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教学论文小学教师网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网络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一节成功的课必须由每一个好的教学环节组成。而“开始”就是重要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例如:我在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有余数除法”时,以自编的《八戒分桃》“童话”故事导入,屏幕上出现了声情并茂的彩色画面:一天,猪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八戒就带着30只小猴去搞了100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然后对小猴说:“你们30人,每人分得3个,剩下的一个就给猪伯伯我吧!”八戒怕小猴不相信,还列了一个算式呢!屏幕展示:没多久,悟空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斥责八戒不老实,欺骗了小猴,吓得八戒连连嗑头求饶,小猴们被弄得莫名其妙。“童话”故事放完后,老师紧接着问学生:八戒为什么欺骗了小猴,悟空指责八戒不老实的理由在哪里,在学生绕有情趣的情况下,老师趁热打铁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有余数除法”。这样导入新课,不仅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识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求解答方法及答案,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教师教起来就轻松多了,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网络优势,组织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网络多媒体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教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优化素质教育,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新颖刺激的心理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网络多媒体,可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
如我教学“6以内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出了2个,接着出现□+□=6,6-□=□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再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利用多媒体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首先随着轻快的音乐电脑上呈现出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他们的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网络优势,组织练习活动,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
在练习活动中,由于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破重难点。练习设计可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如把练习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过五关、斩六将”、“小小擂台赛”等,学生每过一层次的练习,后台服务器都会及时作出评判,以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还可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开放题练习中,学生之间可打破空间上的限制,“逻辑上”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以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设计中,我先利用电脑出示了几列小火车,每列火车的每节车厢上都有一道题,只有当一组学生全部答对后这组的火车才能开走,如果有哪一位同学答错火车就会原地不动,(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们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种设计并不对练习题一题接一题的逐一评价,而是在一个层次的练习后作统一评价,并且只有在一组学生全部做对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练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提高。“不服输”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认真检查出现错误的练习题,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更认真、细心,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
四、利用网络优势,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但是这些信息、素材如何让学生感兴趣,而又自愿接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网络教学中,每位学生都不是孤立的,可实现“逻辑空间”上的自由组合、相互探讨,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教学信息的来源与呈现,也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将任何一位学生电脑的画面呈现给全体学生,可以即时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和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这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和最诱人之所在。
如在小学数学第六册有一节数学活动课《统计》,我利用网络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网络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网络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先要了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知识跨越时空限制。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方面的初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出动画情节“小鸭游泳嬉戏”来引入新课,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景色美丽的湖面上,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进行游泳接力比赛,画面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许多小鸭从画面上游过,后面又紧跟着许多小鸭。此时,学生像在自己的王国中观看小电影一样,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这时,我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面上各游过多少只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吗?”这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不仅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而且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方法。“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在,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动画,观看着影片,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探索空间。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才会显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当前的网络环境虽然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而言,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很难使学生真正的能够自主探索并学有所获,于是,教师常常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建立一些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人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通过“地球绕太阳转动”这一动画的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后,我就带领学生进入有关“年、月、日”知识的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由欣赏、观察、探索、知识、留言等5部分组成,学生根据需要和个人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学习篇章进入分页,每个分页中设有不同的问题和操作方法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链接,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操作。
1、欣赏:进入欣赏,学生进入相关链接,可看到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挂历和日历,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含有数学知识,同时,在欣赏中,了解一年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等,对年、月、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观察:观察中出示一些不同年份的日历表,然后由学生根据页面上的提示,对这些日历表进行观察,再将观察的结果填入相应的空格中。通过观察,进一步加深一年有12个月,及各月天数的认识,为知识的呈现做好相应的铺垫。
3、探索:你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多少?可以和同学交流吗?根据这些年历卡片、日历表,你可以探索多少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尝试探索,并根据网上的提示进行猜测和验证。
4、知识:知识中介绍有关年、月、日的所有内容,年的有关知识,如闰年、平年的来历、认识、辨别等,月的有关知识,如大月、小月、季度等,日的有关知识。
5、留言:这里,有教师留下的问题以及对同学的希望和要求,如: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它“旬”?请你找到答案后告诉我们。也要求学生在此留下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习方法的评价等。
在这里,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生自主研究,选择探索形式。
教师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这个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教师交流……他们对相关的站点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网络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地思考,这时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分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将学习的要求、解决的问题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部分进行学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举手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就实现班级的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文章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Internet或局域网为依托,构建数学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实施网络教学,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是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切实搞好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数学课堂 教学模式 课堂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校园,课堂也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仅是课本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网络教学则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方便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等系列问题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再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媒体的帮助,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一、网络环境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般功能
1、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学生本身就对网络好奇,喜欢上网,而网络环境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网络环境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效果也非常好,那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为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机械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新课讲解、练习,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地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单调、内容贫乏,而如果是单纯由学生自主学习则易出现学生学习不易监控,教师指导困难等麻烦。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系统的功能,学生可随时电子举手提问,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主机监控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通过音频、视频信号的传送进行个别辅导、分组解答或转播讲解以及个别提问,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从“复制型”、“消极型”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发挥其认知能力、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将练习题目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顺序设计,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适时得到帮助,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的界面,使学生可以回到已经讲过的内容重复学习,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则可以快速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速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入提高篇,或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实例应用等等,进而实现分层次教学,使得各层面的学生都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的结构上充分主动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名符其实地实施个别化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既可培养数学特长生,又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启示。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可以及时形成课堂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模式中存在课堂反馈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快速的遗憾,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利用网络的编程实现整个课堂的纵向统计和横向统计,实现时时监控,及时准确地反馈,达到评价的效果。所谓纵向统计,即对每个学生做题情况时进行统计,出现在每个学生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和反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性循环;所谓横向统计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现主机对终端的时时控制和统计,收集每个学生对每道练习题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对全班课堂练习从总人数、登入数、一次性做对人数、正确率四个方面进行总评价,从而,取得学生对各题目所做情况的真实反馈及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时时进行个别辅导或全班讲评。
5、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具有最优化资源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融教法和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学生思考、实践的机会,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将授课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使之可以任意调用,重复使用,因此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精讲多练,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训练的密度及效率。而且利用人机对话的功能,从动画、图表、帮助解答等各处入手,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可以使学生快速灵活获取数学信息。而且网络下的环境可以提供真正意义的情景(大容量、超媒体)、协作(交互性)、会话(实时聊天系统、人机对话、BBS论坛)和意义建构(知识网络),在同一时空可进行高、中、低多层次非线性的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能体现学科整合思想,不同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更接近生活的现实,将学以致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响应了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的号召。
二、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要求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必然
1、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课程目标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开阔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深刻揭示数学本质,“要讲推理,要讲道理”,突出算法在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对这些源于技术的变化应付自如,这一切的实施必须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的一部分。
2、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程是国际趋势
在2002年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认识计算机的只能画图、快速计算、机器证明、自动求解及人机交互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美国面向21世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用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英国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法国新的课程中提出: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教学中去,并且申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有效形式。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怎么上?上什么?其效果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文科比较容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活动,而理科不适合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数学就更难进行。我们却不这样认为,文科有文科优势,理科有理科的特点,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此做一些总结,并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教与学的主要模式
我们主要研究了: “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用数学软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等问题。在积极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
(一)应用Sketchpad、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提出:知识具有两个不同的基本形态:一是知识的科学形态。这一形态通常是从上而下的形式,也就是说它从概念定义、公理或命题出发,然后是定理证明的展开,再后才是例证或别的讨论。知识的另一形态是教育形态。这一形态的知识形式用于教学或普及科学知识,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寻求例证,再从例证中寻求定理证明的途径。在所有这些过程基本完成之后再回到知识的科学形态。作为以公理体系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数学学科来说,采用第二种形态来展现知识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也提出: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演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因此我们认为,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最主要的形式。它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这一教学模式的重点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教师的讲课上。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充分的人机互动、人—机—人的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教学超越学校与社区的限制,志趣相同的学习者容易形成讨论团体,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批判思考与激荡论辩,共同建构知识。在此意义上,教、学难分;师、生难分。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应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并采用不同的形式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结合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1、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做数学实验,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几何画板”软件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问和解析几何问题方面由着独特的优势。它为做“数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这类课上,一开始由老师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协作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或指导。再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自(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培养他们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几何画板》软件比较适合处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处理代数中的函数问题。
2、利用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数学软件多种多样,每种软件都有自已的长处当然也有不足。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软件。《几何画板》是一种动态几何软件,它在处理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动态功能和易操作性是其他软件所不能比的,但是它在处理代数问题时就有点不足。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我们学习了Mathcad、Poly、Maple等数学应用软件来处理代数问题和立几问题。
Mathcad是一种数学辅助设计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数值运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代数运算以及绘制二维或三维图形;Maple V 提供了一整套问题解决的数学环境,它支持广泛、大量的数学操作如:数值分析、符号代数、图形图像。它有2700多个强大的函数,用它可以解决从简单算术到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问题。Maple提供交互式的数学可视化环境,提供以日常数学表达为基础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文档处理工具、全功能编程语言;
Poly软件是一个探究和构建复杂几何体的共享软件,利用该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熟练地操作、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多面体。显示操作者选择的多面体,按鼠标左键任意方向拖动鼠标,图示多面体均按鼠标方向呈立体三维模式转动,转动的速度与拖动的速度相关。用它进行立体几方面的探究非常方便。
处理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数学软件不同,所处理的数学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选择使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因为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优势。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由老师选择探究目标,学生个人或是小组应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然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或是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得出相知的结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拓展,从而给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再由学生探究,如此循环,使研究的问题不断深入。
(二)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课程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应反映数学的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的这些要求,尝试进行了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史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
由于数学史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研究性学习。
(三)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网络环境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非常好的形式。然而,数学不同于文科类学科,它不是单纯的知识性的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结合大量的运算和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活动,这就使得数学的网络学习不同于文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觉得可以把数学软件和网络相结合,即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使学生在浏览网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探究,这样把网页和数学软件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其操作模式就不用我多说了。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于知识性的探究问题,比如说数学中的数学史问题,悖论问题,杨辉三角等知识性较强的问题。我们在应用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加入了数学软件,使数学软件和WEBQUEST有机的相结合,这使得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提高,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四、几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由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形式:
1、利用数学软件在网络平台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或是分小组进行协作学习;或是两种者兼而有之。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由老师选择一个课题,给出探究目标,然后由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当学生完成一个探究目标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把问题引入纵深从而给出下一个研究的目标。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问题全部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数学软件的强大的作图和计算功能,去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实现或不易实现的问题,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它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较深,能力要求较强的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由于数学软件的功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根据所选内容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数学软件。如果是研究平面几何问题和解析几何问题,我们可以选用处理几何功能较强的几何画板软件来做;如果是研究代数问题,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等问题时,我们可选用处理代数运算功能强的MATHCAD软件;如果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我们可选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有优势的POLY软件。
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它要求老师要非常熟悉各种数学软件的功能,要会使用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同时它还要求学生对所选用的数学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会简单的使用这一软件,如果学生没有基础,老师在上课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所以老师在选用这一模式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利用Webquest主题探究模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性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比较适合于数学知识拓展型的数学教学。它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强大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它的不足是适用的范围太小,可以选用的课题不多,而且不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3、在网页内嵌入数学软件,建立主题性网站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即要利用网上的强大的资源又要进行数学探究的数学问题,它综合了1、2两种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它的不足是,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要能做网站。
五、网络环境与数学教学需要有机整合
(一)网络环境下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深刻影响,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和制约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而随着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克服了时空障碍,成了现代教育的趋向。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解、操练和输出三个环节,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往往以教材为纲要,在课堂中以口授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强调知识对学生的输入。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忽视学生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课后知识的巩固性。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情况正在逐步地改善。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太多激情。利用多媒体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小组形式讨论,若有困难,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化,真正为教师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同时创设出了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热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创设出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在课堂上完成有时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例如: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借助模型讲解,学生想象认识几何体和理解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同时也让学生走进立体几何,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制做课本中的几何体,使点、线、面动起来。如:学生在学习旋转体结构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制作圆柱体、圆锥体、,在制作中学生建立了较强的空间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几何体的构造及生成过程,这些过程如同让学生真正地进入了立体空间,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作的几何体,了解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找出了有关体积、侧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学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还要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如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掌握的方向发展。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教师指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学策略应适应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有效地吻合学生学习、认识思维的过程和特征。只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就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
(二)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1、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建议 存在的不足: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制约了探究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在利用软件进行数学实验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些(或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概念,是否还能进行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待探讨。
(2)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制约了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 尽管在高一年级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在教学实际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薄弱极大地削减了他们通过网络开展研究、交流、发表心得的效率。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上花去大量的时间,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反而被冲淡。此外,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个别差异也较大,因此,如何才能保证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是今后重点考虑的现实问题。(3)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了这类模式的推广
纵观利用网络资源的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会话讨论等都展开得比较充分,但对协作研究得还不多,如何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或目标,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老师自身的能力问题,使得教学设计不能顺利的完成,或是设计的问题不适合探究等,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不能广泛的进行。(4)如何评价
对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完整科学的分析评价,这始终是一个难题,所有这些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建议:(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2)、教师要学习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要了解各种常用数学软件的功能、特点和适用的范围,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用合适的数学软件。(3)、建议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教给学生常用数学软件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
2、对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是指教学法的形式研究。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导入法等等都是一些特定的教学模式,我们上面所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大多数模式化研究都强调教学的形式可能对于教学效果发生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显然是不客观的。形式可能会发生作用,但是形式是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水平而发生作用的。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学思想与教师能力可能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结合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教育目标和非形式化数学的含意,我们认为教学的非模式化研究并不是不要教学模式,而是不要刻意地追求某些教学模式,更不要从形式上套用一个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由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从数学出发研究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立足点,以“发现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尽可能地淡化数学的模式化和教学的模式化。
数学网络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能沿用传统的考核测试标准,这有待于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可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0,2 [2]杨开城,协作学习与Web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2001年中美教育交流大会发言稿 [3]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2000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6;
[4]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年2期。[5]柳栋:《网络教学的定义》,惟存教育,[7]熊艰,陈博政,吴连发,余杰《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3.7 [8]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 [9]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0]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http://202.112.88.32/论著选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1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1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http://;
[14]张奠宙,李士崎主编,张广祥著,数学中的问题探究; [15]黄荣金,《动态几何软件学习环境下的几何教学》,数学教学,2003年第10期。[16]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J]课程 教材 教法,2002.12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数学网络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数学网络教学须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首位,结合科学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共进的理想学习的平台,使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工作该如何开展呢?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网络化教学新观念。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束缚、扼杀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教师,只是教师的作用和以前不同了,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信息源,他的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所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通过所组织、设置的网络教学环境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善于建构自己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得以不断改进。
二、转变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存在着传授知识“重机械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存在着教材中信息量有限、过时脱离实际的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少。网络教学大大突破了这个局限。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发展,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生自我认知结构的建构与重构的能力与意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探索的过程。如在活动课《神奇的七巧板》教学中,由于七巧板能搭建成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学中若用学具七巧板则难以将诸多图形都一一反馈。利用制作一个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拼各种图形,则教师可以方便地将学生拼成的图形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示出来。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索,发现拼图的规律。动画模拟将平面图形的变化变成直观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的集成性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想探索。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文本、图形、动画等内容,甚至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变成更具体的、可感性的东西让学生去发现,使隐蔽的数学问题得到显现,从而延伸学生的视角,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使教师的主导更能充分发挥。首先,整个课堂多媒体网络学习情境的创设与教师的“幕后策划”,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其次,在整个课堂的教与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发现的过程中,教师更是情境创设的主角,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抓住事物本质启发学生发现,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启迪学生发现,引导学生“神游”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采用“ Flash ”设计出有趣的动画情节来引入新课,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烈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一个大西瓜解渴。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 八戒很贪吃,不高兴的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点吧,我至少要吃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吧。” 其余三人听了哈哈大笑。教师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在这个情境中,火红的太阳,干枯的大地,翠绿的西瓜,滑稽的人物表情,幽默的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时提出的问题,自然就能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多媒体营造的“探索场”,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和乐趣。
四、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为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是多样的、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学生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这节课中的“基本应用”板块中,我们在“数学超市”里为学生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三套习题,学生在浏览全部题目之后,可自行点击一套适合自己的题目进入。而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知识的传递是多向的,它创造了一个个可供个性化学习的交互式环境。
传统的教学虽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有直接接触的场景,但实际产生的交互作用却不是很大。网络化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以一种交互方式呈现信息,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进入应用练习阶段,教师设计了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或者遇到共性问题需要集体注意的,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让学生帮助学生,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五、利用资源,拓宽层面,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网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共享,浏览网络中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网络课件,课堂中学生只要打开指定网页就可以自主操作课件,反复学习,反复练习,直至理解知识。
《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的“拓展延伸部分”为学生提供新校舍要进行装修的诸多项目:学生餐厅需要铺地砖,贴墙砖,粉刷;操场需要铺塑胶跑道,种植草坪;多功能艺本馆需要地板„„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之后,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所需资料,选择一个装修项目作为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网上搜索建材行情,下载建材价格,从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小组中学生自行分工,进而合作研究、共享资源,忙得不亦乐乎。
网络化的课件由于是超媒体的网络结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操作者常常不能适当的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不知道自己在信息网中的位置及下一步如何走。这势必造成认知负荷的加重,出现迷航现象,这就需要设计必要的帮助与导航。帮助信息包括:当鼠标移动到各按钮上时,自动显示该按钮使用的说明。当操作者遇到关键或操作不当时,系统给出提示信息,指导某种操作,提醒操作者注意或纠正错误的操作。使用课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帮助信息将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导航图是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软件的网络结构,其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利用导航图,可以准确定位,并直接进入到所需的知识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插上“网络”的翅膀。当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让学生从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建设信息社会的需要和兴趣。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 数学 网络 新课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 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2)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