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

时间:2019-05-15 06: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

第一篇: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

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

| 金称市中学 雨乡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表达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感情沟通都要借助教师的语言而且大都是教学语言来进行的。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尤其是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呼吁:“凡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因此,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及训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类型

数学教学是数学与教育两者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除受自身规律的制约具有数学教学语言的特征外,还具有一般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数学教学语言可以分为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和体态语言三部分。

1、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既通俗语言或日常语言,就是人们平时使用的口头语言。自然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学生听起来感到亲切自然,容易得到感情上的认可,易于接受。有些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采取形象比喻、简单概括,借助直观的自然语言表达、解释,能调节课堂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趣味性强,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适应中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常常是“一次恰当的比喻,胜过十遍的说教。” 比如:“笔直的火车道的两条铁轨就可以看成平行线。” “射线就像很细很细的小孔射出的一条光线。” “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这连小猫小狗也知道。”

形象化的、通俗易懂的自然语言,不仅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还可以调节学生的大脑注意力,减少疲劳,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包括(1)符号型数学语言。如表称谓的直线a、未知数x、B村;表意的+、-、×、÷、≠;表缩写字头的S(面积)、V(体积);表约定的△、≌等。(2)文字型数学语言。如:“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文字、符号混合型数学语言。如:如果ax2+bx+c=0(a≠0)两个根是X

1、X2,那么X1+X2=-b∕a , X1·X2=c∕a。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在△﹥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在△=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在△﹤0时没有实数根。

(4)教学型数学语言。就是教师讲解时将书本上的数学语言重新组合,用合乎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的语言表述出数学事实,称为教学型数学语言。如:“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首先应想一想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然后再看看已知条件与哪一种方法的条件相同或有关。思考时注意观察图形。”由于教学型数学语言在数学中经常使用,因此掌握教学型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3、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教师通过身体器官的活动,利用课堂教学时的教态变化,如手势、位置、视线、运动、造型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它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一种和谐生动的环境的辅助性语言。这种语言虽然无声,却可以给学生以生动的形象的感觉,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如:用两臂向前伸直表示平行线。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开篇时,先给出标题,然后伸出双掌,再慢慢两掌合拢,让学生分别从两边观察,再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的概念。用充满热情自信的微笑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用批评的语言而有选择地注视某个学生以提醒他注意听讲等这些体态语言来代替讲话,有时会收到比语言表达还要好的效果。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应用

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的统一,是专业语言与普通语言的结合,是文字型教学语言与符号型教学语言的融会,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与经过提炼的口头语言的合成。它既具有准确性、简洁性、抽象性等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清晰、生动、流畅等自然语言的特点,还应具有启发性、实效性、趣味性、逻辑性等教学语言的功能。所以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课堂授课语言,而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因此我们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规范使用数学教学语言。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用标准的语音,再配以适宜的语速,变化的语调,和谐的节奏,适度的音量和丰富的词汇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能够乐于听讲,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使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精练严谨具有逻辑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要求教师要确切地运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说话简单、明了是对数学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言简意赅,不盲目重复,必须避免口头语。如果教师的语言不精炼,学生就抓不住主要内容,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不严谨,就会导致概念模糊,使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严谨性也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数学教学语言的严谨对于数学内容逻辑的严格性和数学理论的确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对数学问题的叙述,有时多一个字和少一个字表达的意义就完全不同,甚至一字之差都有可能表示相反的意义。如:“a除以b”和“a除b”,“x﹥a或x﹤-a”与“x﹥a且x﹤-a”都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数学事实。另外,数学中的几何命题的证明,对推理的语言逻辑性的要求就更为突出了。

3、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启发形象思维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人人能思考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反射,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的潜在能力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平淡的陈述,把所有问题的细节都讲到而形成一种“填鸭式”的灌输局面,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必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使用数学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无味,没有乐趣而言的感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要有魅力,要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深入浅出,感染力、吸引力强,使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思维环境之中。教师适时给学生使用幽默、夸张、拟人等语言技巧给学生带来欢乐、愉悦,使学生富有生气,增强记忆,提高效率。例如:在图形的变式教学时,有些学生看不清图形的某些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就可以说,“我们把头歪过来与黑板左右方向一致横着看,你就会发现„„”对有的图,还可以说,“到黑板后面去看,就会„„”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感到生动。有时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打油诗,帮助学生记忆一些运算规则。比如:我在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时,我编制了一首顺口溜“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没有解。”来帮助学生解决不等式组的解集的问题,这样学生理解了每一句顺口溜的含义后,就能不用画数轴找解集的公共部分而又很快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了。

5、使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深刻具有实效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准确,符合科学理论,不能信口开河,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比如:在讲解零指数定义时,不考虑底数不能为零的条件,而讲成“任何数的零次方都等于1”。这样违反数学基本理论的知识性错误的语言,作为数学教师是必须杜绝的。另外,教师还要对教材中重要的数学事实深入研究、体会,用简明深刻的语言表达,阐述其中的道理、方法的规律。确切地讲解定义,科学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犯了定义过宽的毛病,异面直线也不相交,它就不是平行线。

培根曾经说过,“交谈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围绕数学教学内容对新旧知识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矛盾,教师用含蓄深刻的语言,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燃烧的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人生;如春天的种子能深埋在学生还充满稚气的心里。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运用好数学教学语言,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教育教学任重而道

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1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 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 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 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学生主体性教学

3.1 教学思想的转变。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作用,其重心在“教”。教师是主导也是主体。教师采用的多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于此,学生也能习得一些知识,但是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多有欠缺。《标准》强调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其由重“教”而转向重“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有所学”,而且让学生“想学”、“会学”,智力也得以“学”。这种转变是一大进步,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2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体现在老师教授和学生自学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当中。一方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心里始终要有学生的存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老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要采用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介入。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讲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学好需要学习的知识。当然,要因材施教,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授课任务”。

4.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5.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就是上完课后对一节课的各方面进行总结。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必要的。对于学生而言,进行课后小结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明白了不足之处,从而更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并把小结后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就当天的课做好小结,然后,应该及时反馈,公正评价。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及时反馈,最好在当堂、当天给予评价,在学生记忆最鲜明、希望知道结果的心情最迫切,趁热打铁才最容易奏效。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 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商丘市虞城第一实验小学

杨淑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被忽视。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说得好,自然愿听、肯想、会做。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低部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经常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以后的冷场现象。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数学语言进行训练。

一、要给学生创造发言的平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从学生进入小学课堂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就可以通过师生互相介绍自己让每个孩子发言了。每次接手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每个孩子大声地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我叫***,今年几岁,是**小学一年几班的学生。”个别较活跃的学生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学习理想、学习目标以及对集体的寄言等话题。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在集体中发言的乐趣,感受到在课堂上发言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是在班级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还是概念教学,都要鼓励学生动口说,大胆说,大声说。一开始,部分孩子可能说得不太好,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较长较难的问题可带着说,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学生重复说,优秀生带着说,后进生跟着说,慢慢地,鼓动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欲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点评,给孩子们多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赞扬,少一些消极打击性的批评。开学几个星期后,我基本掌握了班里哪些学生的表达能力稍差,课堂上,总刻意让这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地问题,只要他们大声地回答问题,我都给予表扬,如班里一位男生,开学初几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在学习《

6、7的加减法》一课时,我让他说说怎样计算“5+1”,一开始,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你。”终于,他大声地说出“5和1组成6,5加1等于6。”我即刻夸奖他说得好,而且声音响亮,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当时,我可以看到小男孩脸上露出的灿烂的笑容。从那节课以后,数学课上当我提出问题,这名男生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平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都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半个学期过去,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意识。

二、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简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数学语言具有严密、简练、科学等特性,学生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才能构建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不会说,有的学生明明意会得很好,但说出来却词不达意,没法子把意思表达清楚。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学中,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规范话的习惯,使他们能用语准确、表达完整、条理清楚。

1、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用错单位名称,尤其是应用题学习时,还有学生不懂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所以,我们要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小学数学就教他们准确使用单位名称。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节课《数一数》看图叙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9个女孩、10个男孩、6朵花、8棵树等。平时,看图说图意时,也应强调学生准确使用单位名称。

2、训练学生把问题表述完整。

对事物完整的表述过程是对事物进一步的理解过程。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没有说完整话的意识,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几乎都习惯简单地说出答案。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加1等于几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在下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提出问题“54比72怎样?”几乎所有学生都只简单地答“少”或“多”,这时就应及时让学生完整地说出“54比72少”、“72比54多”。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需要从学生的最基层学习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3、训练学生把事件说得有条理。

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尤为重要。如教学《美丽的田园》一课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树上有5只小鸟,空中又飞来11只,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有条理地叙述图意,列式自然不成困难。

4、训练学生准确地说数学名词术语。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往往认识比较模糊,又由于一些方言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表错语法,用错数学用语等。如在《小小养殖场》这一课中,“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差不多,我让学生反复对这些词语进行比较,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所以,教学中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

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不但要注意引导,还要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以使人人都有说的机会,日常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锻炼。

1、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说。

这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年龄的学生还不懂怎样准确使用数学语言,但儿童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然后让学生跟着说,随后也可适当指名让个后进生说,这样,让全班学生得到了锻炼,稍差的学生也能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同桌互说。

说给同桌听,这一形式最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开口说。如学习加法后,完成教科书中“做一做”的题目时,我让学生先把每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再独立填写算式。巡视时,我发现平常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说得兴致勃勃,他们会说了,写起算式来也得心应手。

3、分组讨论。

课堂中,可适当地把学生安排成几人一个小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正规的小学课堂,对于讨论这样的形式也还不熟练,老师可在他们讨论时给予帮助,告诉他们怎样展开讨论。分组讨论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接力的形式说。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把这样的形式叫做“开火车”,即让一个学生说第一句,往后的学生接着说下面的。在口算题目、数数等教学中,这种形式最为适用。如学习数的顺序,我让学生“开火车”数数,每个学生数一个数,从0数到100的时候,往下的学生就要接着倒数,在这样的锻炼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同时也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行为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数学课堂中的情知教学

数学课堂中的情知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是啊!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套路。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性格、情感、兴趣、爱好都不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用一种方法来套,是不会教出好学生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不就是全纳教育的基本要求吗? 不就是情知教学的基本体现吗?

在教学方面,冷老先生提出了“情·知教学”理论。冷老先生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它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只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往往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尽管传统教学理论有时也讲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但都不过是当作认知的辅助手段而已,并不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看待。“情·知教学”与之不同之处是,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正是这种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它已经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先进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教学,认知往往无力,思维往往凋谢,课堂往往沉闷,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情知教学在教学方面,冷老先生提出了“情·知教学”理论。冷老先生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好动,让学生在动中求知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让学生“动”起来易,“思”进去难的问题。通过实践我感到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加强对“动”的宏观调控,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所学的知识动,从而激起学生热情,穿起“动”与“思”的纽带。如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我以角的乐园为线索,辅助多媒体直观演示,把有关角的认识寓于游玩“角的乐园”活动情境之中,通过参观展览馆,看实物找角,建立角的表象,通过进操作室做角、折角、摸角、拉角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到游戏听做游戏(开锁、过河、猜一猜、数一数)巩固角的认识,通过在智慧宫挑战小博士,发展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用富有童话色彩的拟人手法,把学生带入一个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使本来十分枯燥的陈述变得妙趣横生。学生情绪激昂,不知不觉地脑、眼、口、手并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玩中动、在动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发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不仅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且创新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实践证明,情感是思维的源泉,没有情感就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优美的图画、精心的图表、激情的文字等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他们具有好奇的特点,善于在动作中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思、动中学、动中获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心中的“一半”,学生情绪高昂,有写、有画、有折、有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理解了分数的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动高兴,从而激发出更加努力的激情。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让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体系提出的:“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巩固后师继续问“你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呢?他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呢?”这使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兴趣盎然的动手去猜想、验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进行中,教师通过变换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经过情、知的多次交互作用,学生的情与理达到统一,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学生行为准则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效,让学生从成功的行为中获得情感上的喜悦,以使“情”与“知”融为一体。

冷冉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征文

论文题目数学课堂中的情知教学

普兰店丰荣中心小学

李坤

电话:*** 二0一二年十月

第五篇:准确把握教学语言,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数学领域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集体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集体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强调内容的整合性、发展性,材料的生活性、实效性,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孩子从被动的“接受器”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应该说数学教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一门科学,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对数学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平时备课备的最多的也是教学环节设计,对于课堂语言准备的不够充分,有时甚至是没有,以至于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提高教学的语言素质,体现出数学课堂语言的特色呢? 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一课中,我试图从讲解、提问和评价三方面的语言着手,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讲解

教师的讲解是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活动规则所必需的。我们在设计讲解语时,遵循以下四点进行考虑。

1、清楚明确。教师的讲解语应该很明确,让幼儿一听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如《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中为回收代用券设计的讲解语:2元超市决定回收代用券,请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你的代用券送回到蓝房子里,都用完的小朋友把你的代用券送回到红房子里。这段讲解语只有三句话,交代非常明确。

2、要言不烦。在设计讲解语时,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哪些应该先说,哪些应该后说;哪些应该详细地说, 哪些应该简略地说。如本课中的引题:瞧,小朋友,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教师直接引导幼儿进入正题,再引导幼儿2个2个的圈,为接下来2个2个的数埋下了伏笔,而对2元超市里有哪些东西则没有多说,因为那不是教学的重点。

3、有条有理。教师应从操作的实际顺序和幼儿的思维(或者行动)习惯这两者的结合上作综合考虑,使语言具有条理性。例如在本课组织购物的环节中,教师有条不紊的交代: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到几样东西?圈好后,把笔放到盒子里,就可以去2元超市买东西了。如果教师只是笼统的介绍:用你的代用券去超市里买东西,看看你能买到几样东西?那么幼儿很可能只考虑他想买什么东西,而忽略“2元买一样”的要求。

4、科学严谨。我们有时会为了便于幼儿理解而忽视数学概念的科学性,这是很不严谨的。教师在示范讲解 时的语言既要便于幼儿理解又要准确。例如对单双数的定义,我们经过反复的推敲得出: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二、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思考,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1、围绕目标,紧扣主题。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活动的目标,清晰有序地设计提问。例如在购物环节中,我们确定该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明白2个2 个地数,会出现两种情况:都用完的和还剩一元的,当有幼儿先购完时,教师提问: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由浅入深,分出层次。循序渐进地设问,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减少思维障碍,保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结单双数间隔排列的规律时,如果教师直接提问单数和双数是怎么排列的?幼儿就会难以回答,束手无策,从而使自信心和积极性大受挫伤。我们可以将上述问题分解成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逐个提出:在1——10的队伍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红色的什么数?蓝色的是什么数?5是什么数?它的邻居是几?是什么数?再用既儿童化有具有科学严谨的语言小结: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这样的提问就会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3、正逆设问,拓展思维。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在幼儿寻找身边的单双数时,我首先问:你身上藏了什么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如果幼儿回答:5个纽扣,5是单数。我就会接着问:为什么说5是单数?你身边还有什么数呀?从而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

三、评价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教师对幼儿的课堂评价语如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幼儿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准确得体

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幼儿的学习活动,切忌盲目批评和廉价赞扬。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中让幼儿找身上的单双数,一幼儿答:我找到了6个字母,6是单数。我的评价有两句:你找得真仔细,但6是不是单数呢?第一句评价是对幼儿能仔细观察表示赞赏,第二句则揭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还留了幼儿自我评价的余地。

2、机智灵活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杂性,幼儿的信息反馈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幼儿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

如有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站起来后又急得抓耳挠腮,说不出来。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手举得很高,很有信心。只是没想好怎么说。不要紧,坐下慢慢想”。老师及时的调整评价角度,帮助幼儿脱离尴尬,维护了幼儿的自尊。

3、诙谐幽默

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孩子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进老师与幼儿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幼儿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幼儿有较佳的表现时,教师不能以一句“好!”、“你真棒!”等笼统的语言草草了事。我在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中,无意识地说:2是单数。说完后意识到说错了,马上进行补救:对不起,老师说错了,谁来告诉我2是单数还是双数?一个小朋友大胆的说:2是双数。我的评价是:你比老师还厉害!我要向你敬个礼!幽默的语气和诙谐的敬礼动作引得全场哗然!事实上,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包罗万象,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好的课堂语言是一本书,一本让师生回味无穷的书;好的课堂语言是一首歌,一首让师生心情愉悦的歌。”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语言,定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载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漫谈课堂中的数学教学语言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味数学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品味数学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的正确表达更是反映了说者的良好语言技能和对听者的思维影响。中国有句话很让人寻味,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

    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它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

    数学教学中两种语言的转换

    数学教学中两种语言的转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李方安 熊川武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解题困难的现象。有些学生虽能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但是用之难以得心应......

    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聋校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训练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城固县特教学校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关乎新课改工作的成败。因此,在......

    中专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中专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有着明显的弊端。为了大多数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给他们提供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