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铁岭市实验学校
崔学深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探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的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可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近些年来美国在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虑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强调科学为大众的思想。美国的《教育周刊》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理科课堂中使用身边实验的学生和参加问题解决小组的学生,比那些通过讲授和阅读教材的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态度。年龄在10-17岁的中学生中,60%的学生说,如果他们能做更多的实验,并且和同学极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觉得科学更加直观。有54%使用以探究为基础方法的学生说理科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相对而言,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这样认为的比率为45%。同时,在传统教育中接近25%的学生认为理科是他们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经历探究教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仅占18%。”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可有利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在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的两面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历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间的配合,更注意组际的合作,相互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艰辛,承受探索失败的挫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自我价值。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此时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根据观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 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麽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强调自主参与
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直接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他们面队实际问题时,能更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例如,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时,让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反应时常会看到气泡”这一知识,在探究实验时从金属和大理石分别与酸反应放出气泡,探究出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会造成腐蚀。第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构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重视收集实证资料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开展“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的探究时,除了部分同学的资料介绍,教师还可以准备好用“酸雨”浸泡时间较长的植物叶子,让同学们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真实了。
二、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实验时,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上喷稀盐酸,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色,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酸碱反应的欲望。
(二)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例如,第一个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但学生的探究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在这里,学生能学习和理解核心内容。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走动和与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来积极的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多样化的学习的前提下,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强调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并选择保证他们积极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查找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知道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和转化新的问题,保证课堂进程向学习目标前进。
(四)通过教师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的听和说同等重要,有时教师的听比说还重要,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教师就是心灵上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的意义原远远不是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倾听是理解,沟通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对话要善于等待,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学生要说“你能行”,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用另一种方式再试试。
所以,我们在实施化学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培训资料 [3]《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10
第二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化学科第二阶段学习作业
探究课题:
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实验的改进
(南雄市雄州中学刘发荣)
2011年12月15日(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化学科第二阶段学习作业
一、实验原有缺陷:
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的第二部分。教材把此实验安排成“活动与探究”,作为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而言较好,有利于探究习惯的培养。但是对于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不够,无法进行分组只能做演示实验,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以此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存在不足:
1、现象不够明显,温度计读数只能让学生一个个轮流看。
2、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无法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就不够好。
3、如果做分组实验,化学药品需要量大,不节能。
二、作为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和过程:
(一)、【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1、试管内倒入10毫升水,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沸腾,拿离后停止沸腾。
2、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水重新沸腾。
(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1、向10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30ml,在小木板上滴6-7滴水。
2、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放在小木板上,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等待2分钟观察。
三、实验改进后效果:
1、实验简单,操作方便。
2、改进后的实验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
3、能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第三篇: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摘 要:通过观察初中化学课题,从客观层面了解当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现状,总结出初中化学探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并针对一些重要问题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深层原因,并立足于现实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教学 对策
探究教学是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李雅茜在《影响化学探巧式学习实效性因素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经历多次的公开课和研巧课发现,当前的探巧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完整探究。探巧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能将教师在探究教学课堂上的华丽表演转化为学生的朴实成长,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这一定义指出了探巧教学是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索自然的方式来实现的,其典型程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五个阶段。探究教学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的“形”,还要渗透科学探究的“神”,其中“形”指模拟科学探究的的基本程序来开展探究教学,“神”指的是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科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并为他们所认同与遵循的稳定而又持久的也理和行为的倾向,是同科学本质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思想品质、巧为准则及职业道德的整合。主要包括求知精神、进取精神、求实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是基础,“神”是灵魂,没有前者则后者将失去载体,没有后者,前者会失去动力和方向,只有“形神”结合,才能把握探充教学的全貌。
二、探究教学实施问题原因探析
(一)教师因素:内外因素相互胶着。影响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因素有如下几点:对探巧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探巧能力,不能很好的把握探究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自身精力达不到。
1.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教师把探充教学当成一种模式,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但是无论是把探究教学当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模式、还是方法,大家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式”上。2.教师引导缺失,自身角色定位不当。有的教师认可新课改倡导的探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探究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大部分教师都会对探究教学津津乐道,然而,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探究教学的开展,他们习惯了给学生不断的“讲授”知识,导致在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偏位,过分强调自身、指导者的角色。3.教师工作量大。教师除了教学、批改作业以外,还要应对各项检查,整理各种文字材料,其中大部分教师都不得不将大量的个人时间奉献给工作。教师的这些隐形工作都使得教师们身心疲倦,就更不用说花大量心思在每个班上扎化实实开展探究教学。
(二)学生因素:自身探究条件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被动,所需的探究基础知识不足,探究能力差等学生因素也是影响探巧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1.探究意识薄弱。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固化,探究能力差,探究意识薄弱。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愿举手回答问题,而一个班上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经常回答问题,探究教学课堂上的探究问题也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很薄弱,学习积极不足。2.探巧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课堂教学,习惯了“听”,不愿多“问”,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极差,不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能为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也影响着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恃别是在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分析并解释现象阶段,若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会直接影响其探究能力的高低的。
三、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立足于现实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影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有人为因素又有物的因素,有校内因素也有校外的,因此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才能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抓住巧题的核也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对策。一是充分考虑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制改革不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目标和原则,由此确立了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在短期?仁悄咽迪值摹6?是充分考虑大班额短期内难小班化,班额过大是制约探究教学开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实施探巧教学时需立足现实状况,考虑一个折中的策略,来克服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三是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整体低下的探究素质。教师和学生的探究素质是可以提升的,所本文立足于现有的教师探究素质和学生探巧素质,而提出能让新教师、代课教师或者不懂探究教学的老教师一看就能学会的,让学生在短短一年内就能领会探究的策略。
(二)调整连堂课探究,课内课外结合。一是调整连堂课,减少完整探巧数量。对于40分钟课堂时间的的束缚,教师可以和学校商议,调整连堂课。在一些学校,化学课每周就有4节,这样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和其他教师协商调整课时,安排一次双节课,最好是在接近中午或者放学的两节课,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供给学生探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探巧活动中。二是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互促进。通过课外活动、课外调查、课外实验等形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三)挖掘生活素材,注入地方特色。《钢要》和《标准》都强调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体情况,结合学生兴趣,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活小素材。一是挖掘生活实验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就地取材,利用生活用品和废弃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比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巧,从废弃的电池中取石墨、巧片,用食醋代替醋酸。二是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探究题材。恩施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中上游地区,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恩施市的现有资源及特色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特点,试着将恩施市的部分资源及特色作为初中化学课程,以期能促进新课改的进行,探巧教学的开展和恩施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探究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第四篇:探究式教学研究的看法
学习《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的看法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的:通过行为,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完善品格。意识单靠灌输很难形成,要通过具体的行为和感受才能形成意识。只有经过体验才能形成意识,进而培养能力。
科学探究的行为过程有七个“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论证,6评价,7交流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
1、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三四个这样的要素(并非环节)就有了探究性。即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
2、科学探究不一定要做实验。科学探究在手段上可分为实验性探究活动和理论性探究活动两种。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但决不是物理学中的每一个规律都应该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没有实验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科学探究。不分学科、不分学段地一味强调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
3、探究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提出问题这个要素。多数问题还是要由教师提出。教师根据现象或过去的知识找出矛盾或疑问,把它清晰的表述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也就逐渐学会了怎样提出问题。强调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4、中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猜想与假设这个要素,因为这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中的重大发现(科学定律、新知识等)常常不在于实验证据的多少,而在于研究者的洞察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新认识、新见解也是这样。
5、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授并不对立。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的效果很好。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需求,自由选择教学方式,教材中有些探究内容只是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参考课题。要注意: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五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第一阶段性总结
高桥小学数学课题组
2012年9月,我校数学教师参加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现将这一阶段所做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着眼于研究两个方面:
1、改变教师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和意义的活动,形成“创设情境,活化教材,探索解决方法,运用新知,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确定了方向,就有了努力的目标,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我们学习了《人民教育》卞小娟《解读学生生活经验 建构4Q数学课堂》一文,还学习了《人民教育》“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还上网学习了一些有关文章,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 问题情境生活化 思维方式数学化”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学期正在学习《黄爱华老师智慧课堂教学》。我们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开展了“智慧旅行”活动,读有关细节的书,写读后感,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课堂。本课题组成员每次都积极外出学习,去年我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去学习,回来和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进行改进。还派了侯东风和成艳丽两位老师去郑州参加了“河南省教育科研研讨会”,今年成艳丽老师去郑州参加“ 全国名师作课观摩研讨全 ”,回来后把自己的收获向老师们汇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做好记录,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黄爱华老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学校老师少,我们虽然不能上同一节课,但我们互相听议课,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理念进行研讨。卢敏老师执教的《位置与方向》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村庄,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任高峰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认识》从学生喜爱吃的方便面入手,一包五角钱,两包多少钱,三包多少钱„„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卸货》一课,让学生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先想出了六种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成三艘船,一艘艘地卸货,使学生理解在第一只船卸货的时候,其它两艘船需要等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做的小船演示六种情况,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先让卸货时间短的船先卸”,从而理解优化思想,学生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数学。
三、课题成果的形成
1、接课题中期评估,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成艳丽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获得了市科研课题二等奖。老教师刘爱枝虽然老,但也勇于尝试,所上的课获得中心校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了使平时上课的点滴能够记录下来,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两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其中成艳丽老师撰写的《精彩在这里生成》、《玉米粒丰富了我的一节课》在研修茶座上获得了精华日志。撰写的《活用行知理念
让数学走进生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获得“学陶论文”一等奖,《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提升数学认识》受到了多位网友老师的好评。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在情境导入或学习新知或新知运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数学活动时间长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形成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实验组开展了“数学伴我快乐成长 ”数学日记实验,刚开始学生写不好,教师找来例子读一读,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语文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数学的运用,学生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市教研室举办的“实践与综合运用” 优秀学习成果活动展评中五年级学生周成琳写的《身份证中的学问》、四年级学生郑宇佳写的《一杯水的学问》分别获得一等奖、三年级学生李梦瑶写的《我发现了老师的秘密》获得了二等奖。
四、研究展望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名称有些不太好,数学课除了与生活紧密联系,还有注重课的“数学味”,用知识去带动学生的情感,我们认为课题更换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比较恰当。
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做了数学手抄报,学生能收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日记或文章,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写得不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写的数学日记也需要老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