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科版初中物理“光的传播”教学案例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学生
八年级学生新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求知欲强烈,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光在生活中常见且应用较多,学生可获取直接的经验,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已有所了解,影子的形成正是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因此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2、内容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光学的入门。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的路径(光路),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能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解释一些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蜡烛、白板、带小孔的白纸、打火机等。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现象中归纳得出的,所以教学时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身边的光现象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多观察、多举例、多提问、多发表看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引申,让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这是教好本节课的关键。此外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合作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现象与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在观察实验中注意收集证据,培养分析、论证、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引入章题
同学们好!不知大家平常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1)打雷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
(3)还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
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奇妙的问题来走进新的学习单元——第四章,多彩的光。(板书:第四章 多彩的光)2.引出新课
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播放PPT相应的图片——阳光照射大地、X光片)由于阳光,大自然才变得如此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灯光给大家带来了光明,茂密的树林也挡不住阳光“直接”的追求,神秘的X光让我们可以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人体骨骼。光的世界如此美妙,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光世界。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学习光源的概念
教师:老师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都可以发光呢? 学生:太阳、通电电灯、蜡烛、手电筒、油灯、萤火虫等。
教师:同学们很聪明,知道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那么这些会发光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学生:它们都能发光。
教师:嗯,的确,它们都可以发光。我们给这些能发光的物体起个名字:光源。光源就是能够发光的物体。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见了这个发光体。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引导学生学习光源的分类
教师:刚才大家说太阳和蜡烛都能发光,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思考
教师:老师提示一下,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当我们一觉睡醒时,太阳早已高高挂起,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蜡烛呢,你想让蜡烛发光,就必须得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它,它不会自动发光。所以,按光源的产生方式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板书:光源分类: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教师出示PPT(练习: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随堂小测验(停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解析 3.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教师:了解了光源,我们再来研究下光的传播,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打开手电筒,照射到教室后面墙壁)请大家观察一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现象: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打开手电筒,照射到水里),同学们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现象: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很认真,第一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第二个实验表明光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空气和水都是均匀并且透明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光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经研究发现,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我们无法进行演示。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板书: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引导学生画出光线
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比如说,我想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该怎画 呢?
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
教师强调光线并不存在,它是为方便人们的研究、学习等而人为引入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5.组织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 教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应用呢?这是考试的一个重难点,请大家注意下。我们先来看下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
教师: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学生:影子
教师:对,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呢?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
(板书:应用:1.影子)(2)日食、月食
教师:光沿直线传播还能解释什么现象呢?大家有没有看过月食?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的现象都与光的传播特点有关,比如日食、月食的形成。
(播放PPT日食的图片)。
教师:通过图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区域太阳光无法到达,所以看不到太阳,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全食,把A区域叫做本影区,而在B、C区域只有一部分太阳发出的光能够到达,所以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偏食,并且把B、C区域称做半影区。而D区域只有太阳周围部分发出的阳光能够到达,这就是日环食。
(播放PPT月食的图片)
教师:这幅图呢是月食的成因,刚我给大家分析了日食的成因,现在根据我的思路,哪位同学来给大家分析下月食的成因?
学生: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板书:2.日食、月食)
教师:那么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播放PPT激光准直的图片)不知大家坐火车有没有穿过隧道呢?在穿凿隧道时,怎样确保隧道沿直线前进呢?就需要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开凿隧道,这叫做激光准直。
(播放PPT易思玲射击的图片)大家还记得伦敦奥运会为我国夺得首枚金牌的10米气枪冠军易思玲吗?在她射击时,怎样才能瞄准呢?“三点一线”:即枪上标尺的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在一条直线上。
(播放PPT千手观音)还有2005年的春晚,你们那时候还小,估计没印象了,有个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观众看不见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只看到一双双金光闪闪的手,这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
(板书:应用3.激光准直 4.射击瞄准 5.排队)6.引导学生学习光速的相关知识
教师:回到刚上课我问大家的问题,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的方法: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盏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举起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的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所用的时间,但由于光传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时间几乎为零,所以他这种方法没有测出光速。在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测定光速的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知道1972年,美国的埃文森才测出了光速的精确值:299792457.4m/s
(板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我们为了方便,一般在计算中可以认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7.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次课我们会对光作进一步的探讨。
六、布置作业
作业:课后习题1、3、4题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一、光源
1.概念: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分类: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线
四、应用
1.影子 2.激光准直 3.射击瞄准 4.排队
五、光速
8光的传播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主阵地。在授课中,通过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作为探索的工具,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力图使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本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把图片、声音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也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淡化讲述,让学生有了自主探究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机会,也有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在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补充了学生的知识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过,本节的教学借助了现代教育技术,由于网络资源丰富,内容繁杂,在课程资源的前期准备中,对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并做出有效的整合,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如果针对不同的班级层次的学生,教案中资源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增减。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光的传播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
②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③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3X10 8 m/s。(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三、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
激光笔,装水的烧杯,玻璃砖,三角板,液体喷雾器。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新课教学:
一、光源
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发光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水母,萤火虫……)
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发光)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们能在教室里做作业,能看到课桌椅,要是我们把灯给关掉了,那你还能不能看到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反射了其他的光,像电灯,白天里我们看到的树木、房子,也是因为他们受到太阳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大家说月亮是光源吗?
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都每个都自己在发光的,有些是反射了其他的光然后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像月亮这种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行星,像太阳这种自身会发光的天体我们叫做恒星。
二、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有谁知道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对不对。实验一: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往空气,往空气中喷水。
很明显的看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二: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入水槽,水槽盛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
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实验三:拿激光手电做光源,向玻璃砖照射。
很直观的发现,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比如说,我想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该怎么画呢?谁到黑板上来画一下? 这些直线代表什么?表示太阳发出的光。
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像激光这种就是一条光线,那太阳就发出一条光吗? 我们用平行的光线来表示光束。
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还能解释日食、月食
通过图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区域太阳光无法到达,所以看不到太阳,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全食,把A区域叫做本影区,而在B、C区域只有一部分太阳发出的光能够到达,所以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偏食,并且把B、C区域称做半影区。而D区域只有太阳周围部分发出的阳光能够到达,我们能看到日环食,这部分叫做伪本影区。2008年8月1日,在我们新疆可以目睹到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有兴趣的同学记好了是2008年的8月1日。
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激光准直,还有每天课间操排队时要向前看齐;军训打靶时,眼睛要看齐缺口、准星和靶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点一线,解释小孔成像
三、光的速度
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的方法: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盏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 到第一个人举起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的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所用的时间,但由于光传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时间几乎为零,所以他这种方法没有测出光速。在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测定光速的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1972年,美国的埃文 森才测出了光速的精确值:299792457.4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3×108 m/s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速度
六、课堂练习课本作业及《创新练习》
七、作业布置 《创新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一、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一、光的传播路径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
日食、月食、激光准直、排队、小孔成像、打靶
二、光速 c=3×108 m/s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光的传播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
②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8③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3×10 m/s。(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 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三、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
激光笔,装水的烧杯,玻璃砖,三角板,液体喷雾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活动:PPT展示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光。】
谁来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发光的电灯,燃烧的蜡烛,太阳,水母,萤火虫„„)
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发光)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像在晚上我们能在教室里做作业,能看到课桌椅,要是我们把灯给关掉了,那你还能不能看到他们,为什么?他们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他们,是因为他们反射了其他的光,像电灯,白天里我们看到的树木、房子,也是因为他们受到太阳的光照,然后把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
大家说月亮是光源吗?
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天上的星星并不是都每个都自己在发光的,有些是反射了其他的光然后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看到了,像月亮这种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行星,像太阳这种自身会发光的天体我们叫做恒星。
二、光沿直线传播
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有谁知道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对不对。实验一: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往空气,往空气中喷水。很明显的看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二: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射入水槽,水槽盛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实验三:拿激光手电做光源,向玻璃砖照射。很直观的发现,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
像激光这种就是一条光线,那太阳就发出一条光吗? 我们用平行的光线来表示光束。
【了解点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平行光线】 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实例及应用:
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还能解释日食、月食。
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激光准直,还有每天课间操排队时要向前看齐;军训打靶时,眼睛要看齐缺口、准星和靶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点一线,解释小孔成像【在晴天里,树荫下的圆斑是太阳的像】
三、光的速度
提问: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 活动:声与光传播速度的对比 思考: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介绍伽利略测量光速的实验)光速为c=3×10 m/s 想想议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速度
六、课堂练习
七、作业布置 《同步训练》P22第17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一、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路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激光准直、排队、小孔成像、打靶)
三、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 c=3×10 m/s
第四篇:初中物理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光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危害和防治。
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及其危害和防治。【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
三棱镜、温度计、紫外线验钞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做光的色散? 2.夜视仪的原理是什么? 3.验钞机的原理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一)红外线
在红光之外的地方能使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这里有能量辐射,不过肉眼看不见,我们把这样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红外线的辐射越强。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的辐射增强 物体吸收红外线的辐射后,温度升高。利用它可以对物体加热。例如:街边的烤山芋、电烘箱烤面包、电恒温箱孵小鸡、冬天烤火、用电暖器取暖、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红外摄像机、人造地球卫星红外遥感(哪个地方发洪水、森林火灾、庄稼的收成、军事基地)、红外遥控——电视遥控器
(二)紫外线
在紫外线的外端,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使底片感光
紫外线的益与害。益:①紫外线与钙吸收、②紫外线灭菌、③紫外线防伪、④紫外线探测石油储藏量。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能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臭氧层阻碍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起到地球生物保护伞的作用
【教学后记】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向四面八方散开的光,就是散射光。
第五篇: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 刘正学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单元的首篇内容。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继续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统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本课从光与我们一天的生活导入,设计了“寻找光源”、“我看见了光”两个活动。通过“寻找光源”,帮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能发光,启发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启发学生用其他材料设计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际试验、实验操作和寻找生活实例等活动,让学生懂的科学原理的获得是需要反复验证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
学生分析:
光在学生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离不开的,学习本课他们可能对一些生物能够发光感兴趣,有些学生还可能认为月亮是发光物体,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2.能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3.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4.能从多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本课学具材料,蜡烛,手电筒,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等。2.按组准备三块规则的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黑暗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1.(关闭所有的灯光,拉上窗帘,让学生在黑暗走进教室。)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教室与以往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教室太黑了。
师:怎样才能让教室亮起来呢? 生:拉开窗帘。
师:拉开窗帘。太阳光进来了。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黑暗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师:我们要想看到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我们的眼睛。那谁知道光能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师:如果你想不起来,可以打开课本第22页,上边有一些小朋友的插图,看看有没有启发。
如:看电视、看教学投影、打电脑、信号灯指挥交通等。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光让老师清楚地看到了你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物体?
生:我找到了手电筒、蜡烛、镭射笔。生:我找到了火柴、打火机……
师:下面就让我们试试用他们能让教室亮起来吗?如果用火柴、蜡烛大家一定注意不要烧到手。
(生开始活动。分别用各种物体使教室亮起来。)师:你们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用手电筒、蜡烛、镭射笔、划着的火柴、荧光棒、打火机使教室亮起来的。
师:为什么这样做会让教室更亮呢? 生:因为他们都能发光。
师:这些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二、去疑存真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寻找光源。1.寻找光源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这么多同学都举手了,看来,老师可得提几个要求了:
①你想到了一个两个发光物体不算你的本领大,如果你能想到3个,甚至3个以上,才算最棒。
②如果你一个人想不到那么多,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③如果讨论好了,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想到的写到你们的纸上。好,下面咱们开始吧。
⑵写好了吗?那个小组先说说?其它小组有补充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启发学生寻找我们周围的各种光源,从而对光源概念的掌握。光的分类。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都找到了那些发光的物体。生:太阳、星星、手电筒、蜡烛、火机、电视、萤火虫 师:别的小组谁还能补充一下你们找到的发光的物体。生:手机、电灯、夜光表、月亮。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发光物体,我们把这些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
师:比较一下太阳与这些发光物体有什么区别? 生:他们发出的光的强弱不同。
生:太阳自己能发光,手电筒要有电才能发光。
师:很好,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叫天然光源。像手电筒这样人们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光的叫人造光源。
师:夜晚,我们看到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是光源吗? 生:月亮不是光源。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爸爸说的。
师:让我们上电脑来看一看吧!(查看月亮的资料。)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的光源。接下来,我们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光源,分一分,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师:思考思考,谁说说?
生:太阳、星星、萤火虫荧光棒是自然光源。剩余的都是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对光源的分类练习,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锻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我们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就让我们从研究光的传播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师:刚才呢,我们找到了很多光源,还给它们分了类。
师:如果打开电灯,整个房间就被照亮了;平时我们看到太阳一出来,整个大地都被照亮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线。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些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外传播的呢?
学生猜测。
师板书:光沿着----------传播。生:发言。
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的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
师:今天我们的朋友小鼠标又来了。不过,他好像又遇到了难题,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鼠标,今天我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你们能帮助我吗?下面哪种做法能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图一:三个小孔对直,图二:前两个小孔对直,第三个小孔没有对直。师:下面请大家说说看你的想法?为什么?
生:第一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因为他们的孔对直了。生:第二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因为他们都有小孔。师: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必须要亲自试一试。
师:在实验桌上有我们的实验器材,三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手电筒,定位夹,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生:将纸板用定位夹夹好,前两个小孔对直,然后用手电照着小孔,看什么时候让手电筒把墙照亮。
师:很好,不过在实验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注意事项:
1、三块板之间相距20厘米左右,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调整第三块硬纸板的位置,试试怎样做能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2、小组互相配合,耐心多做几次。
师: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情况。
生:我们发现当三个小孔对齐时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我们知道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我们的实验和猜想一样,第一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师:同学们动手动脑帮助小鼠标解决了难题,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再来证明一下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
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
4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三、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光的传播,懂得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好多同学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光源,还发现了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希望大家以后都要注意观察生活,留心我们周围的世界,那里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四、板书设计
7光的传播
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作者信息:刘正学,小学科学教师,工作单位同江市第一小学,通信地址同江市第一小学,邮编156400,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