 又有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3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①、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②、种间关系:寄生(蛔虫,菟丝子)、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捕食关系(鳄鱼捕食)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如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和相通的气腔 以满足呼吸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
2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在可生殖范围 内,某生物的个体数量最多。
3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 环境
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 的形成。3植物的光和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 增加了大气湿度。4细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绿色植物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植物 作用 藻类植物 一般生活在水中 大多单细胞个体,无根茎叶分化,低等植物。水绵,海带,紫菜,鹿角菜等 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90%的氧由藻类植物提供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 真正的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体形大,适应陆地能力强 孢子繁殖 卷柏、满江红等
食用(紫萁,蕨)药用(贯从,卷柏,凤尾蕨)满江红(饲料肥料)芒萁(强酸性红壤土的指示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水陆都有 个体高大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种子繁殖 银杏(植物界中的活化石)、苏铁马尾松、水仙、银杉等等 食用,药用,绿化美化环境等等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第二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1大树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植物的蒸腾作用
2什么是蒸腾作用?植物体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水分,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其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 的影响。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结构主要包括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
4保卫细胞的形态、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特点及作用:气孔有两个半月型的保卫细胞 组成,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 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 的控制。气孔的作用: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水分 和无机盐的 运输,也可以有效的散热
6夏季移栽植物时,为保证成活率可采用:⑴去掉部分枝叶 ⑵傍晚或阴天移栽⑶植物体的根多带些湿土 等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
一、光和作用的产物
1、天竺葵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实验过程
⑴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为什么要把提前房贷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⑵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⑶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
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⑷染色:用碘液染色
⑸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细木条会复燃,说明绿
2、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三、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分平衡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一、环节动物 : 指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有蚯蚓、沙蚕。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根据环带
2、蚯蚓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3、蚯蚓是如何呼吸的?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 境进行气体交换。
4、蚯蚓体壁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保持体壁湿润,保证正常呼吸
5、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二、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常见的动物有蝗虫
2、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头、胸、腹
3、蝗虫为什么要蜕皮?
4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5蝗虫气门的作用?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三、鱼类
1、鱼的体型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身体呈梭形,身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鱼各种鱼鳍的作用?背鳍:保持竖直方向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相互协作。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许多脊椎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5、侧线的作用?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性,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是变温动物。
四、鸟类
1、家鸽的体型?流线型
2、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
3、家鸽的呼吸有什么特点?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什么是双重呼吸?
5、家鸽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家鸽的口中没有牙齿,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6、鸟类的主要特征?鸟类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五、哺乳类
1、家兔的门齿臼齿个有什么特点?这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其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基础
1、常见的而动物的运动方式?奔跑、飞翔、蠕动、爬行、游泳、跳跃等。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3、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形式?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4、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有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其表面上又覆有关节软骨。
5、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二、运动的实现
1、屈肘时上臂肌肉是怎样变化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这样,上臂前面的肌肉缩短,后面的肌肉伸长,才能协调完成屈肘动作。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有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行为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二、社会行为
1、什么是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具有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蚂蚁、密封、狼、猴、象、狒狒、斑马等他们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
第四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互助和斗争的关系;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并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圈中尚未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影响植物的繁殖生息。
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动物为人类提供食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例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蚯蚓改良土壤等。
2、动物在仿生学、基因工程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利用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物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1、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球形、杆形、蝌蚪形。
2、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资组成。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3、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疫苗来预防病毒性疾病。
2、有害方面: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状等。
2、结构:有一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用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类型。
2、繁殖方式:分裂。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当环境变的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些细菌常给人们带来一些危害:结核杆菌使人患结核病。
2、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放线菌能产生一些抑制或杀死细菌等的抗生素。第三节真菌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少数真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 大多数真菌属于多细胞生物如霉菌、蘑菇。
2、结构:单细胞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和液泡;霉菌等多细胞真菌由菌丝过程,其美国西部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二、真菌的生活
1、营养方式:异养有腐生和寄生两种类型。
2、繁殖方式:大部分真菌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
三、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1、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平菇、香菇可以食用;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
2、有的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脚癣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第四节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促进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1、绿色植物生活所需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资来自何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水、无机盐来自土壤。
2、各种生物生活所需的阳曲来自哪里?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的作用?细菌、真菌能促进生物圈的碳循环。土壤中的细节、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制造在利用来制作有机物。
二、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1、什么是固氮作用?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固氮作用。
2、什么是固氮微生物?这样的而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
2、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1、根据生物的而不同特征,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就越远。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济南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学期,要有新的作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并找出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高点定位,巩固提升,真抓实干,突破传统,做好人民满意教师。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一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一个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下设二个二级主题:“认识生命现象”“观察生物结构”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下设四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教材中的内容展开也大都围绕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的种类,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生命现象,生物种类等知识。学会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演示实验等科学学习方法。并让学生懂得健康地生活。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多,对实验更是零基础,虽然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要给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使生物课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实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自学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好学生,但也都有一小部分不会学习,不善于动脑和思考的落后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加强个别辅导。
五、教学总目标要求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要求能够概述生物的生命现象,了解多彩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观察叶片结构等做到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探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观察生物的细微结构,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六.教学方法和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精讲多练、让学生以理解阅读识记为主;多检测,多检查;采取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3.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七、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3周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4周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 第6周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7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8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期中检测
第10周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第二节 第11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三节、第四节
第12周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病毒、第二节 细菌
第13周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复习第三章 第14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第二节 第15---20周 七年级上册复习第21周 期末复习
文桂萍
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